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喂养难题从改变父母开始
6大喂养难题从改变父母开始
1.孩子不肯吃蔬菜怎么办?
都说男孩子爱吃肉,我女儿却是个标准的肉食动物!每次吃饭,看到绿色的菜就要拣出来。包到饺子里的菜倒是可以吃下去,但是我们也不能老吃饺子呀!头疼!
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 我是不是喜欢吃蔬菜?
● 在孩子还不会咀嚼的时候,是否给他提供了太过粗糙或坚硬的东西,他会因为上次吃起来很费劲而拒绝现在吃。
● 在添加辅食的最初阶段,绿色蔬菜添加得不够及时?种类是不是比较单一?
● 在某次吃蔬菜时,是否被卡过、塞牙了,或者是茴香的气味他不喜欢,都会造成他对绿色蔬菜的不良印象,因此就一概拒绝。
● 在宝宝拒绝某种绿色蔬菜时,你是否曾经强迫他吃进去?
● 这种蔬菜我们是不是做得太多了?烹调方式太单一了,宝宝吃腻了?
这些方法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 可以采取一些变通的方式,就像你把蔬菜做成馅一样,还可以在他喜欢的食物里加一点蔬菜,把红色的蔬菜和绿色的蔬菜一起榨成汁等等。
● 如果你也对绿色蔬菜不感兴趣,赶快和宝宝一起改变吧!
● 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先大口地吃蔬菜,而且吃得很香,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可能就经不住诱惑,也开始吃起来了。
2.一到吃饭,就喊:“我不饿、我不吃!”
我儿子现在2岁半,他的生长发育状况还不错。可是最令我头疼的是,每次一到吃饭的时候,他就开始喊:“我不饿,我不吃!”真让人着急!
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 做饭之前,有没有问过宝宝想吃什么?
● 在准备开饭之前,问过宝宝饿不饿吗?
● 两餐之间的间隔足够长吗?有没有足够的运动?有没有因为宝宝每次都吃不多就让他享受“少食多餐”的待遇?两餐间隔过短或者少食多餐会使孩子失去饥饿的刺激,胃酸的分泌量也会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孩子失去对吃饭的兴趣。
● 是不是对我做的饭菜不对宝宝口味?
这些方法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 在制定食谱时,别忘了征求一下“小馋嘴”的意见,问问他想吃什么。如果可能的话,在制作菜品的过程中,让小家伙适当地参与其中。
● 在两餐之间安排适量的活动,增强肠胃的消化蠕动。
● 把吃饭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把“我们要孩子吃”变成“孩子要吃”。
● 等到孩子真正饥饿的时候才去喂他,并让他逐渐养成正常进食的规律和习惯。
● 就餐时一定要为宝贝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使宝贝保持良好的情绪。让他渴望进食,切忌强迫或威胁宝宝进食。
3.孩子吃得并不多,可体重却一路飙升!
我和老公的体重都属于“超重一族”。而今我们的宝贝儿子比起我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我们感觉孩子吃得并不算多啊,而他的体重却长得很快。该怎么办呢?
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 你在孕期是不是就营养过剩?
● 宝宝6个月以前,你一直在坚持母乳喂养吗?
● 你和你老公的饮食方式健康吗?是不是对一些容易导致肥胖的食品“情有独钟”?是不是经常采用油炸或者红烧的烹调方式?
● 你和你老公经常出去运动吗?
这些方法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 在宝宝6个月以前,最好是纯母乳喂养。
● 在添加辅食的阶段,要注意培养宝宝对蔬菜的喜好,比如在给孩子喂饭时,可以先给他吃蔬菜,这样的话,饥饿会让他更容易接受蔬菜。
● 首先尽量能够在6个月内实行纯母乳喂养,并且给宝宝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宝宝饿的时候一定要给他吃,但孩子感觉饱了,有表示了,哪怕碗里只剩下半口也不要给孩子吃了。这样即使出生时很胖的宝宝,将来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 我们通常所说的肥胖的遗传不仅仅是基因概念上的遗传,而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遗传。比如父母很喜欢吃不健康的或者容易导致肥胖的食品,经常采用油炸或者红烧的烹调方式,不爱活动。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孩子也容易出现和父母一致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4.宝宝改吃饭后,开始大便干燥!
