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必须向医生启齿的十点
老人必须向医生启齿的十点
1、吸烟、酗酒。
如果你隐瞒不讲,医生就无法针对你的肺部和肝部的健康问题给予考虑,作出准确诊断。
2、大小便情况。
有不少病人死在了不好意思上。大小便问题可以让医生发现你是否有早期结肠癌,可以提高治愈率。
3、是否正在吃中草药。
有些中草药与西药是不能同服的,医生会全盘考虑。
4、是否定期按摩推拿。
如果你要治疗颈痛的话,最好还是把几天之前曾让推拿师按摩脖颈的事实告诉医生。
5、囊中羞涩。
一定要和医生商量你能负担得起的疗法,这能帮你坚持治疗。
6、希望用便宜的药。
大胆地向医生询问是否还有更便宜的药,也能达到相同效果。
7、最近是否抑郁、焦虑或紧张。
不对医生讲你当下的心理症状,你的身体治疗往往达不到效果。
8、未遵医嘱。
当妇科医生询问你是否每月做一次胸部检查时,如果没有千万不要撒谎点头,否则会让医生误诊。对服药情况也是如此,如果你未严格遵医嘱服药,一定要告诉他。
9、喜欢吃甜食。
你喜欢吃甜食等热量高的食物,又长时间不运动,向医生坦承实情,他会给你开出不同的处方。
10、轻微疼痛。
偶尔有轻微吞咽困难带来的疼痛,也要告诉医生,他能因此判断你是否有早期食道癌。
老年人的子宫脱垂如何治疗
概 述家里老人60高龄了,突然在一次大便的时候出现了宫颈脱出阴道外了,来到医院医生检查过说是老年性的子宫脱垂,建议老人用子宫托,也可以用手术切除子宫。后来我们选择了手术治疗,现在已经痊愈了。
步骤/方法:160 岁的老人医生说由于韧带的松弛以及盆底的肌肉弹性的降低导致的这种子宫脱垂,可以使用子宫托,但是每天要进行清洗,这样会比较麻烦,如果进行阴式子宫切除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复发。
2经过商议我们决定进行阴式子宫全切手术,这样的创伤很小,恢复比较快,是经阴道将子宫切除,这样创伤真的很小,而且手术只用了一个多小时,术后医生给用了消炎药就是常规的头孢类就可以。
3现在老人的症状得到了治疗,但是医生说也要尽量不要让老人常站着,保持大便的通常。
注意事项:避免长时间的站立。
中老年人保健养生的十大要点
(1)吃得合理。少吃多餐,吃营养均衡的低脂肪食物。
(2)喝得适当。多喝水,少喝酒
(3)戒烟。戒烟不分迟早。吸烟会增加人体患心脏病或癌症的机会并缩短寿命。
(4)散步。散步是保持机敏灵活和健康的较好办法。新鲜空气比补药更好。
(5)多寻求乐趣与家庭、朋友了邻居保持联系。记住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
(6)积极自信。爽朗乐观使人容易接近你。
(7)时时当心。你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有赖于你头脑清醒,视力清晰
(8)性生活。性生活没有年龄限制。
(9)运动对你有好处。不很剧烈的运动对你的健康是有益的,而且还可使你接触其他人。游泳和适应性锻炼特别值得推荐。
(10)药物。不滥用抗抑郁药和安眠药。只服用医生推荐的药物。
秋冬进补先谨防五误区
误区一:进补过急
立冬一到,很多老百姓急吼吼的就开始了进补大餐。可大餐过后,却常又觉得肠胃不适。于是有的人便认为自己虚不受补,放弃了进补计划。对此,黄启辉副教授说,其实问题不在于进补的食物上,而在于进补的方法不对头。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引补,调整好脾胃功能,为大补做好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进补的不耐受反应,使得进补事半功倍。什么是引补呢?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调好,可吃吃些健脾开胃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炒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
误区二:补不对症
黄启辉副教授说,根据各人的体质来选择补品和进补方式,在进补之前应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有的老百姓不辨体质,看到别人进补什么自己也跟风,或者根据个人想象给自己下结论,结果往往达不到进补的效果。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而这个体质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几种体质的混合,如可能既有阳虚,又有气虚,同时还有痰湿症。这就和单纯的阳虚或气虚的进步法不同。辨证错了,很有可能导致后面进补医治的错误。
黄启辉副教授特别提到一点,伤风感冒时不能进补,不管是温补的人参、鹿茸,还是清补的沙参、玉竹,还是平补的枸杞、燕窝,都一概不能食用。等感冒完全好了之后,再行进补。
误区三:剂量欠妥
黄启辉副教授说,进补的药材,必须遵循的量要少,持续时间长的原则。例如:人参每人每次不超过5克,每周服1~2次。阿胶每人每次不超过10克。剂量小了不奏效,剂量大了则会出现副反应。如有的老百姓喜欢一次用药材较多,导致出现“上火”,也有的老百姓每次吃一点,全家人一起用。有个老人家,听说黄芪补气,每次煲汤,不管什么汤,都要放两片黄芪,然后煮上4升水,全家人一起喝两天。这样的用法起不了什么效果。
误区四:服法不当
黄启辉副教授说,尽管药食同源,药材可以制作成食物入膳,但药材也是药,进补要遵循服药的原则,不能用浓茶送药,如吃人参、花旗参喝浓茶等。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以免药物相互作用,给人体带来伤害。
误区五:忽视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黄启辉副教授说,很多老百姓重视进补的方剂,而忽视了日常饮食里,也有很多效果上好的进补材料。如羊肉是治疗气血两亏的上好食品,雪梨则可以滋阴润燥,是养阴的好帮手等等。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两者不可或缺。
