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一、血糖监测包括哪些方面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是长期控制血糖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反映的是近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正常参考范围为4-6%,(各个医院可能因检测方法不同略有差别)。目前国内外的指南建议达标需控制在6.5-7%以下,因人而异,个体化。有些单位还可查糖化血清蛋白(白蛋白),它主要反映近2-3周血糖控制的水平。这两个都是反映平均血糖水平,不能反映血糖的波动。

2、静脉血清血糖:

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它主要用于糖尿病的筛查。不做为血糖监测的一个常用指标。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认为,与空腹血糖(IFG)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单用相比,如果把这两项指标联合应用,能更好的筛查糖尿病的高危者。因此说目前常规体检仅仅查空腹血糖还是有一定的漏诊率,有条件可同时查糖化血红蛋白。

3、动态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检测系统是通过特殊仪器持续、动态地检测血糖变化,它可以每3-5分钟自动记录血糖数据,可连续记录3天,来观察72小时内的动态血糖变化。它可绘制每日血糖变化曲线,并且可在曲线上标注进餐、运动、重大事件等。对于血糖波动较大、没有规律的患者,通过这张图标可以观察到很多常规监测不能发现的情况,并且推断其与事件有无关联,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这种仪器价格昂贵,一般在较大的医院才有。更先进的仪器还有把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相结合,这就是所谓的“人工胰腺”。

4、自我血糖监测:

就是患者每天用普通血糖仪自我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的情况来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

二、常用的监测指标:

空腹、餐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这是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常规点,一般采用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它反映的是当时的即刻血糖,但需注意该检测并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尿糖:在无条件或条件受限的地方,尿糖的检测也是一种了解自我血糖控制情况的一种方法,但其受肾糖阈的影响,对于肾糖阈增高的老年人或降低的妊娠患者,尿糖监测就没有意义,甚至有误导治疗的可能,对低血糖的监测也没有帮助。

血糖监测的频率:

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 4-7次(包括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有的还要加测0am、3am血糖等),直到血糖控制稳定。当病情稳定,饮食、活动规律、血糖达标后可每周监测1-2天,每天5次。

血糖高该怎么治疗

治疗血糖高要进行药物和饮食、运动综合治理,这个过程将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可以先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好可以注射胰岛素,饮食也要控制。

血糖高的人除了必要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外,动态胰岛素持续注射,拯救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动态血糖监测,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高并没有患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要每天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避免病情加重,其实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之后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低血糖怎么检查出来

我们通常检查低血糖是根据以下三点,第一点是有低血糖症状,比如心慌,手抖,出汗,头晕等等,如果是有这些症状,我们需要马上考虑到是否有低血糖存在。

接着就可以进行血糖监测,如果血糖监测血糖值在非糖尿病的的病人低于2.8,糖尿病的病人低于3.9,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是低血糖了,然后给患者服用糖水,在服用糖水以后,症状如果得到明显的缓解,那么低血糖的诊断即可成立。

同时如果患者本身没有糖尿病病史,没有使用降糖药物,但是低血糖反复发作,需要进一步检查,比如进行饥饿实验,检查C肽,检查胰岛素等等来排除胰岛素瘤。

血糖检测时间有讲究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1、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2、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3、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5、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6、妊娠期的患者;

7、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您平时应该测多少次血糖呢?

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及血糖控制的实际水平来推荐适合您的日常监测血糖的次数。通常推荐的监测频率如下:

? 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 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血糖1-4次

?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2型糖尿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的血糖

? 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有其他急性病患者,应每日监测直至血糖得到控制

高血糖的自我监测诊断方法

关于血糖监测,相信大家是既熟悉又迷茫。“熟悉”是因为血糖监测伴随着糖友的病程,而“迷茫”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掌握血糖监测的诀窍。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之一,由于受年龄、病情、顺从性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病人往往很难坚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这样做能够准确地反映身体内的实际血糖水平,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

