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秋季露出3部位很伤身

秋季露出3部位很伤身

秋捂肚脐

拒绝露脐装,盖被不如穿衣。初秋的天气,早晚凉,白天暖,没有夏天的汗流浃背,也没有冬天的寒风瑟瑟,爱美的女性自然不会放过如此秀身材的好时机,于是,露脐装成了街上一景。肚脐归属任经,对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归这里管,风寒入侵会诱发痛经等妇科疾病。晚上睡觉喜欢蹬被子的人就别指着被子护肚脐了,还是穿上睡衣更保险。

捂后背

凉席赶紧撤走。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天就不怕寒邪侵袭了。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睡觉还铺凉席的赶紧撤下来。

捂双脚

穿凉鞋要穿袜,睡觉不妨也穿袜。“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头部适宜保持相对低温,而足部应注意保暖。脚上有很多穴位,如足三阳经的起点,掌管着肝脾肾等重要器官,受风着凉自然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工作。热水泡脚、入秋不再穿凉鞋都是暖脚的好习惯。还不舍得脱去凉鞋的人,一定要穿上袜子再穿凉鞋。手脚冰凉及体弱的人,不妨晚上穿双薄袜子入睡。秋天皮肤干,脚跟容易裂,洗脚后穿上袜子睡,还有很好的保湿效果。

教大家宝宝秋季的穿衣法则

秋季宝宝穿衣法则:

1. 给宝宝穿衣服,要保持头部散热,头部过暖反而会令宝宝心烦头晕;衣服不要穿太多,以不妨碍宝宝活动为前提。

2. 妈妈可以随时摸宝宝的手,如果手上的温度适中而颈背又没有汗的,说明宝宝穿的衣服量适中。

3. 宝宝秋季穿衣服,可以遵循“三暖”的法则,即“背暖、肚暖、足暖”。

到底要选什么样的衣服,才能让宝宝在秋天保持“背暖、肚暖、足暖”呢?下面马上介绍。

时尚又实用,毛织背心暖后背

在春季和秋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打扮: 里面穿一件长袖的衬衣或者T恤,外面再穿一件针织背心,看起来时尚又保暖。毛呢针织背心穿脱比较方便,它能给背部保暖,整个人又不至于穿太多而感到闷热。秋季里,妈妈也可以给宝宝添一件这样的背心。

白天肚兜晚上睡袋,肚子保暖不成问题

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所以宝宝肚子保暖不能忽视。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宝宝的小肚子总是很容易着凉。一是白天玩耍时或者大人抱起宝宝时,上衣很容易揪出来而使肚子着凉;二是晚上睡觉时,宝宝蹬被子等也容易露出肚子。因此,妈妈可以选择白天用肚兜,方便活动;晚上给宝宝用睡袋,爸妈也不用担心宝宝蹬被子了。

加双小袜子,秋季足部够暖和

相信我们到了冬天都有这样的体验:身体上除了暴露在空气中的手部和面部,足部是最容易感到冷的也是体温最低的部位。对于宝宝来说,从秋季就要注意足部保暖了。

在夏天,不少宝宝都是光着脚走路。腿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秋季别让宝宝再光着脚了。婴儿脚部幼小,可以穿脚套;年龄大一点的宝宝,可以根据脚长选择袜子。

身体乳不洗澡可以擦吗 身体乳使用有什么注意的呢

1.沐浴后五分钟内使用润肤露是最有效的。这段时间是皮肤锁住身体乳液中保湿成分的最佳时间。

2.使用润肤露时,将润肤露涂抹于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以打圈方式按摩直至吸收。在您感到粗糙的地方,增加润肤露的量。以圆周运动按摩可以激活皮肤,促进皮肤更好的吸收。

3.使用润肤露时,请记住避免伤口。虽然身体乳液也是护肤品,但伤口非常脆弱。、很容易感染。如果你不能避免伤口,伤口愈合会更慢。

4.选择功能不同的身体乳时,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在秋冬季节,皮肤容易干燥和剥落,因此建议选择能够深层滋润的润肤露。夏日阳光照射后,建议选择美白的、舒缓身体乳液,可有效淡化黑色素沉淀,晒伤后舒缓肌肤。

冻疮关键在于预防

众所周知,冻疮是人体的暴露部位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生的。不过在人们的想象中,发生冻疮的高峰,应该出现在冬季的严寒期内,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专家指出,手、脚受到冻伤,特别是脚的冻伤病人则多发生在秋末冬初天气还不太冷的时段。故此时被称为全年中第一冻伤高峰期。

如果属于抗寒能力较差或寒冷过敏型体质者,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血液要比一般人以更快的速度集中于内脏器官,以保证机体正常工作,但手、脚、耳等边缘部位的血液却因急剧减少,供血不足,致使手、脚、耳等部位的皮肤和表层肌肉温度下降,这样就极容易导致冻疮的发生。因此,有人提出预防冻疮的最佳时机是秋末冬初。

