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五苓散的作用

五苓散的作用

五苓散是健运中焦,促进脾之吸收,肺之布散,化有形之水为无形之札补充体液中因吐泻而消失之札排除经过吐泻后所残留之废水,既非专于利水,亦非专于止渴,但其功用既能利水亦能止渴。

临床常见表证,应从表解,即从汗解,常因处理不当而延误,甚至发生变证。由于表证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治法也就不同。

一、风寒署湿燥热六气以生万物,六气本不为病,而人如不御严寒,不避酷暑,则亦能为疴,是“以人找病”,这种表证虽是有恶寒,体痛等表证的表现,但无表邪,因六气本不病人而人自犯六气,这一类有表证无表邪者,通过调节人体功能和其营卫,则汗出热退即愈。

二、风寒暑湿燥热,失其正则变为六淫,则害万物,而人虽深居密室不出户屠,亦难避发病而且不分老幼,沿户传染甚至死亡,这种表证,虽与前者现证大致相同,所不同者是既有表证又有表邪(如细菌,病毒……),因此治法亦不同,非单独发汗所能愈。第二种古名温病俗名热病,即现在之传染病,为既有表证,亦有表邪热病,必须清热。热盛则仿阴,故须养阴,有表邪必须解毒,热盛则血浊,浊则邪不易分利,故当养阴以稀释血液。若排毒而不解毒则徒伤正气解毒而不排毒,则邪留体内。必须清热养阴,解毒排毒同时并举,方能无弊。然而细菌、病毒以及原虫等病原体,是否应归纳在六淫范畴里,当今颇有争沦。此有待探讨。 ’

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一样吗

五苓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白术(炒)。五苓散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物,是一种常用中成药,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

那么五苓胶囊功能主治: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其药理作用是:对水负荷小鼠和大鼠具有明显利尿作用,不影响尿中电解质浓度。能对抗HgCl2所致大鼠急性肾衰的尿量减少和尿蛋白增加。 而,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它是利水渗湿剂,有湿阳化气之功。传统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证。

经当代临床又扩大了新的用途。五苓散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 根据药物的组成成分,可知,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成分一致。所以,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在理论上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治疗作用也相同,从上文的内容可以得知。所以,总结出: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一样。

事实上,实际情况特殊病人还要听从医生的意见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不宜私下自己盲目用药,以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另外,有什么特殊情况请到医院咨询医师,及时询问意见。 如果您还想了解到更多的,可以到康爱多药店进行咨询相关问题的。康爱多一直致力于为更多的朋友提供更加细致、更加透明的医药专业指导,创造更加健康的就医指导环境,让看病难、看病贵不再是医药行业的不老话题。

五苓散新用途

五苓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汉·张仲景《伤寒论》一书。本方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及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即吐、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痰饮内停、心下悸动、吐涎沫而头眩等症。近年来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介绍如下。

治疗顽固性头痛 有人运用五苓散治疗顽固性头痛患者58例,其中男37例,女2l例;年龄最大者6l岁,最小者25岁,平均43.2岁;病程最长者12年,最短者3年,平均7.5年。用法:口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结果:58例中,临床治愈者(头痛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49例,占84.5%;有效者(头痛明显改善)8例,占13.8%;无效者(用药1个疗程后,症状未见改善)1例,占1.7%。总有效率为98.3%。使用本方一定要辨证为阳虚水饮内停之症,热盛者不宜使用。

治疗三叉神经痛 本病为一侧面部抽搐、疼痛,呈阵发性发作,或夜间加重,伴烦躁、头晕头痛等。采用五苓散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9例,结果:痊愈(疼痛停止,1年以上未见复发)35例,占71.4%;显效者(疼痛停止,半年以上不复发或复发后服药仍有效)7例,占14.3%;有效者(疼痛明显减轻或痛止半年内有复发,但疼痛程度较轻)6例,占12.2%;无效者(服药1个疗程后。疼痛未见明显改善)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用法:口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5天为1个疗程。服药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治愈。使用本方一定要辨证为阳虚水停之症,热盛者不宜使用。

治疗前列腺炎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致病原因为细菌感染。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常见的致病菌。有人用五苓散治疗前列腺炎患者36例,疗效显著。方法:五苓散内服,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服至症状消失时止。结果:36例经用药1~3个疗程,其中治愈者31例,占86.1%;好转者4例,占11.1%:无效者l例,占2.8%。总有效率为97.2%。