老人冬天怎样预防心梗发作
避免盲目进补
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然而这个观点并非适合所有老年人。医生介绍,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食疗。在保健方面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不要自作主张,盲目进补。很多补品尤其是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盲目秋冻当心中风和心梗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有些老年人注重“春捂秋冻”,可是,医生却提醒,这些老人不宜秋冻,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易引发中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更加严重,从而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
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人,在秋季易感受风寒湿邪,常会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症状。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受到秋凉刺激后,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等,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
叩齿有助预防脑血栓
所谓“扣齿”,就是把上下牙齿整口紧紧合拢,且用力一紧一松地咬牙切齿,咬紧时加倍用力,放松时也互不离开,每次做数十次紧紧松松地咬牙切齿。
脑血栓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的发生不仅同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进展有关,也与老年人的血液粘度增高密切相关。事实上,老年人的血粘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脑血栓。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越多。血粘度增高势必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便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若再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脑血栓形成。
研究证实,人的血液粘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血粘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至凌晨达到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老年人表现得更为突出。此外,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粘度增高同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如果在清晨初醒之时能进行“叩齿”,可以使头部、颈部的血管和肌肉、头皮及面部有序地处于一收一舒的动态之中,能加速脑血管血流循环。使已趋于硬化的脑血管逐渐恢复弹性,大脑组织血氧供应均充足,既能消除因血液障碍造成的眩晕,还有助防止脑中风发生。
俗话说:“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因为经常叩齿可巩固牙根和牙周组织,对保护牙齿、防止龋齿很有好处。此外,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齿的坚固与肾有关,所以,常叩齿还有助于肾气充盛,对预防腰痛和耳聋目肿等也有一定作用。
古人的一些医学养生理论是十分精辟且有道理的,那些都是集聚了古人智慧的宝贵遗产。我们后人应当重视它,传承它。就如叩齿这一养生方法,对疾病的预防是十分有功效的,大家在平时不妨一试,做好预防脑血栓的措施。
老人冬季养生保健得注意十个“点”
■护"点"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人们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有条件的话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护"点"脚,冬季养生才能事半功倍。
■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进"点"补
冬季养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补。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食补方法因人因地而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可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对于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切不可不顾实际情况,全家上下齐进补。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