我儿子现在1岁2个月。从1岁开始,宝宝由吃瓶装辅食改成吃我专门为他做的饭菜。一开始感觉还不错。可是前些天,他开始有点儿便秘。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我也急得不行。是不是我做的饭有什么问题呢?
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 宝宝每天的饮水量够吗?因为饮水量过少的话,有可能会导致大便干燥。
● 你给宝宝制作的食物是否过于精细?
● 宝宝是不是经常因为贪玩而忽视了排便?时间长了,会使排便意识被抑制,排便反应逐渐减弱从而会引起便秘。
● 宝宝肛门处是不是有裂痕或者红肿,感觉很不舒服?
这些方法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 注意膳食种类的多样化和合理搭配,适当吃一些玉米、小米、红薯、芹菜、菠菜、香蕉、苹果等食物。 ● 培养宝贝良好的排便习惯,养成按时排便,可以减少大便干燥的发生。
● 大便干燥明显或有排便困难时可采用腹部按摩方法。在宝宝空腹时或排便前给宝宝做做腹部按摩,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按摩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
5.宝宝特别爱吃甜食!
我们家宝贝儿特别爱吃甜食,每次喝粥还要加点儿糖,白开水一律不喝,只喝甜饮料。真拿她没办法!
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 给宝宝选择的牛奶或者配方奶的口味是否过甜?在给宝宝煮牛奶时,是不是还要加糖?
● 是否过早地让宝宝接触了果汁?在给小宝宝添加果汁时,是否注意到要用适当比例的水稀释?
● 是否经常给宝宝喝甜饮料?
● 家里是否也有人和宝宝“志同道合”,也很喜欢吃甜食?
这些方法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 宝宝口味的培养要从小做起。在宝宝8个月前,给宝宝制作辅食时,不要放糖。
● 不要让小宝宝过早接触果汁,在给他喝果汁时,要用一定比例的水加以稀释,以免口味过甜。
● 不要给宝贝喝过多的饮料,宝贝补充水分,最好的解渴饮料莫过于白开水,如果宝贝一时适应不了,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鲜榨果汁调味。
● 改变家庭饮食习惯,逐渐减少甜品,无论是主食还是炒菜,都尽量不放糖。
6.宝宝1岁半了却不会嚼东西!
我女儿现在1岁半了,牙齿长得挺好的,可就是不会嚼东西,每次喂进去的食物总是直接就吞进去,吞不进去的就吐出来。怎么才能让她学会嚼东西呢?
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 在宝宝满6个月时,有没有给宝宝及时添加泥糊状食品?
● 没有根据宝宝月龄的增长,逐渐改变食物的性状?
● 在宝宝牙齿发育的关键时期,有没有适时地给她增加一些硬食?
● 在宝宝练习咀嚼的关键时期,有没有给小家伙学习的机会?在宝宝练习咀嚼的时候,我会经常为她做示范吗?
● 总喜欢把硬一点儿的食物嚼(或捣)碎了喂宝宝吗?
● 宝宝出现不会咀嚼问题后,就继续喂她可以直接吞咽的食物?