预防冻疮的具体方法是从秋末冬初开始就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冻疮的部位,如手和脚。开始每天浸泡半小时,以后浸泡一小时,其次是注意局部保暖,如天气寒冷时外出要早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围巾等。鞋子也应穿得暖暖的,但不宜过紧。另外,到了秋末冬初的季节,可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等温补食品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如果是中医诊断为阳虚内寒的人,可及早内服六味地黄丸之类的中成药物以做预防

为什么要春捂秋冻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而白露节气又不能赤膊露体,那到底该怎样做呢?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秋冻就是为了协助阳气的收敛。自然界中冷的、寒性的东西更容易往下走,热的,温性的东西才往上走。秋天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降下来,并收藏到身体里,需要借助自然界的寒凉之气。所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只能是慢慢地增加穿衣量。否则,如果阳气收藏地不好的话,整个秋冬季身体都容易生病。

其实秋冻与白露节气需要保护好身体一些重要部位是不矛盾的,这些重要部位包括后颈部、腹、肘、膝和脚。也就是说,白露的时候既要保护好这些部位,又不宜过热,因而,“薄衣御寒”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尤其是对于平时就容易出现感冒、发烧、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的孩子,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易感儿”。这些孩子平时肺气就有不足,身体的抵抗能力有限,比一般孩子更容易遭受外邪的侵袭。在白露的时候更应该:

(1)穿一些薄薄的长衣裤,薄袜子等,以能遮盖住肘膝踝等关节,又不会让孩子觉得热为度;

(2)睡觉的时候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但也不能盖得太多;

(3)应尽可能避免让孩子的后颈脖部位着凉,可以常备一些可以遮盖住这些部位的外穿的薄背心。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拔罐禁忌

春天天气转暖,气温开始回升。但北方突然来袭的春寒,还是会让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风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将寒气拔出可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时要注意罐口的润滑。北方天气干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这种环境下人的皮肤缺少水分,拔火罐时容易造成皮肤破裂。

夏季

夏天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肤病如痱子。这时拔火罐主要为了去湿气。由于夏天出汗较多,拔罐前最好洗个澡,把身体擦干,别让汗液影响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

秋季与冬季

这两个季节气温低、干燥,拔罐要选择温暖的房间,注意保温。对需要进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拔罐时间,不要让身体暴露太久。拔完及时穿衣,可以适当喝点热水,暖暖身体。秋冬两季皮肤干燥,拔罐要润滑罐口,保护皮肤不受伤。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拔罐禁忌

春季

春天天气转暖,气温开始回升。但北方突然来袭的春寒,还是会让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风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将寒气拔出可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时要注意罐口的润滑。北方天气干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这种环境下人的皮肤缺少水分,拔火罐时容易造成皮肤破裂。

夏季

夏天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肤病如痱子。这时拔火罐主要为了去湿气。由于夏天出汗较多,拔罐前最好洗个澡,把身体擦干,别让汗液影响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

秋季与冬季

这两个季节气温低、干燥,拔罐要选择温暖的房间,注意保温。对需要进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拔罐时间,不要让身体暴露太久。拔完及时穿衣,可以适当喝点热水,暖暖身体。秋冬两季皮肤干燥,拔罐要润滑罐口,保护皮肤不受伤。

皮肤干燥怎么办

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皮肤会有发紧、脱皮或者沐浴后会有全身发痒的情况,此时选用正确的沐浴和洁面产品就很重要了。皮肤干燥的人洗澡不宜使用碱性强的肥皂,可以选择温和的沐浴露,且洗澡次数不宜过频。脸部的洁面产品不要选择泡沫丰富的产品,要选择泡沫少且较为细腻的产品。

秋季补水保湿注意事项:

1、多饮水,很多人只有在感觉到口渴的时候才会去喝水,然而,秋冬季节出汗量减少,当你感觉到口渴时说明身体已经极度缺水了,身体缺水皮肤自然就干燥了,所以秋冬季节也不要忘了多喝水。

2、甘油,秋冬季节皮肤不仅要补水还要锁水,而很多补水保湿的护肤产品是没有锁水效果的,我们可以通过在在补水喷雾里面加几滴甘油和食醋加强锁水效果。

3、冬季洗澡选择沐浴露,不要选择肥皂,且沐浴次数不宜过频,沐浴时间不宜过长。

4、出门带口罩,防风沙伤害皮肤。

秋分是秋天的第几个节气 秋分节气过后是什么节气

寒露节气。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开始;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秋季,东北地区会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导致部分可能会出现霜冻的现象。

几点立秋凉快 立秋没出伏吗

没出伏。

立秋节气位于三伏天之中,立秋三候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三伏天通常是在处暑节气附近,通常来说进入立秋节气后,温度和大暑节气时的温差并不大,到处暑之后如果遇到秋老虎天气,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同,通常来说,进入秋天之后要到白露节气才会有很明显的季节区别,因此,进入立秋节气了,日常也还是需要做好身体防护,避免中暑或者是晒伤。

