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的处理
中暑后的处理
1.改变环境
迅速将宝宝搬离高热环境,安置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内,解开或脱去外衣,宝宝取平卧位。
2.降温
轻症中暑可反复用冷水擦拭全身。
上肢擦拭顺序:自侧颈→肩→上臂→外侧手背;自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窝→手心。
背部擦拭顺序:自颈下至臀部。
下肢擦拭顺序:自髂骨沿大腿外侧至足背;自腹股沟内侧至内踝;自臀下沿大腿后侧经窝至足跟。
用低于体温的温水洗澡,直至体温低于38℃,饮用含盐水或新鲜果汁。体温持续在38.5℃以上者可口服水杨酸类解热药物(需遵医嘱)。
3.按压穴位
如人中,中冲,合谷。
人中在鼻子下边与上嘴唇的中间有一道小沟,本穴在人中沟上1/3的地方。
中冲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一寸处。
合谷在第1~2掌骨之间,取穴时,稍握拳,虎口向上,在靠近第2掌骨缘中央,用手按压,有明显的酸痛感的地方。
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宝宝经现场及时处理后均可恢复正常,降温过程中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根据体温变化调整降温措施。观察四肢末梢循环情况,以确定降温效果。经处理后体温下降、四肢末梢转暖、发绀减轻或消失,则提示治疗有效。如有呼吸抑制、深昏迷、提示病情加重,或一开始就疑为重度中暑者,如宝宝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立即转送医院。
中暑了怎么办 重症中暑病人处理
即出现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先将其翻转侧卧,检查患者是否呼吸顺畅。也可以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必要时应马上送去医院急救。
夏季中暑怎么处理
一、刮痧
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使用刮痧方法就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二、刺血
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三、穴位按摩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四、擦药
取食盐一握,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高温中暑的处理
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虚脱时应平卧。
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对于重症中暑的病人,应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将其包裹并给强力吹风,以增加蒸发散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用冰块降温(若病人出现寒战,应减缓冷却过程,不允许将体温降至38.3oC以下,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还应该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风扇向患者吹风,按摩患者的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及时送住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夏季中暑如何处理
1、转移
中暑必然发生在高温的室内或室外环境。如果有发生中暑的患者,首先要将其从高温条件下转移出来,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其平躺,并解开衣领使其呼吸通畅。
2、降温
无论是用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将患者转移后的第一步就是为其进行降温。可以用一盆凉水或少量稀释过的酒精擦拭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动脉血管位置,以达到降温效果;也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降温。
3、服药
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都是解暑良药,应作为普通家庭常备药来储备。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如果家里有中暑的患者,可以在为其进行以上两部治疗后给其服用解暑药,缓解中暑症状。
4、按穴
如果中暑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昏迷不醒,抢救者可以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就醒。如果以上的抢救措施没有奏效,则应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中暑后的患者应在凉爽的地方安静地休息一段时间,不可着急返回工作岗位等,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中暑怎么处理
第一步:散热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第二步: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
第三步: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中暑急救措施。
第四步:转送
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夏天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的处理
对于先兆中暑病人,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淡盐水或者含盐清凉饮料休息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对于轻症中暑病人,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淡盐水并休息,可选服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等药物,并用风油精、清凉油涂搽太阳、合谷、风池等穴。对于以上处理不起效,或体温超过38℃的中暑病人,应立即送医治疗。
中医治疗中暑方法好
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相比较于西医更温和,副作用更小,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中医根据中暑不同病程的病理变化及其证候表现进行辨证论治。
中暑轻症: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治法: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 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曲池清热要穴;内关清热泄三焦火。
重症中暑:先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脉沉而无力。
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 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 方义:神志昏迷,取水沟、百会以开窍醒神;曲泽为心包经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热;十宣放血以开窍苏厥。
其他疗法:刮痧疗法:适用于中暑轻证,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宝宝中暑怎么处理 严重中暑
宝宝中暑症状严重,出现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抽搐、昏迷等症状,妈妈们千万不要粗心大意或者慌乱,应该镇定下来应时刻观察宝宝体温、面色等症状变化,并及时把宝宝送往医院救治。
中暑是什么 中暑后怎么处理
当发现中暑时,应立即把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并给予物理降温,重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如果体温无法下降需立即送往医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