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灸治疗泄泻

针灸治疗泄泻

泄泻的病位在肠,但关键病变脏腑在脾胃,此外尚与肝、肾有密切关系。不论是肠腑本身的原因还是由于其他脏腑的病变影响到肠腑,均可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和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由于“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泄泻的病机主要在子脾胃的功能障碍,脾虚湿盛是其关键。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说:“湿盛则濡泻”。常因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多反复发作。

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清稀甚至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多伴有腹痛、肠鸣等症状。中医分为六大症型:1、寒湿困脾 2、 肠腑湿热 3、食滞胃肠 4、 肝郁气滞 6、脾气虚弱 6、肾阳亏虚(五更泻)。西医检查: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可见脓细胞、致病菌等。纤维结肠镜及钡剂灌肠可见结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癌变、息肉等病变。

治则:寒湿困脾、脾气虚弱、肾阳亏虚者健脾益肾、温化寒湿,针灸并用,虚补实泻;肝郁气滞、食滞胃肠、肠腑湿热者行气化滞、通调腑气,只针不灸,泻法。

选穴:神阙 天枢 大肠俞 上巨虚 三阴交

配穴:寒湿困脾加脾俞、阴陵泉健脾化湿;肠腑湿热加合谷、下巨虚清利湿热;饮食停滞加中脘、建里消食导滞;肝郁气滞加期门、太冲疏肝理气;脾气亏虚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脾气下陷加百会升阳举陷;肾阳亏虚加肾俞、命门、关元温肾固本。

操作;诸穴均常规针刺;神阙穴用隔盐灸或隔姜灸;寒湿困脾、脾气亏虚者可施隔姜灸、温和灸或温针灸;肾阳亏虚者可用隔附子饼灸。急性泄泻每日治疗1~2次,慢性泄泻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中膂俞的功能主治及作用 中膂俞常用配伍

1.配足三里,天枢,曲池,合谷,针刺泻法,清热利湿,调理肠腑,主治湿热泄泻,赤白痢疾。

2.配肾俞,太溪,照海,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治疗肾虚消渴及多尿症。

3.配关元,归来,足三里,三角灸,针刺补法,灸关元,三角灸,益气举陷,治疗气虚下陷之狐疝。

4.配腰阳关,肾俞,委中,阳陵泉,昆仑,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壮腰止痛,治疗风湿痹阻之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等。

中医针灸治疗早泄有效吗

一 与心脾肾的关系

中医的肾相当于西医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和部分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有生精、藏精作用,与人体的前阴和后阴的关系非常密切,肾主二阴司二便,储藏和释放人体的生殖物质精液和生长物质生长激素,控制人体包括性功能在内的排泄功能,如果先天不足或手淫、性生活过度、肾虚不能藏精、精液排泄失控就会造成早泄;恐伤肾,恐惧伤肾后也可以造成精关不固而早泄;用脑过度或劳倦伤神损伤心脾、气血产生和运行不足也是导致早泄的主要原因。临床早泄可辨证为相火亢进,肾阳不足,肾阴不足,心脾亏损等证型。

二 针灸治疗

中医针灸在预防和治疗早泄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针刺穴位治疗早泄效果明显,取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和督任二脉的穴位,常用肾俞、关元、气海、涌泉、三阴交、命门等。一般每日针灸1次,每次留针30分钟,虚补实泻法,不分疗程,治愈为止,配合灸疗按摩效果更好。注意休息,养精蓄锐,加强营养与锻炼等。

早泄问题困扰着部分男士,让男士们在另一半面前抬不起头,所以,如何重振雄风是男士最想解决的问题,中医针灸治疗早泄有的独特的效果,通过刺激男士的穴位达到延长夫妻生活的目的,因此,有需要的男士们可以尝试一下中医针灸治疗早泄这种办法。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巨虚常用配伍治疗

1.配中脘,足三里,大横,公孙,合谷,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治疗寒积中焦之腹中切痛,肠鸣。

2.配下脘,梁门,天枢,曲池,支沟,四缝,针刺泻法,消积导滞,治疗饮食积滞之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等。

3.配天枢,合谷,阴陵泉,下巨虚,内庭,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治疗湿热泄泻。

4.配天枢,阴陵泉,水分,关元,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理肠化湿,治疗寒湿泄泻,腹痛肠鸣。

5.配行间,气海,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气滞泄泻。

6.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关元俞,针刺补法,健脾和胃,化湿止泻,治疗脾虚泄泻。

天枢如何针刺 天枢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下脘,梁门,璇玑,腹结,梁丘,上巨虚,针刺平补平泻法,消食导滞,治疗食滞胃肠之绕脐痛,腹胀,呕吐,不嗜食。

