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的注意事项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的注意事项
在急性期疼痛加重,要尽量减少受累关节的活动量,患者可适当卧床休息,通过休息来减少受累关节的机械性刺激,这不仅有效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而且还能为炎症的消散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要尽快用药,采用外用药控制病情的发展。病情在恢复期间,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环境因素刺激,因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对关节、肌肉、神经等组织可诱发炎症的产生,还要避免过度劳累,因过劳会刺激关节及周围组织再度炎变,而导致病情的复发。
再者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练,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如长期固定某一姿势工作的患者,应注意在工间休息时变换一下姿势。骨质增生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为了确保老年人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钙的摄取量应较一般成年人增加,应进食高钙食品,如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要补充钙剂。
还要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A和D等。肥胖的患者宜控制饮食,增加活动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有利本病的恢复。
腰椎骨质增生的症状
骨质增生的主要病因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有关,腰椎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骨质增生病。
大多数腰椎骨质增生病症人可以长期没有症状,开始出现腰背酸痛 、僵硬、休息后明显稍活动后反而好转但活动过多则加重,天气寒冷或潮湿时症状常加重往往因轻微扭伤,过度劳累,搬提重物或偶然的无意识腰部不协调动作,产生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时腰部疼痛加剧。活动翻身均感困难,有时也有放射性痛,沿神经根颁,如常见 坐骨神经痛, 肌肉痉挛,常有局限性压痛,常位于棘突旁、或压痛范围广泛,也可无压痛,但为数较少。
腰椎的骨质增生是因为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各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也逐渐衰退老化,退化的椎间盘逐渐失去水份,椎间隙变窄,纤维环松驰向周边膨出,椎体不稳,纤维环在椎体边缘外发生撕裂,导致髓核之突出,将后纵韧带的骨膜顶起,其下面产生新骨,形成骨刺或骨质增生。
同时,还有人认为椎间盘退变萎缩后,椎体向前倾斜,椎体前缘在中线为前纵韧带所阻,两侧骨膜掀起,骨膜下形成新骨。另外,局部的受压因素也是引起骨质增生的主要因素,腰椎椎体边缘受压较重。
人老了为什么会长骨刺
刺是怎么回事呢?在人类生命过程中,历经胚胎→生长→成熟→衰老等一系列变化过程。在成熟期以后,人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都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细胞、组织器官逐步发生退行性改变。这种退行性改变表现在脊椎上,就是椎体边缘有唇形的骨质增生,即椎体骨刺形成。
根据椎体骨刺的发生位置,可分为椎体前缘骨刺和椎体后缘骨刺。椎体骨刺按其生长情况可分为以下4度:
1度骨刺:骨刺细小,仅在与椎体分离之处出现。
2度骨刺:骨刺有些向水平方面伸出。
3度骨刺:骨刺呈典型的鸟嘴状,尖端稍向椎间盘方向弯曲。相邻二椎体的骨刺,有互相接触的趋势。
4度骨刺:相邻二椎体的骨刺互相融合,形成骨桥。
不同的骨刺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不同:椎体前缘骨刺,在40岁以上者皆有骨刺形成;80岁以上者皆为34度骨刺。推体后缘骨刺,在40~49岁的发生率为74%;80岁以上者发生率为90%。椎体后缘骨刺较前缘者少面小,且无4度骨刺。由此可见,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大多数人在40岁左右开始长骨刺,40岁以上的发病率几乎为100%,不过有的人程度较轻没有症状罢了。骨刺的主要症状是腰部僵硬和长期慢性腰痛。
人老了为什么会长骨刺呢?一般认为骨刺的形成与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骨刺的形成是对脊柱一种急救性的加强,即当人体逐渐衰老,正常骨组织变弱时,所发生的一种支持组织的反应。
人们在脊椎活动时,往往会过分牵拉附着在椎体骨边缘上的韧带和小关节突上的关节囊,经常不断地牵拉,反复刺激那里的骨膜,就会引起椎体边缘及小关节的骨质增生。这种增生是椎骨在韧带、关节囊附着的地方形成一个突起,在x线照片上看起来外形尖锐,有点象“刺”。这种骨刺的形状又有点象翘起的嘴唇一样,比原来的椎体肥大,所以也叫唇形增生或脊椎肥大。脊椎性关节炎、肥大性脊椎炎、增生性脊椎炎等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
骨刺是一种密质骨,比脊椎本身还坚硬。年龄越大,椎体变得越稀疏、萎缩,而骨刺却变得既多又大。中老年人的骨刺与椎体的关系很象年久失修房屋旁边的支柱,椎体可因周围发生了骨刺而使上下面的接触面积增大,这样使椎体中央的压力,分担在较强、较大的骨刺上。如果长时间受力,骨刺发展严重,相邻两椎体的骨刺愈长愈大,就会互相连接起来,从而加固了原来不稳定的脊柱。
老年人椎间盘变性和骨质疏松,是引起骨刺的重要原因。椎间盘变性后,椎间隙变窄,并失去其“水垫”或水力学性能,椎体间的压力不能均匀地四向传导,椎体两端就不断受到震荡、冲击和磨损,更趋促进骨刺的形成。在青年期,由于椎间盘完整无损,循环尚未融合,有较强的生骨能力,一般可以保护椎体缘,使之不受损伤。
长了骨刺怎么办呢?骨刺并不可怕,一般只有轻度的腰部疼痛和不适,经过适当休息或对症治疗后,往往缓解或消失。除极少数骨刺压迫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需行手术切除外,一般可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首先要保持日常活动,适当进行身体锻炼,经常进行缓慢而柔和的伸屈肌肉的锻炼,可使紧张的肌肉被拉长、放松,从而加大了肌肉的弹性与伸展性,酸痛和僵硬感觉就会大大减轻或消失,这就是“松则不痛”的道理。当然在进行锻炼时不宜过于疲劳。
骨刺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椎体边缘的唇形变或骨赘形成,中年人有腰酸腿痛患者,在X片上都有常见这种病理现象,而这也是诊断腰椎骨质增生的标志和依据。但是,对于腰椎骨质增生,除了X片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诊断检查标准。
1.腰痛,晨起重,活动后减轻。多活动或负重后腰痛又加重,以酸胀、不适为主。
2.多无明确压痛点。
3.腰部活动受限。
4.腰部扣击有舒服感。
5.不伴神经压迫体征。
6.X片显示椎体有骨赘增生,椎间隙狭窄。
胸椎病的病因
1.其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胸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微陷使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假性椎体滑脱、椎体边缘和关节骨质增生,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其中最常见的为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
