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煎中药可以放几天
代煎中药可以放几天
代煎中药可以放几天中医师开中药,通常一次要开4~7天的药量,甚至是更多,很多患者会选择将所有的中药一次在医院或药店代煎,将煎好的药汤保存在冰箱里。这一服务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对工作忙且不懂如何煎药的白领阶层尤为适宜。但是这一服务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代煎中药汤剂的保存问题。
曾经有这样的研究,将不同方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存放,通过观察药汁的变质程度,分别记录臭气、混浊、生霉及酸度等测定项目。结果发现,温度越高药液变质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超过2天,如果冷藏,则一般保存7天不会有变质现象。
为了安全起见,专家建议,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最好在冰箱冷藏室0℃-5℃范围内保存,保存时间应在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健康。
代煎中药可以上火车吗可以。
放保温瓶里,再买点冰放在里面就可以了。
塑料袋装中药是否安全
现在很多人看中医,让医院代煎的中药都用塑料袋塑封,用起来很方便,对此,很多患者疑惑:“将近100℃(药汤)直接灌装,常温下能保存14天,塑料的成分会不会渗透到中药里去呢?”
专家表示,患者对代煎中药塑化剂超标的担心,基本可以忽略。代煎中药用的塑料袋,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经过测试合格,可以满足先煎后下等各种要求。这种袋子是真空包装的,有一定的灭菌性。
看中医开药,通常一次要开4至7天的药量,若是慢性病患者可能一次开出两周的量,很多患者会选择将所有的中药一次在医院或药店代煎,然后将煎好的药汤保存在冰箱里。
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保存的最佳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温保存,这会“加速”药汤变质。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健康。
中药代煎效果好吗据了解,选择代煎中药的患者不在少数。为了方便患者,除了各大中医院、中药店、省市级综合性医院中药房开展这一业务。每副只需付两元左右的代煎费,就能将药煎好并用密封袋封好交给患者,因此代煎药受到患者的青睐。
虽然中药代煎业务颇受患者青睐,但也并非没有缺点。代煎中药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从疗效和治疗要求方面看却又存在着让人担忧之处。药品的种类不同,煎煮的时间差异也很大,像矿物质类、补药类、有毒的药物应当久煎、先煎;解表类、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当轻煎、少煎。
可如今的很多药店甚至医院的代煎人员都是非专业药师出身,这就很难严格按照药物的性质确定煎药的火候和时间,也就会影响药效。从这方面来说,即便医生辨证辨得再准,药方开得再好,如果药没煎好的话,也会影响到疗效。代煎药的出药量难以达到医生个性化治疗的要求。
某些疾病,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服用汤剂的量大些,而另外一些疾病,医生又会要求患者服用汤剂的量少些,而代煎药品就很难实现这种个性化治疗。还有就是,代煎药多是用塑料袋封闭,虽然包装时会在高温下灭菌,但其并不是无菌制剂,有些患者一次煎一周或10天的汤药,即使存放在冰箱中也很容易发生变质而失去药效。
煎中药要搅拌吗
1、适当搅拌能让药物充分溶出
我们都知道,医师对不同的主治病症,及病患年龄、性别的差别,所开立的方剂大小量(一帖)皆有很大的差异。而每帖不同配方的中药材,置放于一定空间的锅具内煎煮时,为了煎透全部药材,让有效成份充分弥散、溶出,适度的搅拌、翻动是必要的。
2、煎中药怎么搅拌
2.1、一般来说,搅拌应在两个时间段进行:一是在煎煮前能够浸泡药材(一般煎煮前浸泡半个小时),“搅拌”则是在浸泡15分钟时翻动药材,以便药材浸泡完全,有效成分煎出率高;二是在煎煮时为防止药液溢出而少次“搅拌”。搅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应避免采用铁、铝、塑料器具等搅拌,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等现象,影响疗效或产生副作用;其次翻动时应到达锅底,仅在药物的浅层搅拌是达不到效果的,搅拌后应立即盖上盖子。
2.2、但在煎药过程中是否要搅拌,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些药材煎煮时是不宜搅拌的,如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等一些方药,它们主要是一些含有挥发油的芳香性药材如薄荷、藿香、紫苏叶等,一般不宜久煎,宜武火急煎,如果频繁“揭盖搅拌”,其有效成分挥发油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
煎中药的方法 煎中药用什么锅
煎中药的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铜等金属器具,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中药怎么煎能更好的发挥药性
中药在吃的时候,需要你用煎的方式来达到效果。当然,是除了那种已经制成粉用冲的方式服用的中药除外。所以,今天来讲的知识,就是,中药要如何煎才更好,以及如何服用和服用的禁忌。
煎中药的时候,记得,必须选择用砂锅。现在,煎中药的锅子也越来越多了,许多人抛弃了砂锅煎药的习惯。这是不对的。
对于一些所谓的好的煎药的用具来讲,其实根本不如砂锅。例如,搪瓷的或者是铝制的锅子等。这些虽然可以用,但是效果完全没有其砂锅好。还有,在煎药的时候,绝对不能用铁锅。
在煎药的时候,除了按药方上给出的先煎或者是后煎的情况外,一定要记得,先要将单药放进药曦,然后再加水,只达到把药盖住就可以了。
然后不要立刻把药与水一起上火,而是需要把药在水里泡15分钟后,再上火,这样,才更有效果,药效也才会出现的。
本页地址:/46716.html记得,这个时候煎药要先用急火把水煮沸后,然后再转成文火煎药20分钟。一般情况下,在煎药的时候,是不能揭开锅盖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药味的挥发。
通常城煎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了。而对于清热解毒的药来讲,则是用急火,直接煎10-20分钟。对于滋补类的药物,则需要在煎盆过程中,需要不时地加水,所以,需要的是用小火来煎,而且需要煎1-2个小时后,成浓汤,才是关键和重要的。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要记得,其中药是每天需要服用一帖的。而且是分两次煎,一般是头煎,成煎后两次服用。两次间隔的时间一般是4-6个小时,这样,才可以有效的。
对于有呕吐性的病人的话,则可以用多次服用的方法。
不同的中药其服用的时间也不同。对于安神类的中药的话,则在临睡前服用。而对于其滋补类的中药的话,则需要在饭前服用的。一些健身的例如,胃或者是肠类的中药的话,则需要在饭后服用的好。而对于清热解毒的中药,在服用后,不能见风等。
