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太极拳
如何学太极拳
放松不等于松懈,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动作时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太极要求上体正直、安舒,不要前俯后仰或左右偏钭,两臂该圆的就要圆满,腿该屈的就必须屈到所要求的程度。
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姿势动作要领后、就要进一步请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问题,一个姿势到一个姿势牵扯到姿势的连接,处处贯穿着步法的穿换和重心的转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即要分明,又要连贯不断。
上下相随,就是下肢和上肢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不要下肢的动作完成了,上肢的动作还没有完成,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要以腰部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完成动作,但做起来往往不能密切配合,所以先通过单式练习,以求四肢的协调,然后再通过全部动作的连贯练习,逐渐达到全身的协调和完整,从而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锻练和发展。
练太极不宜追求高难度
关于如何学好太极拳,
一、练习中好能有的老师进行指导;
二、练习太极拳不要过量,一般一天的练习时间以不超过3小时为宜;
三、不要盲目追求腿脚功夫,应以养生为主,尤其是老年人气力不足,更不宜盲目追求高难度动作。
此外,练太极拳的佳时间是早晚。冬天练太极拳的佳时间是上午8时-10时,夏天则在此基础上往前推一个小时,此时太阳刚刚升起,练习太极拳对身体大有裨益,而晚上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则为7时以后,9时之前。董志鸿还特别提醒,冬季天气寒冷,尽量不要练到大汗淋漓,如果有汗,应及时擦掉,避免感冒。
太极拳对冠心病有用吗
太极拳活动的开展很广泛,各地都能找到较好的拳师进行学习。有许多书刊都详细介绍了各式太极拳动作图解,可看图自学。
所以说,冠心病患者,可通过自学太极拳来缓解自己的疾病。
但冠心病病人在练太极拳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要用意而不用力打拳时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杂念,用意而不用力地以意识引导动作。
也就是在做某一动作之前,要先想某一动作;同时又边做边想下一个动作。这样“先想后做,边做边想”就能将意识与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太极拳讲究以意为导,来实现形意结合。
另外,冠心病病人还十分需要全身放松,让全身经络畅通无阻。“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
(2)密切配合呼吸太极拳的学派繁多,采用的方法各异,但就呼吸的生理学基础来看,一般都主张采用腹式呼吸,即以横膈膜的升降为主来带动呼吸。
其动作是吸气时膈肌下降,小腹有点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小腹则回收(一般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腹式呼吸时要顺其自然,不要憋气。要逐步达到深、长、细、匀、稳、缓、静等7种要求。
在配合具体动作时,一般都遵循“降呼升吸”、“进呼退吸”、“实呼虚吸”等原则。总之,呼吸一定要合乎自然,不要每个动作都要一呼一吸。
由于动作的难易快慢不同,呼吸只能自然地配合动作进行,以达到圆活、协调、连贯的地步。
练习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因人而异,老师教的如何、个人掌握的如何、练习的环境、身体放松的情况等等有关系,一般来说学得快的一个月就有效果,当然,练习也要持之以恒,效果才好。
在室外练习时要考虑季节,冬季练习时要注意避风、保暖,夏季要防暑避免暴晒,空气要流动。
小贴士:什么样的环境适于练太极拳?练拳最好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地面平坦、环境幽静的室外或室内进行。在阳光下运动有许多好处,可以多接受紫外线的照射。一般,在阳光斜射时练习较好。在夏季,体弱者更应避免在直射光线下练习,可借树荫等透入光线的地方练习为宜。空气越新鲜越好。初学者和体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宽敞的地方练拳,以便立稳。但熟练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练习,这对脚的适应力还有好处。有益于推手技术提高。环境幽静容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绪镇定。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因为初学者最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如果没有幽静处就“闹中取静”进行锻炼,时间长了也可以适应。另外,集体练习,也可配音乐,能使动作整齐,节奏分明,也有助于初学。
太极拳对练习场地、服装有特殊要求吗?
场地要平坦,服装没有具体要求,宽松、便于活动即可,不要穿带跟的鞋,平底舒适为好。如布鞋或运动鞋等。
太极拳传授者的能力水平对其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大吗?什么样的水平可以教别人学太极拳?