这些方法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 尝试着慢慢改变食物的质地来让宝宝逐渐适应和学习。
● 在给宝宝吃饭时,你可以坐在她对面一起吃(或者自己嚼一块口香糖),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宝宝尽快掌握咀嚼的技巧。
● 尽量让宝宝上餐桌和大人一起吃饭,也好有更多的榜样可以模仿,而且受到的干扰也相对小一些。
新生儿大便健康
新生儿大便(胎粪)
宝宝刚出生时,你会在他的尿布上看到黑绿色,像汽油一样粘粘糊糊的大便。由于新生儿的胎粪由羊水、粘液、皮屑和其他子宫里吸收的东西构成,没有什么味道,所以,你可能都意识不到该给宝宝换尿布了。
在新生儿出生2~4天后,他的大便颜色会变浅,有点儿军绿色,也不那么粘了。这叫做“过渡大便”,这种大便表明宝宝开始消化最早吃到的母乳或配方奶,他的肠道功能运转正常。
母乳喂养宝宝的健康大便
如果你的宝宝是纯母乳喂养,他的大便会是糊状或凝乳状,颜色是黄色或有点儿发绿。新生儿的大便也可能很稀,像腹泻一样。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一般看起来像是芥末和奶酪混合起来的样子,而且还可能有一些种子状的小粒。
有的时候,健康的宝宝的大便是不难闻的,对于正常宝宝吃母乳的时候,他们大便的正常断定是很好断定的,通常情况下父母是不用担心的。
如果你看到宝宝尿布上的大便是亮绿色,有泡泡,差不多像海藻一样,那说明他多半是前奶吃得太多,后奶吃得不够。前奶是你的乳房最先分泌的乳汁,里面的卡路里含量低。
后奶的脂肪含量更高,营养最丰富。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你让宝宝吃一边乳房的时间不够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你喂奶的时候,要从上次宝宝吃完的那个乳房开始喂。
贫血宝宝的喂养难题
解析:宝宝贫血
婴幼儿贫血,通常是由于日常饮食中缺乏铁质。而人体需要这种矿物质才能创造出重要的血红细胞(血红细胞的作用:全身供氧)。
婴儿出生时本身所携带的铁质通常足够维持宝宝6个月左右所需,因此6个月龄以下宝宝因缺铁而贫血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现象。如果你是用母乳喂养的方法或用强化铁质的配方奶哺育宝宝,那就无需担心这方面问题。母乳和强化铁质的配方奶能足够供应宝宝所需。
与此同时,爸爸妈妈还需注意6个月龄以上婴儿可适量搭配辅食和母乳喂养以预防宝宝贫血。
早产儿和只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生时所携带的铁质可能会在未满6月龄前就提前消耗完。
宝宝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宝宝贫血的症状往往不那么明显,甚至你不会发现宝宝的身体有任何异常状况。较容易发现的一些贫血特征包含:
1、宝宝面色苍白
2、宝宝的指甲盖上半月形的月牙白消失
3、宝宝看上去没有力气,无精打采
孩子蛀牙-父母传播
孩子蛀牙-父母传播。孩子蛀牙,竟是父母传播,你们了解吗?父母口中生过蛀牙,孩子也会生出满口蛀牙,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不少人甚至认为蛀牙是会遗传的。昨天在沪召开的龋齿与口腔卫生研讨会上,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冯希平教授指出,蛀牙不会遗传,但会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喂食等行为传播给孩子,这也是孩子患上蛀牙的原因之一。
据冯教授介绍,不少孩子在婴儿期的喂养过程中,父母亲就已经把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传播给了孩子。如在给孩子用奶瓶喂奶时,父母担心温度过高会伤害孩子,于是先就着奶嘴吮上一口。还有少数母亲在喂养婴儿时,将自己用嘴嚼得稀烂的食物再吐出来喂给婴儿吃。更有父母为表达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常常情不自禁地亲吻孩子的嘴巴,所有这些举动都会使自己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传播给孩子,出现父母有蛀牙孩子也长蛀牙的情况。
