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称肥胖最多可剥夺8年寿命
科学家称肥胖最多可剥夺8年寿命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致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单纯性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
运动对消耗脂肪有帮助,但是在日常生活之中,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工作的机械化,家务量减轻等,很多人消耗热量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少了。所以摄取的能量并未减少,而形成肥胖。胖导致日常的活动越趋缓慢、慵懒,更再次减低热量的消耗,导致恶性循环,助长肥胖的发生。
根据该项试验的首席科学家他们用电脑模型模拟了肥胖者的一生,发现肥胖程度真的是影响寿命长短。和正常体重人相比,越肥胖者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越高,死亡几率越大,寿命越短。同时年龄越小,体重越大,肥胖的负面影响也越显著。
为了完成这项的实验,科学家们从20至79岁中的人中取样,又从英国国家健康与营养中心调取一定的体格数据和医学诊断结果。最后综合发现,过度肥胖对人体寿命的影响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而减弱,同时性别和肥胖程度也是影响寿命长短的另两个重要因素。
肥胖也是病胖起来挺“要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袁辉生邢颖
时下,网络上的胖子们流行这样一句话:“胖怎么了?吃你家饭了?还是碍你眼了?”然后我行我素地胖着。的确,做人自然无需过于在意别人的目光,但是,肥胖真的不仅仅是“多吃点饭,多费点布”那么简单。其实肥胖也是一种病。
从医学术语上严格地讲,肥胖叫做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在于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或细胞数量增加导致个体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部位过多地沉积脂肪。这里指的是单纯性性肥胖,也就是不伴有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的肥胖。
肥胖的计算指标主要依靠体重指数,也就是BMI,指体重(kg)/身高(m)平方得到的数字,用以评估一个人的胖瘦程度,BMI在25-30之间称为超重,BMI30-35达到肥胖标准,而BMI大于35属于重度肥胖。那么胖人到底易得哪些疾病呢?
胖人发生心衰是普通人的一倍
我们知道,心脏要支撑供应全身的血压,体重越大,心脏的工作量就越大,负担随之增加。肥胖者的心脏负荷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发生心衰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一倍,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常人。
胖人冠心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的两倍
肥胖者往往合并高血脂。血液中过多的脂质和胆固醇会附着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血管管腔越来越细,血管壁弹性丧失,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能够造成肢体供血障碍,如果发生在心脏或脑血管中,则会导致冠心病或中风。有调查显示,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两倍。
胖人近半数合并有脂肪肝
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大约一半的肥胖者合并有脂肪肝。血液里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存积,即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逐步加重,便会发展成肝硬化。另外,血液中的大量胆固醇还会导致难治粘稠度上升,增加患胆囊结石的可能性。肥胖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是普通人的4至6倍。
胖人多患有糖尿病
肥胖者一般喜好大量摄入高糖、高热量的食物,饮食习惯较不健康。加之肥胖者脂肪含量高,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下降。因此,糖尿病几乎成了肥胖者的专利。
胖人易患低通气综合症
由于体重增加,肥胖者呼吸所需的氧气量也随之增加。而腹部脂肪的堆积会限制胸腔的运动,从而减小了肺的运动空间,限制肺的呼吸功能,需氧量增加了,肺活动度却减小了,因此,往往很小的运动量就会叫一个胖子“喘不上气”,这也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这种喘不上气在医学上称为低通气综合症,长期的低通气会导致脑供血的不足,影响中枢功能,因此胖人白天也动不动就睡着。低通气还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可能反过来再次加重肥胖。
胖人多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带来的低通气综合征,白天表现为“喘”,夜间则体现为打鼾,也就是医学上说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睡眠质量不说,也严重威胁身体健康。严重的患者甚至每晚都需要使用呼吸机来保障生命安全。
胖人寿命比正常人短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体重每超过正常标准4.5千克,因各种肥胖并发症死亡的概率就会增加8%。超过标准体重50%的人,病死率较正常人增加30%,超过标准体重100%的人,病死率增加150%。
去年《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显示,肥胖可造成最多8年的寿命减少。根据体重指数划分,超重(BMI25-30)人群寿命减少0-3年,肥胖(BMI30-35)人群寿命减少1-6年,而严重肥胖(BMI大于35)人群寿命则可减少8年。这一变化对青年人影响最大,老年期的肥胖则对寿命没有明显影响。
世上有没有“健康的胖子”?