血糖仪可以让我们随时监测血糖,把握自身的微小变化,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生活的节奏、饮食的种类,了解各种治疗的效果,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强化控制血糖达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科学地监测血糖,成为糖尿病患者必须关注的热点。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血糖仪的准确性也是您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检测血糖仪的准确性可以采取用血糖仪测量您的毛细血管血糖(指尖血),同时抽取静脉血用生化仪测定静脉血糖,两种方法的血糖结果应该接近,误差应小于15%。血糖试条是影响血糖仪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有的血糖试条采用瓶装,试条瓶打开后试条必须在3~4个月内使用完,有的血糖试条采用单片铝箔包装,不易受潮,有效期长达一年。

所有的血糖仪均需要适当的保养,有的血糖仪需要更多的清洁和维护,需要更换专用电池,这也是购买仪器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购买血糖仪,贵的并一定是最好的;最适合您使用的,才是最好的血糖仪。拥有适合您的血糖仪,就为科学监测血糖奠定了基础。

2、选对“时辰”准确测血糖

好的血糖控制应该是把全天的血糖值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血糖监测的时间应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1~3点时的血糖等。

同时,对于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所选择的时间点也有所侧重,例如新诊断的患者往往需要规律监测一段时间的血糖,从而指导治疗,一般每天应坚持测4-7次。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每月监测2~4次;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不同时间监测空腹、餐后血糖至少4次。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法,运动前后,旅行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次数,有低血糖症状时,怀孕或打算怀孕时要增加监测次数。

温馨提示:“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三诺血糖仪是什么

三诺血糖仪是由长沙三诺生物传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作产制造的,经过了德国技术集团质量体系认证与欧盟CE认证,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测及糖尿病筛选,简单且方便!

据了解,三诺血糖仪在国内普遍受欢迎,因为三诺血糖监测产品以准确、简单、经济的特点,主要适用于两类人群:1、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用于每天监测血糖,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时间。2、肥胖人群、家庭有遗传史的潜在糖尿病人,用于平时血糖监测,预防糖尿病。

看看新的发展!最新推出的尿微量白蛋白测试条、尿酸测试仪将进一步完善代谢性疾病的快速监测产品体系,为代谢性疾病管理提供准确、方便的监测工具,帮助更多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如何监测血糖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特殊概念,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监测自己血糖的波动情况,医生和患者在此基础上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但在我国,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医院还没有做到使用医院专用的快速床边血糖监测系统来监测住院患者的血糖变化,而是使用个人使用的血糖仪监测血糖。此外,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不能负担购买血糖仪和血糖试纸的费用,在医院的门诊也使用个人血糖仪检测门诊病人的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在现代糖尿病的治疗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个人用血糖仪的年销售量接近80万台,血糖试纸的消耗量也接近3亿条。血糖仪多测量指尖的全血,可在5~20秒内获得血糖的数值,方便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血糖管理。此外,SMBG 还是患者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的感性工具。因此,在糖尿病的管理中,科学和合理地使用血糖仪和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据专业研究显示,自我血糖监测在使用胰岛素患者的血糖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研究中,将患者分为两组: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注射胰岛素的强度不一样,主要根据血糖监测的数值来决定胰岛素的注射量。强化组要求每天自我血糖监测4次以上,并根据此结果调节胰岛素剂量、饮食和运动。研究完成之后,积累下来的血糖监测次数是30多万次。在另外一组,主要目标是控制高血糖,让病人没有症状,每天注射胰岛素1~2次,或者进行血糖监测,或者是尿糖监测。在这种不同的治疗模式下,人们看到了强化血糖控制的益处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同时研究也提示我们,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病人中,血糖的监测目的不仅是要发现高血糖,而且越接近于正常的血糖控制的时候,越要注意发现低血糖。根据低血糖发生的情况来调整治疗,和发现高血糖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血糖高要怎么办 提示

得上糖尿病后,这七种人要加强血糖监测:

1、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尤其佩戴胰岛素泵者;

2、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3、血糖控制不佳者;

4、常发生低血糖者;

5、刚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

6、孕妇;

7、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特殊情况的糖友。

糖尿病的治疗,不要以感觉为主,一定要用科学的监测为依据,比如以上所说的血糖监测就非常重要,另外为了防并发症也要加强血脂、血压的监测。


糖尿病治疗注意事项

第一、控制血糖、血压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的进行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重中之重。糖尿病患者从患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一般而言,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越好。

