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可以养肝补脾 单举手臂调脾胃
怎么做可以养肝补脾 单举手臂调脾胃
单举手臂这个动作源于八段锦,在宋代的时候就已流传于世,对脾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通过升降有序的运化,将水谷精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机体。所以,调养脾胃的关键是使其符合脏腑气机的变化规律。
具体做法是:自然站立,两膝微微弯曲,两手捧在小腹前,掌心向上;然后左手翻掌经过胸前往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旁下按,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整个身体拉伸开;略停两秒后,两手原路返回,重新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然后换为单举右手,重复30次。
别看这个动作简单,想做到位还需体会内劲儿,即手臂上举时缓缓吸气,小腹微收,单臂上举至头顶时,力达掌根,感受撑天拄地的劲力,使身体对拉拔长;手臂下落时慢慢呼气,小腹微松,尽可能地呼尽体内浊气。
霜降如何养生
中医专家介绍,五脏之气中,心气是最重要的。心气维持着心脏功能的正常,让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面色红润光泽。心气虚时,人会出现心慌、乏力、自汗等症状。
调养方法:想要养心气,“慢下来”才最重要。《黄帝内经》记载,人体经脉之气一昼夜内运行50次,每运行一次气息共270息(一呼一吸为1息),所以算下来,人平均一呼一吸所需要的时间约为6.4秒。
可是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一呼一吸平均只有3.33秒,时间缩短了近一半。过快的呼吸不利于养心气,因此要学会慢养生、慢养心。
脾胃之气负责运化水谷、运化水湿。只有脾气健运,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脾气不足,容易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调养方法:单举手臂对脾气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这个动作源于八段锦,在宋代的时候就已流传于世。
具体做法是:自然站立,两膝微微弯曲,两手捧在小腹前,掌心向上;然后左手翻掌经过胸前往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旁下按,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整个身体拉伸开;略停两秒后,两手原路返回,重新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然后换为单举右手,重复30次。
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医典籍《灵枢.脉度》记载:“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因此,养肝气和眼睛有关。
调养方法:眼皮就好比肝脏工作和休息的开关,人只要闭上眼或者一睡着,肝脏就开始休整,发挥其藏血之功。因此,传统养生非常强调闭眼养肝,不管是闭目养神、日间小憩还是夜间按时睡眠,都是很好的养肝气方法。
肺是所有脏器中最娇嫩的,调养以宣散为主。肺气不足会引起咳嗽、水肿、便秘等不适症状,有些人弱不禁风,容易感冒,就是肺气不足。
调养方法:模仿拉弓射箭的动作可引动肺经,宣散肺之浊气,增强肺的生理功能。
具体做法是:两掌合抱于胸前,然后左手变八字掌,右手像拉弓一样变勾手,同时向左右两侧水平分开;左臂伸展,右臂屈肘,就像古人开弓射箭一样,稍停两秒;接下来两手均变掌,两臂侧平举,然后合于胸前,再换右手做另一侧,重复30次。
肾气指的是肾脏的功能活动,肾气不足时,会出现腰膝酸软、颈背部酸痛、头发干枯发白、黑眼圈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肾气不足的时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
调养方法:在传统健身运动八段锦中,“背后七颠百病消”一式就强调了踮脚尖的益处。从经络的循行来看,足三阴经(即脾经、肝经和肾经)都经过足内侧,踮起脚尖可疏通足三阴经、驭气上行,从而改善肾功能。
养肝补脾的食物
1.1、大豆及豆制品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
1.2、海鲜类
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如牡蛎、蟹等,能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修复受损的肝组织细胞。
小提示:烹调要得当,否则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蒸煮温度要达到100摄氏度,加热时间要在半小时以上。
1.3、含钾丰富的食物
海带、米糠及麦麸、杏仁果、橙、葡萄干、香蕉、李子。
1.4、高蛋白食物
动物的肝、瘦肉、鱼虾、鸡鸭、蛋类等含高蛋白及适量脂肪的食物。
六种常用拉筋方法
拉三经:
拉三经时,双腿举向空中,拉筋带将两腿拉开,此时,气血灌注腰部、腹部、胸部及头部,更多给养滋润上体细胞及经络,拉三经即拉开双腿内侧肝、脾、肾三条经络,此三经通透,其他经络互济互补,自然贯通,从而达到强生健体之效。标准拉三经每次15分钟以上,开始拉三经可以3分或5分钟同样能达到健身效果。
拉膀胱经:
两条带子挂到脚上,用力下拉,膀胱经有问题特别痛苦,这种拉法从腿部膀胱经直达脑门经络,每天拉上几分钟,膀胱经一起的系列问题就会一扫而光。
抻拉外三经:
内三经是肝脾肾,外三经是胃胆膀胱,拉完内三经再拉外三经,每天拉上三五分钟,走起路来像插翅。
开胯:
把拉筋带挂在两脚上,两手用力拉带子,每天练上几分钟,不但胯开了,臂力也长了。