专家强调,父母要改变在育儿方面的不良习惯,在亲吻孩子的时候,不妨选择脸蛋、额头等部位,同样可以跟孩子进行感情交流。除此,应该加强宣传教育,使儿童从小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小儿可由家长用柔软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幼儿3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刷牙,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
温馨提示:让您的孩子拥有一口好牙,不蛀牙,请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母乳喂养从开奶开始
新手妈妈要进行母乳喂养,首先是开奶。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如果没做好,会对以后的母乳喂养埋下隐患。一是宝宝可能会拒绝母乳,二是妈妈也可能发生奶水不足或奶涨奶结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发生急性乳腺炎。所以,新手妈妈们可不要忽视开奶的重要性。
进行母乳喂养的第一步就是开奶。如果开奶这步没做好,宝宝可能会拒绝母乳,妈妈也会因奶水不足或发生奶涨和奶结,而使母乳喂养中途受阻,严重的还会发生急性乳腺炎。所以,正确的开奶是成功实施母乳喂养的关键。
心态要好。开奶是否顺利,与妈妈的心态有很大关系。新妈妈们要坚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地进行母乳喂养,而且乳汁的多寡根本不会受乳房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只要抱有好的心态,下面的开奶才能顺利进行。
产后30分钟内进行开奶。自然分娩的妈妈,宝宝出生后的30分钟内就可以进行开奶,也就是让宝宝吮吸自己的乳房。剖腹产的妈妈也可以在分娩后的30分钟内开奶,不过需要用吸奶器来代替宝的吮吸。因为剖腹产的宝宝要在观察室里观察6个小时后才能抱到妈妈身边。越早让宝宝吸到母乳,越早对乳头进行刺激,越有利于开奶和母乳喂养。
开奶前不要给宝宝吸奶嘴。因为奶嘴会让宝宝产生“乳头错觉”。奶嘴吸起来比较轻松,出于“偷懒”的天性,吸过奶嘴的宝宝会不愿意再费力吮吸妈妈的乳房,从而增加开奶的困难,增加母乳喂养的难度。所以在吮吸乳头前,千万不要给宝宝吸奶嘴。一旦宝宝产生了“乳头错觉”,就不认识妈妈的乳头,不肯吸奶了。
新妈妈育儿手记:初乳、过渡乳与成熟乳区别
初乳。产后7天内新妈妈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也被称为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因为初乳中含蛋白质量比成熟乳多,尤其是分泌型IgA(SIgA)。初乳中脂肪和乳糖含量则要比成熟乳少。但蛋白质及有形物质比较多,所以质地粘稠。初乳曾现出淡黄色,含有大量的ß胡萝卜素。在开奶后的头三天里,这时乳房中乳汁尚未充盈,所以宝宝每次吸奶都可以吸出2—20ml的初乳。
过渡乳。产后7-14天间所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是初乳向成熟乳的过渡乳。过渡乳中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则逐渐增加。
成熟乳。产后 14天后所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但实际上,乳汁要产后30天左右才会趋于稳定。
给宝宝转奶一定要注意的细节
在这要提醒广大父母,给宝宝转奶时不得不注意的几个细节,让宝宝轻松适应新口味
新爸妈在给宝宝转奶的时候以下几个细节是一定要注意的,
转奶不要太频繁
据“有的父母以为‘转奶’就是在不同牌子的奶粉间互相转换,其实相同的牌子,不同的阶段之间的奶粉,或同一牌子,相同阶段,但不同产地的奶粉的变化也都属于‘转奶’。父母需要特别小心。”
转奶不适有何症状
如果父母认为宝宝不适合喝之前牌子的奶粉,也可以考虑转换品牌,但要明确转奶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那么如何确定宝宝是否“转奶”成功了呢?“转奶不适”会表现出什么症状呢?
