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为什么很多儿童有远视

为什么很多儿童有远视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儿童会是远视呢?

这主要与儿童眼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的眼睛在生长发育中,眼球由小长大,眼轴(眼球的前后径)逐渐增长,如果将眼球看成一个球体,它有三个轴,即纵轴、横轴、矢状轴(即眼轴),一个正球体的三个轴的长度相等。学龄前儿童眼轴大多短于纵、横轴,呈一扁球形,是远视型眼球,到6-8岁时,才逐渐长成为三轴长相等,约24mm左右的正球体,即正视型眼球,如果眼轴继续延长并超过纵、横轴,呈长球形,那就是近视型眼球。以光学计算,眼轴每短1mm,远视增大300度;每延长1mm,近视增加300度。

婴儿出生后,眼球小,眼轴短,所以几乎都是远视,或兼有远视散光,随着年龄增大,眼的发育长大,眼轴增长,才能发育成为正视眼(无远视、近视、散光)。只有当眼轴继续延长,那就成为近视眼。

因此,婴幼儿近视眼很少,发生率仅1-1.5%,这类近视眼为病理性近视眼。

学前儿童的生理性远视

学龄前儿童的眼睛在生长发育中有一定的生理远视,是眼发育的正常过程,它的正常值为:3-4岁远视200度以内,4-5岁远视150度以内,6-8岁远视100以内,超过正常范围的,则为异常的或病理性远视。

异常的或病理性远视是眼发育不良或发育异常的表现,而异常的或病理性远视又会进一步影响眼的正常发育,使它处在一个不良的恶性循环中。这种影响又与远视的度数或双眼屈光度数相差成正比,即远视度数越大,双眼度数相差越大,对眼的生长发育影响也越大。

双眼屈光度数相差>250度称为屈光参差。

异常的或病理性远视对眼发育的主要影响

表现为:视力低常(正常儿童视力为3-4岁≥0.6,4-5岁≥0.8,5-6岁≥1.0,低于上述标准称为视力低常)、弱视(眼无器质性病变,戴镜视力不能矫正达0.8以上)、斜视及其它视功能障碍,如融合功能障碍(在同视机检查中,不能将两个图像融为一体,如狮子关不进笼子,动物的耳朵、尾巴长不到身体上等等)、立体视觉障碍。

特别提醒:年轻父母对儿童异常的病理性远视要有足够的重视。

早期干预与治疗

处在生长发育期的眼睛有很强的可塑性,异常或病理的远视只要能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正确的医疗干预和矫治,完全有可能使之恢复为正常的发育。

异常或病理性远视的主要表现是视力低常,早期发现儿童视力低常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是视力检查。

目前沪上幼儿园每学期、每年为幼儿定期的视力检查是及时发现儿童视力低常的有效措施,视力低常应及时就医诊治。为了能准确地测知儿童屈光性质与屈光程度,这里需强调对儿童必须经阿托品散瞳验光,国内外专家一再呼吁儿童配镜,必须阿托品散瞳验光,因为儿童眼睛有很强的调节能力,其他的验光方法如原瞳孔验光、双星明快速散瞳验光对儿童来说都是不准确的,不可取的。

由远视所引起的儿童弱视、斜视及其他视功能障碍,只要在儿童时期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和训练也完全有望恢复正常。

儿童视力发育标准及检查

刚出生的婴儿,除先天性近视眼外,大多数婴儿眼球直径短于成人,都是生理性远视眼。

0~7岁儿童群体里,远视眼比例较大,这是以后可以消失的远视,称为生理性远视。7岁前儿童有与年龄相当的远视度数应该是正常的。

7~10岁少儿眼球随年龄逐渐长大,眼轴也逐渐加长,远视的度数就相应减轻。7岁以后少儿的眼睛从远视逐渐变为正视;10岁左右少儿眼球的大小已经快接近成人了,因此7~10岁少儿远视眼比例就开始慢慢降低,正视眼居多。但7~8岁的少儿里,也有视力达不到1.0的,大约有90%的少儿视力能保持在1.0。