拉背:
坐直,将拉筋带分别挂在脚上,双手尽力抓到带子前端,拉直双臂,后背尽力外撑,绷起,每天练2.3分钟,后背有痛、痒、酸、麻以及肩周问题都会慢慢消失。
抻腹:
双手握住拉筋带一头两端,举起,最大角度后仰,抻拉胸腹部经络。胸腹部经络众多,每天拉上几分钟,心经、心包经、肺经、脾经、肝经、肾经、胃经有极好的疏通和保健作用,同时,你弯曲的脊柱会“步入正轨”。
八段锦能治痔疮吗
练八段锦对痔疮患者有辅助治疗的功效。
痔疮的病因较多,久坐、便秘等也是导致痔疮的原因之一。而练习八段锦,具有调节五脏平衡、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特别是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臂单举”,这段动作是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对拉,使两侧内脏器官和肌肉进一步受到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受到牵拉,使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强,对于久坐引起的便秘、痔疮等,都有很好的缓解功效。
但是注意,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痔疮,还是需要配合用药甚至手术进行治疗,平常还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问题,不做可能加重痔疮的事情。
山药豆竟能养肝补肾抗衰老
山药豆的营养价值 常吃这物养肝补肾抗衰老—健脾养胃,治疗腹泻
山药豆汁液柔润,擅补脾胃气阴,能固涩下焦气血。《本草纲目》有记载:“山药豆益肾气,健脾,止泄痢,化痰液,润皮毛。”
由此可见,山药豆对于慢性胃炎、脾虚久泄、慢性肠炎等症有良好疗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姓万的妻子,大便泄泻许多年都医治不好,使得体质非常衰弱,但是在食用了山药豆粥后却不治而愈了,山药豆的功效与作用常吃这物养肝补肾抗衰老可见一斑。
只要是脾胃虚弱便澹者,每天取30一60克熟山药豆粉熬成粥,服食后可获得满意效果。
如果与荔枝粥同服可治疗老年五更泻。
山药豆的营养价值 常吃这物养肝补肾抗衰老—补益肝肾,抗衰老
山药豆上滋于肺、中养于脾、下固于肾,有助于抗衰老和虚弱体质的调理,对各种虚弱性病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能降血脂、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消炎作用,还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
山药豆的营养价值 常吃这物养肝补肾抗衰老—滋补脾肾,降血糖
山药豆由于具有滋补脾肾阴精的作用,是中医历代治疗消渴(糖尿病)的主药,常与黄茂、天花粉组方,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山药豆配枸杞子、知母,可增强滋阴补肾之效;配薏仁米可减少饮食,适用于各类型的糖尿病。
山药豆治慢性前列腺炎,可用山药豆30克、获芬30克、粳米100克,先将山药豆、获芬烘干共研为细末,粳米放入砂锅,用大火煮沸,缓缓调入山药豆、获芬粉,改用小火煮至粘稠状。早晚2次分食。
补脾艾灸哪里 艾灸脾俞调和脾胃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处,宜采用俯卧取穴,也可以采用坐位。
艾灸方法:俯卧,按照要求找准穴位,取燃着的艾条在手,悬于脾俞穴上方,感受脾俞的灼热质感,注意施灸者不要将灸灰掉落在被灸者身上,以免烫伤,每次灸5-10分钟为宜。
艾灸功效:脾俞是脾反应在背部的腧穴,灸治这个穴位能调和脾胃,消除体内湿热之气,缓解肢体乏力,背部等症状。
气虚体质养生法
气虚体质的养生原则
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气虚体质的养生要领
气功锻炼: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作养肾功;其功法如下:
屈时上举:危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可连做十次。本动作对气短、吸气困难者,有缓解作用。
抛空:危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心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首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荡腿:危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一下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备益肾强腰的功效。
摩腰:危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感觉发热截止。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腰部命门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穴道大多与肾脏有关。待搓至发热之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之作用。
气虚体质的运动保健
根据自己的体能,可选用一些传统的健身方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功等,常练可以固肾气、壮筋骨。
为什么说气虚体质的人要选择“静养”呢?这是因为气虚体质的人本身就气血不足,不适合做过于激烈的锻炼,用缓和的运动慢慢补气才是气虚体质的人应该做的,文中给大家介绍了几款适合气虚体质人群运动的方法,大家有空的时候不妨多做做。
