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夏天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夏季皮炎症状
四肢和胸背部皮肤发红,并有大量红色小疹子出现,奇痒难忍。
诊断
这是一种汗液障碍类皮肤病。高温闷热的天气,人体的汗液增多,汗液里含有大量人体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乳酸等,这些代谢废物都是酸性物质,会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和炎症细胞聚集,导致皮肤发红,出现红色小疹子和皮肤瘙痒。
汗液里代谢物的浓度大小直接关系到对皮肤的刺激程度。汗液里代谢废物的浓度高,皮肤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就强,反之则弱。汗液里代谢废物的浓度大小还与出汗量的多少有关。当人体大量出汗时,汗液里的水分多,其中代谢废物的含量就低。有人从实验室的研究中发现,人体在中等量出汗时,汗液中的代谢废物含量最高,此时最容易引起夏季皮炎。
处方
夏季皮炎患者在过了夏季后症状会缓解,来年夏季又发作。预防夏季皮炎,患者衣着要注意通风、吸汗,并经常用温水清洗汗液。平时要多喝水,以利稀释汗液里的有害成分。患了夏季皮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外用药涂擦止痒。
提醒
不要用热水烫洗患处以止痒。热水烫后,会使皮下血管更加扩张,红肿加重,渗液增多,对康复不利。
日光皮炎症状
在颜面、颈部和手背等曝光部位,尤以额部、面颊等处出现皮肤红斑,上有粟粒大小的丘疹和轻度脱屑,日晒后加重,甚至出现肿胀、水疱,常感痛痒难忍,夜间症状加重,抓破后会引起感染。
诊断
这是一种光敏类皮肤病。夏季,阳光中紫外线的含量骤增,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也随之增高。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表皮细胞受到破坏,蛋白质发生变性、分解,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从而导致皮炎的发生。
处方
预防日光皮炎的关键是,要尽量避免日光暴晒。特别是有这种皮炎病的患者,要采用涂防晒剂等措施,保护皮肤免受日光强烈刺激。每天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2时前阳光中紫外线最多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外出。室外活动时应着淡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并戴太阳帽做好防护。一旦出现日光性皮炎症状,不可立即用热水洗浴,以免加重皮炎症状,也不要用手抓搔,因为一旦抓破容易出现感染。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痒、止痛的软膏涂抹。
提醒
对光敏感的人,摄入光敏感物质如某种食物和药物后,或者被阳光较长时间照射,在皮肤的暴露部位也会发生日光皮炎的症状。此外,红斑狼疮、雀斑等虽不属光感性皮肤病,但阳光照射也能使病情加重。
常见皮肤病的分类和症状
1.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2.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3.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4.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5.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6.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7.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8.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9.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10.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11.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12.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
13.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春季常见皮肤病的种类
一、光敏性皮炎