10~15岁孩子的眼球还在缓慢长大,15岁前后,孩子的眼球基本与成人相当。但此期间,少儿的视力又开始了分野,即一部分停留在远视;一部分“正视化”;一部分却走向近视。据统计,10~15岁的中小学时期,近视眼的比例逐渐增加,是新生近视眼产生的高发期。

小儿远视的危害比近视大

小儿远视通常只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而大人远视还会伴有视力疲劳(即视物模糊),眼球、眼眶和眉弓部胀痛等,尤其是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明显,但稍微休息后症状会减轻或消失。远视眼并不是看得远。

有些人认为近视眼就是只能看近处,远视眼就是只能看远处,甚至比正视眼看得还远,这是一种误解。正常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以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不同距离的近处目标。当眼球的前后径过度的增长与眼屈光不相适应,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时,便会造成近视。相反,由于眼前后径较短,在视网膜后形成虚焦点,便形成远视。中高度远视眼患者不仅近视力差,而且远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即远近都看不清楚。小儿的远视大多数由先天因素造成的。

确定孩子有远视后,家长一定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儿童远视通常比近视的危害更大,若不及时治疗,后果会更严重。

首先,儿童中等程度远视常常是内斜视的祸根。据统计,儿童内斜视中约75%是由远视眼引起。正常眼睛注视近处目标时,除需要动用眼球屈光系统的调节以增强眼的屈光力,为保证双眼对准注视目标,双眼还需要内转,称为集合。而远视患者为了获得清晰物像,无论看远看近,都需要使用调节。过多的调节必然伴随过多的集合而诱发眼球内斜视,即俗称的“斗鸡眼”。内斜视不仅进一步影响视力,而且由于会破坏双眼单视功能及影响外观等,继而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宝宝眼睛散光是怎么回事呢

有很多患有远视散光的患者是先天性的,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的原因而引起的眼部结构发生变化,眼睛发育异常,导致的视力不正常。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最好能够从小的做起保护眼睛的一些措施。

生活中的不当用眼习惯或者是疲劳用眼也会导致眼睛远视散光的现象。早期的患者可能只有一点点远视,由于没有及时的治疗这种疾病长期的用带有远视的眼睛看东西很容易产生疲劳,会加重远视散光的度数。

有部分患者患有远视散光可以说是一种眼睛的自然老化现象。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大调节力下降,经常会出现视疲劳或者视模糊等症状。长期如此就会导致眼睛的远视散光症状。一些眼部疾病也可能会诱发这种疾病。

有一部分的孩子出现散光是因为先天性遗传的原因,这类的孩子很早就会出现散光的现象,比如在3到5岁的时候。如果孩子的眼睛受到过伤害也特别容易出现散光的现象,这些都是屈光不正散光出现的原因。

孩子的营养是不是全面也会影响孩子的眼睛健康,如果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等都可以能引起孩子散光,这个时候就要多补充一些维生素了,可以通过饮食补充,也可以通过药物进行补充。

还有很多原因会引起儿童出现散光,比如孩子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没有很好的做好眼部休息,还有长时间的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玩手机等,再有趴着或者躺在看书都很容易引起散光的出现。

远视眼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后果是什么

远视眼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1·儿童和少年的远视,是一种生理性表现。我们知道,远视是由于眼轴太短造成的。人出生的时候,眼球很小,眼的前后径短,需远距离视物才清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的儿童眼球的发育,并没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长成为正视眼,眼轴仍较短,视力依旧表现为远视。

2·在学龄前期,儿童大多没有专注学习用眼,一般不会有远视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但是,进入学龄期,尤其是用眼过多时,就会出现眼胀、眼酸、流泪、眉心部和后枕部疼痛。

3·小儿的远视大多数由先天因素造成的。确定孩子有远视后,家长一定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儿童远视通常比近视的危害更大,若不及时治疗,后果会更严重。儿童中等程度远视常常是内斜视的祸根。

