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食道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橘皮竹茹汤

食道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橘皮竹茹汤

方药:橘皮、竹茹12g、生姜9g、甘草6g、人参3g、大枣5枚

用法:将上药用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橘皮、竹茹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人参补中益气;生姜和胃止呕;甘草、大枣益气调中,此方能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清而不寒,补而不滞,有益气清热之功效。对于治疗食管炎有很好的疗效。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对竹茹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很多方面,所以在选择它的时候也是要注意不能随意的进行选择,而且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是需要在使用它的时候,有着一些很好的方法。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1.涤痰开郁:①用于胆虚痰热郁结、烦闷不宁、不得眠等证,可与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生姜同用,如温胆汤。②用于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可与胆星、菖蒲、茯苓、半夏、橘红、枳实、人参、甘草、生姜同用,如涤痰汤。

2.清热止呕: ①用于湿热呕吐,可与黄连、半夏、陈皮同用,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②用于胃虚热所致的呕吐或哕逆,可与橘皮、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同用。

3.清热除烦: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心烦意乱,可用竹叶、石膏加竹茹、芦根。

鉴别应用:竹茹与半夏,二药均有化痰、止呕、安神作用,对于胆虚痰热郁结所致的烦闷不宁、头晕目眩、反胃呕哕之证,常相互为用,以协同化痰、安神、止呕作用。然竹茹性凉而润,偏治热痰及胃热呕哕,并善以宁神开郁除烦,凡痰热郁结所致的心神不宁及产后虚烦头痛、心中闷乱不解者,用之最好。半夏辛温性燥,偏治寒痰湿痰及痰饮所致的呕哕,并善长辛开苦降,散结消痞,对于痰湿郁留心下所致的痞坚不舒、饮食不下以及泛恶呕吐者,用之最佳。

通过以上介绍,对竹茹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一些认识,那选择它也是要注意不能随意乱用,尤其是对身体不好的人,也是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这样使用的时候,才不会危害到人体健康,使得它能够发挥很好的功效。

竹茹橘皮汤的按语

呃逆之证皆由胃气上逆而致,但有寒热虚实之分。

本方证系因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胃虚宜补,热则宜清,气逆宜降,治当降逆和胃,益气清热。方中用橘皮辛苦性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两药相伍,既能降逆止呕,又可清热安胃,且用量俱重,共为君药。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为呕家圣药;素体胃虚,故用人参益气补中,与橘皮相合,行中有补,共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和胃,助人参补益脾胃,奠安中土,以治胃虚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

本方特点是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桔子皮的选方

①治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是以胀满,其脉弦迟:黄橘皮四两,白术二两。上为细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汤下三十丸,食前。(《鸡蜂普济方》宽中丸)

②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橘皮枳实生姜汤)

③治干呕哕,手足厥者:橘皮四两,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橘皮汤)

④治哕逆: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橘皮竹茹汤。②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⑤治反胃吐食:真橘皮,以壁土炒香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肉一枚,水二钟,煎一钟,温服。(《仁斋直指方》)

⑥治痰膈气胀:陈皮三钱。水煎热服。(《简便单方》)

⑦治大便秘结:陈皮(不去白,酒浸)煮至软,焙干为末,复以温酒调服二钱。(《普济方》)

⑧治卒食噎:橘皮一两(汤浸去瓤)。焙为末,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热服。(《食医心镜》)

⑨治疳瘦:陈橘皮一两,黄连一两五钱(去须,米泔浸一日)。上为细末,研入麝香五分,用猪胆七个,分药入在胆内,浆水煮,候临熟,以针微扎破,以熟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儿大小与之,无时。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小儿药证直诀》橘连丸)

⑩治产后吹奶: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散。(《纲目》)

⑾治鱼骨鲠在喉中:常含橘皮即下。(《圣惠方》)

防止宫外孕2次发生的食疗方

1、土金双倍汤

原料:人参9克,苏子9克,茯苓9克,谷芽9克,巴戟天9克,菟丝子9克,白芍9克,白术15克,薏苡仁15克,山药15克,神曲6克,砂仁1粒,甘草0.6克,柴胡1.5克。

做法:将上述原料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煎服即可,每日一剂,连续白天服用2次。

功效:土金双倍汤具有健脾益肾、降气安胎之功效,尤其对胃阴不足型女性治疗效果更佳。

2、安胎凉膈饮

原料:知母6克,麦冬6克,人参3克,芦根12克,葛根9克,黑山栀4.5克,竹茹4.5克,葱白2根。

做法:将上述原料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煎服即可,每日1剂,连续白天服用2次。

功效:安胎凉膈饮具有养阴轻微之功效,尤其对胃阴不足型女性治疗效果更佳。

3、竹茹汤

原料: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做法:将上述原料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煎服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竹茹汤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之功效,尤其对痰湿化热型女性治疗效果更佳。