治疗尿潴留 据临床报道,有人应用五苓散治疗产后尿潴留患者32例,经用药3~48小时,全部自动排出小便。用法:五苓散内服,每次9克,每日3次,连服3天即可。

治疗小儿遗尿症 本病是指3岁以后不自主地排尿者。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症产生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泌尿系功能发育不成熟以及精神因素有关。有人采用五苓散治疗小儿遗尿症患者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最大者ll岁,最小者4岁,平均7.5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3年,平均1.75年。方法:内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结果:47例中,临床治愈者(遗尿现象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42例,占89.4%;好转者(1年内遗尿现象显著减少,约2~3次)4例,占8.5%;无效者(治疗前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9%。

治疗手脚多汗症 应用五苓散治疗手脚多汗症患者,效果满意。方法:内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同时用五苓散水外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临床观察手脚多汗症患者30例,均在用药3~5天内全部获得治愈。随访半年以上,未见1例复发。

疗乳腺增生 有人应用五苓散治疗乳腺增生患者60例,疗效显著。用法:内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时止。临床观察60例,经用药2个疗程后痊愈18例,3个疗程后痊愈20例,4个疗程后痊愈者17例;显效者3例(乳房肿块缩小2/3);无效者2例(治疗2个疗程后乳房肿块无改变)。总有效率为96.7%。服药期间,要注意情志调理,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避免精神刺激。 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有人采用五苓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患者,效果颇佳。方法:内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小儿鞘膜积液患者5l例,积液全消,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患者为治愈,共45例;积液明显减少为有效,共5例;积液无减少为无效,共l例。总有效率为98%。

治疗荨麻疹 有人用五苓散治疗荨麻疹患者89例,经用药l~2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85例,占95.5%;好转者3例,占3.4%;无效者l例,占1.1%。总有效率为98.9%。用法:内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宜以清淡饮食为佳。

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一样吗

五苓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白术(炒)。五苓散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物,是一种常用中成药,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那么,? 从说明书上来看,五苓胶囊功能主治: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其药理作用是:对水负荷小鼠和大鼠具有明显利尿作用,不影响尿中电解质浓度。能对抗HgCl2所致大鼠急性肾衰的尿量减少和尿蛋白增加。 而,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它是利水渗湿剂,有湿阳化气之功。传统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证。经当代临床又扩大了新的用途。五苓散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 根据药物的组成成分,可知,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成分一致。所以,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在理论上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治疗作用也相同,从上文的内容可以得知。所以,总结出: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一样。 事实上,实际情况特殊病人还要听从医生的意见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不宜私下自己盲目用药,以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另外,有什么特殊情况请到医院咨询医师,及时询问意见。 如果您还想了解到更多的,可以到康爱多药店进行咨询相关问题的。康爱多一直致力于为更多的朋友提供更加细致、更加透明的医药专业指导,创造更加健康的就医指导环境,让看病难、看病贵不再是医药行业的不老话题。

4种中成药补脾又保健

“补中益气丸”针对最易疲劳的人,这类人总觉得有气无力,甚至说话多了都觉得累,下午症状更明显。他们的身材可能是消瘦的,而且是瘦的同时肌肉无力,面色也发黄或者偏白。这种人适合把“补中益气丸”当保健药吃,每天吃一次,可以坚持吃到虚弱症状改善。

“补中益气丸”针对最易疲劳的人

“人参归脾丸”也是针对脾虚的人,但这类人的表现主要是失眠。他们多是脑力劳动者,除了失眠,还有消化能力弱、容易疲劳等脾虚症状,但是失眠是最主要的问题。“人参归脾丸”不是安眠药,而是通过补血来安神从而改善失眠。不一定等到晚上睡觉前吃,如果情况不严重,可以吃治疗量的一半。

“参苓白术丸”是这些补脾药中最平和的,它能通过补脾而利消肿。如果你年过四十,总是面部胖胖的,喝了水就要小便,而且总觉得不解渴,就可以试试,因为这些症状是因为脾虚。这个药可以健脾也可以利水,相当于因脾虚水肿的人的“瘦身剂”,因为药性平和,可以长期吃。

“五苓散”和“参苓白术丸”的作用类似,也是针对脾虚引起的水肿,只是“五苓散”里面有桂枝,针对火力更弱的人,它的药性也比“参苓白术丸”热一些,但因为价格太便宜,很多药店没有,也不妨用“参苓白术丸”代替。

体内湿气重怎么祛除 中医师诊断后再服中药

倘若出现以上状况,就表示「湿气」可能已经找上你,建议透过食材、药材除湿,例如:以猪苓、茯苓、泽泻、白术与桂枝五种药材组合的「五苓散」,有健脾利湿功效,但建议由中医师诊断服用。

老人腰痛吃什么

1、淫羊藿、杜仲、田七各10克,红花5克。本方常用于肾虚腰痛的人,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症见腰痛酸软、喜欢按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而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者。此方也适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单纯腰痛。