春季阳光逐渐增强,“捂”了一冬的皮肤对明显增强的紫外线(日光的一部分)不能立刻适应,一些特殊体质的人就对紫外线过度敏感,发生光敏性皮炎。光敏性皮炎一般好发于曝光部位,如面、颈项、胸V区、手臂等,表现为这些部位的皮肤出现丘疹、红斑、水疱、脱屑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预防的方法是外出时一定要在曝光部位涂具有良好阻挡紫外线作用的防晒霜,或者戴宽边帽、撑遮阳伞。一旦患了光敏性皮炎,就要到医院去看皮肤科医生,口服遮光和抗过敏药物,并配合抗炎、抗敏的外用药。每年发作者,应找中医皮肤科医生调理,有一定的预防复发作用。春季还要注意少吃或不吃具有增强光敏作用的蔬菜,如灰灰菜、油菜、紫云英、小白菜、芥菜、苋菜、田螺、蒲公英、无花果等,以免发生蔬菜-日光性皮炎。也要避免因病吃四环素、氯丙嗪、克尿噻、异丙嗪等,以免发生光敏性药疹。
二、黄褐斑、雀斑
黄褐斑又称“蝴蝶斑”,好发于妇女面部,多数由内分泌失调或日光照射引起,表现为面部成片的淡褐色至浅黑色斑,是影响妇女容貌的常见皮肤病。雀斑俗称“蒙面纱”,由遗传导致,表现为面部芝麻粒大小的淡褐色斑点,数量或多或少。由于春季阳光增强,这二种病都会因紫外线的作用而加重,或使一些朋友面部出现黄褐斑,影响人们的容貌,进而影响社交及身心健康。患有这二种病的朋友在春季到来时应注意防晒,外出时搽防晒霜,戴宽边帽、撑遮阳伞。黄褐斑目前西医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可以请求中医皮肤科医生给开些中药治疗,只要有信心和耐心,不少患者可以明显减轻或完全治愈。雀斑患者可以到医院作脉冲激光治疗,疗效比较确切,不会遗留疤痕,花钱不多。
三、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与免疫和遗传有关的皮肤病,表现为全身大小不等的红斑和脱屑,或伴有瘙痒,给病人造成很大的肉体痛苦和身心创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银屑病常于春季复发或加重,目前各医院皮肤科的银屑病人已逐渐增多。患有此病的朋友,春季可适当多享受日光“抚慰”,因紫外线对银屑病有治疗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轻松、愉悦的心境,少熬夜,勤洗澡或温泉浴,洗浴后及时搽外用药或润肤剂。需要治疗时,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通常病情不是很严重者,宜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尽量不用西药免疫抑制剂、激素或维甲酸类,以免日后病情进一步加重;若病情较重,可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较快控制病情,副作用较小;如病情非常严重,应住院观察治疗,使用必要的免疫抑制剂、维甲酸类等。近年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很少副作用,简单方便,很受患者欢迎。
四、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大小不等的风团,剧痒难忍。随着春天的到来,气候转暖,鲜花盛开,各种花粉、真菌等微生物、植物花絮、尘螨等粉墨“登场”,对于一些体质特殊的人群就成为引起过敏的“祸首”。所以,春季易过敏者因主动避免到有花草的地方去,更不要长期无人出入的仓库,以减少过敏机会。一旦发生荨麻疹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使用抗过敏药物,严重者还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使用抗过敏药一定要达到一定的用药天数,我们常交待病人,抗过敏药一定要在风团完全消退后再继续使用2~3天,以彻底治愈,如停药过早,风团往往易于反复,迁延日久,极易转为“慢性荨麻疹”,使治疗限于困境。若已经是慢性荨麻疹,就应尽快找中医皮肤科治疗,即使有些已是多年不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只要坚持中医中药治疗,仍然有不少病人可以治愈或明显缓解。
皮肤病防治方法介绍
皮肤病是指有关皮肤的疾病,是皮肤(包括毛发和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先后表现。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反复发作,多比较轻,常不影响患者生命,很多难以根治。是一种给患者造成巨大身心痛苦并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最明显就是瘙痒和皮肤外观改变。
