粘液腺囊肿有哪些症状
粘液腺囊肿有哪些症状
1.有反复发作,口腔粘膜下小的透明小泡状肿物,泡内容物为粘稠的蛋清状液;有局部咬伤史。破裂后流出透明五色粘液史。初次发作者可无此病史。
2.好发于下唇、舌尖、舌下以及颊粘膜,呈淡蓝色柔软状肿块,境界清楚,基底部可活动,有时突出表面呈鱼泡状,一般直径在0.5—lcm左右。
3.大涎腺囊肿:为发病部位处于口腔颌面部相应大涎腺部位,表现为该部位的肿胀及阻塞症状,导管口分泌功能异常。舌下腺囊肿穿刺抽出蛋清状粘稠液;颌下腺及腮腺囊肿穿刺抽出液体较为稀薄;抽出液淀粉酶试验阳性。
4.病理学诊断证实。
舌下腺囊肿的原因
舌下腺导管堵塞(40%):
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粘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舌下腺囊肿。原因有损伤,涎腺结石、口底部的炎症刺激等。囊肿位于口底,颜色淡蓝,常见为1cm直径的囊肿,但也有肿大明显的囊肿。
舌下腺腺体损伤(30%):
另一种是由于腺体损伤,粘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外渗性囊肿有明显外伤史,不累及骨皮质,不引起面部隆起畸形,常因疼痛、拔牙、作x线摄片检查时被发现。
发病机制:
粘液囊肿从绿豆大小到蚕豆大小均有,舌下腺囊胖甚至可以更大,囊肿至淡棕黄色,受创破裂后流出蛋清样棕黄粘液,反复破损常常会使局部硬结,表面粘膜呈白色。
舌下腺囊肿的危害有哪些呢
1、单纯型的舌下腺囊肿:通常情况下,患者得的都是单纯型的舌下腺囊肿。囊肿发生在患者的舌下区,颜色是浅紫或者是蓝色,用手触摸感觉到很柔软而且会发生波动。这种舌下腺囊肿有什么影响囊肿通常发生在人体口底的一侧。比较大的囊肿能够把舌头抬起来。囊肿因为创伤而发生破裂以后,流出的黏稠会略带黄色或者是蛋清样的液体,囊肿会暂时消失。等到伤口愈合以后,囊肿又会重新长出来。
2、口外型:另一种情况是发生口外型的囊肿,也叫潜突型囊肿。这种情况的主要表现是在人体的下颌区会产生肿物,而且口底的囊肿症状表现不太明显。用手触摸时感觉很柔软,和皮肤没有粘连性,也不能被压缩。这种舌下腺囊肿有什么影响对患者的影响也比较大,需要尽快治疗。
3、哑铃型:还有一种舌下腺囊肿的症状是上面两种类型的混合症状,也就是在人体的口内舌下区以及口外的下颌区都能够见到囊性的肿物。这种舌下腺囊肿有什么影响对于患者的影响最大,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唾液性囊肿怎么办
病因病理
唾液腺黏液囊肿有腮腺囊肿、下颌下腺囊肿、舌下腺囊肿及黏液腺囊肿,后两者多见。根据其病因及病理表现不同,黏液腺囊肿可分为外渗性黏液囊肿及潴留性黏液囊肿。
1、外渗性黏液囊肿
组织学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
占黏液囊肿的80%以上,组织学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许多研究表明,外渗性黏液囊肿的发生系导管破裂、渗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所致。
2、潴留性黏液囊肿
不太常见的外渗性黏液囊肿。组织学表现为三个特点:上皮衬里,粘液团和结缔组织膜的保留。保留囊肿病因阻塞导管系统的一部分,由一个小的涎石引起的,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变形的原因。
外渗性黏液囊肿
占黏液囊肿的80%以上,组织学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许多研究表明,外渗性黏液囊肿的发生系导管破裂、渗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所致。
潴留性黏液囊肿
远不如外渗性黏液囊肿常见。组织学表现有三个特点:有上皮衬里、潴留的黏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潴留性黏液囊肿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导管系统的部分阻塞,可由微小涎石、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
唾液腺黏液囊肿是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这是因为舌体运动常受下前牙摩擦以及自觉或不自觉地咬下唇动作使黏膜下腺体受伤。囊肿位于黏膜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故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疱,状似水疱。
大多数大豆樱桃大小,质地柔软,弹性。很容易被咬和囊肿破裂,出了蛋清和透明粘稠液体,囊肿消失了。愈合后破裂,并充满粘液,囊肿再次形成。没有任何临床囊肿多次损坏的特点,而呈现出的白色疤痕突起粗大,囊肿透明度降低。
疾病治疗