2.年龄的增长和代谢功能紊乱与减退,是其发病的基础因素。绝大部分有劳损或受凉病史,有外伤病史,术后复发或手术后遗留后遗症,部分患者同时患有颈椎、胸椎、腰椎病。
颈椎病的类型和高发人群
颈椎病发病通常有几种类型
1、颈型颈椎病:颈部肌肉、韧带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形,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加上受寒、感冒、劳累、睡眠姿势不正确等因素,颈部某些肌肉、韧带受到压迫,致使颈椎病发生。
2、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盘退变、突出、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椎管内或者椎间孔内颈神经根受到刺激和压迫。
3、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化等因素造成颈椎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
4、交感型颈椎病: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因素,对颈椎周围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紊乱。
5、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病出现节段性不稳和椎间隙狭窄时,造成椎动脉受压,椎体边缘的骨赘可直接压迫椎动脉或者刺激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在颈椎病发病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颈椎病患者的人群和数量也在垂直延伸。
目前颈椎病的高发人群主要有:
中老年人:颈椎过多的慢性劳损会引起椎间盘变形、弹性减弱、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经常躺着看书、看电视,时间长了会导致颈椎前后韧带松弛,继而引起颈椎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韧带肥厚、钙化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最终导致颈椎病。
工作姿势不当者:如办公室人员、电脑操作员、文字工作者、教师、科研人员、驾驶员、重体力劳动者等。由于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工作,使颈部伸颈肌一直处于痉挛状态,久而久之,颈部伸颈肌平衡失调,最后导致脊柱失衡,引发颈椎病。
睡眠体位不佳者:人的一生三分之一是睡眠时间,枕头的偏高会造成颈部肌肉、韧带、小关节平衡失调,加速颈椎的退变。
不良生活习惯者:如长时间低头玩麻将、打扑克、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电视、看报纸等,这些不良习惯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颈后肌肉和韧带组织负荷过大,易引起颈椎劳损。
有外伤史及颈椎先天性畸形者:另外,颈椎病患者女性高于男性。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可防治颈椎病。
腰椎骨质增生有哪些发病原因
腰椎骨质增生是一种代偿改变,又被称作肥大性腰椎炎、增生性脊椎柱炎、腰椎骨刺、骨赘等。腰椎骨质增生病程较长,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腰痛、腰部僵硬,下肢发紧或者有麻木感。疼痛的程度与病情相关,晨起时腰部僵硬酸痛,活动后可有所减轻。患者X线片可显示腰椎椎体边缘唇样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小关节硬化变尖并有骨赘形成。
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病原因
1.与年龄相关:腰椎骨质增生常好发于年岁较大的人群,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内分泌以及骨代谢等发生衰老性改变,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所以较容易患上腰椎骨质增生。
2.与外力作用相关:外力作用即外力致伤,包括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及慢性积累性损伤,致使椎间关节内应力失衡,引起腰椎退变,增生和椎间关节不稳定,从而引起腰椎骨质增生。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右腿怎么办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可归结为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因素主要是腰椎间盘本身的退变。外在因素主要是外伤、劳损等。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环的破裂和髓核突出产生的刺激和压迫。因此,从是否能确切地反映病理变化的角度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病名并非十分确切。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使用较久,并沿司至今,人们已十分习惯如此称呼,所以,我们也沿用此名。 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出的髓校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出较为少见。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
①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
②双侧型,则产生双侧下肢症状。
③中央型,可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部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后,可以继发地产生脊柱生理前凸变直或侧凸、脊神经根受损、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关节退变和椎管狭窄等一系列改变,从而导致许多病人的症状迁延和反复。 一般来说,突出的髓核早期可还纳或部分还纳,这在椎间盘弹性较好的年轻患者中有较大的可能性。但较多的患者则进一步表现为髓核纤维化或萎缩等机体自愈性的防御反应;不过,也有可能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骨化,甚至导致椎体边缘骨赘形成。 用于腰间盘突出的镇痛药物 药物治疗,可以对腰间盘突出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 腰间盘突出带来的剧烈疼痛,不但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影响睡眠和休息,甚至可造成患者某些生理机能的紊乱。
腰椎骨质增生吃什么药呢
骨质增生的主要病因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有关,腰椎的骨质增生是因为中年以后,腰椎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各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也逐渐衰退老化,退化的椎间盘逐渐失去水份,椎间隙变窄,纤维环松弛向周边膨出,椎体不稳,纤维环在椎体边缘外发生撕裂,导致髓核之突出,将后纵韧带的骨膜顶起,其下面产生新骨,形成骨刺或骨质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