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运动后血压变化是什么样的

运动后血压变化是什么样的

一般正常人每日血压波动在2.7—4.0千帕(20—30毫米汞柱)范围内,在无降压药的影响下睡眠能导致血压下降20%左右(女性更明显),血压最高点一般在上午9—10时及下午4时至晚上8时,血压最低点在午夜1—3时,此时睡眠时相常落在第B和第1v时相。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最高点和最低点持续的时间较长,形成平台。

精神刺激、情绪变化如兴奋、恐惧等常可导致收缩压的明显上升,运动也可使收缩压明显增加,特别是剧烈运动常使收缩压上升达24.0—26.7千帕(180—200毫米汞柱),运动停止后血压可下降。环境温度升高如洗温水浴等可使舒张压降低,而温度降低如冬天洗冷水浴等可使收缩压升高。

高血压有哪些运动注意事项呢?

1、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

2、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选棉质衣料,运动鞋等是必要的。

3、勿运动过量或太强太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

4、注意周围环境气候:夏天:避免中午艳阳高照的时间;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风。

一些高血压患者身体是比较虚弱的,每次在锻炼以后,都会感觉浑身很累,上气不接下气的,都快要散架一样的,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往往会服用葡萄糖口服液。长期这样做对身体是有害无害,和和让心脏受到慢性伤害,也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可是在运动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

高血压运动时间是多少 高血压的运动时间是多少

进行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保持15到60分钟的时长较为合适,建议每次都能达到30分钟,年龄大的朋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减少锻炼时间。

血压不稳定怎么办

引起血压不稳定的原因有很多,药物影响、身体内部病变以及人体情绪浮动变化很大都会造成血压不稳定的情况,我们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血压不稳定怎么办?无论是正常人还是高血压病人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动态血压曲线呈”双峰一谷”,即夜间血压最低,在上午6-10时及下去4-8时各有一高峰,继之缓慢下降。中轻度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波动与正常相似,但血压水平较高.早晨的血压升高可伴有血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加及纤溶性增加等变化,可能与早晨较多发生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有关。

一天中一个健康人的血压变化可以达到30~40mmhg。对于一个患有高血压病的人来说血压的变化量可能会更大。冬夏也有区别,季节变化都能引起血压的变化。血压是随着情绪、休息以及天气波动的。盛夏季节血压较秋冬偏低。而饭后、紧张和焦虑都能使血压在很短时间内上升,上升量因人而异,比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突然受惊吓而感到心跳加快心慌时其血压值可以较平静时迅速升高50mmhg左右(对于健康人这种血压升高休息一下后就可迅速恢复)。这变化是不为意志控制的,而较小的变化是感觉不到的。所以人的血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大波动(波动量可以为10~30mmhg或更大),而自身并无明显感觉。

运动降血压

在国外,运动降血压是一种很流行的方法。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袭,更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手段之一。.运动能锻炼全身肌肉,促使肌肉纤维增粗,血管口径增大,管壁弹性增强,心、脑等器官的侧支循环开放,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血压下降。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是高血压病的一大诱因,运动可稳定情绪,舒畅心情,使紧张、焦虑和激动得以缓解,有利于血压稳定。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有降压之功,只有步行、慢跑、骑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和体操等有氧运动才能担此重任。

慢跑运动量大于散步,适用于轻症患者。长期坚持使血压平稳下降,脉搏平稳,消化功能增强,症状减轻。慢跑速度宜慢,时间由少至多,每次以15~30分钟为宜。

骑车是一种能改善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不仅能锻炼肌肉关节,减肥,匀称身材,而且能强化心脏,防止高血压,同时起到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敏捷的作用。每次30~60分钟为宜,速度适中。

太极拳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人,其血压平均值明显低于不打太极拳的同龄老人。

不宜进行力量型运动、快速跑步等无氧运动,动作过猛的低头弯腰、体位变化幅度过大以及用力屏气的活动,会导致血压快速大幅度升高,容易发生意外,不能做。另外,冬泳、扭秧歌等也要尽量避免。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不要效仿他人,毕竟人有个体差异,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运动降血压也不是立马就能奏效的,只要高血压患者坚持运动,终会看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即使没有高血压疾病,长期运动对人身体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冬泳爱好者寿命长吗 冬泳的注意事项

因地制宜

根据实时的气温和水温以及身体状况来规划训练内容,以防止长时间低温对身体造成损害。

注意保暖

游完后及时穿好衣服,停止运动后产热停止,需要及时保暖以防止着凉,注意不要立即进入高温环境和洗热水澡,防止血压变化过大。

冬季孕妈妈需注意血压变化

冬季是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的高发季节。妊高症的临床表现: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出现抽搐等。孕妈妈需要注意的是:

诱发因素:

·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

·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气压升高时;

·年轻初孕妇或高龄初产妇;

·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

·营养不良,如贫血,低蛋白血症者;

·体型矮胖者;

·子宫张力过高的孕妇,如:羊水过多、双胎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葡萄胎等;

·家族中有高血压史,尤其是孕妇之母有重度妊高症史者。

预防护理:

·坚持进行产前检查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妊娠早期(孕3月)需测量一次血压,以便了解基础血压,以后定期检查,即于妊娠16、20、24、28、32、36、37、38、39、40周检查,如出现头昏、下肢浮肿等随时到医院就诊。