可在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分钟,在将碘酊抽出。目的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也可注射20%氯化钠。但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切除。
手术方法
局部浸润麻醉下,纵向切开黏膜。在黏膜下,囊壁外面钝、锐性分离囊壁,取出囊肿。周围腺组织应尽量减少损伤,和囊肿相连的腺体应与囊肿一并切除,以防复发。
反复损伤的黏液囊肿可形成瘢痕与囊壁粘连,不易分离。此类病例可在囊肿两侧作梭形切口,将瘢痕、囊肿及其邻近组织一并切除,直接缝合创口。
对于切除术后多次复发者,可在切除囊肿后,将手术创面用CO2激光处理,创面不缝合,令其上皮化后自然愈合。
唾液腺囊肿和肿瘤
囊肿由唾液腺管阻塞引起。粘液腺囊肿位于粘膜下,为小唾液腺被阻引起,可手术摘除。舌下腺囊肿为某个导管阻塞(舌下腺有多个导管)或导管损伤破裂,分泌液外渗而形成,其外形与青蛙鸣叫时鼓起的咽囊相似,故俗称“蛤蟆肿”。
病理研究证明,舌下腺囊肿的囊壁为纤维组织或肉芽组织,偶有上皮,单纯切除囊肿,不能准确切除舌下腺阻塞及外渗部分,难免复发,故手术时应切除囊肿及相连的舌下腺。
唾液腺肿瘤在口腔颌面部的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其中,腮腺的肿瘤发生率最高。唾液腺肿瘤有良性、低度恶性及恶性之分,混合瘤(又名多形腺瘤)最常见,虽属良性,但也可以恶变。
良性肿瘤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有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多有疼痛表现,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甚至浸润神经组织而导致面瘫、舌肌瘫痪;某些低度恶性肿瘤早期可以似良性肿瘤,但病程较长。
舌下腺囊肿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舌下腺囊肿中医称为“痰包”,最常见于青少年,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囊壁极薄并紧贴舌下区粘膜,呈浅紫蓝色肿物,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可因创伤而破溃流出淡黄色粘稠、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缩小而消失,但不久又复发。舌下腺囊肿长大后,可以延伸至对侧而波及对侧口底,也可能循口底肌肉间筋膜薄弱处突入颌下或颏下。应与舌下腺囊肿相鉴别的疾患有:口底皮样囊肿、脂肪瘤、舌下区粘液腺囊肿、颌下区囊性水瘤。
口底皮样囊肿多见于青春后期,为无痛性逐渐生长的肿块。肿块接近中线,呈圆形或卵圆形,周界清楚,扪诊有面团柔韧感,有压迫性凹陷。囊肿内含白色豆渣样分泌物。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时,透过粘膜可见肿块颜色呈黄白色,而非淡蓝色。
脂肪瘤呈分叶状,扪诊肿块柔软,为实性肿块。颌下区脂肪瘤有时和局限性血管瘤并存,临床表现和脂肪瘤相似,偶可穿刺出血液。
舌下区粘液腺囊肿较少见,常发生于沿颌下腺导管走行方向的前部。虽也呈浅蓝色囊肿,但表面粘膜更薄,体积不大,位置表浅。
颌下区囊性水瘤常见于婴幼儿。局限于颌下区时,需和舌下腺囊肿加以区别。穿刺检查囊性水瘤可抽出淡黄清亮、非粘稠性液体。
甲状腺囊肿的治疗方法
甲状腺囊肿是指在甲状腺中发现含有液体的囊状物,甲状腺囊肿通常没有症状,除非囊肿很大或囊肿内有出血的现象,这时可能造成一些压迫的症状,如疼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沙哑等。那么得了甲状腺囊肿怎么办?一般而言,甲状腺囊肿很少会有恶性细胞,通常只需观察,看是否有变大的趋势即可。
得了甲状腺囊肿怎么办?甲状腺囊肿并不难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囊肿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如果甲状腺长得很大就像一个肿物挂在脖子上,会影响患者的活动。甲状腺囊肿可能挤压气管、食管和挤压支配声带活动的喉返神经或甲状腺挤入胸内,就可能出现气管被推压向另一侧,造成气管弯曲和狭窄引起呼吸困难,进食咽东西困难,说话声音嘶哑,挤压胸内大血管等症状。结节性甲状腺肿有的结节还有可能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在流行区有一些孩子患甲状腺肿的同时也出现程度不同的甲状腺机能低下,如生长发育迟缓、个子矮小、智力落后,容易疲劳,不爱活动,学习成绩差等。甲状腺囊肿也有可能演变为甲状腺癌,也就是发生癌变。因此,对于甲状腺囊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专家介绍,甲状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有4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碘131治疗、介入激活阻断术。
