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兔的作用功能主治 伏兔快速取穴法
伏兔的作用功能主治 伏兔快速取穴法
1.坐位,屈膝成直角,以手掌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手指并拢按压在大腿上,在中指尖端到达处,按压有酸胀感。
2.在膝上6寸,大腿前面正中,按压有酸胀感。
殷门的定位在哪里
殷门穴在人体的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穴的连线上,在承扶穴下6寸处。
快速取穴法:
俯卧位,穴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连线的中点处,再向上量1横指处(即1寸),按压有酸胀感。
作用功能主治
殷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在大腿后侧正中,敲打这处穴位,可以通经活络,疏通经脉,专门治疗腰背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还可以促使腿部消耗多余的脂肪,促进气血循环,使大腿具有修长,平滑的曲线美。
主治疾病 :腰痛,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腰臀肥胖等。
按摩方法
1.正坐,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其他手指弯曲,放在大腿后正中,臀部与膝盖中间的位置偏上处,中指所致位置。
2.中指和食指并拢,用指腹按揉这个穴位。
3.左右两侧的穴位,每次各按揉1-3分钟。
伏兔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按摩者以手掌第1横纹正中按在膝盖上缘中点处,手指并拢按在大腿上,当中指尖处即是伏兔穴。伏兔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点,由于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充足时,局部抵抗力增强,对疾病的反应也比较敏感,因此,本穴具有祛风通络,强腰止痛,补气补血,和胃理气的功效,对于一切下肢的疾病,既是一个敏感反应点,又是非常有用的疾病治疗点。
伏兔主治腰膝疼痛,下肢酸软麻木,足麻不仁,下肢冷痹,筋急不能屈伸等下肢疾病,以腹胀, 疝气等症;此外,由于该穴位有补气血,祛风寒,通经络的作用,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炎,下肢瘫痪,下肢痉挛,荨麻疹等疾病。
梁丘穴怎么找
梁丘最简单找法
科学定位: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快速取穴法:
1.屈膝,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约2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2.坐位,屈膝,在膝上2寸,伏兔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按压有酸胀感。
梁丘的作用与好处
梁丘穴属足阳明胃经,有和胃消肿,宁神定痛,消食导滞,舒筋通络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饮食积滞所致腹痛,胀满,呕吐,泄泻;胃脘胀痛;风寒湿痹阻之膝肿,痉挛,膝不得屈伸,下肢不遂等症。
伏兔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伏兔穴穴位解剖
在股骨前外侧,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当股外侧皮神经处。
伏兔怎么找 伏兔穴穴名解析
伏,停伏,降伏的意思;兔,五行中属卯木,喻风。“伏兔”的意思就是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此处穴位的物质是从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到本穴后风停气息,随风飘扬和随经水冲刷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犹如停伏一样。
伏兔也被称为外沟穴,外丘穴。“外沟”“外丘”的意思是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并且沉降在胃经的经脉之外。伏兔穴在膝盖上6寸处,此处的大腿肉肥如兔,跪着的时候就像潜伏的兔子一样,这也是“伏兔”穴名的由来。
伏兔的意思是什么
伏兔穴,经穴名,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出自《灵枢·经脉》,足太阳膀胱经的第33个穴位。属足阳明胃经的经穴。《会元针灸学》说:伏兔者,伏是潜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时肉起如兔之潜而不伏也,故名伏兔。
“伏兔穴”:“伏”,停伏、降伏的意思;“兔”,五行中属卯木,喻风。“伏兔”的意思就是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拔罐怎么减肥 拔罐拔哪里减大腿
拔罐取穴:髀关,伏兔,风市,血海。
方法步骤:在拔罐部位涂抹按摩乳或者凡士林。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或真空管,吸拔于髀关,伏兔,风市,血海穴,留罐15分钟,每日治疗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
辅助疗法:平时可以配合做大腿伸展运动(后伸和侧伸),每组做十次。拔罐后可饮水500毫升。注意合理饮食,少吃快餐,同时可多做行走,骑自行车,爬楼梯等运动。
伏兔怎么找
伏兔的位置
伏兔属足阳明胃经经脉,在人体的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髂骨上6寸。
取穴法
1.坐位,屈膝成直角,以手掌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手指并拢按压在大腿上,在中指尖端到达处,按压有酸胀感。
2.在膝上6寸,大腿前面正中,按压有酸胀感。
伏兔穴的作用功能主治
