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橘皮竹茹汤
食道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橘皮竹茹汤
方药:橘皮、竹茹12g、生姜9g、甘草6g、人参3g、大枣5枚
用法:将上药用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橘皮、竹茹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人参补中益气;生姜和胃止呕;甘草、大枣益气调中,此方能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清而不寒,补而不滞,有益气清热之功效。对于治疗食管炎有很好的疗效。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对竹茹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很多方面,所以在选择它的时候也是要注意不能随意的进行选择,而且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是需要在使用它的时候,有着一些很好的方法。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1.涤痰开郁:①用于胆虚痰热郁结、烦闷不宁、不得眠等证,可与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生姜同用,如温胆汤。②用于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可与胆星、菖蒲、茯苓、半夏、橘红、枳实、人参、甘草、生姜同用,如涤痰汤。
2.清热止呕: ①用于湿热呕吐,可与黄连、半夏、陈皮同用,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②用于胃虚热所致的呕吐或哕逆,可与橘皮、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同用。
3.清热除烦: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心烦意乱,可用竹叶、石膏加竹茹、芦根。
鉴别应用:竹茹与半夏,二药均有化痰、止呕、安神作用,对于胆虚痰热郁结所致的烦闷不宁、头晕目眩、反胃呕哕之证,常相互为用,以协同化痰、安神、止呕作用。然竹茹性凉而润,偏治热痰及胃热呕哕,并善以宁神开郁除烦,凡痰热郁结所致的心神不宁及产后虚烦头痛、心中闷乱不解者,用之最好。半夏辛温性燥,偏治寒痰湿痰及痰饮所致的呕哕,并善长辛开苦降,散结消痞,对于痰湿郁留心下所致的痞坚不舒、饮食不下以及泛恶呕吐者,用之最佳。
通过以上介绍,对竹茹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一些认识,那选择它也是要注意不能随意乱用,尤其是对身体不好的人,也是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这样使用的时候,才不会危害到人体健康,使得它能够发挥很好的功效。
竹茹橘皮汤的按语
呃逆之证皆由胃气上逆而致,但有寒热虚实之分。
本方证系因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胃虚宜补,热则宜清,气逆宜降,治当降逆和胃,益气清热。方中用橘皮辛苦性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两药相伍,既能降逆止呕,又可清热安胃,且用量俱重,共为君药。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为呕家圣药;素体胃虚,故用人参益气补中,与橘皮相合,行中有补,共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和胃,助人参补益脾胃,奠安中土,以治胃虚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
本方特点是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桔子皮的选方
①治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是以胀满,其脉弦迟:黄橘皮四两,白术二两。上为细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汤下三十丸,食前。(《鸡蜂普济方》宽中丸)
②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橘皮枳实生姜汤)
③治干呕哕,手足厥者:橘皮四两,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橘皮汤)
④治哕逆: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橘皮竹茹汤。②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⑤治反胃吐食:真橘皮,以壁土炒香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肉一枚,水二钟,煎一钟,温服。(《仁斋直指方》)
⑥治痰膈气胀:陈皮三钱。水煎热服。(《简便单方》)
⑦治大便秘结:陈皮(不去白,酒浸)煮至软,焙干为末,复以温酒调服二钱。(《普济方》)
⑧治卒食噎:橘皮一两(汤浸去瓤)。焙为末,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热服。(《食医心镜》)
⑨治疳瘦:陈橘皮一两,黄连一两五钱(去须,米泔浸一日)。上为细末,研入麝香五分,用猪胆七个,分药入在胆内,浆水煮,候临熟,以针微扎破,以熟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儿大小与之,无时。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小儿药证直诀》橘连丸)
⑩治产后吹奶: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散。(《纲目》)
⑾治鱼骨鲠在喉中:常含橘皮即下。(《圣惠方》)
防止宫外孕2次发生的食疗方
1、土金双倍汤
原料:人参9克,苏子9克,茯苓9克,谷芽9克,巴戟天9克,菟丝子9克,白芍9克,白术15克,薏苡仁15克,山药15克,神曲6克,砂仁1粒,甘草0.6克,柴胡1.5克。
做法:将上述原料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煎服即可,每日一剂,连续白天服用2次。
功效:土金双倍汤具有健脾益肾、降气安胎之功效,尤其对胃阴不足型女性治疗效果更佳。
2、安胎凉膈饮
原料:知母6克,麦冬6克,人参3克,芦根12克,葛根9克,黑山栀4.5克,竹茹4.5克,葱白2根。
做法:将上述原料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煎服即可,每日1剂,连续白天服用2次。
功效:安胎凉膈饮具有养阴轻微之功效,尤其对胃阴不足型女性治疗效果更佳。
3、竹茹汤
原料: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做法:将上述原料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煎服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竹茹汤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之功效,尤其对痰湿化热型女性治疗效果更佳。
食道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启膈散
方药:丹参20g、茯苓20g、太子参20g、浙贝母15g、荷梗15g、当归12g、郁金12g、三七粉3g、延胡索10g、桃仁10g
用法:将上药水煎服,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功效:此方具有益气养阴、化瘀散结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血与型食管炎,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精神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形体消瘦等症状。
打嗝的中医食疗