1.药物治疗可以较快地抑制病情,消除症状,但不可根治,停药易复发。用药时间长,需2-4年,需定期复查,复发率高达70%-90%,伤及内脏,副作用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2.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病人的甲状腺功能可迅速恢复正常,但是90%的患者需多次手术,而且创伤大、费用高、易复发、会引起各种后遗症,多发性、甲减型结节患者进手术易导致死亡。
3.碘131治疗对组织的电离作用很强,像“手术刀”一般可“切除”肿大的甲状腺病灶组织。口服一次药即可。安全方便,治愈率高,但治疗后症状消失慢,永久性甲减发生率高。
提示:通过上述的介绍,您对患了甲状腺肿后要怎么诊治已有所了解吧,希望您平时多加注意,发现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舌下腺囊肿是怎么回事
一、病因:
1.舌下腺导管堵塞(40%):
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粘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舌下腺囊肿。原因有损伤,涎腺结石、口底部的炎症刺激等。囊肿位于口底,颜色淡蓝,常见为1cm直径的囊肿,但也有肿大明显的囊肿。
2.舌下腺腺体损伤(30%):
另一种是由于腺体损伤,粘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外渗性囊肿有明显外伤史,不累及骨皮质,不引起面部隆起畸形,常因疼痛、拔牙、作x线摄片检查时被发现。
二、发病机制:
粘液囊肿从绿豆大小到蚕豆大小均有,舌下腺囊胖甚至可以更大,囊肿至淡棕黄色,受创破裂后流出蛋清样棕黄粘液,反复破损常常会使局部硬结,表面粘膜呈白色。
舌头下面系带旁边长了一个小瘤怎么办
你的情况可能是粘液腺囊肿,这是由于小唾液腺破裂堵塞引起的,需要口腔科做个小手术,门诊就可以,很简单,不需要担心的。
唾液腺囊肿的病因有哪些
囊肿由唾液腺管阻塞引起。粘液腺囊肿位于粘膜下,为小唾液腺被阻引起,可手术摘除。舌下腺囊肿为某个导管阻塞(舌下腺有多个导管)或导管损伤破裂,分泌液外渗而形成,其外形与青蛙鸣叫时鼓起的咽囊相似,故俗称“蛤蟆肿”。病理研究证明,舌下腺囊肿的囊壁为纤维组织或肉芽组织,偶有上皮,单纯切除囊肿,不能准确切除舌下腺阻塞及外渗部分,难免复发,故手术时应切除囊肿及相连的舌下腺。
唾液腺肿瘤在口腔颌面部的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其中,腮腺的肿瘤发生率最高。唾液腺肿瘤有良性、低度恶性及恶性之分,混合瘤(又名多形腺瘤)最常见,虽属良性,但也可以恶变。良性肿瘤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有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多有疼痛表现,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甚至浸润神经组织而导致面瘫、舌肌瘫痪;某些低度恶性肿瘤早期可以似良性肿瘤,但病程较长。
唾液腺肿瘤一般不主张取活体组织检查,因切开包膜后可引起肿瘤扩散,易于复发及转移。常在手术时作冰冻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但这样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有时冰冻切片也不能确诊。所以,现在除唾液腺造影外,国内外学者都在探讨新的诊断手段,如CT、超声、同位素、细针吸取等方法,以提高术前对肿瘤性质的认识。因有的肿瘤包膜不完整,采用单纯沿包膜剥离的方法,常有复发,故手术时多从包膜外正常腮腺内切除部分腺体或整个腺体,保留面神经。恶性肿瘤不仅作腺体全切,有时还需切除肿块外正常组织,必要时牺牲面神经。
前庭大腺囊肿的概述
前庭大腺囊肿(Bartholincyst)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前庭大腺囊肿是由于前庭大腺管阻塞,分泌物积聚而成。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如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有时腺腔内的粘液粘稠或先天性腺管狭窄排液不畅,也可形成囊肿,如有继发感染则形成脓肿反复发作,搔抓后易溃烂化脓,甚至导致恶化而危及生命。
