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电脑超9小时是青光眼高危族
面对电脑超9小时是青光眼高危族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幕9小时或以上的人士,患上青光眼的机会是低、中量使用者的两倍,而且近视患者更是高危人士,严重青光眼患者更有失明的危险。
日本医生向4间日本公司约一万名员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共522名员工有视觉问题,占总数的5.1%,被列为高用量的使用者大多数有远视及近视,以男性及年青人居多,当中三分之一的高用量使用者怀疑患上青光眼。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近视者长时间使用电脑似乎与青光眼大有关连。研究人员还未明其中原因,但相信患近视的视觉神经比正常的更容易受到电脑压力的影响。
研究员指出,未来10年,医疗人员应该关注长时间使用电脑人士的近视及视觉毛病。
国际青光眼协会的主席说:“大量使用电脑器材的人或会成为高危一族。任何高用量使用者应该定期进行全面眼睛检查。”现时有三种青光眼的测试方法,分别是眼底、眼压力及视野检查法。
防治小贴士:
大约每20分钟让眼睛定时休息,荧光幕背后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让眼睛放远视野。
荧光幕必须干净,并把光度及颜色对比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摆放荧光幕的位置要适中,光线必须来自两边,而不是来自前后面。
必须佩戴眼镜纠正任何视力毛病,如果雇员必须要在电脑荧光幕之下工作,雇主有责任为雇员提供免费的眼睛检查,并支付配戴眼镜的费用。
定期验眼,但现时的检验程序中只有一项强制性青光眼测试,测试只可以发现25%的青光眼问题。
另有两项青光眼测试包括量度眼球压力的眼压力检查法,和检查眼睛视野的视野检查法,均可以最有效发现青光眼问题。
哪些人会更容易患上青光眼呢
1、中午没有舒适的地方休息:中午没有舒适的地方休息,只能趴在桌上小咪一会。趴在桌上睡觉,胳膊会压住眼睛,醒后就会出现短暂视力模糊。这是因为压迫到了眼球,造成眼压过高。如果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形成青光眼。因此建议,午睡最好躺着睡。
2、长期对着电脑,眼睛干涩:如果使用电脑时间较长,即使发生眼疲劳、眼胀等现象,很多人以为视疲劳,点点眼药水就没事了。但是绝大多数眼药水含有防腐剂成分,长期使用不仅损害角膜上皮,严重损伤结膜杯状细胞,更严重的是如长期应用激素类眼药水,还可能导致“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生。
3、每天西装革履,实则暗藏致盲危机:带紧系在脖子和喉结下容易引发开角型青光眼。这是因为领带系得过紧,压迫颈部静脉,妨碍血液回流,会导致眼部巩膜上静脉压升高,进一步使得眼压上升。一项来自爱尔兰的研究报道,紧系领带会使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眼压升高近2MMHG。而眼压的升高是导致青光眼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4、“白领一族”是青光眼高危人群:工作压力巨大!纷纷感慨高薪也不是好拿的!时下人们受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生活无规律,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青光眼发生。
青少年患青光眼的原因
1、青少年:高度近视或是潜行性青光眼
中国学生的近视率排世界第二,人们都知道近视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却很少有人知道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是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之一。
近期,一项对316例被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屈光分析的调查显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近视发生率为53.3%,而正常人近视发生率为26.3%,与正常人群比较,近视率高达两倍之多。同时,高眼压症患者年龄小于30岁的近视发生率为88.5%,明显高于相似年龄的正常人群。
含有近视眼的人以为他们独特的解剖关系,所以对高眼压的耐受性相对差一些,这样就会非常容易出现眼压增高损伤视神经,不过因为近视眼的人的巩膜硬度低,还要用压陷眼压计测量眼压值常偏低,这样就非常不容易发现高眼压的。
同时,90%以上的青少年性青光眼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因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详细检查才知道是青光眼。因此,对近视程度不断加深的青少年,应予全面的青光眼排查。
2、中年人:“视频终端综合征”为青光眼埋下隐患
活跃在职场的中年人多为各个公司、部门的中流砥柱,对他们来说,一天面对电脑十多个小时是常事。过度的近距离用眼,晶体需通过变焦增厚使近距离物体成像始终保持清晰,晶体的膨胀,导致前房角变窄,对于眼轴较短者可使房水排出受到一定的阻碍,容易引起眼压增高,这是“视频终端综合征”的症状之一。
此外,在暗光中操作电脑也易诱发青光眼。若光线较暗,瞳孔容易散大,房角变窄,房水排出受阻,而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会引起眼睛房水分泌过多。使眼压增高,长时间的高眼压可造成视神经损害,导致青光眼。
青光眼其实一直一直心身疾病,那些年龄在四五十岁最后的中年人,因为受到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非常的大,总是在紧张、焦虑中度过,这样就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样就会发生青光眼。
因此,35岁以后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视力、眼底、眼压、及屈光状态。检查时间最好间隔不超过1年。如属于高危人群,更要警惕青光眼来袭,尤其是父母患有青光眼,或一只眼已经确诊青光眼的人,都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如果经常在傍晚出现眼胀、头痛、虹视等自觉症状者,应考虑患青光眼的可能。一旦确诊为青光眼,必须依据不同类型选择药物或者手术治疗,以防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青光眼瞄上年轻人