这针对一问题,英国伦敦大学增加做过一个研究,他们追踪随访了181名胖子,其中66人是“健康的胖子”。10年后,41%“健康的胖子”出现了健康问题,20年后,这一数字变成了51%。20年中,还有11%“健康的胖子”变成了“健康的瘦子”,也就是说,只有38%的人在20年间保持健康且肥胖。
研究的结论是:大多数肥胖者最终都会产生各种健康问题,想做个“健康的胖子”没那么容易。即使成功保持健康且肥胖,这些人的患病风险也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人。
上班族每天长坐不动少活数年
久坐,比酸痛、肥胖更可怕的伤害专家证实会早衰、短命、猝死!
「坐越久,越短命。」这是各国科学家长年追踪研究获得的事实,已经不光是「腰酸背痛」可以想像的后果。当「慢性病低龄化」、「青壮年猝死事件频传」、「前往复健科求诊的酸痛病号越来越多」、「肥胖人口有增无减」……,这一切日常恶习引起的问题,凶手都指向现代人的生活型态──「久坐少动,是健康的大敌!」
●上班族日坐6小时短命5年;坐11小时死亡率高40%。
上班族每天的工作时数约8小时,多数人须长时间维持坐姿,做着重覆的动作,整天待在空气不流通的空调环境里。以往大家欣羡「坐着吹冷气轻松办公」的差事,如今已经面临考验,因为「久坐少动」既是健康也是寿命的头号杀手。
澳洲雪梨大学对超过20万名45岁以上的成年人追踪调查发现:每天久坐超过11小时的人,和坐不到4小时的人相比,死亡率竟高出40%。澳洲昆士兰大学则指出:一个人如果每天看6小时的电视(等同盯着电脑),终其一生会减少5年寿命。学者还进一步推算出:每坐着看1小时电视,就会缩短22分钟寿命,其杀伤力等于抽2根香烟。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则发现:每天坐着的时间若能控制在3小时以下,平均可延长2年寿命;若再加把劲,把坐着看电视的时间缩减至2小时以下,还能再延长1.4年寿命。美国癌症学会在2010年发表一项惊人的数据:女性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罹患癌症、心脏病的机率将大增;与坐不到3小时的女性相比,死亡率高出37%;男性同例则为18%。
这类健康研究的重点,有罪的不是看电视或电脑,而是「坐着不动」。久坐是为了读书或家事,其杀伤力都是「一坐同仁」。当坐着不起身,2小时内血液循环已经变差,3小时开始出现伤害,若达6小时之久,危害生命安全的机率将大幅提高(血栓、中风、猝死),事实就是──坐着不动,就等死!
