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哪个部位治痛经
推拿哪个部位治痛经
痛经推拿治疗以通调气血为主,因气滞血瘀者,以行气活血为主;因寒湿凝滞而痛者,以温经化瘀为主;因气血不足而致痛经者,以温补为主。
痛经推拿取穴和部位
气海,关元,肾俞,肝俞,脾俞,膈俞,八髎,血海,三阴交等穴。
推拿方法:患者仰卧,推拿者坐于右侧,先揉摩膻中至中极,继而摩少腹部(顺摩约5分钟或更长时间),再用一指禅推拿法施于气海,关元,中极,往返推2-3遍;按揉气海,关元,拿揉血海,三阴交,然后患者换俯卧位,推拿者利于一侧,按揉肝俞,脾俞,膈俞,肾俞与八髎主穴(亦可用㨰法),擦八髎及腰骶部。
推拿方解:抹任脉以通经气;摩少腹则温经散寒,消瘀止痛;抹法与摩法在此同用,还能调任脉,和气血,用以治疗痛经;推并按揉关元,气海可补虚扶正;膈俞为血会,乃治血病之要穴,与血海同用,更可活血养血;按揉八髎有调胞脉气血之功,擦之则温通之效更著;三阴交乃治妇科病之主穴,拿揉则能行气活血。
小儿流口水推拿部位 推三关
定位:位于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推拿方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自腕推向肘100次。
按摩八个穴位治痛经
1.预备式
平卧床上,双目微闭,呼吸调匀,左手掌重叠于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轻轻放在下腹部,静卧1-3分种。
2.团摩下腹
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适当用力按顺时针、逆时针作环形摩动1-3分种,以皮肤发热为佳。
功效:益气壮阳,交通心肾。
3.团摩脐周
左手掌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肚脐下,适当用力按顺时针绕脐团摩腹部1-3分种,至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温经散寒,调理气血。
4.揉按关元穴
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腹放在关元穴,适当用力揉按0.5-1分种。
功效:滋养肝肾,调经止痛。
5.搓擦腰骶
将双手掌分别放在腰骶部两侧,自上而下用力搓擦腰骶部0.5-1分种,以腰部发热为佳。
功效:强腰壮肾,活血通络。
6.揉按肾俞穴
两手叉腰,将拇指按在同侧肾俞穴,其余四指附在腰部,适当用力揉按0.5-1分种。
功效:温补肾阳,强腰壮骨。
7.按揉足叁里穴
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叁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种。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8.掌揉血海穴
将双手掌心放在同侧血海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种。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月经期间应停止按摩。注意经期卫生,忌房事、坐浴、游泳等。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和保持精神愉快。
有月经不调的女性可以按上述按摩方法试试看,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推拿对痛经有用吗 穴位推拿治疗痛经
肾俞:在后腰,与肚脐相平,脊椎旁边1.5寸,左右各一穴。
阿是穴:两侧腰部最痛的部位
气海:肚脐正下方1.5寸;关元:肚脐正下方3寸。
三阴交: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
腰阳关:以脊椎为纵坐标,髋骨最高点为横坐标就可以找到该穴。
每个穴位推拿几秒中,可以采用掌根前后推,也可以用手掌根做圆周运动,不论顺时针逆时针,以达到发热,酸胀感为宜,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推拿,每日1次,连续推拿3个月为一个疗程。
痛经推拿按摩手法 手部推拿治疗痛经
手部推拿穴位:手部肾区,生殖区,生殖腺区,手掌大小鱼际,第4-5掌骨间隙,命门等穴区。
操作方法:双手摩擦发热,推按大鱼际,小鱼际区,重按肾区,生殖区,生殖腺区,掐按第4-5掌骨间隙,重掐命门点。
肠胃感冒呕吐怎么办,肠胃感冒吐了怎么办
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调理。
肠胃感冒呕吐推拿治疗
推拿部位:中脘穴在腹部,位居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操作手法:两手掌心相对,顺时针揉按该穴位,力度可大些,坚持五分钟作用,推拿进行时,可能会出现酸痛的情况,甚至打嗝的现象,那是正常的。
功效:推揉中脘穴,可健脾和胃,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可适用于脾胃虚寒、呕吐的肠胃感冒患者。
肠胃感冒呕吐饮食治疗
材料:生姜、蜂蜜适量。
做法:取一大块生姜(连皮),洗净,用纱布包裹之后捣烂,挤压出姜汁,加入热开水和蜂蜜,调味饮用。
功效:姜汁驱寒止呕,可减轻肠胃感冒恶心呕吐的症状,尤其是反胃的初饮用更为有效。
痛经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腰背部,腹部和下肢治疗痛经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腰背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
2.用拳头轻捶腰背压痛处。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阴包,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
一般推拿腰背部五分钟后开始减轻腹部疼痛,继续推拿腰背部和腹部20分钟,腹痛可小时,每天推拿1次,连续推拿3-5天,以往有痛经史者,可在月经到来前2天开始推拿。