2、五苓散加减:五苓散由泽泻、白术、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桂枝组成。

本方常用于水湿内停的腰痛的人,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作用,症见腰部酸重冷痛,转侧不利,逢阴雨天或遇寒冷时加重,得热痛减,小便不利。

3、血府逐瘀汤加减: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本方常用于血瘀腰痛的人,本方可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从而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症见腰部疼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不喜按揉,轻则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一般病人会有病程迁延,并常有外伤、劳损史。

中医能治好滑膜炎吗

中医辨证,内外并治,是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常用疗法,具有痛苦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笔者采用《伤寒论》经方五苓散加味,结合敷药,内外并治,取得较好疗效。

方 名:猪苓汤(利湿之剂)

总 结:利湿泻热

组 成: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方源〗 《内经·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内经·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组成〗 猪苓 十八铢[12g]去皮 泽泻 一两六株[20g] 白术 十八铢[12g] 茯苓 十八铢[12g] 桂枝 半两[8g]去皮

〖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方歌〗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

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主治〗

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病机〗 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外有太阳表邪,故头痛发热脉浮;内传太阳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水液蓄而不行以致津液不得输布,则烦渴引饮,饮入之水不得输布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

〖运用〗

1.本方为利水之剂,所治诸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证治要点。

2.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3.常用于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注意事项〗

1.入汤剂不宜久煎。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附方一〗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蒿末[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6g),日三服。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附方二〗 四苓散(《明医指掌》)

组成: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渗湿利水。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附方三〗 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五苓散 平胃散[各3g]

用法: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以上三方鉴别]

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

怀孕期间可以用哪些中药

孕妇使用中药,必须考虑到中药对孕妇本人以及胎儿的影响,特别是不应有造成胎儿畸形的副作用。尽管使用中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一般认为中药比较安全,副作用少,但孕妇使用仍不可大意,特别是妊娠6~11周的妇女使用时应慎重。

孕妇禁用的中药有: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中药有具有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泄作用的药物,如干姜、枳实、红花、厚朴、牛膝、吴茱萸、五味子、酸枣仁、辛夷、大黄、桃仁、薄荷、半夏、附子、芒硝、牡丹皮、麻仁、薏苡仁等。

那么孕妇患病能用哪些中药呢?

妊娠中感冒:虚证用桂枝汤、香苏散;实证用葛根汤;重症用麻黄汤。有咳嗽的肺血虚燥热,用麦门冬汤可具有滋润疗效(但此方中有半夏,不可使用时间过长)。

妊娠呕吐: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及五苓散治疗。有精神烦躁及精神症状者,可用半夏厚朴汤。以上四种药均含半夏,不可长期使用。有大量水样呕吐者用五苓散。

妊娠中毒症:基本以饮食疗法、降压利尿治疗为主,以减少子宫的灌流量。按病情可用中药当归芍药散、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中药可单用或与西药合用。中药不会影响电解质平衡,效果慢。用中药预防妊娠中毒症有一定效果。

妊娠贫血:妊娠中全血量应增加30%~40%,否则容易发生贫血。因为水滞留造成血虚,用当归芍药散可利水及补血,还可用归脾汤,同时补充铁剂。

妊娠便秘:妊娠便秘多为虚证的习惯性便秘,可用桂枝加芍药汤及小建中汤。顽固的便秘使用大黄、芒硝时应慎重(如大黄甘草汤、麻仁丸、润肠汤等)。泻下药大部分应慎用,因为可引起子宫肌肉紧张及盆腔充血。

妊娠中的膀胱炎:对症处理主要用当归芍药散;有尿道痛时有五淋散、猪苓汤等;有尿闭者用补中益气汤及五苓散。

五苓散的使用禁忌

五苓散是妇孺皆知的药物,且五苓散是一种价格低廉而疗效肯定的药品,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不少人都将五苓散当做家庭常备用药。那么,服用五苓散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五苓散的功效是开结利水,化气回津。健脾祛湿,化气利水。因此五苓散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者;水湿内停,水肿身重,霍乱吐利,泄泻;水饮停积,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瘟疫、瘴疟烦渴。下部湿热疮毒,小便赤少。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湿疟,身痛身重。

但是大家在服用五苓散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如下:服药期间,生冷油腻有刺激性,难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服药前后半小时不宜吃水果。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寒性病不吃生冷,热性病忌辛辣油腻,胸痹者不吃动物内脏肥肉和烈酒,肝阳上亢者不食胡椒辣椒和酒,皮肤患者不吃海鲜及辛辣刺激食品,外感不吃油腻食物等。

相关推荐

百花酢浆草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中药 释名: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气味:酸、寒、无毒。 主治: 1、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2、二便不通。用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服。不通可再服。 3、赤白带下。用酢浆草阴干,研为末。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4、痔疮出血。用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煮取一繁荣昌盛服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5、癣疮作痒。用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 6、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