食道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启膈散

方药:丹参20g、茯苓20g、太子参20g、浙贝母15g、荷梗15g、当归12g、郁金12g、三七粉3g、延胡索10g、桃仁10g

用法:将上药水煎服,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功效:此方具有益气养阴、化瘀散结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血与型食管炎,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精神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形体消瘦等症状。

打嗝的中医食疗

1.橘茹饮:橘皮30克,竹茹30克,柿饼30克,生姜3克,白糖适量。以上诸品,加水煎熬2次,了250克,加入白糖即成。本方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尤宜于肝气不舒。横逆犯胃之呕吐之功效、嗳气频繁、心烦易努者服用。

2.芦根竹茹汤:芦根50克,竹茹30克。上两味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饮服。本方有清热和胃止吐之功效。适用于胃热呕哕、反胃、口渴、心烦等症。

3.竹茹粳米粥:竹茹50克,粳米50克,将竹茹水煎15-20分钟去渣留汁,再放入洗净粳米煮为粥。可做早外主食,本方有清热益胃止呕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胃虚积热的反胃呕吐。

4.竹茹公英饮:竹茹30克,蒲公英30克,白糖适量。将竹茹、蒲公英加水煎汁,滤煎液中加入白糖适量即可。本方有清热消炎。降逆止呕之功效。二药性较平和,清热而不伤胃,故为治疗胃热呕吐反胃之良药。

5.青梅酒饮:青梅酒适量,色泽青绿,味美香醇,随意饮服之,治疗肠胃炎呕吐、腹疼等病症。

6.乌梅橘皮茶:乌梅5枚,橘皮5克,开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食服之。本方有和胃消食之功效。可治烦渴、呕逆等。

7.乌梅冰糖饮:乌梅12克,冰糖30克,上两味,加水适量,入瓦锅煎汤饮服。适用于胆道蛔虫症引起的呕吐。

竹茹的药用价值

竹茹的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1、《别录》:主呕畹,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2、《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3、《食疗本草》:主噎膈,鼻衄。

4、《本草蒙筌》: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

5、《纲目》: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痢,妇人胎动。

6、《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吐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痫,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7、《本草述》: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

8、《本单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水血,消痈痿肿毒。

竹茹的药用价值

【药名】竹茹

【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

【来源】竹茹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头典竹等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

【性味】甘;微寒。

【归经】脾经;胃经;胆经。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

【主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贴。

【用药禁忌】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竹茹的药用附方

1、治哕逆: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2、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铢,茯芩、生姜各一两,半夏三十铢。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千金方》)

3、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隙》竹皮大丸)

4、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生淡竹茹一升,麦门冬五合,甘草一两,小麦五合,生姜三两,大枣十四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麦,取八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分作三服。(《千金方》淡竹茹汤)

5、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穰)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方》温胆汤)

6、治伤暑烦渴不止:竹茹一合(新竹者),甘草一分(锉),乌梅两枚(椎破)。上三味,同用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放温,时时细呷。(《圣济总录》竹茹汤)

7、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竹二青三钱。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8、治小儿痫:青竹茹三两,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儿口噤体热病。(《子母秘录》)

9、治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冲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栝楼根二两,淡竹茹半升。上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作二、三服。(《类证活人书》青竹茹汤)

10、治齿龈间血出不止: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千金方》)

竹茹的炮制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除去杂质切揉成小团,将竹茹中的碎末,过粗箩,收集粗粉。

3、姜汁炒: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晾干。每斤竹茹用生姜3两。

4、姜汁焙: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稍闷,压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焙至两面显黄色焦斑,取出,晾干。每竹茹100公斤,用生姜10公斤或干姜3公斤。

5、炒制:先将锅烧热,放入麦麸,炒至冒烟,加入竹茹翻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竹茹10公斤,用麦麸2公斤。

竹茹的配伍应用

1、配半夏:一寒一热,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2、配枳实: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膈之力增强,主治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症。

3、配陈皮: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4、配生姜:一寒一温,具和胃止呕,调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

5、配黄连:竹茹入胆,黄连入心,心胆并治,可收清心胆,化痰浊之功。

竹茹的鉴别方法

药材性状: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纤维性,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饮片性状

1、竹茹同药材。

2、姜竹茹形如竹茹,表面黄色。微有姜香气。

竹茹的炮制方法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于。

炮制方法

1、竹茹: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周。

2、姜竹茹:取净竹茹,照姜汁炙法(附录ⅡD)炒至黄色。

竹茹的副作用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相关推荐

陈皮泡水喝止咳化痰吗

1. 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 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3. 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