推拿治疗痛经
1.解除腰骶部位肌肉痉挛(解痉)
患者呈俯卧位,在腰肌痉挛(或棘突偏歪)部位、肾俞穴和八髎穴,施以轻柔的手掌按揉法,约5分钟。
2.改良斜扳法调整腰椎后关节(调整)
①患侧下肢屈曲髋膝,健侧下肢自然伸直,医者面对患者而立;医者一手置于患侧肩前部,另一手肘部置于患者髂部,手指置于调整节段棘突而定位。②腰部小幅度缓慢旋转至腰椎最大活动度,并使调整节段处于扳动支点位,再给予3°~5°的手臂常规推扳力,常听到“喀哒”腰部弹响声(或虽无弹响声,但手指感到后关节错动感),提示调整成功。
3.腰骶部位疏通经络(通络)
患者呈俯卧位,在腰肌痉挛(或棘突偏歪)部位、肾俞穴、大肠俞、八髎穴等,施以直线擦法,以腰骶部位有透热感为度。
4.小腹部位理气化瘀(化瘀)
患者呈仰卧及屈膝屈髋位,在气海穴、关元穴施以拇指按揉法,约5分钟;在小腹部位施以全掌摩法,约20分钟,以小腹部位有透热感为度。
胃痛推拿有效果吗 胃疼推拿哪个部位
1.患者取仰卧位,推拿者坐于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沿腹部任脉往返推拿5-8遍,重点在中脘,气海,天枢穴推拿,再沿两侧肋下缘(分腹阴阳)推拿,各往返5-8遍。
2.用摩法在胃脘部治疗5-10分钟,然后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穴,每穴约2分钟。
3.患者取俯卧位,用按揉法在患者胸部第6-12胸椎棘突旁背俞穴推拿,凡有局部结节改变,明显压痛处做重点治疗。
4.患者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循胸段棘突左右各旁开0.5寸,1.5寸,3寸处共6条线往返操作,推拿时间约10分钟。
5.按揉手三里,内关,足三里各1分钟,再拿捏肩井,合谷,委中,承山穴。
三叉神经痛怎么推拿 三叉神经痛穴位推拿法
治则: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推拿取穴 :攒竹(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阳白(在头部,瞳孔直上,眉上一寸处即是本穴),鱼腰(头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四白(面部,眶下孔处),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上,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颧髎(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夹承浆(颏部,前正中线左右各旁开2.5cm,口角下一横指凹陷处。)
推拿方法:1.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沿攒竹,阳白,鱼腰,四白,巨髎,颧髎,夹承浆,颊车及下关穴,往返操作约10分钟;2.点按风池,翳风穴,以酸胀为度;3.在头部两侧颞部施扫散法,两侧交替进行约10分钟;4.拿风池,合谷,三间及内庭穴。
推拿哪个部位治痛经 痛经推拿取穴方解
抹任脉以通经气;摩少腹则温经散寒,消瘀止痛;抹法与摩法在此同用,还能调任脉,和气血,用以治疗痛经;推并按揉关元,气海可补虚扶正;膈俞为血会,乃治血病之要穴,与血海同用,更可活血养血;按揉八髎有调胞脉气血之功,擦之则温通之效更著;三阴交乃治妇科病之主穴,拿揉则能行气活血。
穴位推拿治疗闭经
(1)气血虚弱
分析;气血虚弱,冲任失调而停经,血虚不能上奉,故头晕。气血虚弱,心脉空虚,故
动则气短。均为虚征。
按摩推拿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脾俞、膈俞、肾俞,以活血化瘀,补益虚损,调气营血,补益脾气,促生化之源,补益肾气;施用搓髂点强法,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嘱患者仰卧位,施用运运颤颤法,点按气海、中脘以健脾和胃,通调入行脉,温固下元。调气滞,补肾虚;施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三阴交,以滋阴潜阳,以行气血,共达滋阴养血,填补冲任之效。
(2)气滞血瘀
分析:七情内伤,久滞血瘀,故易怒胁胀。胸脉闭阻,故腹胀痛拒按,按之尤甚。均属肝气郁结,经脉闭阻之征。
按摩推拿手法:患者坐位,医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肝俞、膈俞,以疏调气滞,活血化瘀。嘱患者仰卧位,施用运运颤颤法,点按中极、归来以宣通下焦气机,通调冲任;施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血海、三阴交、行间,共达活嫩通络,疏经活络,理气活血,疏肝补肾,疏通肝气之功。气符则滞化,气行则血行,血行则化瘀。
(3)肝肾亏损
分析:肝肾亏损,冲任不盛,血不能上承,故面色晦暗。耳鸣。肾为腰之府,肾亏损,腰不顾,故腰酸痛,神疲。
按摩推拿手法:患者坐位,医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肾俞、肝俞,以补益肾气,疏肝利胆。肾阴虚者,点按膈俞、肝俞,以补益气血,滋阴养血;横搓命门,以温补肾阴,滋阴潜阳。嘱患者仰卧位,施用运运颤颤法,点按关元、气海、中极,以通调冲任,补益肾阳,培固元阳;肾阴虚者,施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公孙,以调理脾胃,通调冲任。
(4)寒湿凝滞
分析:血为寒湿所凝.壅滞不通而停经,寒邪偏盛,故小腹冷痛。湿邪为重,故胸闷恶心,便溏,白带多。均为湿寒下注之征。
按摩推拿手法:偏寒者:患者坐位。医者以拇指点按脾俞、肾俞,以调补肾气及调脾气、和营血。嘱患者俯卧位,施用推按腰背法,以理气和血,温经散寒。通经活络。嘱患者仰卧位,施用运运颤颤法,点按中极,以补益下元,通调冲任,温经散寒。
偏湿者:患者坐位,医者施用点按风门、脾俞,以疏风调气,调理脾气,养血和营,祛除水湿。嘱患者仰卧位,施用提拿足三阳法,点按阳陵泉、关元,以培肾固本,补益下元,除湿散寒,燥湿化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