远视的分类

眼球在调节静止状态下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等屈光间质在视网膜后形成焦点,落在视网膜表面的影像是模糊的,这样的眼被称为远视眼。多数儿童出生时有一定程度的远视,但在12岁以前消失。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有困难某些严重患者看远处物体也可能出现困难。如果看远处物体清楚,而看近处物体有困难,则有可能是远视眼。儿童常常因为阅读困难,而被发现有远视眼。远视眼出现在出生时,和正常眼球比较,眼球比较短,晶状体的屈光力较弱。有人认为,远视眼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意味是个“坏眼”,只说明眼球的形状有点不正常,眼轴比较短。

远视眼的近点较远,看近处物体时需要较大的调节力,所以有远视眼的人,出现老花眼的年龄较早。

根据远视的程度可将远视眼分为4类

①轻度远视眼:小于+2.00屈光度。

②中度远视眼:+2.00-+3.00屈光度。

③重度远视眼:+4.00-+6.00屈光度。

④高度远视眼:大于+6.00屈光度。

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远视眼可分为轴性远视和屈光性远视,后者包括曲率性远视和屈光指数性远视。

(1)轴性远视是由于眼的前、后轴较正视眼短而造成的。

这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人出生时,眼轴均短,随着身体的发育,眼的前后轴也慢慢增长。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内在(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眼球停止发育,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的长度,即成为轴性远视。

(2)曲率性远视是由于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表面弯曲度较小而形成的。

这种异常多发生于角膜,如先天性平角膜,或者外伤、角膜疾患等引起的角膜曲率改变,这种远视眼几乎都合并有散光。

(3)屈光指数性远视指晶状体屈光力减弱所致的远视。

儿童远近弱视是一回事吗

远视和近视并不相同。“近视”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简单地说,近视就是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专业上将它定义为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前,而不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那么,“远视”是否也可以简单推断为看远物清楚,看近物模糊呢?其实不然。所谓远视,即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虚像。因此,远视眼患者看远看近均不清楚。

很多家长分不清远视,近视和弱视。弱视是经专科医生检查后,未发现眼部异常,戴了眼镜后的视力仍达不到0.9的病症。很多患有远视、近视或散光的儿童,虽然裸眼视力较差,但戴镜之后视力可得到矫正,这就不能称为弱视。

小孩远视弱视怎么办呢?

远视性弱视,是指在离观察物较远的情况下,眼球内外经过检查未见有器质性病变,而视力不能矫正到正常者。多见于早产儿,以及有吸氧经历的其他新生儿群体之中。弱视眼的视力在0.3以下。

远视性弱视是弱视的一种,往往由于病患患有远视(一般是先天性的),导致病患从小无法为眼底获得足够的图像刺激,造成眼睛缺乏锻炼,引起弱视症状。本病既有双眼弱视的情况也有单眼弱视的情况。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期是在视觉发育期的1~5岁之间。而且弱视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持久战,学龄前儿童有更多的时间配合治疗,上学后某些治疗会因为学习受到影响,往往给治疗带来困难而影响疗效。

远视性弱视的治疗箴言是“早发现,早治疗”。 病童7岁之前为治疗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在3岁或更早发现症状并及时采取治疗手段,可以基本痊愈。弱视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遮盖法、压抑疗法、光栅疗法、后像法及红色滤光疗法、精细作业训练及同视机训练等等,根据不同的弱视类型选择一种或数种方法。

远视弱视的治疗过程比较缓慢,因此家长一定要能耐住性子,慢慢观察,不要着急,更不要上火,这种病短的一两年可以治愈,如果时间再长的话,可能就得三五年,因此家长要经常开导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这也是很重要的。

儿童远视眼食疗小偏方

患有远视的儿童通常表示为视力障碍和视疲劳。这让家长朋友们忧心忡忡。希望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治疗孩子远视。治疗儿童远视的食疗有哪些就成为了家长们希望了解的内容,通过食物营养调摄的方法协助儿童达到治疗远视的目的。

治疗儿童远视的食疗有哪些?眼科专家向您介绍:

偏方一

材料:黄菊花10克,1.枸杞子10克。桑椹子10克,红枣10个,蜂蜜2匙。

制法:上五种除蜂蜜外加水煎。取头汁。如上法,取二汁。煮沸30分钟,头、二汁相隔3-4小时,

吃法:每日2次。分开服,服时加蜂蜜1匙,并吃红枣。本方需常服。

偏方二

材料:陈皮3克,2.枸杞子10克。桂圆肉10个,红枣10个,莲子20粒,蜂蜜2匙。并与桂圆肉、莲子、红枣共煮。

制法:枸杞子与陈皮一同放入用两层纱布制成的袋内。约1小时,使红枣、莲子软熟后,去枸杞子、陈皮袋,并加蜂蜜。

吃法:分2次吃,当早点与午餐。

(注:以上偏方仅供参考,若服用无效,请及时到专业眼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近视眼可以预测和控制发展吗

儿童眼屈光状态的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其正常屈光状态的发展是沿着从远视到正视的方向变化的。如果此阶段用眼环境有问题还会出现由正视再到近视的方向发展,其总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人刚出生时正常情况下眼球的前后径长度也就是眼轴较短,仅有16-17.1 mm,此时婴儿有+2.00D~+4.00D左右的远视。在出生后的1~3年里,眼球处于快速发育期,眼轴增长速度很快,眼轴一般长约16-19.5 mm ;3岁~18岁时眼球处于慢速发育期,眼轴的长度约在19.5-23 mm。所以,3岁的孩子应该是+1.75D-+2.00D的远视眼;8岁的孩子应该有+1.25-+1.50D的远视;12岁的孩子应该有+0.75-+1.00D远视。 因此,6岁以下儿童有轻度远视,视力虽然达不到1.0是正常现象(但应在0.6以上)。学龄前有远视,进小学后远视屈光度缓慢下降,12岁还有点远视储备,是最理想的屈光状态,产生学校性近视的概率就会很低。

根据眼球几何光学的计算,眼球轴每增长1mm ,就会产生3.00D近视;而儿童的眼球在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屈光要素--那就是眼球前表面的角膜曲率。角膜曲率半径每增长1mm ,就会抵消6.00D近视。人出生后的3年里,眼球的发育是眼轴增长的同时,角膜曲率半径也在匹配性增长,基本上保持远视状态,3岁到 10岁,眼球向正视化发展,10岁时眼球的发育已接近成人,眼球轴长均值为23.5mm左右。

在青少年眼球发育过程中,眼的屈光状态的发育,与视觉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眼轴(眼球前后径长度)和曲率(眼球表面的弯曲度)两项数值最敏感。孩子们生长发育期眼球的这两项发育匹配与否决定了他的眼睛是正视、远视、近视或散光。研究发现,在眼球的发育期,近距离过度用眼以及缺少户外运动,是引起眼轴发育超过正常长度的主因,所以眼轴和曲率两项数值在近视预测和诊断中更加重要而且客观,同时角膜曲率的测量对散光的分类诊断也很重要。

由于近视眼发生发展是不可逆的,根据眼球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检测,能及早发现潜在的隐性近视患者,对于近视眼的防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推迟近视眼的发生年龄?如何控制近视眼发展过快?通过对眼球的及时的生物测量、预测,能针对性采取切实可行干预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所以我们主张在孩子3岁时,就应该为他们进行眼部的检查,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定期作屈光状态的检查和监测,不要等到孩子视力下降已无可挽回时才不得已去医院就诊。

儿童远视应在8岁前治疗

据估计,90%以上的学龄前儿童都存在远视问题。这其中,大部分属于生理发育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可逐渐减小,无需矫正。但也有20%—25%的远视属于病理性的,比如有些儿童由于遗传和外界环境影响,造成眼球发育落后或停止,形成远视眼。

专家解释说,远视的问题经常被父母忽略,是因为它的症状不如近视那样明显:轻度远视的儿童,可以看远清楚,看近也清楚;中度远视的儿童,有的看远清楚,看近不清楚,有的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而只有高度远视的儿童,远近视力都明显不好。远视的儿童如近距离读写时间过久,就会感到字迹不清晰,休息一会儿又变清晰了。有时,远视明显的儿童还会因视疲劳作用,出现头晕,眼睛不舒服,或是头部(额部和颞部)疼痛等症状。