26岁的小王从事IT工作,要过年了,为了在年前完成一个项目,接连两个多星期,他的眼睛平均每天有十几个小时盯着电脑屏幕,这两天,他感觉眼睛发胀发酸,看东西模模糊糊的,同时眼睛能看见东西的范围还变窄了,这让他慌了神,赶紧放下工作到医院检查。眼科中心的检查结果是青光眼。
医院眼科医生说,长期看电脑、近视,这是两个导致青光眼的高危因素,日本曾有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屏9小时以上的人士,患青光眼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而且近视患者长期面对电脑,更是青光眼的高危人士。这是因为,近视的视觉神经比正常的更容易受到电脑压力的影响,长时间使用电脑会加剧对视神经的伤害。
以前我国的青光眼患者大多是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光眼年轻患者逐渐增多,这与年轻人长时间使用电脑不无关系。而且,与视力正常者的视神经相比,近视眼患者的视神经更容易受到电脑伤害,由于近视在年轻人中的高发,情况就更加麻烦了。
青光眼主要有三大症状,眼球内压增加,视野变小,视神经与神经纤维受损。而青光眼又不像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使视力提高甚至恢复,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即使经过治疗也不可能使已经丧失的视野或视力恢复,治疗只能使其不再继续恶化,终身保持有用的视功能。而且,作为主要的致眼病之一,青光眼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
"没有办法预防,损伤又不可逆,对付青光眼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医生说,如果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定期检测眼压、视野和查看眼底,是目前发现早期青光眼的最好办法。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及时到医院明确诊断:
一、眼睛酸胀,有疼痛感,有可能还伴有头痛;
二、看发光体时,例如灯泡,周围会出现彩虹似的光环;
三、眼球变硬,缺乏活力与弹性;
四、近视度数不断加深,视力进行性下降,视野缺损。
近视眼长期面对电脑易得青光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全球共有7000万青光眼患者,估计2020年将达到8000万。
全球因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总数的50%。我国青光眼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是0.68%,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高,65岁以后可达4%至7%。
早诊断+定期检查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通常被称做“盗取视力的小偷”,或被称做“沉默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有多种因素,有眼球本身结构的因素、遗传因素、神经血管系统及环境因素影响等。但在疾病初期因为没有症状而被忽视,只有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才引起患者可以察觉的症状,在视觉非常重要的部位引起无可挽回的丧失。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50%的患者、发展中国家高达90%的患者,都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所以,医学专家建议,如果发现眼睛有不适感,就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进行青光眼筛查,及时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尽量避免青光眼病程进展,最大限度地保存现有视力。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人认为通过药物或手术将高眼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青光眼就算治愈了,这是一个大误区。事实上,治疗方式仅仅是控制青光眼不再发展,而不是将青光眼完全治愈。所以,定期进行常规检查都属必要,40岁以后每隔2-3年检查一次;60岁以后每隔1-2年检查一次。
常擦电脑屏幕
对很多人来说,一天面对电脑十多个小时是常事,但是,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屏9小时以上的人士,患青光眼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而且近视患者长期面对电脑,更是青光眼的高危人士。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近视者长时间使用电脑似乎与青光眼大有关联。所以,任何高用量使用者都应该定期进行全面的眼睛检查。
另外,布满灰尘的电脑荧光屏也是引发青光眼的一大因素。医学专家建议,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经常擦擦荧光屏,以保持荧光屏的干净,并把光度及颜色对比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摆放荧光屏的位置要适中,光线必须来自两边,而不是来自前后面。定期验眼,有两项青光眼测试,包括量度眼球压力的眼压力检查法和检查眼睛视野的视野检查法,均可以最有效发现青光眼问题。
头疼恶心要警惕
青光眼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眼痛、眼胀、视蒙、虹视。青光眼急性发作时,严重者可出现视力急剧下降到仅留眼前指数或光感,合并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 所以,医学专家提醒,如果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患者不要以为一定是胃肠道疾病,这也可能是急性青光眼发作的先兆,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或情绪波动的时候,最容易发生。
急性青光眼的主要症状是眼睛酸胀,有疼痛感,有的时候还头痛、呕吐,容易和普通的胃肠道疾病混淆。除气温因素外,患者自身的眼球发育存在异常以及情绪差也是诱发因素。此外,老年人常常过度用眼,比如长时间看报,也会诱发青光眼。