虫咬性皮炎如何治疗

一、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可做为常规应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定等内服。 (二)钙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片口服有一定疗效。常常与抗组胺类药伍用。 (三)维生素类:往往使用维生素C或B12与抗组胺类药联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效果。 (四)中医治疗;本病治以祛风清热为主,但编者经验、本病应用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或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煎服、每日一付,效果颇著,值得一试。 二、外用疗法 对症处置,根据皮损表现可选择具有止痒、消炎作

肝胆湿热的常见类型

一、湿重于热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不鲜明,“湿”的表现比较明显,具有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茵陈五苓散。 常用中药:赤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 二、热重于湿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龙胆泻肝汤。 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通草、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

前列腺肥大怎么治疗

中医认为,前列腺肥大的位置在膀胱处,但是主要在于肾,而与肺、脾、肝等部位紧密相关,中医治疗指的是经络,而非单一器官;目前治疗仍依循辩证论治的原则,针对肾气不足,可用补益肾阳及滋阴清热方,脾气不足,则温补脾肾及补益脾气,肝失疏泄,可以疏利气机方,以通利小便。 中医对于前列腺肥大的治疗,可以使用中药桂枝伏苓丸治疗,或是有小便不畅时,可服用五苓散来帮助排尿,而且也可利用针灸来改善病况。

引起水疝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分析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大分清饮加减。 常用药:茯苓、 泽泻 、木通、 猪苓、 栀子、 枳壳 、车前子。 2、肾虚寒湿证 治法:温肾散寒,化气行水。 代表方:加味五苓散加减。 常用药:漂白术、白云苓、结猪苓、宣泽泻、青化桂、藿香梗、宣木瓜、西砂仁。 3、瘀血阻络证 治法:化瘀行气利水。 代表方:活血散瘀汤加减。 常用药:川芎、 当归尾 、赤芍 、苏木 、牡丹皮、 枳壳、 瓜蒌仁、桃仁、槟榔、 大黄。

脂肪肝如何治疗 依照体质使用方剂

由于脂肪肝常会伴随肝脏发炎,进而导致肝硬化,严重甚至变成肝癌,不得不慎!中医其实并没有针对脂肪肝治疗的方剂,而是直接绕到源头,处理形成脂肪肝的体质;至于依照体质所使用方剂,包括肝郁体质为逍遥散,痰湿体质用温胆汤,火热体质以茵陈蒿汤,湿热体质则是茵陈五苓散,血瘀体质则用血府逐瘀汤。

肝胆湿热的3个小偏方

1、【茵陈玉米须汤】 配方:绵茵陈30克,玉米须30克。 制法:上二味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 2、「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名」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酒炒)4.5克,炒黄芩8克,栀子(酒炒)9克,当归(酒洗)9克,生地黄(酒洗)9克,泽泻6克,木通6克,车前子6克,柴胡3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空腹服。 3、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黄芩,大黄,枳壳,菌陈,金钱草,龙胆草,黄连等。

异体蛋白过敏怎么治疗

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可做为常规应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定等内服。 (二)钙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片口服有一定疗效。常常与抗组胺类药伍用。 (三)维生素类:往往使用维生素C或B12与抗组胺类药联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效果。 (四)中医治疗;本病治以祛风清热为主,但编者经验、本病应用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或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煎服、每日一付,效果颇著,值得一试。 外用疗法 对症处置,根据皮损表现可选择具有止痒、消炎作用的洗剂

营养不良性肝硬化的4种治疗方法

1、补充各种维生素:肝硬化晚期常常缺乏维生素,不利于肝细胞代谢,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及维生素E,以起到防止脂肪性变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亦可服用酵母片。 2、补充矿物质:肝硬化患者平时需注意摄入富含锌的食物如猪瘦肉、牛肉、蛋类、鱼类及含镁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乳制品和谷类等。 3、应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肝硬化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可适当应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如肝泰乐、维丙肝、肝宁、益肝灵、肌苷等。10%葡萄糖液内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B6、氯化钾、可溶性胰岛素,不宜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而适得其反。

多发肾囊肿该怎么治疗

1. 脾肾阳虚水停证:肾囊肿中医治疗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纳呆或便溏,肾囊肿中医治疗小便短少或清长,少腹可荆及水囊样包块,舌嫩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肾囊肿中医治疗温补脾肾,利水消肿。代表方: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减。 2. 湿热蕴肾证:肾囊肿中医治疗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灼热刺痛。色黄或红,腰背胀痛,口腻纳呆,渴不欲饮,身胀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化湿。代表方:四苓散、八正散、小蓟饮子加减。 3. 肾虚火旺证:肾囊肿中医治疗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