2.配二间,上巨虚,大肠俞,针刺泻法,理肠导滞,治疗积滞内停之腹痛肠鸣,或腹泻,或便秘,或里急后重,下利不爽。

3.配风池,合谷,中脘,足三里,阴陵泉,针刺泻法,至阳穴针后加灸,散寒化浊,和胃止泻,治疗寒湿中阻滞脘闷腹痛,肠鸣泄泻。

4.配曲池,上巨虚,大肠俞,关元,针刺泻法,针灸兼施,温经散寒,和肠止泻,治疗感受寒邪或内伤生冷不洁食物之腹痛,腹泻。

5.配下巨虚,合谷,足三里,公孙,合谷针刺补法,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调肠止泻,治疗脾虚湿盛泄泻。

6.配中脘,足三里,肝俞,行间,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健脾止泄,治疗肝郁脾虚泄泻。

7.配中脘,足三里,脾俞,关元俞,针刺补法,健脾和胃,益气止泻,治疗脾胃泄泻。

8.配肾俞,命门,关元,针刺补法,针灸兼施,温补脾肾,止泻,治疗脾肾阳虚泄泻。

9.配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支沟,阳陵泉,针刺泻法,泄热通腑,治疗热结便秘。

10.配支沟,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畅气机,治疗气滞之习惯性便秘。

针灸太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太白针灸方法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趾跖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操作方法:伸足,在第1跖骨小头后下方1寸处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

太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原穴,五腧穴之一,配属五行属土。针刺太白透涌泉,具有健脾和胃,活络止痛,降低血糖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胃痛,腹胀,腹痛,呕吐,肠鸣,泄泻,痢疾,善噫食不化,饥不欲食,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等症。

常用配伍疗法

1.配公孙,足三里,足三里针刺补法,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脾胃不和,食少腹胀。

2.配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调和脾胃,行气止痛,治疗饮食停滞之胃痛,饮食不化。

3.配厉兑,中脘,胃俞,丰隆,足三里,针刺泻法,清泻胃热,调理脾胃,治疗胃火炽盛之消谷善饥,口渴引饮,脘腹胀痛。

4.配中脘,天枢,脾俞,章门,足三里,针刺补法,或加灸,健脾益气,治疗脾胃虚弱之胃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泄泻等。

5.配脾俞,中脘,气海,中脘针刺先泻后补,以补为主,气海穴以雀啄灸法,余穴针刺补法,健运中州,养血止血,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便血。

6.配合谷,曲池,上巨虚,腹结,针刺泻法,清热通便,治疗热结便秘。

7.配大肠俞,陷谷,针刺泻法,清热通腑,活血除痈,治疗大肠实热之肠痈。

8.配肺俞,列缺,合谷,尺泽,脾俞,丰隆,针刺泻法,宣肺化痰,健脾化湿,治疗痰浊阻肺之咳喘,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9.配阳陵泉,足三里,承山,阴陵泉,太溪,针刺泻法,或加灸,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膝股内,足跗疼痛,小腿沉重疼痛,足大趾运动障碍。

10.配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八风,针刺泻法,治疗脾虚湿阻之湿脚气。

艾灸治疗泄泻 寒湿泄泻艾灸疗法

主证: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腹胀痛,肠鸣,胸闷食少,尿少,肢体倦怠,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表证,舌苔白腻。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施灸穴位:主穴取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配穴:大肠俞,神厥,中脘。

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2-3cm进行熏灸,使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5分钟,若皮肤产生小的水疱,任其自然吸收,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5-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神阙的功效与主治 神阙的配伍

配足三里,调理肠胃,治肠鸣腹痛;

配长强、气海,升阳举陷,治脱肛;

配气海、阴陵泉,益脾气、利寒湿,治疗泄利不止;

配重灸关元,益阴敛阳、回阳固脱,治疗中风脱症;

神阙拔罐配刺天枢、足三里,益气健脾和胃,治疗泄泻、呕吐。

艾灸治疗泄泻 肾虚泄泻艾灸疗法

主证:病人以老年人多见,临床可见泄泻便溏或有完谷不化,泄泻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冷,舌质淡苔白。

治则: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施灸穴位:主穴取天枢,命门,关元,百会。配穴取中脘,足三里。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3cm进行熏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2次,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3-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5-7天为一个疗程。

3.隔附子饼灸:每次选用2-4穴,附子饼上置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隔日1次,以局部红晕为度,5-7次为1个疗程。

泄泻如何艾灸 泄泻艾灸辩证治疗

泄泻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急性泄泻, 治疗以除湿导滞,通调腑气,多选取足阳明,足太阴经穴;慢性泄泻,治疗以健脾温肾,固本止泻,多选取任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

中医将泄泻分为寒湿泄泻,湿热泄泻,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六个证型。在辩证时,当抓住各自的特点。