太极拳教师也很重要,教师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学员的学习与掌握,动作要规范,教法要科学,要找专业教师、太极拳名师或获得批准的太极拳辅导站等学习。目前,中国武术运动协会将中国武术分为一至九段,九段为最高段。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等。
初练太极拳怎样护膝盖
太极拳是目前流传很广的一种健身运动,它集中了古代健身体操的精华。初学太极拳,有的人会觉得膝关节疼痛,这是常见的现象。但这种疼痛有正常与不正常之分。
所谓正常的疼痛是因为运动量增大,热量消耗大,乳酸堆积增多,引起肌肉疼痛,这是正常现象。不正常的疼痛则是练习方法不当所造成的,久痛不止,产生浮肿、积水、积脓等现象。要避免伤膝,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莫弓过:屈膝程度不要太过。膝关节本来是做屈伸运动的关节,但在太极拳这种特殊运动形式中,若屈得太过,膝关节很有可能受到伤害。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小腿最好不要越过与地面的垂直线。做太极拳运动时,一般是一腿承担体重一腿运动,若膝关节屈曲太过,形成死角,加之强压,长期如此,损伤膝盖,练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过,关键是松腰减臀,尾闾中正,上体竖直,立身中正。
莫扭拧:在运动转身时负重扭转不要过度,脚尖与膝尖不要形成夹角,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上。
莫滞劲:行拳走架过程中多是一腿负重,膝关节既要承受自身体重的压力,还得承受运使劲力的冲击。所以在主观上减轻膝关节的“压力”是十分必要的。
不激烈:在行拳走架之前都有个热身的过程。采取应抻、猛压、快转、强下等方式是很容易致伤的。在膝关节疼痛期间,不但热身时要按摩,练完拳也要按摩。初练拳时多由于大小腿运动机能差,劲力充足,膝关节就首当其冲遭受各种打击,待练习时间一长,腿上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强,自然就能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这时的膝关节就不那么“娇气”了。
什么运动对肾虚有好处呢
1、缩肛运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当然鸟语花香的场景更好,你可以全身放松,自然地呼吸:呼气时做缩肛动作,吸气时放松,连续做30次左右。这个运动大有益处,可以预防年老时不自主地遗尿。
2、学学太极拳:别以为太极拳只是老人的运动。它既可舒缓人的情绪,又可活动全身筋骨,高雅又时尚。在外国人眼里,太极拳可是最时髦的健身方式,热度不亚于瑜伽。
3、自我按摩腰部 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早晚各一次,每次约200下。此运动可以温补命门,健肾纳气。
4、刺激脚心 中医认为,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舒肝明目,清心宁神,可促进睡眠,强身健体,防止早衰。对肾虚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头顶痛有一定疗效。方法是:两手对掌搓热后,以左手擦右脚心,以右手搓左脚心,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搓300下。
打太极拳腿没劲怎么办 如何练习太极拳腿部力量
太极拳的基本功在腿上,站桩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练习腿功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方式。站桩的难度不可小视,站桩时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这三点是练好腿功的重要因素。站桩站稳了腿部力量也就锻炼上来了。练习站桩可以控制在20分钟,不可过长。
双腿站稳在地上,此时也要感受大地传给双腿的力。这个力是保证双腿着力稳健的根源,它由脚底经脉传至全身各处,可以尝试体会其走向。从而让双腿自然协调而又沉稳。
腿功要求稳健有力,但也要灵活自然。此时要求迈步做到扎实稳当,下盘稳定。但太极拳讲究灵活,如果稳定但却僵硬呆滞,是不能达到好效果的,还要身心放松,腿部灵活,前移退步随心所欲,不拖泥带水。
初练太极拳膝盖疼痛如何防护
随着练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发现,在刚开始学习太极拳的时候,膝盖会疼痛,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有的人就会感到害怕,是自己练习姿势错误,还是这是类似于职业病需要健康的付出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今天文章吧。
初学太极拳,有的人会觉得膝关节疼痛 ,这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疼痛有正常与不正常之分。
所谓正常的疼痛是因为运动量增大,两腿肌肉的收缩强度和频率增高,热量消耗大增,乳酸堆积增多,引起肌肉疼痛。这是正常现象,疼痛的范围逐渐由大小腿肌肉腿索道膝关节,这是由于活动量的增加,膝关节内的软骨组织和韧带以及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膜等揉磨量增大,内神经受到刺激,也同样会引起疼痛。这也是正常现象。有的人腿疾,如强力致损、关节炎、膑骨软化等等,也会在联系中有疼痛感。只要锻炼得法,太极拳练习还会对治疗腿疾,尤其是膝关节慢性疾患,有十分好的疗效。