第二、关注体重

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体重,如果出现了肥胖现象就要重视。对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对本身就伴有肥胖、超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增加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工作不利。

第三、定期体检

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不能因为症状不明显就不检查。糖尿病必须坚持定期体检,要特别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检查,不但有助于了解自身病情,同时,也有利于预防各种并发症。

第四、不能忽视药物引发的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不要忽视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危及生命。此外,低血糖有可能诱发心率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因此,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治疗时,一定要合理用药,不要用药过猛,给糖尿病患者身体带来伤害。

相关推荐

橘子糖尿病人能吃吗

糖尿病人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砂糖桔。橘子是芸香科柑桔属植物,味甘酸性平,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糖分以及多种矿物质化合物,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较高,而橘子糖分含量也不低,一般建议糖尿病者做好血糖监测后,在体内血糖稳定的时候,可以适量吃一些橘子,但病情不稳定是不要吃。一般测量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时,才可以在两次正餐之间进

糖尿病血糖监测方式是什么

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评价长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标准的HbA1c 检测方法的正常值范围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制。2. 自我

血糖的检查

1.非孕妇的血糖检测静脉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的金标准,但是由于静脉血糖检测比较繁琐,确诊后一般只需要测定指血的血糖即可成为监测血糖的标准,可以在家中用家用血糖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反映身体内的实际血糖水平,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现在还有动态血糖监测(CGM)可以更加精细的了解我们全天血糖的特点。好的血糖控制应该是把全天的血糖值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

怎样才能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生治疗。糖尿病的确诊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应激源,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沉重的心理负担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付面影响,一方面,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内分泌失调;另一方面,不良的情绪影响患者积极参与治疗,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其次,糖尿病患者需要明白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对于每位糖尿病患者,适当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方

冬季低血糖三类高危人群

第一种是体型偏瘦的人群。因为体型偏瘦的人胰岛素抵抗轻,很容易造成低血糖,有条件可以定期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第二种是老年人。这是因为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差;口服降糖药或是胰岛素容易造成使用不当或过量;另外,如果老年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会加重低血糖对机体的危害。第三种是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这样的患者长期打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感知能力差,很容易忽略低血糖症状。冬季天冷,糖尿病患者首先要询问主治医生是否需要重

你会检测血糖

作为糖尿病患者,你是否会自我检测血糖呢?如果不会,请详看下文,我们将会教会你如何自我检测20世纪70年代,糖尿病治疗领域一项最为重要的进展就是自我血糖监测(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的出现,国外有学者将SMBG技术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进展。SMBG是使用方便、快速、几乎无痛的技术,由糖尿病患者本人完成。血糖监测帮助血糖更容易、更安全地达到治疗目

血糖的检查

1、空腹血糖检查空腹血糖检查是糖尿病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在医院进行抽血通过生化分析仪来检测静脉血糖,准妈妈可使用家用血糖监测仪的试纸检测指血血糖,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反应来获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异性。2、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此项检查是糖尿病体检中最重要的一项。糖耐量试验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在做糖耐量试验同时,可

糖友在自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度,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设定。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它们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血糖升高的水平。而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最好注意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可以尝试间隔一段时间,在某日的不同时间测4~6次血糖,了解一天24小时中血糖的变化规律。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较长。但对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人,及使用胰岛素治疗,新被确诊糖尿病,近期血糖控制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好处

适宜的运动运动疗法是利用体育锻炼防治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通过消耗血糖、脂肪来帮助患者降低血糖的有效方法。糖尿病患者运动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有利 于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者每天应从事“持之以恒,量力而行”的锻炼,进行l小时左右的运动。运动后最大心率为(220-年龄)的60%~85%为宜。有利于减肥、降糖、降压、调脂、降低血粘度。选择自己最适宜的运动,如游泳锻炼法、慢跑锻炼法、散步锻炼法等等。但切忌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应如何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浑身无力、饥饿、发抖出虚汗、视力模糊、头晕嗜睡等。2、做好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监测睡前血糖,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最好做到每周二次全天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波动,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3、饮食平衡:患者饮食量和用药量要保持平衡,制订严格的、科学的饮食方案,老年患者如睡前血糖偏低,小于6.7mmol/L,要及时加餐,同时减少降糖药物用量,防止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