远视儿童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配眼镜进行矫正。家长如果发现孩子不爱看书,说看书只要时间稍微一长,就会感到字迹模糊、眼胀、头痛,这说明孩子很可能是患上了远视眼,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散瞳验光。

治疗远视,要抓紧8岁以前的黄金时机,千万不要拖延。到12岁以后再配镜,视力提高就会很困难。6岁以前,远视儿童应每半年检查一次,6岁以后可一年查一次,以随时更换合适度数的眼镜。

远视眼和老花眼 一定要戴眼镜吗

远视多见于儿童,中高度远视患儿往往伴有屈光不正性弱视,一旦发现一定要尽早配镜校正且积极进行弱视治疗。随年龄增长,轻度远视如无症状不需配镜,如有视疲劳或内斜视,即使远视度数低也应戴镜;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远视者,应戴镜矫正视力以消除视疲劳并防止内斜视的发生。

对于老花眼来说,也应该及时配戴老花眼镜。如果到了40岁以上,已经出现了老花,强撑着不戴老花镜,一定会加重阅读困难,产生头昏眼胀等许多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这是很不明智的。40岁时老花是100度,到了50岁,不管你戴不戴镜,老花都会增加到200度。而且配老花镜也要先验光,有些老年人原先还有远视、近视、散光,如果不经过验光,自己在街头买一副老花镜来戴,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复视、眼胀,视力下降等。

老花眼镜应该当配即配,不要延误。年龄增长后,原先配的老花镜度数不够了,也要及时更换。

远近弱视是一回事吗

远视和近视并不相同。“近视”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简单地说,近视就是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专业上将它定义为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前,而不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那么,“远视”是否也可以简单推断为看远物清楚,看近物模糊呢?其实不然。所谓远视,即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虚像。因此,远视眼患者看远看近均不清楚。

弱视是经专科医生检查后,未发现眼部异常,戴了眼镜后的视力仍达不到0.9的病症。很多患有远视、近视或散光的儿童,虽然裸眼视力较差,但戴镜之后视力可得到矫正,这就不能称为弱视。

相关推荐

弱视与远视近视什么区别吗

“近视”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简单地说,近视就是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专业上将它定义为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前,而不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那么,“远视”是否也可以简单推断为看远物清楚,看近物模糊呢?其实不然。所谓远视,即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虚像。因此,远视眼患者看远看近均不清楚。 很多家长分不清远视,近视和弱视。弱视是经专科医生检查后,未发现眼部异常,戴了眼镜后的视力仍达不到0.9的病症。很多患远视、近视或散光的儿童,虽然裸眼视力较

"斗鸡眼"矫治不及时危害大

孩子看不清书本、“斗鸡眼”?很可能患远视、斜视。儿童远视、斜视一定要及早矫正,否则会导致弱视等问题,甚至会影响孩子的生理发育。 儿童远视会导致看近端物体过久时视线模糊、头痛及眼睛疲劳,的甚至会造成阅读困难,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屈光性弱视或斜视性弱视。而斜视不仅会影响孩子外观的美观,而且还会影响全身骨骼的发育。如先天性麻痹斜视会致使颈部肌肉挛缩和脊柱发生病理性弯曲,甚至面部发育不对称。而严重的斜视者没立体视力,看任何物体都是一个平面,些患者甚至会产生复视,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远视、斜视患儿应及早矫

远视眼的注意事项

远视眼的症状比较明显,一般来说只要家里人多注意一些都是可以尽早发现和治疗的。但是对于家里的孩子患远视眼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就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了。 维持一定的调节张力,应适当降低屈光度,具体度数应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而定。但对伴弱视和斜视,则应以客观验光为准,而不可贸然降低度数,以免贻误治疗。如果患者戴眼镜后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不能适应,可以隔天点一次低浓度的阿托品眼药水,维持1-2周,直至适应为止。此外,所儿童的的远视度数会因眼轴的增长而降低,或变为正视眼。因此对于儿童远视患者,一定要每半年