不正常的疼痛则是久痛不止,越来越重,或原疾患加重,产生浮肿积水、积脓等现象。这都是练习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太极拳与太极文化
太极文化和文化太极,是一个层面上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教授太极拳,不是单单教拳套路,而称为传播太极文化。如果只干巴巴教授一套拳架子,没有文化内涵还是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吗?练体操领操员的领操口令一、二、三、四……练操者随着口令手和脚机械的伸展和收缩,虽然手脚在动,但手和脚并不是一个整体运动,而太极拳也如此动作,无异于练太极操。体操是体操,太极拳是太极拳,同是肢体在动,但其质量和效益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太极拳诞生至今从唐代李道子的太极拳理论《授秘歌》计算,也有千余年的发展史。太极文化也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从山野农村走向京都,进而越过长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吴图南先生说得好,他说:“(太极文化)科学化,群起研究,互相探讨。成为真善美的体育活动,推而广之。渐及于全世界,全人群,岂不伟欤!”这就显示了太极文化的魅力。
文化太极决不是干巴巴练一套拳架子。太极拳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太极内涵诸如阴阳变化,举动轻灵,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虚实变换,用意不用力,妙手空空等等。太极文化的内涵靠学练者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去悟,悟得是自己的功夫。怎么去悟呢?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修炼者的“着熟”很重要。先贤也提倡悟,从哪方面去悟呢?我在多年的太极拳修炼中,体验出从研究拳理、心态调整、太极拳思维等三个方面去悟,是进入太极拳内功的准确通途。
第一条途径:研究拳理
陈鑫、宋书铭两位先贤,是清末民初跨朝代的太极大师、太极拳理论家。他们的拳论字字珠玑,烩炙人口,像“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怀中不支离。”“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无形无象,全体透空。”“万象包罗易理中”(宋书铭)。“浑然无迹,妙手空空”,“一引一进,奇正相生”“柔中富刚,人所难防。”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返真归朴后,就是活神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秀岩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间之神,尽显大雅风规。”(陈鑫
研究拳理是每位深研家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陈鑫大师在学拳须知中,提到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就容易了。足见学拳明理多么重要。
第二条途径:心态调整
学练太极拳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想经络想血道,想这想那什么拳也练不好。请重温金庸先生关于习练太极拳的心法。金庸先生在(吴公澡《太极拳讲义》)的跋中写道: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敌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吧。
没有平和安静的心态练好太极拳是困难的,这是太极文化的特性。
第三条途径:建立太极拳的思维方式
练太极拳要改变思维、改变观念。以常人的思维,以常人的观念很难领悟到太极拳的特性,通俗说,要逆向思维,才能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人类有人类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因为人类的主观、主动随时表露出来,这种主观和主动是人类习惯性的生活规律。人类活动跟太极拳活动是不相容的。要习练太极拳,人类要放弃人类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服从于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不能主观主动。练拳应用减法练拳,应被动练拳。减法被动练拳并不复杂,操作并不麻烦。练拳中,手的动作越少、越小,方可体验到太极拳的真谛。因为太极拳有“太极不用手,手到不要走”;“太极无手”之说。
主动、主观永远练不好太极拳。减法被动习练太极拳是太极文化之特性。
女性益肾强身保健操
1、缩肛运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当然鸟语花香的场景更好,你可以全身放松,自然地呼吸:呼气时做缩肛动作,吸气时放松,连续做30次左右。这个运动大有益处,可以预防年老时不自主地遗尿。