伏兔穴是治疗下肢麻痹的常用穴,同时对肠胃也有积极的调整作用,经常刺激该穴位,可以起到散寒化湿,疏经通络的作用,能促进下肢膝盖及双脚的气血循环,对腰痛,膝冷,膝关节炎,荨麻疹,疝气,脚气等症有一定疗效;长期按压该穴位,能舒筋活血,对于全身血液循环不良等病症亦具有良好的保健调理功能。
伏兔保健按摩手法
1.用拇指螺纹面着力,依次按压髀关,伏兔穴,持续用力按压半分钟至1分钟左右,可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主治痹症,下肢瘫痪,腰椎间盘突出,股四头肌损伤等病症。
2. 用一手中指指端助力,拇指两端的螺纹面分抵中指末节的掌背侧面,或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并拢成“品”字形之指端着力,或用五指并拢成梅花状之指端着力,以前臂或上臂发力,叩点在足阳明胃经的髀关和伏兔穴上,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来缓解半身不遂,股神经痛,膝关节炎等病症。
手脚麻木按摩有用吗 下肢麻木按摩穴位
阳陵泉是八会穴之筋会,为筋气聚会之处,故是治疗筋病的要穴,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该穴也是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的交会穴,是治疗肩臂痛的常用特效穴。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等症。
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稍用力掐按穴位,有酸麻胀痛感觉为宜,每次3分钟。
髀关穴属足阳明胃经,该穴名义指胃经气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于穴周,如被关卡一般而得名,具有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解痉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下肢麻木,下肢酸软,痿痹,腹痛,腰痛膝冷,肌无力等症。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按揉两侧髀关穴3-5分钟,下肢麻木的不适症状很快会得到缓解。
伏兔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具有疏通经络,祛湿散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膝冷,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端坐屈膝90毒,手指并拢压腿上,掌后第一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中指指尖处取穴。
按摩方法:取坐位,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分别垂直按揉左,右两侧的伏兔穴,每次1-3分钟,早晚各一次。
伏兔的简便定位方法 伏兔的功效作用
伏兔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点,由于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充足时,局部抵抗力增强,对疾病的反应也比较敏感,因此,本穴具有祛风通络,强腰止痛,补气补血,和胃理气的功效,对于一切下肢的疾病,既是一个敏感反应点,又是非常有用的疾病治疗点。
梁丘最简单找法
科学定位: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快速取穴法:
1.屈膝,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约2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2.坐位,屈膝,在膝上2寸,伏兔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按压有酸胀感。
伏兔的作用功能主治 伏兔穴的作用功能主治
伏兔穴是治疗下肢麻痹的常用穴,同时对肠胃也有积极的调整作用,经常刺激该穴位,可以起到散寒化湿,疏经通络的作用,能促进下肢膝盖及双脚的气血循环,对腰痛,膝冷,膝关节炎,荨麻疹,疝气,脚气等症有一定疗效;长期按压该穴位,能舒筋活血,对于全身血液循环不良等病症亦具有良好的保健调理功能。
厥阴俞在哪里厥阴俞在哪里
厥阴俞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上数3个椎骨(第4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助心阳,镇心痛,宽胸膈,降逆气和清膈中热之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膈中热,配内关,神门治疗心悸心痛;配肺俞治疗咳嗽。
厥阴俞部位疼痛一般反映出心脏部位有疾患,多因气血瘀滞所致,可以采用针灸疗法进行调理,具体操作手法如下:
简易取穴:大椎穴往下推4个椎骨,即为第4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用消毒亳针向脊柱方向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35°角左右倾斜刺入)0.5-0.8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泻法,禁忌提插补泻手法,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7分钟。
功能主治:活血理气,疏通心脉。主治心痛,胸闷,咳嗽,失眠,心悸等症。
心脏不好按摩哪里 心慌补血找伏兔
我们平时形容心跳得很快,心慌时,会形象地说就像怀里揣着个兔子似的。用掌根按揉伏兔穴(位于大腿前面,正坐屈膝成90度,对方以手腕掌第一横纹抵其膝上中点,手指并拢压在大腿上,中指到达的地方就是此穴)就有缓解心慌和心跳过速,补养心血的功效。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这时可以赶紧找伏兔穴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