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者合并感染有怎样的临床特点
免疫缺陷者合并感染有怎样的临床特点
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感染容易扩散,严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的 发生率高。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发生多重细菌感染。抗菌药物的疗效较差。
什么是免疫系统缺陷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diseases)IDD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有二种类型: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与遗传有关,多发生在婴幼儿.②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因严重感染,尤其是直接侵犯免疫系统的感染,恶性肿瘤,应用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原因引起.(一)概念:由于免疫器官,组织或细胞发育缺陷,或免疫功能失常或缺陷,引起的病理过程.(二)特点: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严重的感染,临床表现为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细菌和真菌的胞内感染及恶性肿瘤等.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由于遗传因素或先天因素,使免疫系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不同部位受损所致的免疫缺陷病,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或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中大多数与血细胞分化和发育有关,多发病于婴幼儿期,严重者导致死亡.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种类很多,常分为抗体缺陷,补体缺陷,吞噬功能缺陷,联合缺陷,T细胞缺陷等.因其他疾病和因素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称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如感染,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紊乱,免疫增生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在肿瘤及器官移植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亦可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病患者不能发挥正常的免疫应答和防御功能,临床上常有多种表现:(1)感染,反复感染是免疫缺陷病最重要和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死于不可控制的感染.(2)肿瘤,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常人高出100~300倍由于肾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而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常人高出100倍.(3)变态反应,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免疫缺陷病患者中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比正常人高.(4)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功能障碍,失调,常同时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从临床情况观察,继发性免疫缺陷多发生在老年人,均为暂时性的,消除原始病因后,大多数能逐渐恢复.但严重者,如电离辐射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有时可造成不可恢复的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者的感染诊断有哪些注意事项
免疫缺陷者诊断时应该考虑感染的部位及可能的病原菌 以及病人的免疫状态两个方面。对感染性质的基本诊断措施与免疫功能正常者相仿,包 括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对感染的类型、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相伴症状和炎症反应程度 都应该进行了解。在进行病史询问时,应该了解病人的一些免疫状态,如 有接触性皮炎则可除外细胞免疫缺陷,有粘膜皮肤念珠菌病者提 示T细胞功能异常,口疮可为严重白细胞减少症的早期症状,葡 萄球菌皮肤感染和反复发生肺炎者提示白细胞趋化作用不良。
自身免疫病与免疫缺陷病之区别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受损导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或缺失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遗传因素或先天因素使免疫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受损导致的免疫缺陷病。多发生于婴幼儿,有时也于成年后才出现临床症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包括B细胞缺陷病、T细胞缺陷病、T和B细胞联合缺陷性疾病、吞噬细胞缺陷病以及补体系统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系后天诸因素造成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所引起免疫缺陷病。可以继发于肿瘤、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或感染性疾病等。
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征是:
1、抗感染能力低下,易反复发生严重感染;
2、易患肿瘤,其中许多是由致癌病毒所引起;
3、易伴发自身免疫病,原发性免疫缺陷者有高度伴发自身免疫病的倾向。
4、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多种多样;
5、多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遗传倾向性;
6、50%以上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从婴幼儿开始发病。
【自身免疫】
1、自身免疫的生理性意义是:
(1)生理条件下,可以检测出多种低浓度自身抗体和自身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这些免疫效应分子和细胞可破坏、杀伤和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从而维持机体自身稳定之功效,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2)不同淋巴细胞克隆间的相互识别和作用,在机体内构成了具有生理性免疫调节作用的独特型免疫网络,可使机体对外来抗原的应答有一定的自限性。
2、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点:
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点是:(1)有遗传倾向,以女性居多;(2)血清中能检测出高水平自身抗体和(或)与自身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3)病情迁延反复;(4)组织损伤部位有淋巴细胞浸润;(5)自身免疫病有重叠现象;(6)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疗效;可以复制出相似的动物模型。
3、请简述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
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类似于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4、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征:
(1)抗感染能力低下,易反复发生严重感染;通常体液免疫缺陷易发生细菌感染;细胞免疫缺陷则易患病毒感染或细胞内细菌的感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联合缺陷时会发生各种类型的感染。
(2)易患肿瘤,其中许多是由致癌病毒所引起:如:T细胞免疫缺陷病患者的肿瘤发生率比正常同龄人高100~300倍,另外,免疫缺陷病患者有伴发自身免疫病的倾向。
艾滋病初期症状
1.急性感染期:感染HIV后,HIV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此后,进入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感染期。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起病急骤,出现发热出汗、头痛、咽痛、恶心、厌食、全身不适、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同时可伴有红斑样皮疹、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或血小板减少。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系统症状和脑膜刺激症。
2.无症状感染期:此期感染者除血清HIV抗体阳性外,T细胞数量可进行性减少。但病毒在持续复制,且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没有特殊临床症状。由于个体差异大,现在认为它的持续时间是2~10年,一般6~8年。这对早期发现患者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临床症状: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直径1CM,持续3个月以上,淋巴结肿大多对称发生,触之质地韧、可自由活动,无压痛,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伴有疲劳、发热、全身不适和体重减轻等。有的患者出现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甚至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期:临床症状除具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的特征外,可有明显的发热,疲乏、盗汗,出现不易控制的体重减轻10%,持续性腹泻,持续性发热38℃3个月以上等临床表现; 并出现严重的免疫缺陷的临床表现,如细胞免疫反应迟缓,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且常有多种病原体引起感染和肿瘤并存。
免疫缺陷
所谓免疫缺陷,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某些方面因素,由于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造成的免疫功能障碍。由此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称为免疫缺陷病。
小儿免疫缺陷病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这是由于孕妇在怀孕初期感染了病毒,并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从而导致胎儿免疫系统先天性发育不良。
另一种是因后天受某些因素刺激、疾病及某些药物作用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这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有遗传倾向,患者从婴幼儿开始起病。临床特征为全身抗感染功能低下,容易反复出现各种系统的感染,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最为常见。
此外,也有些患儿会出现合并湿疹、血小板减少症、贫血、手足抽搐、癫痫、心血管畸形、过敏性疾病等。而且年龄越小,病情越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治疗难度较大。
免疫缺陷者感染的预防技巧是什么
免疫缺陷者的治疗困难,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所有能损伤防御功能的诊治措施应该在有明确指征时方 能使用,各种导管(尤其是导尿管)应该尽量少用,必须使用者 应该经常更换。有导致菌血症或促使感染在局部播散的某些操作 对免疫缺陷者更具有危险性,因此各种内镜检查、血管造影、逆 行胆管造影、牙科操作等应该严格掌握,必须进行者应在操作前 数小时和操作后1 -2天内给予抗生素药物。病人周围环境的消毒和隔离采用口服抗菌药物以消除 病人的自身肠道细菌,采用的药物有新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 素、制霉菌素等。但胃肠道反应多见,病人常常不能完成疗程, 且花费较多。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
1.感染
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是免疫缺陷最主要、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表现和后果,感染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年龄越小,感染频率越高,病情也越重。感染可表现为反复的或持续的,急性的或慢性的。两次感染之间无明显间隙。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感染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免疫缺陷的类型,如体液免疫、吞噬细胞和补体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化脓性细胞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和脓皮病等。细胞免疫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原虫等引起。
免疫缺陷者体内正常菌群及空气、土壤和水中无致病力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均十分易感,这种类型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2.恶性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T细胞免疫缺陷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群高100~300倍,以白血病和淋巴系统肿瘤等居多。