不要长期使用激素类眼药水
专家提醒说,一些有眼睛发痒、干涩等不适症状(多为慢性结膜炎)的患者,特别是多见于城市白领的“视频终端综合征”人群,为减轻眼部不适或视力疲劳,自行买某些保健类眼药,不经医生指导长期使用,容易引发眼病。
因为,目前,绝大多数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成分,长期使用,不仅可对角膜上皮产生损害,而且对结膜杯状细胞产生严重损伤,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同时,长期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有可能造成正常结膜囊内菌群紊乱,致使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生致病作用的细菌,发生感染,即条件致病菌性感染。
更为严重、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应用激素类眼药水,有可能导致“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生,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往往不易及时发现,至晚期才被确诊为青光眼,而青光眼所造成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应用激素类眼药而导致失明的现象,已经引起眼科医生的忧虑。所以,使用眼药一定要遵从医嘱,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出问题。
青光眼谨慎观看3D电影
3D电影风靡全球,很多人都想一睹风采。但是,如果在看场面逼真而刺激3D电影时,您感到头痛或恶心、视物模糊不清;或者看灯光时,周围有一圈缤纷的彩虹圈,即使用手揉也不能除去,应该警惕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及时就医。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看球赛的球迷,过于兴奋而导致急性青光眼发生的案例。”专家说,“人一兴奋,瞳孔就会放大,而本身有青光眼高危因素,比如‘浅前房、窄房角’,就很容易引起眼压升高,而眼压升高会损害视神经,导致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导致失明。”
看电影时,由于室内光线较弱,处于黑暗的地方,人的瞳孔也会放大,加上3D画面比平常更耗眼力,这样也会导致眼压升高。因此,有青光眼危险因素的患者,不应长时间在黑漆漆的影院观赏电影。
最后,专家提醒,青光眼高危人群通常在天气变化、过度劳累、长时间阅读或看电影电视、过分的喜怒哀乐、失眠等情况下引起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青光眼越来越年轻化
医院眼科专家说,长期看电脑、近视,这是两个导致青光眼的高危因素,日本曾有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屏9小时以上的人士,患青光眼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而且近视患者长期面对电脑,更是青光眼的高危人士。这是因为,近视的视觉神经比正常的更容易受到电脑压力的影响,长时间使用电脑会加剧对视神经的伤害。
青光眼主要有三大症状,眼球内压增加,视野变小,视神经与神经纤维受损。而青光眼又不像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使视力提高甚至恢复,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即使经过治疗也不可能使已经丧失的视野或视力恢复,治疗只能使其不再继续恶化,终身保持有用的视功能。而且,作为主要的致眼病之一,青光眼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
“没有办法预防,损伤又不可逆,对付青光眼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医院眼科专家说,如果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定期检测眼压、视野和查看眼底,是目前发现早期青光眼的最好办法。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及时到医院明确诊断:
一、眼睛酸胀,有疼痛感,有可能还伴有头痛;
二、看发光体时,例如灯泡,周围会出现彩虹似的光环;
三、眼球变硬,缺乏活力与弹性;
四、近视度数不断加深,视力进行性下降,视野缺损。
医院眼科专家提醒,长时间使用电脑,应该每隔半个小时左右让眼睛休息一下,将荧光屏的光度和颜色对比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同时,荧光屏的位置也很有讲究,千万不要让眼睛离屏幕过近。
怎么会得青光眼
1、用眼过度并不合理用药:
如今的生活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电脑的陪伴下度过,学习生活的压力,迫使必须马不停蹄的前进,因此大部分的白领一族每天面对电脑工作的时间都会在八到九小时,有些甚至会更多,而当眼睛出现干涩,胀痛的症状时,只是简单地用一些眼药水来缓解,没有引起重视,长时间的过度用眼、加上对症状的忽视及不合理用药,都会诱发青光眼病的产生。
2、病因的遗传:
青光眼的发病与遗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的家族有患青光眼病的病史,或者患有近视眼、眼底出血、亦或是全身疾病过多,如糖尿病、高血压的这些人,患上青光眼的几率将比正常人的大一些。
3、术后诱发症:
西医对于眼病的治疗多选择激光手术,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大量出血,手术破坏周边组织,加重感染,导致纤维性增生,组织功能性下降,从而诱发其他并发症,如白内障手术术后而引发的青光眼病就是一典型的例子
4、年龄的增长:
可谓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有青光眼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面对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青光眼也在悄然来袭,使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导致产生青光眼。
电脑族注意青光眼