儿童肥胖比正常人寿命短
肥胖给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和智力发育都带来极坏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寿命。据报道,平均有50%的肥胖儿童到成人后依然肥胖,特别是10~13岁的胖孩,到了30岁时将有80%以上的人发展为大胖子。
小胖子变成大胖子,不仅影响他们的形态美,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果宝宝的脑组织中合脂肪量过多,容易形成“肥胖脑”。“肥胖脑”思维迟钝,记亿力差,会严重影响宝宝智力。现代社会,亟需科学的儿童减肥方法。
肥胖多伴有高血脂症、肺通气不良、心功能减弱、脂肪肝、关节炎等,就是由于宝宝胸部和腹部的脂肪蓄积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脏的舒张和肺的呼吸,既妨碍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又会影响其他机能,例如,肺活量减小等。
前苏联的医学研究者认为,儿童肥胖者有85%成了病人,这将使他们的寿命平均缩短5~10年,这一论点得到了瑞典科学家的支持,他们在跟踪研究500名肥胖儿童的报告中指出,肥胖儿童的平均寿命较总人口短10年之多,死亡率较总人口年龄组高三分之二。
而根据国内的调查,肥胖小儿的呼吸道抵抗能力差,与正常小儿相比,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要高好几倍,因而体质极差。我国焦东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认为,肥胖儿童平均要缩短10年寿命的说法是及有根据的。
哪些人可以长寿
适度胖的人长寿
美国约翰大学教授曾经在数万人的大范围内分析寿命和体重的关系,发现适当胖者寿命更长。究其原因是较胖者抵抗疾病的能力(包括癌症)比身体消瘦者更强些。
食量少的人长寿
科学家通过对大白鼠所做的实验表明热量摄入减35%~40%的大白鼠要比普通的白鼠至少多活十个月。而且少食的白鼠身体各个功能都比较正常,同时免疫能力也好,精力充沛。专家预测:合理控制吸收的热量,人可活到百岁,大大超过专家所确定的寿命界限。
头胎生育者长寿
据2002年我国老年医学研究人员的调查资料表明,在所有的生育胎次中,一、二胎寿命最长。在90岁高龄组中第一、二胎出生的占60.6%,100岁年龄组中占77.3%。
B型血性格的人长寿
B型血性格的人表现尤为温和平静、从容大度,不过分争强好胜,随遇而安;其与急躁易怒、缺乏耐心、竞争心理过强的A型血性格的人相比更长寿。研究发现:长寿人群中B型血性格的占83%,而A型血性格只占14%。
常做美梦的人长寿
2001年日本山梨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人类有两种睡眠物质催眠肽。一类催有梦睡眠,另一类催无梦睡眠。将有梦催眠肽分离出来后注入狗的体内,结果大大延长其生存期。如果剥夺有梦睡眠,则脉搏、心率以及皮肤感觉功能都会发生紊乱,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抗病力低下等不适反应。因此,常做美梦的人,脑中有梦催眠肽的含量多于无梦催眠肽,寿命会更长些。
血压偏高的长寿
很多人都以为高血压会缩短一个人的寿命,但芬兰和美国的医生根据多年观察研究,意外地发现收缩压120、舒张压70的老者的寿命远远低于收缩压在160、舒张压在90的病人。国内研究人员发现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存在。
个子矮的人长寿
美国科学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人类的生存保持着一个合适的高度,这样身体的内在潜能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具体高度定为:男子在l60~170厘米,女子为l55~165厘米,超过这个高度则可能会缩短并影响着寿命。这是美国研究人员对1500多名死者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研究人员透露人的身材每增加3厘米的高度,寿命很有可能减少1年。所以有人认为这也是女子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的原因之一。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江苏如皋马桥乡百岁老人平均身高仅152厘米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秃顶的人长寿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秃顶男子具有独到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所以寿命相对较长。究其原因,秃顶人身体内雄性激素分泌比较旺盛,而雄性激素相当于是男人的保护神。国内研究人员曾对多名秃顶男人作观察分析,发现这类人的平均寿命基本在80岁以上。
这样刷牙危害大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称,刷牙不彻底导致的牙菌斑、牙周炎问题可能加大患癌症死亡的风险。据报道,五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有口腔感染和发炎症状。一项研究更显示,严重的牙菌斑、口腔细菌问题会将患癌死亡的风险增加80%,可能减少13年寿命。
据报道,牙周病会导致口臭、牙龈出血、严重则致龋齿、退缩龈以及牙齿脱落等。科学家称这与一系列慢性疾病有关,如心脏病的部分病因是由牙龈开始出现的炎症进入血管导致的。