寒湿泄泻及湿热泄泻多兼有表证;食滞肠胃之泄泻,以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为特点;肝气乘脾之泄泻,以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情志郁怒而增剧为特点;脾胃虚弱泄泻以大便时溏时写,水谷不化,稍食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面黄肢倦为特点;肾阳虚衰之泄泻,常在黎明之前,以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为特点。其中寒湿泄泻,脾虚泄泻及肾虚泄泻用灸法较好。

相关推荐

治疗颈椎病针灸多少钱

针灸治疗颈椎病就是使用特制的金属针,运用特定手法直接将金属针刺于颈椎病患者特定穴位、经络,通过不同行强度的刺激,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祛湿散寒、平衡阴阳、扶正驱邪、消肿止痛、调和气血、调理脏腑,达到减缓和治愈颈椎病的目的。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费用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地域因素: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越强、人均收入、消费水平越高,针灸治疗颈椎病费用相对越高; 2、医疗机构:小门诊针灸治疗颈椎病与专业医院针灸治疗颈椎病费用肯定不同; 3、医生: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针灸医生与刚毕业针灸医生运用针灸治疗

腹结的位置图片 腹结穴针刺操作手法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操作方法:仰卧位,脐中下1.3寸,旁开4寸处取穴。 功能:健脾温中,宣通降逆。 主治:绕脐痛,泄泻,疝气,腹胀,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咳嗽诸症。配天枢,脾俞治疗腹胀;配天枢,大横,肓俞治疗绕脐痛。

针灸治疗咳嗽

1.外感 (1)风热,身热头痛,脉象浮数,舌苔薄黄。 (2)风寒,痰液稀薄色白,头痛发热,形寒无汗,脉浮紧,苔薄白。 2.内伤 (l)痰湿侵肺,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肝火烁肺,气逆作咳,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象弦数。 治疗方法 1.针灸 (l)外感: 治法、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留针或针后在背部肺俞等穴拔罐。 处方 随证配穴咽喉肿痛; 发热 方义肺主皮毛,司一身之表,故宜浅刺。手太阴与手阳明相为表里,取其络穴列缺,原穴合谷,配以肺俞,三穴合取,

海棠果的功效与作用 涩肠止痢

海棠味甘微酸,甘能缓中,酸能收涩,具有收敛止泄,和中止痢之功用,能够治疗泄泻下痢,大便搪薄等病症。

凉粉草的功效与作用 利湿退黄

凉粉草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对黄疸病人有好处,同时凉粉草也可以用来治疗泄泻和痢疾,对于关节疼痛,或者是急性肾炎都有好处。

商曲的准确位置图片 商曲的配伍功效

1、商曲穴配大肠俞穴、天枢穴:缓解治疗泄泻、痢疾; 2、商曲穴配中脘穴、大横穴:缓解治疗腹痛、腹胀; 3、商曲穴配支沟穴:缓解治疗便秘。

针灸为什么可以治疗胃病

人生病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反应出来,针灸对于治疗疾病一般是起双向选择作用,例如当一个人便秘时,足三里穴用针灸可以通便,当人泄泻时,足三里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这是针灸的神奇之处。人生病之后,必然在生病的一些穴位上其导电性能要低一些,而针灸的针带有导电性质,可以增强其导电性,使经络又恢复原来的状态。所以,针灸就是运用这种原理治疗胃病。但是,胃病的类型很多, 有胃炎 也有溃疡病 或是与胆汁反流形成的胃病, 一般需要结合形成的原因和 具体的类型 才能科学治疗 针灸治疗 只有辅助治疗作用, 而且也是有效果的,比如可以

针灸治疗早泄的方法

常用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和督任二脉的穴位,比如肾俞、关元、气海、涌泉、三阴交、命门。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以上穴位可轮流应用,10-14次为1疗程。耳针疗法也有一定疗效,耳针可取肾、精宫、神门、内分泌等穴,每次选用2-3穴,用皮内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3-5天更换1次。 穴位按摩也不失为一种家庭的保健方法,以下介绍几种穴位按摩法: (1)自我保健疗法。点按两侧三阴交,轮流进行,点按时做收腹提肛动作。每日1-2次,每次30-40分钟。 (2)坐式疗法。患者取坐式,闭目放松,取上星、百会、通天、

什么是艾灸

艾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适用于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及气血虚引起眩晕、盆血、乳少、闭经等证。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可用治久泄、久痢、遗尿、崩漏、脱肛、阴挺及寒厥等。有消瘀散结的作用。对于乳痈初起、瘰疠、疗肿未化脓者,有一定疗效。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外感表证、虚寒性呕吐、泡泻、腹痛等。隔蒜灸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可用于疗肿疮疡、毒虫咬伤、对哮喘、脐风、肺痨、瘰疠等也有一定疗效。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

会阳在什么位置图片 会阳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泄泻、阳痿、痔疮、便血、痢疾、带下等;现在多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淋病、阴部神经性皮炎等。 2.功效:补阳益气、散发水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