相关推荐

秋季预防妇科病注意一些细节

为何每到秋季,阴道炎、附件炎、宫颈炎、盆腔炎症等疾病都会出现一个阶段的高发?专家解释,这是因为秋季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病原体易侵入,再加上气温骤降,爱美女性又不注意保暖,脚底受凉就易引发妇科疾病。 入秋以后,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下过几场雨后,天气逐渐转凉。然而,许多女性仍旧穿着凉鞋,露脐装,露背装,殊不知,雨天穿凉鞋易使脚部受寒,殃及子宫,导致月经不调;穿露肩装易引发颈椎病;露脐装易使肚脐受寒,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疾病。 妇科专家提醒,秋季早晚温差大,而且又多雨,喜欢赤脚穿时尚凉拖的女性极易因此受寒着凉,

阳光过敏的症状有哪些

本病常在受到较强日晒后发病,多为面,颈,前臂伸侧,手背等露出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或水疱等皮疹.多形性是指在不同患者的皮疹常各不相同,呈现多形性,但就某一患者而言,皮疹形态常是单一的. 以小丘疹及丘疱疹最为多见,少数患者表现为红斑水肿或斑块.病变与日米照射密切相关,每于照射后,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剧.适当避光后则有好转.皮疹常反复发作,日久可发生苔藓样改变,色素增加.一般到秋季以后逐渐减轻,来年春季复发,可持续多年皮损部位有烧灼感,痒感或刺痛.轻者1~2天皮疹可逐渐消退,有脱屑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

秋令养生要“四防”

一防伤阴。《通纬·孝经援神契》指出:“秋,揪也,万物始于揪敛也。”也就是说,白露过后便是典型的秋天时令了,这时的气候特点是“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人的养生,就要顺应天地万物“揪敛”、“阴布”的规律,收敛养阴,“以从其根”。此时起居要做到“早卧早起”,情志上要心安神敛,以应秋之气,逆之,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埋下疾病隐患。 二防食伤。秋季天气凉爽,人的肠胃功能随之加强,食欲增加,这时一方面要注意加强营养,吃些养阴食品,以补“苦夏”之不足,另一方面要注意节制食量。饮食勿过饱,以免伤胃气

秋天的节气

秋天一共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气象 秋季的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一般较冬季缓慢。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在较冷的深秋,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蒸腾的水汽会在夜间凝结,或为露,或为霜。 天文 秋季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南移,秋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南半球。从北半球看来,太阳的角度渐渐变低,昼夜长短差距变小。在秋分时,昼、夜等长。 在秋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远渐近。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立秋 立秋是二十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春天天气转暖,气温开始回升。但北方突然来袭的春寒,还是会让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风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将寒气拔出可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时要注意罐口的润滑。北方天气干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这种环境下人的皮肤缺少水分,拔火罐时应涂上适量山茶油避免造成皮肤破裂。 夏天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肤病如痱子。这时拔火罐主要为了去湿气。由于夏天出汗较多,拔罐前最好洗个澡,把身体擦干,别让汗液影响火罐的吸附。同时在夏季温度适宜,可用山茶油 排毒精油先安抚背部再拔罐。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

秋天皮肤干痒怎么办 秋燥伤肺易皮痒

天气渐渐凉爽,开始进入干冷季节。中医观点认为,秋天走到肺经,而秋燥伤肺,造成身体津液无法正常滋润各部位,尤其以皮肤部位最明显,容易出现干燥、脱屑、搔痒等症状。

手冻伤后变粗怎么恢复 手冻伤的预防与护理常识

1.秋冬季节,要注意提前保暖,尤其是有冻疮病史者和儿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 2.在寒冷环境工作和生活时,要做好保暖措施,保持皮肤温暖、干燥。寒冬季节户外作业时,静止站立时间不宜过长,要适当活动或变换姿势,以促进血液循环。 3.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促进血液循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和耐寒能力。 4.冻疮初起,不宜立即用火烤,以防冻疮局部溃烂成疮;冻疮未溃瘙痒时,切忌用力搔抓,以防局部皮肤抓伤导致感染。

秋季不得不防的8种疾病

1、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的原因除了因为干燥的气候所致外,口腔损伤、营养缺乏、激素变化等因素都会直接导致口腔溃疡的出现。平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少 吃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此外,口腔溃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因此口腔溃疡也被认为是身体变弱的信号,所以患者要加强身体锻 炼,改善体质。 2、胃肠道疾病 秋五行属金,夏季属土,土生金,秋季自然界土的性质减少,脾胃属土,应预防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胃肠炎。 秋季还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急性肠胃炎,进入秋季后人体肠道的抗病能力也开始减弱。

寒露养生衣食住行全攻略

一、衣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以防“寒从足生”。所以建议大家赶紧趁长假把凉鞋洗洗收起来了。 研究还表明,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

四季拔火罐需注意的不同讲究

春天 春天天气转暖,气温开始回升。但北方突然来袭的春寒,还是会让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风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将寒气拔出可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时要注意罐口的润滑。北方天气干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这种环境下人的皮肤缺少水分,拔火罐时容易造成皮肤破裂。 夏天 夏天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肤病如痱子。这时拔火罐主要为了去湿气。由于夏天出汗较多,拔罐前洗个澡,把身体擦干,别让汗液影响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 秋天和冬天 这两个季节气温低、干燥,拔罐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