常见的皮肤病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疱疹、酒渣鼻、脓疱疮、化脓菌感染、疥疮、疤痕、癣、鱼鳞病、腋臭、青春痘、毛囊炎、斑秃、脱发、婴儿尿布疹、鸡眼、雀斑、汗疱疹、螨虫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肤瘙痒、脱毛、黄褐斑以及性传播疾病有梅毒、尖锐湿疣、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青壮年发病最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发或加重,夏秋季多缓解。病因和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感染链球菌、免疫功能异常、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变化等有关。临床上有四种类型:寻常型、脓胞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病情较轻。本病呈慢性经过,治愈后容易复发。
上面的就是关于您想知道的一些知识,其实皮肤病是由于个人导致的,还有一些是因为不讲究卫生导致的,很多情况下并不会伤害生命,但是会让人很不舒服。面对皮肤病患者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其实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一种疾病而已。
夏季常见皮肤病如何应对
湿疹烫水止痒不可取
湿疹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迟发型皮肤变态反应,与过敏反应关系比较密切。最直觉的表现就是瘙痒剧烈、痒感明显、反复发作。
朝阳医院西区皮肤科主任医师兰东表示,湿疹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患者过敏体质、外界理化因素的刺激,以及气候季节饮食都有一定关系。湿疹患者应避免皮肤再受到外界刺激,用热水烫止痒、肥皂水冲洗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这些方法可能能解一时之痒,但是过后会加重病情。从饮食上来说,应尽量少喝浓茶、咖啡、碳酸饮料,少食辛辣、虾蟹海鲜类食物。
兰东建议,夏季暑热难当,人们更容易心烦气躁,一定要调整好心情,保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如果睡眠不足、情绪压力太大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免疫力受影响,湿疹更易发生。
痱子保持清爽是关键
痱子是婴幼儿常见夏季皮肤病。实际上常见的痱子有红痱和白痱两种,红痱好发于颈部、前胸、后背、腋下。有时候上肢也容易发生,红色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周围皮肤发红,处理不当易继发感染,这类痱子婴幼儿最常见。白痱的损害呈针头大小,色白而透亮,皮疹中含有微量汗液,看起来亮晶晶的,这类痱子多见于久病卧床、体虚多病之人。两种痱子都是因为汗液堵塞汗孔导致的皮肤异常,红痱是因为汗液刺激皮肤组织,使皮肤发炎而呈现红色,白痱是汗液直接淤积在皮肤表层,形成一个个的晶状小水泡。
保持皮肤清洁干爽是治疗和预防痱子的关键,同时,兰东不主张让孩子多吹空调,这是因为婴幼儿皮肤娇嫩而敏感,冷风刺激过强,时间过长可能反而会加重皮疹症状,自然通风的环境更有助于婴幼儿夏季皮肤的健康。兰东建议给孩子适量使用正规厂家的痱子粉,另外可用十滴水或者藿香正气水滴在洗澡水中也能有效预防痱子。
真菌感染不要用激素类药膏
夏季高温闷热,雨水较多,潮湿的环境中真菌容易滋长繁殖,因此真菌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最常见的就是手足癣和股癣。
兰东强调,真菌性皮肤病患者切忌单纯使用激素类药膏。许多患真菌性皮肤病的病人起初都嫌去医院麻烦,就自行买一些激素类外用膏药涂抹,可能头几次管用,抹完就止痒了,但反复几次之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皮肤还出现肥厚、脱屑、甚至出现湿疹化样变。建议患者手指脚趾缝、大腿根部等易出汗潮湿部位一旦出现皮疹、瘙痒应立即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通过做真菌显微镜化验,确诊病情之后,一般采用抗真菌的外用药就可治好,严重的病人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必要的抗真菌药治疗。
四种常见皮肤病的用药原则
细菌性皮肤病
一般好发在脸部、四肢等,如脓疱疮可用百多邦软膏外擦或0.1%利凡诺液等,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平时注意防尘,尽量少用化妆品,不用手去挤,预防感染.。
真菌性皮肤病
一般好发在手、脚、股、臂部,如手足癣、灰指甲等,可用联苯唑软、达克宁软膏、派瑞松、兰美抒软膏等外擦。另外口服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重者睡前加服一粒扑尔敏或酮替芬,忌吃酸、辣。同时,衣物要分开洗,预防交叉感染。
过敏性皮肤病