·适当加强营养

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入,孕妇适当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对于预防妊高症有一定的作用,从妊娠20周开始,每日补充钙剂2克,可降低妊高症的发生。

最近经常头晕,一出门走动

根据您的描述您应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并注意近期是否睡眠差,精神压力大,眼前一过性黑蒙,视物旋转等情况。头晕时尽快检查血压。

建议您到医院检查头颅CT及头颅多普勒检查,头晕时尽快坐下或者卧床休息,监测血压变化

高血压运动强度 高血压的运动频率是多少

我们的建议是尽可能每天都进行锻炼,这样能有效降低血液,强健身体,如果时间或者身体不允许,那么可以调整至每周3到4次,也能帮助到你。

孕妈妈需注意血压变化

诱发因素:

·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

·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气压升高时;

·年轻初孕妇或高龄初产妇;

·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

·营养不良,如贫血,低蛋白血症者;

·体型矮胖者;

·子宫张力过高的孕妇,如:羊水过多、双胎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葡萄胎等;

·家族中有高血压史,尤其是孕妇之母有重度妊高症史者。

预防护理:

·坚持进行产前检查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妊娠早期(孕3月)需测量一次血压,以便了解基础血压,以后定期检查,即于妊娠16、20、24、28、32、36、37、38、39、40周检查,如出现头昏、下肢浮肿等随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推荐

血压计的原理 什么

测量血压的仪器称为血压计。血压计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两种血压计的工作原理不相同的,直接式用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压力变化;间接式的工作原理则控制从外部施加到被测部位上的压强,并将控制的结果与其相关的柯氏音的产生和消失的信息加以判断。前者不管对动脉或静脉都可连续测试,而后者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间接法测量仪器有汞柱血压计、随机零点血压计、弹簧表式血压计、自动电子血压计、间歇式长时间血压测量计、皮肤小动脉血压测定计等。这些血压计都根据不同需要而设计的,如随机零点血压为克服目测等人为误差

冬泳的注意事项 冬泳需要注意什么

根据实时的气温和水温以及身体状况来规划训练内容,以防止长时间低温对身体造成损害。 游完后及时穿好衣服,停止运动后产热停止,需要及时保暖以防止着凉,注意不要立即进入高温环境和洗热水澡,防止血压变化过大。 首先进食后血液会分配至消化系统来帮助消化,此时开始冬泳血液会分流至全身,这样不利于消化的,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系统疾病。

一天中血压什么时候最高 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

血压除了每天自身有规律的变化外,还可因为许多因素有所变化。 精神刺激、情绪变化,比如兴奋、焦躁、恐惧等可使收缩压明显上升;运动也可使收缩压明显增加,特别剧烈运动后,可使血压上升达180~200mmHg,但休息后血压又可恢复正常;体位变化也可影响血压,坐位时血压较高,站立位时血压下降。天气、季节、呼吸、体温、吸烟、喝酒、疼痛等都可导致血压的波动。

心脑血管疾病要多重视

秋季个气温变化的季节,很容易引发一些秋季疾病。所以做好秋季疾病预防很重要的。心脑血管患者尤其要引起重视,要多注意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下面, 就来为大家介绍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突发。在日常生活中,躺下、起身、低头、下蹲等动作要尽量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改变性低血压,或突然出现晕厥、摔倒。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患者应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秋季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适当吃些高蛋白低脂食物。如鱼、虾、豆制品等,还可以多吃一些有调节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妙招三:不要随意减少药物

不少高血压患者一旦血压得到控制,就想着减少药物服用量,尤其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变慢,很少出门活动的患者血压变化变下,就想着少吃点药。这种做法不利于血压稳定,而且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等严重后果。

产后42天要做什么检查 测体重、血压

测体重、量血压属于常规检查。监测体重,可以了解妈咪们的营养摄入情况和身体恢复状态;测量血压可以对产后血压增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减少由血压变化带来的健康危害。

中老年人怎么预防中风 积极控制血压

血压导致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对于预防中风有几级的作用。

血压患者的夏季食疗“三少两多”

夏日气温上升,人体血管扩张、脉压变小,一些血压较高的人此时血压趋向平稳。但,也有人暑天阴虚阳亢、肝阳偏盛,出现面红耳赤、眩晕头胀、心烦易怒、口干舌红,血压反见上升。 这些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宜常服一些养阴清热、平肝潜阳的食物,这样,有益于大脑皮层恢复血管舒缩中枢的调节,使血压下降。 提倡“三少两多” “三少”:少盐、少脂、少胆固醇。适当地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在5克以下或酱油10毫升以下;膳食中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采用植物油;高胆固醇饮食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故摄入过

血压运动禁忌 高血压不适合的运动

举重一类的精力运动常常要憋气,其结果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外周血管阻力, 使得血压和心率迅速上升,所以一般情况下,血压未很好的控制以前,不要采用静力运动这样的运动方式。

怎样防高血压并发脑出血

1、专家表示,要想有效的预防脑出血就应该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专家指出,注意减肥,通过运动增强血管的收缩力和张力,对预防脑出血多有益处。 2、专家提醒,临床上虽然认为脑出血多发生于50岁到60多岁的中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对此,年轻人也应注意血压变化。 3、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药,注意保持血压的稳定,尤其天气突然转冷时,要多测量血压,如发现有头晕、头痛、精神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