■调"点"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感到压抑。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好方法就是活动,当然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冬季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饮"点"茶
茶是人的最佳饮料之一,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绿茶还能防癌抗癌,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更应常饮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贫血服药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浓茶。
■早"点"睡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人们要"早卧迟起"。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要注意保暖,多晒太阳,外出注意防寒,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
■出"点"汗
冬季属阴,养生应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能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这样"暖"是达到了,但是"暖"过头了,反而容易引发病症。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特别是老年人冬季频频沐浴,不符合阳气内藏的养生原则。水热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北方冬季一周洗澡一次是比较合适的。至于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多"点"水
众所周知,夏天活动大、出汗多、排尿勤,为了防止脱水和中暑,人们要及时补充水分。有些人可能认为,冬天人的活动减少,而且一般来说也不会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仍然需要水分滋养,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
■喝"点"粥
营养专家提倡,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常吃此类粥具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此外,还可常食可安神养心的桂圆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肠的鲫鱼粥等。
■通"点"风
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因为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要严重数十倍,人们应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也应开小气窗通风。
老年人性生活七大要点
1.咨询医生向医生请教自己在性爱上的困惑,能给予老人实质性的帮助,特别是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或服用会影响性生活药物的人。医生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给出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2.多与伴侣交流坦率地交流彼此的想法和需要,关心、爱护对方,能帮助两人获得愉悦的性体验。
3.重新定义性爱性爱不仅仅局限于性交,要明白抚摸、接吻和其他亲密接触,都能让人兴奋。
4.保持积极心态很多人认为自己老了,身体机能退化了,外形也变得丑陋,性功能大不如前--这些是事实,但不是全部,更不是阻碍老人享受性的“拦路虎”。老人应该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伴侣,这有益于双方协调并接纳对方的改变,获得满意的性爱。
5.单身老人应该找个伴侣。
6.寻找新的性爱方法一些小变化能很好地改善性生活质量。比如,选择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如早晨睡醒后进行性生活;千万不要选择晚上精疲力竭或半夜困顿的时候。选择新的地点和方式也能使性生活多姿多彩。此外,要尽量延长前戏的过程,甚至是在性爱前几小时就开始铺垫,以充分唤起彼此的性欲。
7.保持身体健康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保持积极心态,不要过量喝酒,不吸烟,不滥用药物。
老人过性生活的7大原则
1.咨询医生 向医生请教自己在性爱上的困惑,能给予老人实质性的帮助,特别是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或服用会影响性生活药物的人。医生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给出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2.多与伴侣交流 坦率地交流彼此的想法和需要,关心、爱护对方,能帮助两人获得愉悦的性体验。
3.重新定义性爱 性爱不仅仅局限于性交,要明白抚摸、接吻和其他亲密接触,都能让人兴奋。
4.保持积极心态 很多人认为自己老了,身体机能退化了,外形也变得丑陋,性功能大不如前--这些是事实,但不是全部,更不是阻碍老人享受性的“拦路虎”。老人应该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伴侣,这有益于双方协调并接纳对方的改变,获得满意的性爱。