瑞典科学家所做的类似研究称,口腔卫生不良可能意味着同时拥有其他一些容易引致癌症的生活习惯。瑞典科学家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一项长达24年的研究。他们在斯德哥尔摩随机抽取了1390名成年人进行了体检,研究起步时所有被调查者的年龄在30-40岁,科学家将他们有可能引起癌症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等)记录在案,包括口腔健康情况,被调查者中没有人有严重的牙周病,但牙齿和牙龈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牙菌斑问题。
至2009年,已有58人死亡,其中1/3是女性,35%因患癌症而死。研究中,男性平均死亡年龄为60岁,女性则为61岁,这些死者中,女性比预期寿命短13年,男性短8.5年,所以他们被视作过早死亡。研究中女性主要是因乳腺癌死亡,男性所患的癌症种类却不相同。去除其他因素(如是否吸烟)的影响,患有牙菌斑、牙周炎和过早死亡间的相关性仍然较高。
中国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
1.家族中长寿者多。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一项名为“新英格兰百岁研究”的调查发现,半数百岁老人的家族中,都有父母、兄弟姐妹或者祖父母活过90岁。研究指出,直系血缘对寿命影响最大,相比表兄妹,兄弟姐妹、父母的寿命对你更有影响。
2.走路又快又远。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对涉及3.5万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研究发现,走路速度每秒增加0.1米,死亡风险就会下降12%。《美国人医药联合会期刊》2006年的报告称,在70至79岁的老人中,走不了400米的老人余下的寿命可能不超过6年,同时他们残疾的机会也较大。
3.社交生活很丰富。美国心理学教授莱斯利·马丁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女性活得更长久,因为宗教促进了她们的社交生活。他表示,与家人、朋友和同事有亲密社交活动的人也能长寿。
4.女性比男性更长寿。2010年,美国的8万百岁老人中,85%为女性。科学家猜测女性心脏疾病风险较低、男性吸烟率、车祸率高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因素。不过好消息是,男性百岁老人通常比女性百岁老人更健康,他们不容易残疾。
5.35岁后生孩子。“新英格兰百岁研究”发现,40岁后产子的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其他女性的4倍。35岁后自然分娩者的寿命也会更长久。科学家认为,晚育可能说明生殖系统老化较慢,身体其余部分可能也类似。
6.出生年份影响寿命。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报告称,2011年出生的男孩和女孩活到100岁的几率分别为1/4和1/3;2011年达到20岁的男性和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为19.5%和26.6%;50岁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4.6%和10%。
7.适度焦虑。莱斯利·马丁说,性格悲观,倾向于自责的人寿命较短。但另一方面,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适度的焦虑可降低50%的死亡风险。适度焦虑者不冲动、不冒险、生活总有计划,这些都是长寿的有利因素。
8.体重正常。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2011年对477名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这些老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比其他老人健康,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当中肥胖者很少。
9.染色体端粒很长。端粒是染色体末端具有保护性的DNA序列,端粒越长,细胞老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寿命自然越长。一些研究认为,卸掉压力、戒烟、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等,可以增加端粒长度,但百岁老人的端粒多是基因所致。
10.对生活充满希望。斯坦福大学长期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态度更能决定寿命。研究者称,对生活充满希望说明压力较小,它反过来影响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进而改善健康状况。
天生长寿的十个惊人迹象
1家族中长寿者多。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一项名为“新英格兰百岁研究”的调查发现,半数百岁老人的家族中,都有父母、兄弟姐妹或者祖父母活过90岁。
研究指出,直系血缘对寿命影响最大,相比表兄妹,兄弟姐妹、父母的寿命对你更有影响。
2走路又快又远。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对涉及3.5万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研究发现,走路速度每秒增加0.1米,死亡风险就会下降12%。
《美国人医药联合会期刊》2006年的报告称,在70至79岁的老人中,走不了400米的老人余下的寿命可能不超过6年,同时他们残疾的机会也较大。
3社交生活很丰富。
美国心理学教授莱斯利middot;马丁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女性活得更长久,因为宗教促进了她们的社交生活。他表示,与家人、朋友和同事有亲密社交活动的人也能长寿。
4女性比男性更长寿。