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屏九小时以上的人士,患青光眼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而布满灰尘的荧光屏也是一大因素。所以,荧光屏必须保持干净,并把光度及颜色对比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摆放荧光屏的位置要适中,光线必须来自两边,而不是来自前后面。
青光眼的病征主要分为塬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两大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慢性的类型,是青光眼病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青光眼是由于流过滤帘的房水变得缓慢,以致积累房水、眼压上升而产生。
患者于病发前期没有明显症状,而且病因往往不明。他们的视野会慢慢被收窄,因而经常无理地踢到周边物件,又或是被东西绊倒。直到后期,患者看到的景象范围会恍如从隧道看出去的情境一样,如果压力得不到控制的话,视神经便会受到破坏,最终更可能会失去视力。
有慢性当然亦有急性,而闭角型青光眼则属急性的类型。急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会于短时间内上升,导致眼痛、视力模煳、眼红、头痛等明显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令他们视野模煳,需要即时诊治,而医生亦会立刻降低患者的眼压,以保其视力。
长时间看电脑黑暗中刷手机易青光眼
很少人知道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是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之一。近期,一项对316例被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屈光分析的调查显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近视发生率为53.3%,而正常人近视发生率为26.3%。同时,高眼压症患者年龄小于30岁的近视发生率为88.5%,明显高于相似年龄的正常人群。
90%以上的青少年性青光眼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因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经详细检查才知道是青光眼。对近视程度不断加深的青少年,应予全面的青光眼排查。
活跃在职场的中年人多为各个公司、部门的中流砥柱,对他们来说,一天面对电脑十多个小时是常事。过度的近距离用眼,容易引起眼压增高,这是“视频终端综合征”的症状之一。此外,在暗光中操作电脑也易诱发青光眼。专家分析,若光线较暗,瞳孔容易散大,房角变窄,房水排出受阻,而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会引起眼睛房水分泌过多,由此便使眼压增高,长时间的高眼压可造成视神经损害,导致青光眼。
专家建议,35岁以后应每年进行眼部检查。如属于高危人群,更要警惕青光眼来袭,尤其是父母患有青光眼,或一只眼已经确诊青光眼的人,都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如果经常在傍晚出现眼胀、头痛、虹视等自觉症状者,应考虑患青光眼的可能。
电脑族多休息谨防青光眼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幕9小时或以上的人士,患上青光眼的机会是低、中量使用者的两倍,而且近视患者更是高危人士,严重青光眼患者更有失明的危险。
医生向4间日本公司约一万名员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共522名员工有视觉问题,占总数的5.1%,被列为高用量的使用者大多数有远视及近视,以男性及年青人居多,当中三分之一的高用量使用者怀疑患上青光眼。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近视者长时间使用电脑似乎与青光眼大有关联。研究人员还未明其中原因,但相信患近视的视觉神经比正常的更容易受到电脑压力的影响。
研究员指出,未来10年,医疗人员应该关注长时间使用电脑人士的近视及视觉毛病。
国际青光眼协会的主席说:“大量使用电脑器材的人或会成为高危一族。任何高用量使用者应该定期进行全面眼睛检查。”现时有三种青光眼的测试方法,分别是眼底、眼压力及视野检查法。
自我防治小贴士:
大约每20分钟让眼睛定时休息,荧光幕背后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让眼睛放远视野。
荧光幕必须干净,并把光度及颜色对比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摆放荧光幕的位置要适中,光线必须来自两边,而不是来自前后面。
必须佩戴眼镜纠正任何视力毛病,如果雇员必须要在电脑荧光幕之下工作,雇主有责任为雇员提供免费的眼睛检查,并支付配戴眼镜的费用。
定期验眼,但现时的检验程序中只有一项强制性青光眼测试,测试只可以发现25%的青光眼问题。
另有两项青光眼测试包括量度眼球压力的眼压力检查法,和检查眼睛视野的视野检查法,均可以最有效发现青光眼问题。
白领族必知的青光眼预防知识
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幕9小时或以上的人士,患上青光眼的机会是低、中量使用者的两倍,而且近视患者更是高危人士,严重青光眼患者更有失明的危险。
对一万名员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共522名员工有视觉问题,占总数的5.1%,被列为高用量的使用者大多数有远视及近视,以男性及年青人居多,当中三分之一的高用量使用者怀疑患上青光眼。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近视者长时间使用电脑似乎与青光眼大有关系。研究人员还未明其中原因,但相信患近视的视觉神经比正常的更容易受到电脑压力的影响。大量使用电脑器材的人或会成为高危一族。任何电脑高用量使用者应该定期进行全面眼睛检查。
办公族预防青光眼的小招数:
1、荧光幕必须干净,并把光度及颜色对比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摆放荧光幕的位置要适中,光线必须来自两边,而不是来自前后面。
2、大约每40分钟让眼睛定时休息,荧光幕背后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让眼睛放远视野。
3、定期验眼,通过眼压力检查法和眼睛视野检查法,均可以最有效发现青光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