3.伴发自身免疫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者有高度伴发自身免疫病的倾向,正常人群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为0.001%~0.01%,而免疫缺陷者可高达14%,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恶性贫血等较多见。
4.多系统受累和症状的多变性
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免疫缺陷是高度异质性的,不同免疫缺陷由免疫系统不同组分缺陷引起,因此症状各异,而且同样疾病不同患者表现也可不同。免疫缺陷时可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黏膜等,并出现相应功能障碍的症状。
5.遗传倾向性
多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遗传倾向性,约1/3为常染色体遗传,1/5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病症,那就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了,我们知道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病症,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
联合免疫缺陷病的症状
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临床上多于出生后3个月内开始感染病毒,真菌,原虫和细菌,反复发生肺炎,慢性腹泻,口腔与皮肤念珠菌感染及中耳炎等,病儿生长发育障碍,体检一般不见浅表淋巴结和扁桃体,胸部X线检查不见婴儿胸腺阴影,给患儿输入含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全血,会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网状组织发育不全是SCID的最重型,其特点是T,B系统免疫缺陷与严重粒细胞缺乏,大多因链球菌脓毒血症而于生后一周内死亡,SCID还可伴发骨发育不全,而导致短肢侏儒,并有毛发早脱,红皮病和鱼鳞癣等损害。
伴腺苷脱氢酶(ADA)缺乏的SCI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与普通SCID相似,但骨损害较多,常累及肋软骨连接处,脊椎,骨盆和肩胛骨。
2.伴有血小板减少及湿疹的免疫缺陷病临床表上男性发病,出生后即有血小板减少,常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血小板显著减少,可低至(10~30)×109/L,6个月后发生感染者多见,且随年龄而加重,病原体为嗜血性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虫,疱疹病毒等,湿疹常在1岁左右发生,此外,常伴发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及荨麻疹,常发生自身免疫疾病,如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以及溶血性贫血,10岁以上儿童还可发生恶性疾病,如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临床上在9~12个月时出现共济失调,也可迟至4~6岁才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症通常在3~6岁时出现,也可早在2岁或迟至8~9岁出现,病程呈进行性,随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症状和免疫缺陷也随之加剧,儿童期可出现鼻窦和呼吸道反复感染,青春发育期很少出现第二性征,大多数患者有智力发育障碍,有的患者可发生抗胰岛素的糖尿病,常并发淋巴网状系统恶性肿瘤和其他肿瘤。
4.伴免疫球蛋白合成异常的细胞免疫缺陷病,又称Nezelof综合征,临床上多在婴儿晚期或幼儿期出现症状,主要有反复感染,可发生卡氏肺孢子虫病,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可有淋巴肿大,慢性肺部真菌感染及恶性肿瘤。
免疫缺陷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特点是什么
近年来引起免疫缺陷者感染的微生物病原不断发生改变,主 要为:革兰阳性球菌不断增多,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肠球菌多见。增多的原因主要有采用强化抗癌治疗、 留置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粒细胞减低伴有消化道粘膜破损以及 广泛采用抗生素预防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者有 所减少,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以外的假单胞菌 增多。
外阴疱疹如何治疗呢
1.全身治疗:注意休息及营养,补充大量维生素B, C;也可口服中药治疗。有继发感染时应考虑应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应用1:1000利凡诺尔溶液或1:1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后涂女阴溃疡膏、养阴生肌散、10%苯佐卡因软膏或樟丹蛤粉油调外用。也可考虑激光局部照射。
3虽然治疗疱疹的药物种类繁多,但是选择好的药物就是选择对的治疗。
1)青鹏软膏: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用于痛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热性“冈巴”、“黄水”病变引起的关节肿痛、扭挫伤肿痛、皮肤瘙痒、湿疹。中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急慢性扭挫伤、肩周炎引起的关节、肌肉肿胀疼痛及皮肤瘙痒、湿疹。
2)阿昔洛韦片:适应症为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发和复发病例,对反复发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预防2.带状疱疹:用于免疫功能正常带状疱疹和免疫缺陷者轻症例的治疗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3)阿昔洛韦分散片:适应症为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发和复发病例,对反复发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预防。2.带状疱疹:用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带状疱疹和免疫缺陷者轻症病例的治疗。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预防小儿麻痹症打针和糖丸哪个好 什么人不能服糖丸
凡是免疫低下者,无论是先天免疫缺陷者,或因服药、感染、肿瘤引起的继发免疫低下均不能服用糖丸进行预防接种,并且也应避免与服糖丸者接触。这种情况下应当选用打针接种灭活疫苗。
哪些人容易得疱疹
所有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小孩子一般发水痘但是得带状疱疹也不少见),尤其好发于老年人、女性、50岁以上、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近期过度疲劳者,临床上经常遇到熬夜的年轻人或者健身房过度锻炼的患者。
年龄越大,病情越严重;HIV感染等免疫缺陷者容易发生播散型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