儿童远视散光弱视原因

幼儿远视散光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由于眼睛的角膜弯曲度发生变化所造成的。角膜也叫黑眼珠,是眼球前面的一个窗户,它不仅光滑透明,而且呈完整的半球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光线,把光线集中起来,使它进入瞳孔达到眼底的视网膜,绪成焦点,然后再反映到大脑,使人们能清楚地看到外界景象。所以幼儿远视散光的问题是,当半球形的角膜曲度发生变化,像一块磨得不平的镜片,表面呈现凹凸不平、不规则态的时候,外来的光线就不能在祖网膜上结成焦点.田是弥散四方,使大脑对外界物体的认识出现一片模糊,这样就产生了散光。这种散光,医学上称为不规

儿童远视弱视如何预防

首先是检查视力。对于3岁左右的宝宝,只要妈妈事先教一下,一般就能辨认e字视力表。如果不行的话,专科医师那儿图形视力表,宝宝手里块标不同视标的板,小苹果、房子、飞机等图形,宝宝只要用手指出和眼睛看到的视标一样的图形即可。对于没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还可以借助选择性观看、视动性眼震、视觉脑干诱发电位等方法对幼儿的视力进行估测。 然后是眼位检查是否斜视:裂隙灯和眼底检查排除眼部的器质性疾病;视镜检查注视性质;立体视或同视机检查双眼视觉功能。 屈光的检查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一般称之为验光。宝宝的验光以医生

宝宝对眼

对于无症状的隐斜视,因儿童的融合和辐辏能力较强可不作任何治疗,但的隐斜患儿近距离视物后眼胀、眼眶酸痛、头痛等视疲劳症状,可适当治疗。内隐斜要散瞳、验光,远视者配合适眼镜,外隐斜可作辐辏训练以加强双眼内转肌的力量克服外隐斜,若效果不佳,还可配戴三棱眼镜,对看近大于10°(20Δ)的外隐斜,可考虑手术治疗。 根据不同斜视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共同性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无关,但对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最好的治疗是在2岁视功能发育初期做手术矫正。2~3岁以后发生的内斜多与远视眼引起的调节辐辏过

儿童远视比近视危害更大

多年来青少年的近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如何效防治近视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家长们也愿意尝试各种方法帮孩子保住视力。事实上,除了近视,影响孩子眼健康的还其他眼病,它们带来的影响可能比近视更严重,家长也应该放一些注意力在这些眼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上。所以就专家提议,应该将我们常说的“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口号改为“保护视觉,防治眼病”。 儿童远视也会表现为“近视” 市民朱女士发现5岁的儿子看画册时眼睛凑得很近,她担心孩子过早患上了近视,就带他去检查。结果也不理想,双眼视力只0.8。“平时很少看电视,偶

老花远视怎辨别

老花眼是随年龄增长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属于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表现。而远视属于屈光不正所致,与老花眼的形成原理完全不同。 些人在年老后出现远视,可能是晶体屈光力减弱导致的屈光性远视。此外,这种远视也可能是年轻时的隐性远视,随着年老后眼球调节功能的退化,慢慢转变成了显性远视。 其实,老花眼和远视是比较容易区分的。远视的人,看远物和近物都存在看不清楚的情况;而老花眼发生则一般表现为近物看不清,看远物不受影响。所以老人在眼神变差时,应该仔细区分其表现,并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斜视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儿童内隐斜视的治疗: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手术原则是看远内隐斜大于近者时,做双眼外直肌缩短,看近内隐斜大于看远者时,行双眼内直肌后徙,内直肌每退后1mm大致可矫正4~6△,波动范围2△,外直肌缩短1mm大致矫正3~4△,波动范围2△。 2、散瞳验光 儿童内隐斜视的治疗:散瞳验光。如远视应充分矫正以减轻调节力和辐辏,散光或屈光参差者也应矫正,以提高视力。近视者应在低度矫正下求得较好的视力,因视力的提高也可促进双眼视功能及融合反射,对治疗内隐斜也可起到作用。

儿童斜视如何远离

1、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 2、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无异常情况。 3、对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远视或散光。 4、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6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