2010年,美国的8万百岁老人中,85%为女性。科学家猜测女性心脏疾病风险较低、男性吸烟率、车祸率高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因素。不过好消息是,男性百岁老人通常比女性百岁老人更健康,他们不容易残疾。
535岁后生孩子。
“新英格兰百岁研究”发现,40岁后产子的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其他女性的4倍。35岁后自然分娩者的寿命也会更长久。科学家认为,晚育可能说明生殖系统老化较慢,身体其余部分可能也类似。
6出生年份影响寿命。
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报告称,2011年出生的男孩和女孩活到100岁的几率分别为1/4和1/3;2011年达到20岁的男性和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为19.5%和26.6%;50岁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4.6%和10%。
7适度焦虑。
莱斯利middot;马丁说,性格悲观,倾向于自责的人寿命较短。但另一方面,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适度的焦虑可降低50%的死亡风险。适度焦虑者不冲动、不冒险、生活总有计划,这些都是长寿的有利因素。
8体重正常。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2011年对477名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这些老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比其他老人健康,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当中肥胖者很少。
9染色体端粒很长。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具有保护性的DNA序列,端粒越长,细胞老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寿命自然越长。
一些研究认为,卸掉压力、戒烟、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等,可以增加端粒长度,但百岁老人的端粒多是基因所致。
10对生活充满希望。
斯坦福大学长期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态度更能决定寿命。研究者称,对生活充满希望说明压力较小,它反过来影响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进而改善健康状况。
宝宝睡眠不好的危害
一是影响身高。如果孩子长期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好,就会影响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孩子不容易长高。甚至可以说,剥夺孩子的睡眠就相当于剥夺了他们的"生长权"。
二是导致肥胖。研究表明,孩子缺觉造成的肥胖与其他因素导致的肥胖不同,这是因为睡眠不佳会影响那些与食欲和饱腹感有关的激素,结果就是慢慢变胖。
三是破坏记忆力。孩子越小所需的睡眠越多,睡眠不足的孩子往往学习时精力不集中,容易减缓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睡眠处在“生命金字塔”的最底端。这种最低层次的需要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会引发精神上的烦躁、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等问题。轻则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重则情绪会变得反复无常,破坏人际关系;有的宝宝甚至会因情绪不稳而容易冲动,产生攻击性。
天生长寿的十个惊人迹象
1.家族中长寿者多。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一项名为“新英格兰百岁研究”的调查发现,半数百岁老人的家族中,都有父母、兄弟姐妹或者祖父母活过90岁。研究指出,直系血缘对寿命影响最大,相比表兄妹,兄弟姐妹、父母的寿命对你更有影响。
2.走路又快又远。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对涉及3.5万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研究发现,走路速度每秒增加0.1米,死亡风险就会下降12%。《美国人医药联合会期刊》2006年的报告称,在70至79岁的老人中,走不了400米的老人余下的寿命可能不超过6年,同时他们残疾的机会也较大。
3.社交生活很丰富。 美国心理学教授莱斯利·马丁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女性活得更长久,因为宗教促进了她们的社交生活。他表示,与家人、朋友和同事有亲密社交活动的人也能长寿。
4.女性比男性更长寿。 2010年,美国的8万百岁老人中,85%为女性。科学家猜测女性心脏疾病风险较低、男性吸烟率、车祸率高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因素。不过好消息是,男性百岁老人通常比女性百岁老人更健康,他们不容易残疾。
5.35岁后生孩子。 “新英格兰百岁研究”发现,40岁后产子的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其他女性的4倍。35岁后自然分娩者的寿命也会更长久。科学家认为,晚育可能说明生殖系统老化较慢,身体其余部分可能也类似。
