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养生 防止情绪中暑的养生原则
小满节气养生 防止情绪中暑的养生原则
要防止情绪中暑,首先要静心,越是天热,越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居室要保持通风,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冷处理;给自己安排一个严格的起居时间,因为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
小满节气养生五大禁忌
一忌乱穿衣
此时节气候还不稳定,时冷时热,故小满时节忌乱穿衣。穿衣不能凭心情,光顾美丽不顾健康,热时不能太捂着,冷时不能太冻着,要随着气温变化适时增减,保持体温相对恒定,这样人体抵抗力才不会削弱。女子还特别要保持下身衣着宽松透气,以免阴部患皮肤病。中医说,湿邪有重浊、趋下的特性,易侵袭阴部、下部。这些部位患病,不方便治疗。
二忌吃隔夜生冷食物
小满时节气温较高,湿度大,给细菌、病毒繁殖创造了条件,隔夜食物易变质,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造成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疾病。小满时节,很多新鲜瓜果上市,尝鲜是人们必做的事,但瓜果应洗净,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太杂,吃了桑葚吃香桃,吃了枇杷吃李子,这样尝鲜得不偿失,反而易伤胃肠,造成疾病。
三忌过食肥美油腻
小满是阳气升发的时节,一些高血压、胆囊炎、精神类疾病等慢性病也会在这个时候开始应加重,所以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麻辣等刺激性食物,特别要忌食一些甘肥滋腻、生湿的食物。清淡饮食有助于调养身心、平缓情志。特别强调,餐桌上时令的野菜不可少,时令菜蔬的天地应时之气最足,有益人体。
五忌过度运动
“汗为津液”,小满气温渐高,人体出汗增多,易耗气伤津,损伤心阴,出现乏力、懒言等症状。特别是老年人,更是伤不起。所以,小满时节的运动不宜过度,运动时让身体出些“毛毛汗”就行了,莫大汗淋漓。《素问·上古天真论》里“形劳而不倦”就有这个意思。所以,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很重要。小满时节的运动方式以快步走、慢跑、武术导引为宜。每天坚持午后或傍晚快步走或慢跑个半小时就好,不要久坐久卧,动动才有阳气。
小满的由来
勿贪凉卧睡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小满节气中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小满时节,天气闷热潮湿,正是皮肤病高发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这里说的就是“风疹”病。可见古代医学家对此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
小满节气的特点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北方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蘖,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节气之后人们确实关注气象问题,它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小满节气养生的三大原则
原则一: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因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但应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原则二:清心祛暑、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原则三:健脾养胃,补气益阴。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总之,暑热、暑湿是夏季人体常易发生的生理反应,上述三个原则是根据人体在夏季易发生的生理现象或不良症状特点而确定的。朋友们在实际运用中还应根据当地当时的气象条件(如春夏之交由温转热,夏秋之交由热转凉,各地区的小气候等)结合各自体质不同特点及在夏季容易出现的反应,做到灵活变化。
小满节气养生四大重点
重点:养好身不苦夏
之所以说小满时节养生保健非常重要,是因为此时保养好身体,长夏可不愁。祖国医学主张天人合一,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以长夏来弥补,于是夏季就被一分为二,前为夏,后为长夏,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了五数。就时间长度来说,夏涵盖了立夏、小满、芒种这三个节气,而长夏跨越的则是夏至、小暑、大暑。
夏之特点是炎热,长夏特点为湿热,很多人在度过长夏时很容易“疰夏”,也就是俗语说的“苦夏”,其实,这和小满时节没有做好养生保健有一定的关系。小满时节如果打好基础,长夏时的湿热也许就不那么难耐了。
滋补:忌肥腻多清淡
在小满时节,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食疗:亲黄瓜远蒜薹
同样出于天人合一的主旨,于五行来说,夏季属火,归于五脏,夏属心,所以小满时节最重养心。养心一重情志,二重饮食。于情志来说,夏季人比较焦躁,易心烦意乱,易失眠,所以此时最好做到情志调畅、心神和缓。饮食方面,适宜养心的食物非常丰富,有黄瓜、樱桃、西红柿、土豆、海带、鲫鱼、皮皮虾、草鱼和芹菜等,这些食物看似有荤有素,其实它们都有一个特点:性平,非常适合夏季的“清”与“补”。这里所说的清,是指清火,因小满时节天气干热,极易上火;而“补”则指补脾,因即将到来的长夏对应的内脏为脾。
人们在小满时节的“时尚”饮食多与两个谚语有关,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其一是农谚有“小满见三鲜”之说,三鲜是指黄瓜、樱桃和蒜薹。不过今年干燥雨少,黄瓜、樱桃多吃无妨,蒜薹最好少吃一些,免得因热生躁。
另一个该节气的“时尚饮食”来自于小满“三候”,三候中的第一候为“苦菜秀”,就是说此时适宜吃些苦菜,小满宜吃苦皆因苦能胜辛,最宜清热。不过同样因为今年的雨水较少,苦菜较老不嫩,吃的时候最好仔细挑选。
防病:忌贪凉多饮水
对于小满时节最为重要的养生之法,在于未病先防。未病先防不是一年中任何时候都该做的事吗?为什么小满更应如此?这同样与此节气的气候特点有关。
小满节气吃什么
西瓜
西瓜是夏天的应季食物,小满节气的时候早一批的西瓜也要上市了,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为疲惫的人们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还能为身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又养生。
静心养气防“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对夏季养生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来防止“情绪中暑”的发生:
第一,要“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嵇康《养生论》中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见解,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故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绿林、一片蓝天等,平静一下心情。
第二,要保证睡眠。情绪与睡眠亦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夜间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此时,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能量无法被贮藏,就会肝盛阴虚,阴阳失和。故夏季应安排好足够的睡眠时间,有条件的,尤其是老人中午最好休息30~60分钟。
24节气小满是什么意思
开始成熟,但未饱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节气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为什么小满节气不能吃这些
不要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再过几天就正式进入小满节气,小满节气气温会不断升高,而用冷饮消暑降温是再好不过了,但冷饮过量会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另外多注意小孩和老人,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所以,在饮食方面要避免过量进食冷饮。
少吃温热的羊肉串、火锅、烧烤类食物
小满节气天气本来就热,这时候再加上温热的羊肉串、火锅、烧烤类的食物就更容易引起肠胃积热,再加上冰镇饮品刺激肠胃,食最容易引起脾胃不和,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肠胃疾病的发生。
少吃辛辣肥腻、生湿助湿的食物
小满节气多以闷热多雨水为主,空气潮湿闷热,易引起皮肤蕴湿生热,从而导致风疹、风湿疹、汗斑、湿疹、湿性皮肤病、足癣等疾病的发作。《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因此,诸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此类的美味,要在小满节后适当节制摄取,避免诱发各种皮肤病,从源头做到“防热防湿”,“未病先防”。
小满节气养生
说完小满节气最好不要进食的食物,再来说说小满节气可以放心食用的食物。小满节气在饮食上多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多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可饮淡盐水或清凉退暑饮料如绿豆汤、果汁、金银花水、凉茶等,达到清热祛火的作用。另外,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也是不错的清利湿热的食物。
小满节气吃什么 西瓜
西瓜是夏天的应季食物,小满节气的时候早一批的西瓜也要上市了,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为疲惫的人们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还能为身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