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脏复苏急救几大要点

心脏复苏急救几大要点

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的不同场合,因此开展群众性的心脏复苏知识与技术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急救系格外重要。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抢救者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迅速采取抢救措施:

头部后仰气道通畅

患者一旦心脏骤停,应立即对其进行捶击复律或咳嗽复律,捶击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2次后,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如患者意识并未丧失,仍处清醒状态,可嘱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抢救者可一手置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患者头部后仰,另手托起患者下巴,使头颈部后伸,保持下颌尖、耳垂与地平面垂直,以畅通气道。

人工呼吸反复进行

如患者自主呼吸已停止,应迅速做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好。抢救者以拇指与食指捏紧患者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紧贴患者口唇做深而快的用力吹气,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挤压心脏重建循环

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食、中两指横放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区。抢救者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放大在前一手背上垂直用力按压,每分钟80-100次,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避免用力过度,以免造成肋骨与胸骨骨折。

抢救药物及时应用

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溴苄胺、硫酸镁、普鲁卡因胺、碳酸氢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应用。

心电临护不可或缺

心电监护仪的监测要贯穿于抢救全过程,即使复苏成功也要继续监护,应将患者送入监护病房,连续监护至少48-72小时。

治疗“室颤”迅速妥当

迅速恢复窦性心率是复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一旦心电监测确定为心室颤动或持续性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即刻用200焦耳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

溺水急救措施分4种

发现有人溺水后,该如何正确施救?根据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状态,急救措施分四种:

1.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有脉搏。施救者应立即呼叫120,在一旁陪伴并为溺水者保暖,随后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溺水者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施救者应立即呼叫120,清理溺水者口鼻异物,并将其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同时,密切观察溺水者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3.溺水者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出现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施救者应立即抬高溺水者下颚,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溺水者恢复呼吸后,可将其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溺水者昏迷,无呼吸无脉搏。施救者应即刻清理溺水者口鼻异物,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急救顺序是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切记同时要呼叫120,并持续心肺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地震后如何现场施救

地震后,搬运伤员时应注意:伤员宜躺不宜坐,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一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扶行法、背负法、爬行法或抱持法。

两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轿杠式或双人拉车式。

三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三人同侧运送。

制作简易担架:可用上衣、被单、绳索、门板与木棍组合等方式做成简易担架进行搬运。

地震后如何现场施救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专电地震后施救原则:先救命,后救伤。先做心脏复苏,把人救活,再进行创伤救治。

心脏复苏共分八个步骤:判断意识,呼救,摆成侧卧位,打开气道,检查呼吸,口对口吹气,检查脉搏,心脏按压。

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伤口包扎:使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包扎要求:轻、快、准、牢,先盖后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在伤口上打结,暴露肢端。

如何做心肺复苏急救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宝宝仰卧在坚硬平面上,确保移动时要将头部、颈部、肩膀胳膊及背部一并移动。保持呼吸通畅,头侧位,解开衣服,清楚口腔内分泌物和异物,防止误吸入呼吸道。

2.人工呼吸。观察宝宝3-5秒,看他有无呼吸,若无呼吸,即用口对口吹气1-2次,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一只手捏宝宝鼻孔,另一只手扶住下颌,让宝宝头部后仰,上呼吸道得以畅通。其次,先深吸一口气,俯身用口唇包围宝宝的口部,用力缓缓吹起,能看到宝宝上腹部及胸部稍微升起,然后再放开鼻孔。

3.检查脉搏。触摸儿童颈动脉5-10秒,触摸婴儿股动脉或肱动脉5-10秒,判断是否有脉动。若有脉动无呼吸,应每4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每15次人工呼吸检查脉搏1次。直至宝宝恢复呼吸或医护人员到场。如果没有脉搏,开始胸部按压。

4.胸外按压。手掌根平放在宝宝胸骨下1/3处,1个月内的宝宝用拇指,手臂伸直,两手交叉按压胸部。压下胸壁约2.5-3.5厘米。每按压胸壁4次,人工呼吸1次。新生宝宝用环抱法,拇指重叠向下按压约2厘米,吹气1次。当20次循环后,检查宝宝的脉搏及呼吸5秒。