2、学学太极拳:别以为太极拳只是老人的运动。它既可舒缓人的情绪,又可活动全身筋骨,高雅又时尚。在外国人眼里,太极拳可是最时髦的健身方式,热度不亚于瑜伽。
3、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晚上泡脚时按摩它。
4、经常活动腰部,可使腰部的气血顺畅,补充肾气。用手指对腰部做按摩,补肾纳气。
太极拳有实战作用吗
太极拳肯定是有实战作用的。太极拳是武术,在旧时,习武的目的就是便是为了格斗。从武术产生的第一天起,技击就是它的核心功能,即便在今日,技击仍是不少武术爱好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大门派,最初要具备的主要功能也是实战技击。河北永年学太极拳的杨露禅当年在北京与众多武术大师交手而不败,从而被称之为“杨无敌”,可见,太极拳是有实战作用的。
如何修炼太极拳提高身体素质
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太极拳与气功相辅相成,互相依存,是一个圆转柔和的整体。
太极拳中有气功,是气功中的动功,即动中有气,气中有动,动气结合。而且太极拳是有一整套理论在指导,认真按要求练,用心意去练,才有祛病、延年益寿、养生的功效及技击效果。我学太极拳未经名师指导,只是一种公园式的锻炼,一面练拳、学习理论知识,一面在锻炼中摸索、改进、提高。
明确练拳的目的与要求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提到:“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 挤按 肘靠八种手法即八卦也,又叫八门,就是四正四隅。震离兑坎四卦的方位是东南西北四正方。乾坤艮巽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方叫四隅,进退顾盼定称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而太极拳就是五行八卦的综合体,是循经守窍、动静相兼的意气运动。
修炼太极拳首先要选择好套路,明确练习的目的,全神贯注练习,而且要达到协调一致。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则分之,静则合之,无过不极,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应急,由着熟而渐悟懂劲”。“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气遍身躯不消滞,腹内松静气腾然,意气君来骨肉层。在行功走架中,做到以心引气,以气运身。让气在体内畅通。在每一个动作中按要求意守窍穴与运气。运气丹田,使腹部和腰间、两肾内的气发热,使气游走于肢体,到达神经末梢。在习拳时用意不用力,以意催气,以气推力。每一式都要意守窍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真正做到内外结合。使拳动即为气功。太极拳运动就是意气运动,使气遍全身精神旺盛。
进退顾盼定五行步法,是相辅相成的阴阳、水火二行。进为水、退为火,一进一退即一寒一热,一阴一阳。左顾为金,右盼为木,中定为土。太极拳就是五行八卦的综合体。行拳走架只有符合五行八卦,人体气血运行才能畅通。经络畅通、阴阳调和。使体内增强抗病能力,邪不可干。使体内的慢性疾病逐渐恢复。这样就达到了养生的作用,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如同太极拳的特点一般,如果想达到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就要长期坚持练习。
太极十三势,开始比较难理解,只有在练拳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长期摸索,潜心钻研,在拳中运用,逐渐熟练,使拳功结合。
太极拳和太极操的区别 太极拳和太极操的由来
太极拳曾在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同一改编为强身健体的体操运动。在改革开放后才部分恢复原本面貌,从此分为两种:1.技击所用的太极拳;2.体操运动所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老人练太极拳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同的人,在锻炼过程中,都应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调控运动强度和量,强身健体,预防损伤。
作好准备活动在正式练拳之前,应做好准备活动,适当慢跑、徒手操使身体微微发热,再适当压压腿、拉拉韧带,做几次半蹲起,尤其要把膝、踝关节充分活动开。
从简单入手刚学太极拳时,最好是从简单的入手,即先学简化的太极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后,掌握了动作要领,才可以过渡到学习传统的太极拳。
低重心运动要适宜太极拳特有的运动形式是膝关节始终处于半蹲姿势,下肢运动负荷比较大,长时间、低重心的运动,很容易造成膝关节软骨、韧带损伤,引起疼痛。因此,在打拳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太极步伐”的低重心行拳姿势,可把重点放在“走架”和精、气、神的统一上。
时间不要过长练习时间也不宜过长,套与套之间要有一定的休息,不要把一套拳连续打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