中医经络按摩法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被确诊胃下垂的患者,通过以下按摩、食疗,可以达到一定的缓解病情的作用。
胃下垂经络按摩治疗法
1、预备式:坐在椅子上,腰微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将左手的中指指腹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有升阳举陷的功效。中医认为,脾主升清,主运化,脾阳虚,则中气不好,所以会导致中气下陷,而中气下陷的结果,就是内脏下垂移位,胃下垂也属于这种情况。升阳举陷,则达到提升阳气的作用,阳气足,胃下垂情况自然消失。
3、掌揉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是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将右手拇指指腹放在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疏肝和胃、止痛止吐的功效。
4、团摩上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根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环形摩揉0.5~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胃下垂的调理食疗方
确诊患有胃下垂的患者,平时也可采用以下食疗方调理。
猪肚黄芪汤
材料及做法:猪肚1只,黄芪200克,陈皮30克。将猪肚去脂膜,洗净,黄芪、陈皮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加水文火炖至猪肚熟,再加适量调味品,趁热食肚饮汤,分4次2天食完。5只猪肚为一疗程。
功效:黄芪为补气要药,陈皮理气健脾,和中消滞;猪肚能“补胃,益气”。猪肚黄芪汤可补中气,健脾胃,行气滞,止疼痛,对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胃下垂,颇有效验。
猪脾枣米粥
材料及做法:猪脾2具,枣10枚,粳米100克。将猪脾洗净切片,锅中微炒,加入大枣、粳米添水煮粥,可酌加白糖调味,空腹服食,每日1次。半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猪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大枣和胃养脾,益气安中;粳米补胃气,充胃津。共煮成粥对胃下垂引起的形体消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有康复保健之效。
莲子山药粥
材料及做法:猪肚1只,莲子、山药各50克,糯米100克。将猪肚去除脂膜,洗净切碎,莲子、山药捣碎,和糯米同放锅内,加水文火煮粥,早晚2次食完,隔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功效: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山药、莲子、糯米补中益气而养胃阴。脾胃得补,则中气健旺,下垂的脏器即可回原位。
气虚体质的养生原则
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1.气功锻炼
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作养肾功。
2.屈时上举
危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可连做十次。
本动作对气短、吸气困难者,有缓解作用。
3.抛空
危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心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首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4.荡腿
危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一下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
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备益肾强腰的功效。
5.摩腰
危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感觉发热截止。
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腰部命门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穴道大多与肾脏有关。
待搓至发热之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之作用。
八段锦能治痔疮吗
练八段锦对痔疮患者有辅助治疗的功效。
痔疮的病因较多,久坐、便秘等也是导致痔疮的原因之一。而练习八段锦,具有调节五脏平衡、促进 血液循环的功效,特别是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臂单举”,这段动作是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对拉,使两侧内脏器官和肌肉进一步受到牵引,特别是使 肝、胆、脾、胃受到牵拉,使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强,对于久坐引起的便秘、痔疮等,都有很好的缓解功效。
但是注意,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痔疮,还是需要配合用药甚至手术进行治疗,平常还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问题,不做可能加重痔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