若仍无脉搏及呼吸,继续4次压胸1次吹气,每循环20次复检1次,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复苏。坚持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来。

按压有效指标为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如果宝宝面色转红,瞳孔缩小,呻吟挣扎,则为成功的征兆。

温馨提醒:

1.对小宝宝进行人工呼吸时不能吹起过猛,以免肺泡破裂。

2.进行胸外压时,手指部位要避免胸部,否则容易造成肋骨骨折、气胸、肝破裂,按压时要有节奏,不可用力过猛。

3.心肺复苏按压部位:

新生儿——胸骨体下1/3(单人——双指位于乳头连线中点下;双人拇指置于双乳头连线中点)

儿童——胸骨下1/2(中指位于双乳头连线中点)

成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突发心脏病怎么治疗呢

方法/步骤

心脏病患者在有发病迹象的时候一定不能让其站立或者走动,要让其静卧床上,进行大口吸气。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吸氧。曾经有位50多岁的患者,感到胸口疼痛,家人还以为是岔气,帮其活动,等120感到的时候,病人已经死亡。

如果是在路上或者旅途中突发心脏病,病人应就地躺下,休息静待急救人员。千万不可略微好转后就再次行走。这个时候心脏病再次突发的可能性很大。

心脏病患者身上要备有急求药品,如硝酸甘油含片,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等。一旦发病,要迅速的让患者含服一到两片,2分钟到5分钟后就能起效。

在让心脏病突发患者静卧的同时,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让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急救,或者检查进行恢复治疗。

患者也可以坐在沙发上,背靠静坐,两脚下垂,身体成半卧状。

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情况最为危机,病人因为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大脑因严重缺氧而很快死亡。心脏骤停后是前4分钟是关键时间,被称为黄金4分钟,在等待120急救的同时,要马上给病人进行心脏复苏,用双手叠压或者拳头按压患者的左胸内侧(心脏位置),帮助患者做心跳复苏。同时进行人工呼吸,让患者头部略向后仰,想患者口中吹气。有大约一半的患者心脏复苏成功。所以这个4分钟是很关键的。

心脏病如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频繁发作的人,要在大便之前含服一片硝酸甘油片,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状况。从而防止因为久蹲而引发心脏病发作。

有心脏病患者的家里要备有急救盒。急救盒不大可以随时带在身边,里面要备有少而精的急救药物,像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舒乐安定片等药物,家人要随时检查药品是否过期,进行更换或者补充新的药物。

突发心脏骤停学会心肺复苏急救

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2、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的部位。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单人施救和双人施救的比例。单人施救时,每做15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双人施救,则是每做10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

停止心肺复苏的指证。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揭开羊水栓塞的神秘面纱 发生羊水栓塞时,如何提升母婴的存活率

若是病程进展较为缓慢的话,才能有时间急救与大量输血。不过此时要紧急送往人力充足的大型医院,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插管、产科大出血的处理,并紧急生产与新生儿急救。

需要有妇产科、麻醉科、急诊科、小儿科医师通力合作,也需要血库的大量备血。短时间内要动员整个医疗团队,如此一来或许能提升母婴的存活率。

羊水栓塞的发生率极低,因此妈咪也不用过于担忧,仍应安心养胎。在预防的措施上,除非有适应症或有其必要性,否则别因怕痛而改采剖腹产。

溺水救援可用倒背控水

对溺水者急救时,应根据溺水者的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

1.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 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3. 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 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切记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案例中救援者所采取的是倒背控水法。控水法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如牛背马背颠簸、倒挂在树上,腹部冲击,还有网上流传很广的“倒背着跑”。但有医生警告,控水可能造成胃内容物返流甚至误吸,并导致心肺复苏延迟。控水是将误吸入的水排出体外,但新的溺水复苏观念中,并不提倡控水。