6.出生年份影响寿命。 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报告称,2011年出生的男孩和女孩活到100岁的几率分别为1/4和1/3;2011年达到20岁的男性和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为19.5%和26.6%;50岁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4.6%和10%。
7.适度焦虑。 莱斯利·马丁说,性格悲观,倾向于自责的人寿命较短。但另一方面,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适度的焦虑可降低50%的死亡风险。适度焦虑者不冲动、不冒险、生活总有计划,这些都是长寿的有利因素。
8.体重正常。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2011年对477名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这些老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比其他老人健康,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当中肥胖者很少。
9.染色体端粒很长。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具有保护性的DNA序列,端粒越长,细胞老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寿命自然越长。一些研究认为,卸掉压力、戒烟、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等,可以增加端粒长度,但百岁老人的端粒多是基因所致。
10.对生活充满希望。 斯坦福大学长期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态度更能决定寿命。研究者称,对生活充满希望说明压力较小,它反过来影响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进而改善健康状况。
运动的好处
现代人都希望自己能长寿,而能帮助我们延长寿命的方法其实有很多,除了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科学的饮食之外,适当的做一些运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说到运动,就有一个强度的问题,那究竟怎样的运动可以让人更长寿呢?下面,专家就来给我们介绍下剧烈运动的十大好处,只要你每天锻炼上30分钟,可以更长寿。
其实,对于什么样强度的运动对身体有益,可以更好的延长人的寿命,科学界有很多说法,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不过最新研究显示,剧烈运动对于延长人的寿命是很有帮助的。
8月底在巴黎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会议上,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市Bispebjerg大学的彼得·舒诺尔博士(Dr.PeterSchnohr)发表了一项关于运动和长寿的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延长人的寿命的关键,并且证实,高强度的运动对延年益寿有一定帮助;而运动的时间长度则不那么重要。
舒诺尔博士在会议演讲中提出了剧烈运动的十个好处:
1、提高肺活量。
2、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稳定血糖。
3、稳定血脂水平。
4、降低血压。
5、改善血小板聚集。
6、提高心脏功能。
7、提高免疫力。
8、使人体不易发炎。
9、降低患肥胖症几率。
10、减轻心理负担。
对此,舒诺尔博士建议,人们应该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自己能接受的最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快速骑自行车或者跑步上下班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心率的快慢与寿命的密码
静息心率(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否与人的寿命长短有关,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大课题。
心率的快慢与寿命的长短有关吗?
动物:心率越慢寿命越长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兔类等心率很快,每分钟可达数百次,但它们的寿命仅1~3年。相反,大的哺乳动物如鲸体重很大,心率慢,每分钟仅20次左右,其寿命却可达30~40年。科学家们进一步证实,在所有哺乳动物中都可发现这一规律。有趣的是,仓鼠每分钟心跳约500~600次,是鲸的20~30倍,然而它的体重只是鲸的50万之一。
人们发现,一种叫格拉帕哥斯的乌龟寿命可长达177年,它的每分钟心跳仅为6次,一生心脏共跳动约5.6亿次。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哺乳动物(人除外)一生的心跳次数基本一样,大约是7.3亿次左右
人类:心率是预测男子寿命的有效指标
人类与哺乳动物有很大区别。在相似心率条件下,人的寿命远比动物长,其原因主要是科学发展,医药保健及社会的进步。
我国学者吴杰教授曾观察5360名健康成人的静息心率,其范围为51~94次/分,平均数为67次/分。人类的心跳次数明显受自主神经与体液因素的影响,如人激动时心率会加快,完全安静时心率会减慢。科学研究表明,成人静息心率在70次/分,其寿命可达80岁(需注意的是,要排除各种疾病的干扰)。
人一生总心跳次数约为25亿次至30亿次,如果静息心率在60次左右,其寿命可达93岁。因此静息心率偏慢的寿命延长,相反,静息心率大于80次的寿命就会缩短。
有什么办法能使静息心率能保持在60次左右,从而有机会赢得长寿呢?