在西医治疗中较小的囊肿可定期观察,较大及反复急性发作的囊肿以手术治疗为主。在中医治疗上常用的是熏洗疗法。其中最常用的则是苗药前庭熏洗方,是专门治疗前庭大腺囊肿的有效方,能够发挥其抑菌消炎、消肿止痛、养血润燥、祛腐生新的功效。除治疗之外生活上也需注意,不能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都会引发病情并让病情恶化。同时要注意外阴局部卫生,平时要经常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夜间要使会阴部暴露通风。如果出现前庭大腺囊肿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循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三早”原则,不要贻误治疗的最佳时间。
前庭大腺囊肿的发病原因
脓性炎症消失,前庭大腺炎吸收,可由粘液,并成为前庭大腺囊肿。病因是前庭大腺导管由于非特异性炎性梗阻;也有少数患者因分娩的腺管切割会阴切除术;分娩或阴道、会阴侧切伤口,造成严重的疤痕组织。
有的前庭大腺囊肿在长时期内毫无症状,生长较慢,以后突然发现,很难了解起因。在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有时腺腔内的粘液浓稠或先天性腺管狭窄排液不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前庭大腺囊肿。
出现前庭大腺囊肿的病因有以下几点,请看具体介绍。
女性外阴前庭大腺囊肿
女性外阴前庭大腺囊肿
因为解剖部位的特点,病原体易于侵入而引起炎症。如果由于炎症充血、分泌物增多使腺管开口阻塞,渗出物聚积于腺腔内就会形成向外突出的肿物。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有时腺管内的粘液浓稠或先天性腺管狭窄,排液不畅,也可形成囊肿。若有继发感染则形成囊肿反复发作。
女性外阴前庭大腺囊肿是什么 前庭大腺囊肿的位置在哪里 女性前庭大腺囊肿有哪些危害
女性前庭大腺囊肿的位置
前庭大腺生长在两侧大阴唇后下方,开口于阴道口、小阴唇和处女膜之间的沟内。
女性前庭大腺囊肿的症状
①若囊肿小且无感染,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往往于妇科检查时方被发现。若囊肿大,患者可感到外阴有坠胀感和膨胀感或有性(和谐)交不适。
②检查见囊肿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检查表皮外观正常,囊肿位于阴部后下方和阴部系带之间的前庭大腺所在处,呈半月形、卵圆形或圆形,囊肿在大阴部外侧明显隆起,患侧小阴部被展平。囊肿有移动性,无明显触痛。性生活频繁时,囊肿迅速增大。继发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明显,患者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囊肿可发展为脓肿。
粘液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粘液囊肿又称粘液腺囊肿,在口腔粘膜下组织内,分布着数以百计,能分泌无色粘液的小涎腺,称为粘液腺,以下唇、软腭、舌尖腹面分布最多。其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内,由于排泄管受到创伤,粘液外漏而形成囊肿。常见于下唇,且多发生有咬唇习惯者。囊肿位于粘膜下,呈半透明状小泡,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出现数日后可因食物等摩擦,囊膜破裂而消失,但不久又可出现,多次复发后粘膜产生疤痕组织,使半透明水泡变成白色硬结。与周围粘膜无粘连的囊肿,可行摘除术,多次复发或有瘢痕粘连的囊肿,可行切除术,亦可考虑采用硬化剂注射,冷冻或激光治疗。
一、西医治疗方法
1、囊肿摘除术适用于囊肿与粘膜无粘连者。
2、囊肿切除术适用于多次复发或局部疤痕,囊肿与粘膜有粘连者。
3、不愿意手术者,可在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min后再抽出碘酊,使囊肿纤维化。
二、治疗用药原则
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抗感染选用碘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霉素、青霉素等);体质差或并发感染者常联合用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霉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对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的的各种方法做一评价,碘酊,激光及手术三种方法治疗适应症及三者有无差异。方法:对106例患者的囊肿采用激光法、手术切除法、或2%碘酊注射法治疗,随访一年,并比较其疗效。结果:激光组有效率为95.34%,手术治疗组有效率为97.65%,碘酊注射法有效率为88.7%.结论:临床中口腔粘液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法可作为首选,但对于心存畏惧的儿童等配合较差的病例,其它方法也有可选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