心肺复苏急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心肺复苏术(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指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心肺复苏急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5、松解衣领及裤带。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px)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注意事项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2005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版CPR急救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15:2调整为30:2。

心脏病急救方法

数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的不同场合,因此开展群众性的心脏复苏知识与技术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急救体系格外重要。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抢救者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迅速采取十大抢救措施:

1、头部后仰气道通畅

患者一旦心脏骤停,应立即对其进行捶击复律或咳嗽复律,捶击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2次后,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如患者意识并未丧失,仍处清醒状态,可嘱患者用力咳嗽,提高胸内压,同时还要注意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

抢救者可一手置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患者头部后仰,另手托起患者下巴,使头颈部后伸,保持下颌尖、耳垂与地平面垂直,以畅通气道。

2、人工呼吸反复进行

如患者自主呼吸已停止,应迅速做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好。抢救者以拇指与食指捏紧患者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紧贴患者口唇做深而快的用力吹气,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3、挤压心脏重建循环

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食、中两指横放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区。抢救者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放在前一手背上垂直用力按压,每分钟80~100次,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避免用力过度,以免造成肋骨与胸骨骨折。

4、抢救药物及时应用

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溴苄胺、硫酸镁、普鲁卡因胺、碳酸氢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应用。

5、心电监护不可或缺

心电监护仪的监测要贯穿于抢救全过程,即使复苏成功也要继续监护,应将患者送入监护病房,连续监护至少48~72小时。

6、治疗“室颤”迅速妥当

迅速恢复窦性心率是复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一旦心电监测确定为心室颤动或持续性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即刻用200焦耳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

7、血气尿量动态观察

在抢救的全过程中,要动态观察生命体征、血尿常规、水电酸碱以及各项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等数据变化,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8、减低代谢要降体温

心脏骤停后脑组织急性缺氧,必然导致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出现脑水肿。此时应积极降温,可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脑水肿。降温应及早进行并以头部降温为主,一般降至32℃为宜,可用冰帽、冰袋物理降温,必要时可加用冬眠药物。

9、集中治疗纠正异常

心脏复苏成功后,仍不能松懈,应进一步强化治疗,包括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预防再次心脏骤停,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防治脑水肿及急性肾衰与继发感染等。

10、保护脑肾预防猝死

心脑肾都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脑复苏是心脏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部分患者虽心肺复苏成功,但终因不可逆转的脑损害而致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因此,抢救措施除降温外,还包括应用脱水剂甘露醇、高压氧疗以及防治抽搐(常用安定静脉注射)。

心脏病突然发作时应该怎么急救

首先是心力衰竭的现场急救措施:

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其次是心跳骤停的现场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要在4分钟内,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心脏病患者,其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是最需要紧急救助的。这是因为大脑需要大量的氧,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脑很快会缺氧,4分钟内将有一半的脑细胞受损;如果心脏病患者在疾病突发的4分钟内,能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心跳复苏率在50%,因此这4分钟被称做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心脏病突然发作时应该怎么急救?如果超过5分钟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四分之一的心脏病患者可能救活,每耽误1分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至10%,若超过10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

此外,心肺复苏要让心脏病病人躺平,一定要在硬的地方,在地上也没有问题。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2至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至30厘米,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搏动。随后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要把头后仰30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开放气道。然后做胸外按压,用人工的方法来进行循环,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进行,连做15次;人工呼吸的速度为每5秒钟做1次,连做2次,如此交替持续进行。

最后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现场急救措施:

病人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恶心、呕吐、出汗,有濒死感,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要严重得多。这时应让心脏病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至2片,同时马上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

特别提示:一定要及时采用急救医疗系统,越早的把心脏病患者送到医院对病人来说越好,只有急救中心的医生使用除颤器,把病人的恶性心律失常转复之后,病人才会真正获救。

相关推荐

四类症状或为心肌梗死预兆

据赵毅介绍,大约有1/2-2/3的病人在发病前1-2天或1-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有某些预兆出现。 首先,平常身体状况感觉良好,但突然心绞痛反复发作,而且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其次,原有心绞痛的症状,近来发作频繁、严重、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第三,过去是活动时心绞痛易发作,后变为休息时或夜间也发作的心绞痛。 第四,心绞痛发作时伴心律失常和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如果出现有上述症状,应该马上就近就医。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些心肺复苏急救法 目前真正掌握了突发心梗急救的人很少,直接导致了