5.单身老人应该找个伴侣。
6.寻找新的性爱方法 一些小变化能很好地改善性生活质量。比如,选择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如早晨睡醒后进行性生活;千万不要选择晚上精疲力竭或半夜困顿的时候。选择新的地点和方式也能使性生活多姿多彩。此外,要尽量延长前戏的过程,甚至是在性爱前几小时就开始铺垫,以充分唤起彼此的性欲。
7.保持身体健康 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保持积极心态,不要过量喝酒,不吸烟,不滥用药物。
你衰老的根源是什么
一、现代医学对衰老机制的认识
1.现代三大衰老学说
现代有关衰老机制研究的学说大约有200多种,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遗传基因控制论。认为衰老与生长、发育一样,都是由遗传基因(DΩA)程序控制的,认为细胞核内先天存在着控制个体衰老的程序,包括自然衰老程序开启学说、基因修复错误积累学说、端粒酶逐渐缩短学说等。
二是细胞、蛋白质分子、遗传基因损伤积累论。认为氧自由基攻击造成了细胞与基因的损伤,蛋白质分子错误交联与蛋白质分子糖基化,造成了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结构错误和功能丧失,各种损伤的积累导致了老化发生。
三是神经内分泌失调理论。认为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附在两肾脏上方的内分泌腺),是控制衰老进程的主导机制,下丘脑的老化直接导致脑垂体-肾上腺的老化与功能衰退,导致生长激素、松果体、脱氢表雄酮、性激素四大抗衰老激素水平降低,衰老程序开启。
2.基因主宰衰老进程
科学家进一步综合分析发现,神经内分泌失调是基因衰老程序开启的结果,并非原始机制;而各种损伤的积累,也只是衰老的加速因素,不是主要机制,不可与基因控制论并列。只有遗传基因控制程序,才是启动和主宰衰老过程的主干线。
二、中医对衰老机制的认识
中医对衰老的研究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在《灵枢》与《素问》两部经典中,简洁明快地指出了先天肾精的盛衰,决定了人体从生长发育到衰老死亡的全程,控制生命的核心物质是先天肾精。
1.人始生,先成精
《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这里“人始生,先成精”的“精”,就是受精卵,主要成分是父母基因结合而成的子代基因,由它化生出了人体骨肉脏腑。所以,我们可以将中医所说的“精”,转译为现代医学的遗传基因。
2.肾精主宰生长壮老已
《内经》指出:女子7岁、男子8岁,肾气始充,齿更发茂;女14岁,生殖原动力发动,任脉畅通,月经来潮。男子16岁,生殖原动力发动,精满外泻,故能有子;女子21岁、男子24岁,肾气充实,智齿生而牙长全;女子28岁、男子32岁,筋骨坚强,头发茂盛,身体强壮;女子35岁、男子40岁,肾气始衰,发始坠落、牙始枯槁,面始憔悴;女子42岁、男子48岁,阳气衰于上部,颜面憔悴无华,头发变得斑白;女子49岁,任脉虚,生育原动力衰竭,绝经而形衰,失去生育能力;男子56岁,肝气衰竭,筋骨活动不便,到64岁,生殖原动力衰竭,精少,肾气衰落,形体全面衰老。
3.肾精虚损是衰老之源
从上面的经文可以明确看出,人的生长是由肾气发动和支撑的:由肾气始生——肾气化生的天癸催化生育功能——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而人的衰老也是由肾气衰减启动的:由肾气始衰开始,导致阳气衰,发堕齿槁——肾气进一步衰退,肾中天癸(相当于西医的性激素分泌)衰竭,导致女子绝精、男子精少——肝脏等五脏相继衰老,形体也随着衰败。
《黄帝内经》在说明男女的生死周期时,对内在机理仅仅用了“肾气盛,齿更发长”、“肾气平均,身体盛壮”、“肾气衰,发堕齿槁”、“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等有关盛衰、强弱、多少的量变概念,包涵着肾精多少的量变决定生命质变的大道理!
春夏秋冬是地球获得太阳光辐射的多少引起的,这种量变引起了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凋落死亡的巨大变化;理同于此,人体生死调控的主线也很简单,主要与肾精盛衰有关。
上班族过劳危机的自我解救
尽管手头无要事可做,尽管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约会,尽管对频繁加班家人已经怨声载道……因为信奉职场有这样的潜规则唯上司马首是瞻是最佳的选择,部分职场人士依然选择留下来,进而成了一群“无奈加班族”。被迫加班已成为职场白领心中永远的痛,请假时面对老板阴着的脸实在是难以启齿。
无奈的加班族
公司正准备上市,忙得不亦乐乎。老板明确规定:大家都要加班。老板以身作则,Cindy无可奈何。每天超负荷地工作确实很累,关键是,老公嫌她下班晚,再好的脾气都“发飙”了。偶尔想请假,可看到同事都老老实实坐着,自己好像早退一样。何况请假时面对老板阴着的脸实在是难以启齿。上司没有给予很好的心理安慰,强硬的要求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加班族的怨言
1.繁重的工作让疲惫的身心得不到调整;
2.工作和生活出现了严重冲突,家人的抱怨更增添了加班时的心理负担;
3.上司没有给予很好的心理安慰,强硬的要求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求平衡呢?
对策:寻求多方位平衡
其实,Cindy并非十分反感加班,在公司的快速成长期,加班对她的个人发展还是十分有利的。只是家人的抱怨让她为难,上司的强硬态度让她委屈。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求平衡呢?不妨听听专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