据了解,宝宝出现“转奶不适”通常会出现以下几个表现:拉肚子、不爱吃奶、呕吐、便秘、哭闹、过敏等。其中“拉肚子”最为严重,而“过敏”则表现为皮肤痒,出红疹,父母要边给孩子转奶边观察孩子的适应状况。
转奶的原则和方法
专家提醒父母:给宝宝转奶最忌频繁:“每种配方奶都有相对应的阶段奶粉,因为宝宝的肠胃和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好,而各种奶粉配方不一样,如果换了另外一种奶粉,宝宝又要去重新适应,这样容易引起宝宝拉肚子。”转奶要循序渐进,不要过于心急,整个过程可历时一至两个星期,要让宝宝有个适应的过程。父母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没有不良反应,才可以增加,如果不能适应,就要缓慢改变。
此外,转奶应在宝宝健康情况正常时进行,没有腹泻、发烧、感冒等,接种疫苗期间也最好不要转奶。
转奶的方法是“新旧混合”:父母要将预备替换的奶粉和宝宝先前饮用的奶粉在转奶时掺和饮用,尽可能在原先使用的奶粉中适当添加新的奶粉,开始可以量少一点,慢慢适当增加比例,直到完全更换。比如:先在老的奶粉里添加1/3的新奶粉,这样吃了两三天没什么不适后,再老的、新的奶粉各1/2吃两三天,再老的1/3、新的2/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用新的奶粉取代老的奶粉。
宝宝厌食不吃饭怎么办 生理性厌食
常见于生长发育期。
孩子会出现生理性厌食的原因与生长发育过程有关,当孩子刚出生时,由于对外在环境不熟悉,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满足生理需求,包括饮食与睡眠。但随着年龄增长,便会开始对外在充满好奇,此时对孩子来说,一成不变的饮食没有新意,容易产生厌食的状况。
出生后的宝宝在前3个月左右,由于认知系统尚未发展完全,通常会专心的喝奶,不太会有厌食问题。到了4个月时,因为开始发展出好奇心,对外在事物都感到新鲜,喂奶时便容易分心,宝宝不再会一口气将奶喝完,可能喝一会儿就停下来观看周遭事物,甚至周遭出现声响时就会停止吸奶,这种状况正是俗称的「厌奶期」。
改善对策
当宝宝出现厌奶的状况时,父母可以选择较安静且不容易受到干扰的环境喂奶,避免宝宝分心,但如果仍出现拒绝喝奶和哭闹,则应先暂缓,待宝饱肚子饿的时候再喂食。原则上,只要一天的总奶量足够即可,不必要求每餐都要摄取到足够的分量。
4个月大的宝宝,已到了可以添加副食品的年龄,父母不妨开始逐步补充副食品,以弥补奶量不足而缺少的热量和营养。初期可于喂奶前尝试给予副食品,此时宝宝会因为肚子饿,对食物的接受度较高,随着进食量增加,再渐进式取代一餐母奶或配方奶喂食。若宝宝调节副食品的状况良好,可将食用时间订为早、中、晚的正餐时段,母奶或配方奶则于早晨或睡前再喂食,为用完正餐的2小时后,让胃有多余的空间进行消化。
父母准备副食品时,应先以全谷根茎类为主,包括米汤、米精、麦精等淀粉类食物,当孩子反应良好,再添加水果泥,之后就加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鸡蛋、肉类等;质地部分也要以流质、糊状、泥状食物为主,再慢慢给予小块到大块固体状的食物,训练孩子的咀嚼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孩子对于还没有食用过的食物可能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因此,分量必须逐步增加,初期先以小汤匙一口一口慢慢喂食,若孩子出现转头不吃或用舌头将汤匙推出来时,父母不要气馁,这只是孩子的反射动作,并非代表对该食物完全没兴趣,可以于下一餐再进行尝试。
贲门是食道与胃交接处的括约肌,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在正常情况下,吃下的食物会从食道进入胃里进行消化,此时即使平躺或没有坐正,胃里的食物也不会逆流至食道,这是因为括约肌发挥了作用。然而,1岁以下的宝宝因为贲门尚未发育成熟且容易松弛,当松弛时,孩子刚喝下的牛奶就容易逆流至食道,导致溢奶情形,当孩子一溢奶,便会觉得喝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进而产生抗拒。
改善对策
建议父母改变喂奶姿势,像是喂奶时将头部垫高,不使其平躺,喂完后亦可先将婴儿抱起来,使其直立,待消化吸收一段时间后,再将孩子放下坐着或平躺,都能改善溢奶状况。一般来说,宝宝在6个月大后,溢奶情况会逐渐改善,若仍会溢奶,甚至吐奶,必须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其他问题影响。