心脏骤停如何预防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及时地评估左心室的功能非常重要。和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患者心脏骤停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较差,死亡率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为非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者,经及时除颤易获复律成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相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或室内阻滞引起的心脏骤停,预后往往不良。 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骤停,即时死亡率高达59%~89%,心脏复苏往往不易成功。即使

心肺复苏的简介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1] 。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

男人身体的要害部位别乱碰

男人身体的要害部位别乱碰! 手割伤了不要紧,脚撞个洞没什么大不了,是的,这些外伤或许很快就会愈合,确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人体有6个部位,如果受伤了,可就不能如此洒脱看待,因为它可能会要了你的命。一起来看看,身体哪6个要害部位男人要更注意保护。 肾脏 肾脏位于腰部脊柱两侧,肾脏易受伤,如果肾脏受伤造成供血不足,肾组织缺乏养分就会死亡而由瘢痕组织取代。这种改变会在肾脏受伤后几周或几月后引起高血压。如果外伤严重,可导致肾破裂,引起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车祸、跌落、运动、跌倒等腰撞击到硬物,也可因此肾破

心肺衰竭抢救

我国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对于这类突发的心血管疾病,心肺复苏时间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如果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50%。如果心跳停止后10分钟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几率不到1%。 先做胸外按压 根据最新指南,把胸外按压放到了急救程序中最重要的位置,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第一步。这是因为要求一个非医护人员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太强调这一点,反而会降低人们救人的积极性。在医护人员到达前,单纯的胸外按压亦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当

心梗急救办法有哪些

心梗引起的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全身血液循环停止,大脑及其它各重要脏器完全性缺血,严重威胁生命。在场的人如在5-8分钟内,对猝死者实施简单、正确的徒手心肺复苏术,即可挽救病人生命。如超过10分钟后施救,即便救活,也可能因脑缺血时间过长,脑细胞的死亡已造成脑组织不可逆转的损害,成了“植物人”。如不施救那他也就长辞于世了。 在我们普通人如能掌握猝死的心肺复苏方法,无论任何环境、时间,能救活一人真是功德无量了。现将猝死病人心肺复苏方法介绍如下,望朋友了解。 步骤: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三步。 1、及时判断猝

心肺复苏知识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大家都见过的急救技术,至少在电视上是都见过的。但是,心肺复苏这种看似简单却又技术性十足的急救术,你了解多少呢? 心肺复苏,是一种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骤停的急救技术,而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

心绞痛发作到底怎么办

1 多数病人心绞痛的发作都是在劳累或是情绪激动的状态下发生的,因此一旦发病,要在第一时间安抚病人的情绪,使其平静下来。 2 不要随意搬动病人,而是让他就近平躺,或者是半卧状态,以其感到疼痛最轻的体位为宜。 3 马上取一片硝酸甘油或是速效救心丸,让病人舌下含服,只要是心绞痛而不是心肌梗塞,一般在两分钟左右就能够减轻疼痛。 4 解开病人的衣领扣子、领带和腰带,使其呼吸道保持畅通。 5 迅速拨打急救电话,说清楚地址以及患者的病情,以便救护人员能够尽快携带正确的急救设施赶到现场。 做为有过心绞痛的病人,平时在身上

氰化钠遇水有毒吗 氰化氢中毒后的应急处理

如遇氰化氢中毒第一时间就要立即脱离现场,就地及时治疗。 抢救方法:脱去污染衣服,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应用解毒剂。呼吸、心跳骤停者,按心脏复苏方案治疗。在此期间立即拨打120送往医院使用解毒剂治疗。

心肺复苏法的五项注意事项

进行心肺复苏法的注意事项有以下五个: (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 2,双人抢救15:2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