以上的情况,就是不同的中药煎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的中药在吃的时候,注意一下吃的顺序以及时间。所以,大家平时吃中药,不只是吃,也需要讲究吃的对不对。如果吃对了,才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要多长时间
煎中药所需时间因药性而有所不同,如解表药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后15分钟即可;味厚滋养的补益药,煎煮的时间宜长,煮沸后要再用文火熬1小时左右,以使 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另外,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慢火久煎后,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时间也要稍长一些。药熬好后要趁 热将药汁滤出,每剂药一般只煎两次。
喝中药能加糖吗
很多妈妈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孩子吵吵闹闹不愿意,也会在汤药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中药不能“甜蜜蜜”。
专家指出,食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凡是舌苔厚腻者,或腹胀中满、湿热内阻的人不宜吃蔗糖。如果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疾病雪上加霜。还有一些寒性中药也不适合加糖,糖属温性,会降低中药的疗效。
其实,想要中药不苦,有另外的方法。专家介绍,控制汤药口服时的温度,就可以轻松地减轻中药的苦味。研究表明,汤药温度在36.2℃左右口服,其苦味就会减轻。所以,我们在服用汤药的时候,最好将熬好的中药放在一边静置几分钟,等到药液温度降至温热、不烫嘴的时候饮用,因为这个时候苦味最轻,也更容易下口。
另外,专家说,煎中药要用专用的器皿,最好用砂锅、砂罐,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受热均匀,保温性好,忌用铝、铁、铜等器皿。
自来水可以熬中药吗
我们知道,为了消毒杀菌达到饮用安全,自来水中一般都要加用漂白粉等,并使其含有一定量的余氯(大于0.3毫克/升)。而氯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反应。若是用这种水来煎中药,必然会对中药有效成分有所影响,使药效大打折扣。
那么,怎样去除生自来水中的余氯呢?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将水烧沸即可——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其中的余氯会随水汽逐渐蒸发掉。但要注意,刚烧开的水(包括温水)煎中药也不好。这是因为用开水煎中药不利于水分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有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特别是含有淀粉的中药,如山药、芡实、薏苡仁等更易使淀粉凝结,导致有效成分无法煎出。正确的做法是:先把开水放凉,再加入药物中,浸泡一阵子(约30分钟),然后置于火上煎煮,这样才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从而使药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何煎中药
一、选好药锅
选择好煎药工具是煎药的首要环节。煎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目前一些人选用铝锅,这是不合适的,更加不能使用铁锅煎药。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不锈钢锅也可以用,但药效会受到一些影响。
此外,煎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煎药完毕最好立即去渣洗净。锅内若残存一些药渣,将会影响再次煎药的效果。而那些曾经用来熬肉汤或者做过菜的锅也是不宜使用的。
二、注意加水量
煎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煎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且易煎干。
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煎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煎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一煎之后应立即开始煎第二次,然后将两次煎好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再分两次喝。第二次喝的时候通常药汁已经凉了,应该热一下以后再喝,不要喝凉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很忙,所以可以考虑在晚上时间较为宽裕的时候煎药,然后喝第一汁,第二汁放在第二天早上喝,可以节约时间。
最后,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热开水。煎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三、掌握火候
古人对煎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若用火过急,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浪费;另外,药汁也会很快熬干,药效不能充分煎取出来,且容易煎干。小火煎煮则费工费时。常采取急火煎沸,慢火煎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煎,多以急火煎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煎慢煨。
四、注意时间
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煎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煎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
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煎药前常须捣碎,并适当延长煎药时间。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煎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
2.解表发汗类药物:俗称“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煎熬太久则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钟即可。
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即可。
中药熬好放冰箱能存几天 冷藏后的中药要怎么喝
冷藏后中药是不可以直接服用的,应为直接服用可能会导致肠鸣腹泻等症状,还会伤及脾胃。
1.代煎中药可以使用90℃左右的水浸泡包装带,当中药达到50℃左右就基本不会影响人的肠胃了。