一般好发在腋下,关节内则、大腿内则,如湿疹、皮炎等,可用地塞米松软膏(皮炎平)抗过敏的激素软膏外擦。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一些抗过敏药物,重者如急性湿疹,表现为长红斑、丘疹、渗水、糜烂等,用溶液剂冷湿敷,冷湿敷有良好的引流、消肿、放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常用药有30%硼酸溶液,0.1%利凡诺溶液、洁尔阴洗液等,平时注意卫生,预防汗液过多等。
病毒性皮肤病
如疱疹,一般好发在身体各个部位,可用阿昔洛韦软膏或干扰素凝膏等外擦,口服病毒唑、阿昔洛韦等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平时注意不用手触摸,预防再度感染。
识别春季小儿常见皮肤病
一、无害的粟丘疹
病症表现:在新生儿前额、脸颊、眼、鼻周围,甚至外耳处,有1 ~ 2 毫米大小的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呈球状,其顶端尖圆,上覆极薄表皮,用手挤压可见坚实的角质样球状颗粒。粟丘疹多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可见于正常的新生儿。
发病原因:新生儿粟丘疹由未发育的皮脂腺形成,可自行消退。
宝宝状态:不疼不痒,无不良反应。
护理要点:无需治疗,大约在1 个月左右消退,也有可能存在达3 个月之久。
二、传染的脓疱病
病症表现:有些出生4 ~ 10 天的新生儿,突然在脸上、胸背部、四肢或皮肤褶皱处,出现很小的丘疹,丘疹迅速长大成黄豆大小的大疱,里面充满黄色或浑浊的液体。脓疱高于皮肤表面,周围微微发红,破裂后露出红色糜烂面,伴有臭味。液体流出之后水疱表面结痂,周围则出现新的脓点。患病较轻的宝宝,长疱的面积比较小,并且不再发生新疮;而较重的则不断出现新疮。
发病原因:脓疱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皮肤病,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大多数孩子身上都带有这类细菌,一旦皮肤破损,细菌就会侵入而发病。
宝宝状态:宝宝会感到瘙痒和疼痛,病重时可能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护理要点:应立即就医。此病传染性强,一发现就要马上隔离,并对宝宝的衣物和房间进行消毒。妈妈、保姆等密切接触者护理前必须洗手并戴口罩。为了预防这种病, 需注意给宝宝勤洗澡勤换衣,避免衣物摩擦损伤皮肤。
警惕中老年人冬季常见皮肤病
一、冬季皮肤瘙痒症:每到冬季发生的皮肤瘙痒症。
发病原因:1)冬季寒冷,气温低,雨水少,北方冬季取暖更增加了空气干燥。
2)随着气温的变化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皮肤及皮下小血管收缩,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与排泄也随之减少,特别是身体各个都有衰退的中老年人皮肤干燥缺水,而发生裂纹,神经末梢暴露,因而皮肤中的末梢神经受到刺激,使人感觉皮肤发痒。
3)保护、护理不当、不正确地洗浴方法及不适的洗涤剂所致
临床特点:每年秋后开始,天气凉了,雨水少,空气干燥,使得老年人本来就已经萎缩的皮肤,油脂分泌减少,汗液减少,皮肤含水降低,皮肤更加干燥,甚至皮肤会出现细小的裂纹,若受到冷空气、衣服纤维、灰尘、微生物等的刺激就会发生瘙痒。瘙痒往往发生晚间,脱衣时或要入睡时,多发生在四肢,但以下肢为多而重。常常是以搔抓来止痒,而且是最快、最方便、有效的止痒方法。但其结果是痒暂时止住,但造成的皮肤损伤,就需要几天才能恢复。反复搔抓皮肤会发生继发性改变,使搔痒加重,给治疗也增加困难。
预防:1. 避免皮肤干燥,洗澡不宜过勤,水温不要过高,洗浴时尽量不用或少肥皂或浴液,以免皮脂丢失。洗完后可擦一些复方甘油止痒剂、维生素E乳、硅霜、凡士林等润肤油膏、保湿霜,保护皮肤。
2. 避免扫拽,搔抓可使皮肤增厚、苔藓化、出血、结痂、造成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延长治愈时间。
3. 冬季应穿紧身、光滑的纯棉、真丝衣裤,以减少皮肤水分丢失和刺激皮肤。穿着化纤内衣,易产生静电,引起瘙痒。
4.晚上避免喝咖啡、浓茶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兴奋神经加重瘙痒。
5.居室温度不要过高,18—24度为宜,而要增加室内湿度在40-80%。
治疗:对瘙痒不重者可外用乳剂型保湿乳、甘油水(1份甘油加2份水)等。对瘙痒较重者,可选用润肤较强的硅霜、复方樟脑霜、无比膏等,有继发苔藓化,湿疹化者,可外用含有黑豆溜油、糠溜油、皮质类固醇激素乳膏或油膏。泛发全身可采用康浴或淀粉浴。影响睡眠的可加服有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药或安眠药。
二、手足皲裂:是指手、足部皮肤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干燥和线状裂开的一种疾病。