喉咙痒咳嗽有痰什么效果好 橘皮茶

配方:干橘皮15g 制法:将干橘皮清洗干净,用温水浸泡20分钟,切细丝,放入杯中,冲入沸水,闷泡2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芳香健脾,调中力气,燥湿化痰,镇咳止呕,适用于痰湿咳嗽。

轻松治疗孕妇孕吐的中医小妙方

(一)【辨证】痰湿化热。 【治法】清热化痰,和胃止呕。 【方名】竹茹汤。 【组成】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用法】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出处】《医心方》。 (二)【辨证】胃阴不足。 【治法】健脾益肾,降气安胎。 【方名】土金双倍汤。 【组成】人参9克,苏子9克,茯苓9克,谷芽9克,巴戟天9克,菟丝子9克,白芍9克,白术15克,薏苡仁15克,山15克,神曲6克,砂仁1粒,甘草0.6克,柴胡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胎产秘书》卷上

新生儿经常打嗝什么

1、橘茹饮:橘皮30克,竹茹30克,柿饼30克,生姜3克,白糖适量。以上诸品,加水煎熬2次,了250克,加入白糖即成。本方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尤宜于肝气不舒。横逆犯胃之呕吐之功效、嗳气频繁、心烦易努者服用。 2、芦根竹茹汤:芦根50克,竹茹30克。上两味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饮服。本方有清热和胃止吐之功效。适用于胃热呕哕、反胃、口渴、心烦等症。 3、竹茹粳米粥:竹茹50克,粳米50克,将竹茹水煎15-20分钟。

枇杷有什么食用功效?天天好吗

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主要有清肺化痰止咳,止呃逆的功效。每天可以2-3个。 清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咳嗽,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肃降肺气而止咳。治肺热咳嗽,常配桑叶、前胡等同用。治燥热咳喘,配桑白皮、知母、沙参等,若肺虚久咳,则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同用。 降逆止呕 用于胃热呕吐,哕逆,本品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橘皮、竹茹等同用。此外,还可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

恶心怎么办

恶心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什么是恶心中医 恶心是指胃中不舒,时时泛恶,欲吐不吐的症状。常与呕吐相伴,但亦有恶心而不呕吐的。《诸病源候论·恶心》有:“心中淡淡然欲吐,名日恶心。”《丹溪心法·恶心》云:“恶心有痰、有热、有虚,皆用生姜,随症佐。……恶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如人畏舟船,宜大半夏汤或小半夏加茯苓汤,或理中汤加半夏亦可。. 恶心怎么引起 胃寒恶心与胃热恶心 二证一寒一热。胃寒者。或由素体中焦阳虚不足,或因过食寒凉而戕伤胃气,前者病程长而虚证明显,后者病程短而无明显虚象。恶心而常兼胃痛,胃阳不足,寒湿不

为什么总是嗳气,怎么办

嗳气在中医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A.食滞停胃嗳气:嗳气伴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嗳声闷浊或恶心,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或便秘,舌苔厚腻,脉象滑实。治疗可用枳实导滞丸或保和丸。 B.肝气犯胃嗳气:嗳气频繁,嗳声响亮,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舌苔薄白,脉弦。治疗可用柴胡疏肝散、气滞胃痛颗粒、疏肝健胃丸。 C.脾胃虚弱嗳气:嗳气断续,嗳声低弱,呕泛清水,不思饮食,面色晄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可用人参健脾丸。中医饮食疗法:请浏览脾虚证的饮食治疗。 呃逆在中医分寒

肿瘤病人恶心和胃部不适怎么办

这是肿瘤化疗和放疗时常见的副作用,大多是因为化疗引起胃粘膜炎或放疗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造成的。防治的办法是少多餐,些容易消化的饮食,不要过甜、辛辣、油腻、气味不正的食物,些咸味的点心和食物,可减轻恶心。化疗时,在静脉点滴中加适量维生素B6,口服或肌注胃复安。如果呕吐甚重,无法服,可以肌肉注射灭吐灵、维生素B6或安定,还可以用手指按压或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如系热吐(饮入即吐),可用橘皮竹茹汤,将含服。如系胃部痉挛可给予小半夏汤。可用鲜生姜捣烂取汁,将姜汁滴于舌上,缓缓下咽,常能即时止住恶心。如系寒吐

咽喉炎效果好吗 咽喉效果好吗

咽喉炎效果好。 中对咽喉炎的治疗,不但是清热消炎,而且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发病的不同因素,以及不同的病情进行辩证施治。

咳嗽有痰什么

1.生姜红糖水: 患了感冒的话,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对感冒引起的咽喉不适能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如果感冒的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在锅里放入水,红糖,生姜,大蒜用小火煮大概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煮长时间的目的是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会更好一些。 2.蒸大蒜水: 首先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再向碗中加入半碗水,加一粒冰糖。然后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喝,大蒜可以不。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