1.橘茹饮:橘皮30克,竹茹30克,柿饼30克,生姜3克,白糖适量。以上诸品,加水煎熬2次,了250克,加入白糖即成。本方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尤宜于肝气不舒。横逆犯胃之呕吐之功效、嗳气频繁、心烦易努者服用。
2.芦根竹茹汤:芦根50克,竹茹30克。上两味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饮服。本方有清热和胃止吐之功效。适用于胃热呕哕、反胃、口渴、心烦等症。
3.竹茹粳米粥:竹茹50克,粳米50克,将竹茹水煎15-20分钟去渣留汁,再放入洗净粳米煮为粥。可做早外主食,本方有清热益胃止呕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胃虚积热的反胃呕吐。
4.竹茹公英饮:竹茹30克,蒲公英30克,白糖适量。将竹茹、蒲公英加水煎汁,滤煎液中加入白糖适量即可。本方有清热消炎。降逆止呕之功效。二药性较平和,清热而不伤胃,故为治疗胃热呕吐反胃之良药。
5.青梅酒饮:青梅酒适量,色泽青绿,味美香醇,随意饮服之,治疗肠胃炎呕吐、腹疼等病症。
6.乌梅橘皮茶:乌梅5枚,橘皮5克,开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食服之。本方有和胃消食之功效。可治烦渴、呕逆等。
7.乌梅冰糖饮:乌梅12克,冰糖30克,上两味,加水适量,入瓦锅煎汤饮服。适用于胆道蛔虫症引起的呕吐。
竹茹的药用价值
竹茹的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1、《别录》:主呕畹,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2、《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3、《食疗本草》:主噎膈,鼻衄。
4、《本草蒙筌》: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
5、《纲目》: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痢,妇人胎动。
6、《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吐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痫,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7、《本草述》: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
8、《本单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水血,消痈痿肿毒。
竹茹的药用价值
【药名】竹茹
【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
【来源】竹茹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头典竹等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
【性味】甘;微寒。
【归经】脾经;胃经;胆经。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
【主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贴。
【用药禁忌】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竹茹的药用附方
1、治哕逆: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2、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铢,茯芩、生姜各一两,半夏三十铢。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千金方》)
3、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隙》竹皮大丸)
4、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生淡竹茹一升,麦门冬五合,甘草一两,小麦五合,生姜三两,大枣十四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麦,取八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分作三服。(《千金方》淡竹茹汤)
5、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穰)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方》温胆汤)
6、治伤暑烦渴不止:竹茹一合(新竹者),甘草一分(锉),乌梅两枚(椎破)。上三味,同用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放温,时时细呷。(《圣济总录》竹茹汤)
7、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竹二青三钱。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8、治小儿痫:青竹茹三两,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儿口噤体热病。(《子母秘录》)
9、治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冲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栝楼根二两,淡竹茹半升。上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作二、三服。(《类证活人书》青竹茹汤)
10、治齿龈间血出不止: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千金方》)
竹茹的炮制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除去杂质切揉成小团,将竹茹中的碎末,过粗箩,收集粗粉。
3、姜汁炒: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晾干。每斤竹茹用生姜3两。
4、姜汁焙: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稍闷,压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焙至两面显黄色焦斑,取出,晾干。每竹茹100公斤,用生姜10公斤或干姜3公斤。
5、炒制:先将锅烧热,放入麦麸,炒至冒烟,加入竹茹翻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竹茹10公斤,用麦麸2公斤。
竹茹的配伍应用
1、配半夏:一寒一热,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2、配枳实: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膈之力增强,主治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症。
3、配陈皮: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4、配生姜:一寒一温,具和胃止呕,调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
5、配黄连:竹茹入胆,黄连入心,心胆并治,可收清心胆,化痰浊之功。
竹茹的鉴别方法
药材性状: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纤维性,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饮片性状
1、竹茹同药材。
2、姜竹茹形如竹茹,表面黄色。微有姜香气。
竹茹的炮制方法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于。
炮制方法
1、竹茹: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周。
2、姜竹茹:取净竹茹,照姜汁炙法(附录ⅡD)炒至黄色。
竹茹的副作用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