发病病因:本病的发生与表皮角质层增厚、干燥、外界刺激以及局部活动有关。手足掌部皮肤无皮脂腺,角质层较厚,并在反复活动中发生保护性增厚,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皲裂。但到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汗腺分泌减少,又缺乏皮脂滋润,再加上各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和摩擦,使掌跖部皮肤增厚、变干、变脆,失去弹性,当局部活动或牵拉力较大时,即可将皮肤拉断而产生皲裂,引起疼痛。另外,某些皮肤病如鱼鳞病、手足癣、湿疹皮炎、冻疮等均可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皲裂。
临床特点:本病是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妇女。因手足皮肤经常受机械性或化学性物质的刺激,加之冬季气候寒冷,皮下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皮肤角质保护性增厚,如果水分蒸发,角质层收缩,失去弹性,故当手足运动时极易发生皲裂。
根据皲裂的深浅程度,一般可分为三度:
一度:皮肤干燥有小裂纹,但仅达表皮,故无出血、疼痛等症状。
二度:皮肤干燥,角化增厚,裂口由表皮深入真皮而有轻度刺痛,但不引起出血。
三度:皮肤干燥,角化肥厚,皲裂由表皮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常引起出血和触痛或灼痛。
预防:注意加强自我防护,改善工作生活条件,避免接触酸、碱和有机溶媒等刺激性物质,防过度机械性摩擦。劳动后要及时洗手,擦干,涂些润肤防护霜、硅霜、甘油霜等。及时修出过度增厚的角质。对手足部有皮炎、湿疹、癣菌病、鱼鳞病、掌跖角化病等皮肤病要积极控制和治疗。冬季注意手足部皮肤的保湿、保暖,保健安民、按摩手足部促进血液循环。注意摄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及钙、硒、锌等养分的绿色蔬菜、瓜果、蛋类、奶类、海产品、杏仁、胡萝卜等。
治疗:以局部外用药为主,原则是去除过度增厚的角质,促进上皮增生,修复裂口。所以用药之前,先用热水浸泡患处,促使角质软化,如有角化过厚,则用刀削去过厚的角质。然后局部再涂以愈裂膏或1%尿囊素乳膏、15-20%尿素软膏、3-5%水扬酸软膏、0.05-0.1%维甲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蛤蜊油、紫草油等。若裂口较深,可在涂药后局部加密封包扎或白天活动时贴胶布,晚上休息再涂治裂膏。直至皮肤恢复正常纹理后再停治疗。
三、冻疮: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主要是发生在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天气寒冷、潮湿更易发生。
发病原因: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机体适应能力差,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凝滞,血液循环不畅,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也由于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差。再受到挤压,冻伤皮肤苍白、淡紫、发硬并有水肿,遇暖后皮肤由苍白转为紫红色,发热、痒痛,有时甚至溃破。
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有冷球蛋白血症、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的人易患本病。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
临床特点:一般在气温低于5℃以下,相对湿度在60%以上更容易发生冻疮,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廓等处多见。多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遭受长时间寒冷侵袭,受冻皮肤出现苍白、红肿、紫斑、灼痒、麻木、皮肤水疱、溃烂,可遗留疤痕。这些症状可延续1-2个月直至天气转暖方痊愈,一些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
预防:1.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加强在寒冷环境下锻炼,适应寒冷气候,也可预防冻疮新发。
2.有冻疮的人在气温未低到5C就做防寒准备,注意肢体末端防寒保暖。衣服要多穿、注意戴手套、戴帽子。鞋袜宜宽松干燥。
3.对每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冷水摩擦、冷水浴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4.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
治疗:原则是消炎,消肿,促进局部血循环。