便秘常见于吃配方奶或副食品为主的宝宝。宝宝4个月大之前,主食是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其中,母乳水分多、质地稀,很容易吸收,较不会出现便秘问题;配方奶则因为含铁量较多,粪便较易变硬。若父母发现宝宝的大便开始变硬,或者喂奶时哭闹、拒绝喝奶的情形,应注意孩子是否已出现便秘,尽快找出原因加以改善。
此外,宝宝4个月大起,会逐步摄取副食品,但可能因为水分摄取不足、食物缺乏纤维质而导致便秘,常见症状包括粪便乾硬、没有定时排便、排便过于用力等,当孩子认为排便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就会减少排便次数,导致肠胃道塞满粪便,长期下来就容易引起腹胀不适的情形,进而降低进食量。
改善对策
若孩子出现便秘症状,父母应先观察孩子便秘的主因,若因为水分摄取不足,必须额外补充水量;若摄取的食物缺乏纤维质,宜多补充膳食纤维类的食物,例如:米精或麦精。随着年龄增长,亦要开始给予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减轻便秘情形。
若孩子太晚接触副食品,亦会产生厌食情形。一般来说,喂食副食品的时间为4~12个月大,若父母在9~12个月大才让孩子接触,此时由于孩子的咀嚼能力有限,无法好好嚼碎和吞咽食物,便容易对「吃」失去兴趣,甚至开始拒吃食物。
改善对策
当孩子出现厌食时,父母可先观察孩子的长牙状况,若发现孩子已经长牙,不妨准备质地较浓稠的食物,例如:南瓜泥、红薯泥等,亦能改变食物的烹调方式。此外,此时孩子已经发展出自主权,想要自己拿食物,并且自行用餐,不喜欢他人喂食,建议父母采用不同烹调方式,例如:煎,将松饼、红薯饼、蔬菜饼等质地不会过于坚硬的食物煎熟,让孩子自己拿在手上食用,增添食欲。
好发于1岁以上的孩子,此时逐渐不以母奶或配方奶为主食,而是和成人吃相同的食物,就是所谓的「离乳期」。然而,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会自行走路且活动量变大,容易对其他事物感兴趣,吃饭时很容易分心,对食物的接受度也慢慢下降,若没有及时改善,时间一长便会演变成厌食。
改善对策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吃饭的时间没有概念,亦尚未建立餐桌习惯,父母可以先提供一套专属的餐具,告诉孩子这是他专用的餐具,并且要求孩子到了用餐时间就应乖乖坐在餐桌前吃饭。不过,由于孩子的胃容量较小,无法一次摄取太多食物,父母应将一天的食用量分成5次左右进食,也就是除了早、中、晚餐的正餐时间外,在餐与餐之间再添加点心时间,补充热量所需。
若在建立正确的用餐习惯时,孩子仍出现不想吃的情形,建议父母变化餐具颜色、改变食物造型,制作卡通、动物等可爱形状的食物,提高孩子用餐意愿,或者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当孩子累了、饿了,自然就会有食欲。
照顾小baby 大人心急易出事
1.不要让宝宝醒的时间太久
如果你的宝宝还不满六个月,那么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会是睡觉的状态,因为新生儿需要大量的睡眠。儿童专家指出六个月以下的婴儿醒来后两小时内,正常情况下会再次进入睡眠。但是现在有很多父母都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在你逗宝宝的时候,他可能累了,这时候婴儿会大哭,因为他们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当你的宝宝醒来玩了两个小时后,突然哭了,那么他可能是累了想睡觉。父母要注意不要跟宝宝玩太长时间。
2.不要违背宝宝的自然规律
有的父母可能觉得自己的宝宝作息时间不正常,跟父母的作息正好相反,就想试图改变宝宝的作息规律,来符合自己的时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特别是婴儿六个月以下的时候,婴儿出生后的自己的作息时间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婴儿自身调节的产物,所以很难去改变。如果父母强行改变宝宝的这种自然规律,那么就可能会让宝宝身体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宝宝白天睡得多,晚上睡得少,父母可能想让宝宝跟自己的休息时间一致,白天不让宝宝睡太久,这会让宝宝太累而感到烦躁,大哭,发脾气,甚至生病。所以在宝宝不到六个月的期间,应该按照宝宝自己的作息规律来,不要随意改变。