首先是靠运动。常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运动,就会使静息心率偏慢(运动时心率加快,但运动使心功能得到锻炼,从而使静息心率减慢)。静息心率能在50~65次(睡眠中的心跳次数可以为38~50次/分)是健康心脏的标志,也是长寿的标志。
其次是保持适当体重。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因此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此外,吸烟与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故应戒烟与限酒。
十大秘诀让男性更加长寿
经常过多的同房
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妻子排卵期的前一周,每天都有进行与妻子同房的男人,精子质量明显改善,因此会使妻子的怀孕的机率提高。
英国科学家曾对1000名男性进行了10年跟踪调查,发现每周有两次或以上性生活的男性,其早死的几率比每月只有一次或更少性生活的人低50%。尤其是那些有高频率性生活的人,他们出现冠状动脉疾病,如中风、脑血栓等的几率,是那些性生活匮乏者的一半。
娶个年轻15岁以上的老婆
妻子和丈夫的年龄相差和夫妻双方的寿命息息相关,这个结论是德国一个研究所的最新发现。如果妻子比自己年轻15至17岁,丈夫早逝的可能性能减少20%;年轻7~9岁,则能减少11%。而正好相反,少夫老妻的男人更易于早逝。可见,娶个年轻老婆也很有必要。
科学家们解释说,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有那些更健康、更成功的“老男人”才可能吸引年轻的女性。另外一种可能是,年轻的女人更会照顾男人,因此他才更长寿。
学会爱与被爱
女性比男性更懂得爱人,可能是女性比男性长寿的主因。 澳洲王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辅助医学系授科恩说,充满爱的生命,使人长寿的机会大增,爱可以左右自然规律,让人不觉时间流逝。
护牙能防秃头症
西班牙格拉那达大学科学家发现,秃头症除了与遗传和压力有关之外,与牙病也关系密切,因此秃头症患者应该去看牙医。
钱包别放屁股后
很多男性都有习惯把钱包放在屁股后,实际上,如果经常开车或坐班伏案工作,容易导致下腰疼痛。理疗专家称之为“钱包神经病”。钱包会压迫后背坐骨神经,导致小腿、脚踝部疼痛或麻木。
接受高等教育
现在很多男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值得一提的是,17%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在85岁前会有死亡的危险,然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男性62%在相同年龄还保持了身体以及心理健康。
反手刷牙
用不经常使用的一只手刷牙或端杯子,有助于大脑产生新的记忆细胞,从而防止老年痴呆。
每天吃苹果少吃肉
50岁以上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得肠癌。英国慈善组织“抗击肠癌会”建议:每天摄入18克纤维素。1根香蕉含纤维素1.8克,1个苹果(带皮)含纤维素4克,是最方便的选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最新研究表明,少吃肉可以减少癌症和心脏病危险,有助于保持男性阳刚之气。
身材微胖
健康专家一直以来警告肥胖对人体健康不好,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中老年人的身材过瘦对健康并不好,瘦人(BMI指数小于18.5)平均寿命最短,身材稍胖的人(BMI指数介于25-30之间)反而最长寿。研究发现,男人到40岁时,身材稍胖的人比身材苗条的人长寿6至7年,身材非常瘦的人的平均寿命比肥胖者短命5年左右。
每天坚持晒太阳
男人缺少维生素D会导致脱发、性欲低下、肌肉无力及关节疼痛等问题。晒太阳是人体产生维生素D的主要方式,人体中90%的维生素D都是通过太阳照射皮肤产生的,而少量的维生素D则可以通过鱼、蛋、谷物食品等摄取。适当晒太阳是葆住青春的秘诀。
结语:想要长寿的男性同胞们,在看完小编整理的资料后,能否一一对应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能如上文一样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长寿的效果,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