1.冻疮治愈的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和温冷作业,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易复发。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
2.坚持用40℃水温浸浴患处,每日20—30分钟。
3.依据皮损情况选择适当用药。有皮肤破损感染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硫酸新霉素霜剂或呋喃西林霜剂外用。皮肤没有破损的:可选10%樟脑醑、10%樟脑软膏、松节油、冻疮软膏、红花油 等外用。
4.物理疗法 :可紫外线红斑量照射2~3次/周,于冬季开始时在皮损处照射疗效较好。氦氖激光局部照射,2~3次/周,每次5~15min。音频电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于每年复发前开始治疗有一定预防作用。
冬天常见的几种皮肤病
进入冬天,气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特别的冷,这无疑对皮肤是一种刺激,很多人的皮肤都很干燥,所以冬季皮肤病也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瘙痒,特别是老年人就自诉全身或者小腿前皮肤瘙痒、干燥、鳞屑脱落,变得干燥,瘙痒难忍。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往往诊断为冬季瘙痒症或皮脂缺乏性湿疹。这些皮肤病主要体现在皮肤易瘙痒、手足会皲裂等。
鱼鳞病也是冬季特别容易出现的一种皮肤病,特别是鱼鳞病患者,到了冬天,病情会发展的比较严重,冬季皮肤病一般主要是因为干燥所引起的,如皮肤瘙痒症就是由于皮肤干燥导致的,此症无论男女老幼都可发病,但中老年者更为多见了,尤其是老年人。患者可全身到处瘙痒,白天由于外界干扰,尚可分心而无暇顾及,一到晚间,瘙痒难忍,全身似有蚂蚁在爬,无法忍受。
夏天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
第一种是光感类的皮肤性疾病,主要是接受阳光较长时间的照射,透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出现发红,肿胀还会引起水泡,这种情况是被称为是光感性皮炎。
第二种是汗液障碍类的皮肤性疾病,在高温的天气之下,汗液无法正常的排出,造成排泄不畅,积于皮内而引起痱子汗疱疹,汗腺囊瘤等等这些疾病。
第三种是微生物感染的皮肤性疾病,主要是因为汗液会浸渍的皮肤当中尘埃会粘附在皮肤当中,这样就会容易招致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真菌的感染,当出现感染的时候,就会直接引起毛囊炎脓包疮,还包括这汗斑和股癣等等这些疾病。
第四种是接触性皮炎,主要引起的原因就是皮肤药物所引起的,皮肤的表面都会出现红肿,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清凉的水直接再进行冲洗,如果出现了水泡可以去轻挑,挑破之后要防止细菌的感染如果皮炎比较严重,可以内服抗组织胺类的药物。
第五种是昆虫咬伤,夏季的时候,各种的昆虫叮咬之后,窗口都会出现感染,昆虫或者是出现毒素,都会直接地引起皮肤性疾病,主要是包括飞蛾、飞蚊,人类在叮咬之后,皮肤都会出现丘疹和风团,引起红斑和水疱。
春节必备皮肤病防治手册
冬春季对于荨麻疹、湿疹患者来说是难熬的季节,荨麻疹、湿疹的病情极容易复发,而且复发后病情会加重,给患者带来困扰和不适。那么患了荨麻疹、湿疹的患者在这两个季节要怎样应对呢?
张环主任认为,患者患荨麻疹、湿疹病因主要就是因为人们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毒侵入人体造成的,即“风邪外侵,营卫失调”造成的。在即将来临的春季,寒冷依旧,需要患者保存更多的热量来满足身体的需要。所以,荨麻疹、湿疹患者必须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病患部位的保暖。其次,对荨麻疹、湿疹的患者除了采用中医中药实施净血排毒外,日常生活中要经常锻炼,防寒保暖、避免受到外界刺激、注意饮食等等,只要做好有效防治,就可以很好地应对荨麻疹、湿疹。
青春痘进入春季更好发
青少年“战痘”需内外兼修
青春痘多发于青春期男女,主要是由于体内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皮脂分泌增加所致。春季更是“痘痘”的高发期。春天气温升高,皮肤皮脂腺分泌活动也会随之增加,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继发炎症反应,于是产生痘痘。再加上空气中花粉、尘土、螨虫纷纷“出动”,细菌也较活跃,如果清洁不到位,过剩的皮脂将与灰尘、老化的角质等混合,堵塞毛孔,会加重痘痘。因此想要在春天保持皮肤健康,专家提醒,必须坚持“内外兼修”。首先,应勤饮水保持皮肤水润,沐浴和洗脸都别太勤。其次应保证充足睡眠,另外还要注意调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