3.不要太快改变作息时间
当宝宝六个月以上的时候,父母就可以适度的改变宝宝的作息和喂食时间了。但是要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慢慢来,不要一下子就把宝宝的作息时间完全颠倒,或者做很大的改变,这会让宝宝不适应,也不会有很大的效果。比如在给宝宝吃早饭的时候,父母想要养成宝宝8点钟吃早饭的习惯,但是他6点钟就会饿,那么父母应该每天早上都推迟10分钟喂食早餐,这样一个月左右,你的宝宝就能够达到你的要求了。如果父母马上就强制宝宝必须8点钟吃早饭,只会让宝宝饿的嚎啕大哭。
唐氏综合症宝宝吃母乳的6大好处
唐氏综合症宝宝嗜睡且喂养困难,其智能低下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智商25~50,动作发育和性发育都延迟。而且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畸形,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白血病的发生率比一般增高10~30倍。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即出现老年性痴呆症状。
对于这一类特殊宝宝,究竟该如何喂养呢?很多父母为此操碎了心,但是小编要告诉各位家长,对于唐氏宝宝,只有坚持母乳喂养才是最好的。母乳虽然不是万能药,但是对唐氏综合症宝宝来说,却有很多好处,如下:
1、唐氏儿很容易感冒,尤其容易引发耳朵感染,而母乳则能增加其免疫力。
2、唐氏儿容易发生肠道感染,母乳能促进肠道内有益细菌的生长,从而减轻感染。
3、唐氏儿容易便秘,母乳有通便的作用。
4、唐氏儿一般都有心脏问题,而母乳中盐的成分很少。
5、唐氏儿吸力弱,吃奶困难,吃母乳比较省力。
6、唐氏儿宝宝智力和运动能力发育都比较慢,面容也有问题,母乳是很好的健脑食品,而且还能促进宝宝脸部发育。
一般来说,唐氏综合症宝宝吸力很弱,所以在母乳喂养方面,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一遍一遍地训练,让宝宝逐渐能含进乳头,学会吃奶。虽然大多数唐氏儿在最开始吃奶会困难些,但是最终还是能学会。喂养这一类特殊宝宝的过程中,妈咪最好加强彼此之间的亲密度,时刻和他在一起,更加有利于他学会吃奶。只有会吃奶,宝宝的体重才会开始渐渐增长。
新生儿喝奶粉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首先要学会样判断宝宝是否便秘:
宝宝是否便秘,不能只依据排便频率为标准,而是要对宝宝大便的质和量进行总体观察,并且要看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每个孩子各自身体状况不同,情况也有所不同。
宝宝便秘四信号:
大便量少,干燥;
大便难于排出,排便时有痛感;
腹部胀满,疼痛;
食欲减退。
而因为牛奶中带“火”,还有牛奶的营养太过于纯粹,会导致大便残渣减少。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寡糖,这些都是人体必需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增殖肠内双歧杆菌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而人工喂养的奶粉中往往缺少这类糖,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很容易出现上火和便秘的现象,所以我们建议你宝宝喂食完牛奶以后,喂点水,也可以喂点果汁,果汁不能直接喂食,要稀释以后在喂给宝宝喝,还可以吃点妈咪爱,妈咪爱可以调理菌群,帮助消化和吸收的,有预防和改善便秘的作用。平时在牛奶中添加些这类糖,比如:黄金双歧因子,就是其中一种,可以适当添加,以减少宝宝上火和便秘的现象!
宝宝的健康问题是永恒不变的, 现在我们了解了新生儿喝奶粉的确会导致便秘问题,而只要父母们在照顾喂养宝宝的同时,做一些适当的措施,就可以有效的改善新生儿喝奶粉便秘的问题,为可爱的宝宝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氛围,让他们幸福的成长,相信这也是为人父母者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