2.自煎中药最好将中药倒入锅中加热一下,虽然可能加热过程中会挥发部分药效,但是也比低温服用的要好,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加热到60~70℃服用效果是最好的。
煎中药不用微波炉的三个原因
1、药材会变性
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作用于食物,使其内部分子产生震动而产热的。用微波炉煎中药时,药材内部分子震动产热的过程中,使药材分子发生破坏变质,失去原有效能。
2.煎煮的方法各异
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著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容器通常加盖,如果用微波炉很难确切知道中药什么时候煮开了,加入的水是否足够,煎煮过程中也不方便搅拌中药。
3.火候和时间难以掌握
煎药讲究火候,若用微波炉煎药,火候和煎煮时间难以掌握。煎中药要先用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15~20分钟。不同的药煎服时间不同。因为中药是用慢火煮的,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快速由内至外,中药的药用效果就体现不出来了。
煎中药不能盖盖子吗 煎中药的注意事项
1、一般煎药时间和方法是:刚来的干药用水泡10钟左右,然后武火烧开煎15分钟,在用文火煎15分钟。
2、一副药也有个别药的特殊煎发,先煎,后下,是多有毒,或者易挥发药物这样可以减少毒性,对可以引起喝药有刺激药物采取包煎,阿胶需要洋花,这些特殊煎发只要按医嘱做就可以了。
3、最后就是煎煮中药是煎一次,喝一次,还是一副药煎2-3次,然后把2-3次煎的药物混合在一起,分2-3次服用。个人主张还是煎一次,喝一次。
4、所谓文火就是小火,尽量使用细软的柴草,比如锯末,撒一把木质锯末,别的细软柴火也一个道理,盖住大火头,慢慢煨汤药。
5、草头方子可以治大病,不要小看这些药草,屠呦呦从药草中提炼出的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见效慢的中药副作用也小,只要坚持服药,能治好许多西医所不能治疗的疾病。
如何煎中药
汤剂是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剂型,医生可针对患儿病情,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但要达到好的疗效,还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法。
(1)煎药的容器:最好是砂锅,也可用搪瓷盆。这些器皿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禁用铁锅、铝锅和铜器煎药。因为熬药时,药与金属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药性,降低药效。
(2)煎药前先用水浸泡:煎煮前,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加入的水量以药材浸透后高出药面二指为度,使水充分浸透,以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中药材大都含有蛋白质,所以,不要用热水浸泡,否则药物表面蛋白质立即凝固,影响有效成份的析出。
(3)煎药时间及次数:煮两次为宜。止咳平喘药物,一般头煎煮开后,再煎15~20分钟,倒出药汁后,再加少量水,煮沸10~15分钟;倒出药汁与第一煎混合,共取汁50~150ml,分早、晚两次服。
(4)煎中药火侯:煎药开始用文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药容器要加盖,要注意不断搅拌,防止药物包锅和外溢。
(5)先煎药:先用水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群药共煎;后下药:在群药煎好前10分钟放入锅内,共煎10分钟;包煎药:用干净纱布包好与群药共煎;烊化药:群药煎好后,把烊化药放于碗内,用热药汁冲化搅匀。
(6)煎糊的中药不能喝:煎糊中药后,不能加水重煎再服用。因为煎糊后,药物的化学成份就会改变,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引起相反的作用。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要盖盖子吗
煎中药要加盖熬煮,以防止药物中挥发性成分逸出。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有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
煎中药的方法 煎中药要放多少水
煎中药要放多少水,要根据用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少许即可,使每剂每次煎成的药液在150毫升左右,为儿童煎取的药量要少,而对热性病者,煎取的药液要适当多些。
煎中药可以用自来水吗
煎中药可以用自来水吗
我们知道,为了消毒杀菌达到饮用安全,自来水中一般都要加用漂白粉等,并使其含有一定量的余氯(大于0.3毫克/升)。而氯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反应。若是用这种水来煎中药,必然会对中药有效成分有所影响,使药效大打折扣。
那么,怎样去除生自来水中的余氯呢?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将水烧沸即可——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其中的余氯会随水汽逐渐蒸发掉。
但要注意,刚烧开的水(包括温水)煎中药也不好。这是因为用开水煎中药不利于水分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有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特别是含有淀粉的中药,如山药、芡实、薏苡仁等更易使淀粉凝结,导致有效成分无法煎出。
忌用热水煎煮
如果直接用热水煎煮,中药才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药物用凉开水浸泡一段时间后(30分钟左右)再煎,这样有利于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润、溶解、浸出。现在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多是自来水,它既不是天水类(雨雾雪水),也不同于地水类(江湖河水),而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水。为了保证对水的消毒。自来水必须含一定量的余氯,而水质较差的地区,余氯含量更大。氯是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作用。由于凉开水已煮沸过,余氯都已挥发,这就避免了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同时,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生水中钙和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使药汁中有效成分浓度提高。所以煎煮中药以凉开水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