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肾病需要做什么检查
造影剂肾病需要做什么检查
1.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可见尿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管型,为非特异性,与肾功能改变不相关。尿酸盐结晶常见,偶可见枸橼酸钙结晶;一般有一过性蛋白尿,大量蛋白尿不常见,有急性小管坏死的大多数患者,尿钠排出往往大于40mmol/L,钠排泄分数(FENa)大于1%;但有1/3急性肾衰者尿钠排出低于20mmol/L,少尿者钠排泄分数小于1%。
2.肾小管功能检查
(1)酚红排泄试验及莫氏试验:酚红排泄试验(PSP)反映近曲小管功能:PSP降低提示造影剂对近曲小管损害。莫氏试验异常则提示有远曲小管损害。
(2)尿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是一种溶酶体酶。NAG活性增高说明造影剂造成肾损害。
(3)尿系列微量蛋白测定:尿α1-MG、β2-MG升高。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升高。
(4)尿渗透压:尿渗透压降低在300~400mOsm,少尿期低尿钠或钠滤过分数降低。
3.肾小球功能检查 血BUN、血清肌酐、血尿酸均可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4.核素肾图及B超检查 肾图呈抛物线型;B超肾影增大或正常。
5.肾活检显示有特征性的胆固醇栓子者可与本病鉴别。如有肾小管细胞骨架结构破坏、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等改变,有助于本病诊断。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简便价廉的肾动脉狭窄的筛选手段,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能有9%的特异度,95%的敏感度,但此项技术的准确性严重依赖于操作者的耐心与经验,对于肥胖和腹部气体过多的患者检查困难。推荐用于肾动脉支架术后复查,在具有丰富检查经验的中心之外作为筛查和确诊肾动脉狭窄的手段还需谨慎。
2.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MRA)采用三维对比成像的方法可较好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结构,其敏感度为80%~100%,特异度 9%~99%,多采用相位对比法(PC)和时间飞跃法(TOF)。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肾动脉近端损害诊断效果较好,而对远端或肾副动脉常易漏诊。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不使用或少量使用专用对比剂,肾脏损害小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
3.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TA)是一个可靠的检查手段,对肾动脉和肾副动脉显示效果好。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8%~96%、96%~100%,对腹主动脉和肾动脉钙化的定位和定量超过任何一种检查方法(包括肾动脉造影)。缺点:CTA所需要的对比剂量较大,为 130~150ml,扫描时要求注射时间达20~30s,而且肾动脉狭窄患者常存在潜在性肾衰的可能,导致对比剂肾病的风险存在。因静脉途径使用造影剂的肾毒性明显小于动脉途径,结合水化降低风险,可以广泛使用。
4.肾动脉血管造影
目前被认为是诊断RAS的金标准。造影指征:临床有肾血管性高血压、缺血性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三者之一存在加上以下任何一个条件:
(1)非侵入性检查提示一侧肾动脉狭窄>50%,或者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在30岁以前或50岁以后发现有高血压。
(3)肾脏缩小,肾功能受损,特别是使用ACEI制剂的患者。
该检查为有创性、价格较贵,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为避免对比剂可能导致的肾毒性,将CO2作为对比剂在肾功能不全(包括移植肾)的患者行肾动脉狭窄诊断和球囊扩张术时应用被认为是可行、有效的。
5.肾动态显像
Tc-DTPA肾动态显像能较安全灵敏地提供RAS的间接信息,敏感性为71%~92%,特异性为 72%~98.2%。对肾动脉狭窄超过50%时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80%以上。优点在于无创,可评价肾功能和分肾功能,并可预测血管成形术的疗效及应用ACEI的风险。缺点在于不能显示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而且受肾功能水平的影响。
伤肾的药物有哪些 造影剂
随着增强CT、介入治疗等医学手段的普及,含碘造影剂得到大量使用,含碘造影剂通过收缩肾血管直接引起肾灌流量下降,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渗透性肾病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等。有研究结果提示,非离子型造影剂导致肾脏损害的机会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易引起肾损的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碘海醇等。
血管造影检查的注意事项
1首先我们要先确定,对于脑部的血管造影检查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痛苦,只是在注射造影剂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头部疼痛或者灼热的情况,在做检查的时候,一定要克服心理恐惧还有紧张感,放松下来配合检查。
2在做检查之前,需要为病人做造影剂还有麻醉剂的过敏性试验,如果患者有不适的话,一定要向医生反应,只有是阴性的试验者才可以做造影检查,还有需要做凝血时间的检测。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做检查前6个小时是需要禁食的。
3而在做造影检查之后,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并且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以及穿刺部位有没有出血或血肿的情况
4一般来说,有的患者可能在做完检查后会出现头疼,头晕,恶心呕吐,面部潮红的情况,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不要紧张,一般是指休息2-3天左右可以消失。
注意事项:
一定要注意,对于患者如对造影剂或者麻醉剂过敏,或者有出血性疾病,心肾肝功能不全或者全身情况极差的病人,一定是不能做血管造影手术的,
造影剂肾病是怎么回事
常用的造影剂均为高渗性,在体内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吸收,脱水时该药在肾内浓度增高,可致肾损害而发生急性肾衰。以下是易造成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危险因素:
1.危险因素
(1)原有肾功能不全。
(2)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有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年龄超过50岁,有心血管并发症及肾功能不全者危险性大。
(3)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为明显危险因素。
(4)肾病综合征。
(5)肝硬化伴肾功能损害。
(6)血容量减少或脱水:狗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在脱水状态下,造影剂可引起肾内血管显著收缩。
(7)多发性骨髓瘤: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可引起急性肾衰,曾一度认为多发性骨髓瘤者静脉内注射造影剂为反指征。但在一组回顾性多发性骨髓瘤接受造影剂后的观察中发现CAN发生率仅为0.6%~1.25%。因此临床若需要,仔细监测,补充容量后仍可进行。
(8)同时应用其他的肾毒性药物。
(9)短期内接受多种放射性造影剂者。
(10)造影剂的剂量:剂量越大,肾损害增加,当剂量>30ml时,造影时平均血压小于13.3 kPa(100mmHg)则危险性增加。
(11)高血钙。
造影剂肾病早期症状
1.接受造影剂者血清肌酐通常在24h内升高,96h达峰值,一般7~10天后回复达基础值,但也有报道,肾功能在.周内呈进行性下降,然后回复达基础值,60%以上CAN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少尿,对襻利尿剂有抗性,也有非少尿者,大多数患者肾功能可自然恢复,10%者需要透析治疗,不可逆肾功能衰竭者少见,需要长期维持透析。
2.尿液检查可见尿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及各种碎片,非特异性,与肾功能改变不相关,尿酸盐结晶常见,偶可见枸橼酸钙结晶,大量蛋白尿不常见,有急性小管坏死的大多数患者,尿钠排出往往大于40mmol/L,钠排泄分数(FENa)大于1%;但有1/3急性肾衰者尿钠排出低于20mmol/L,少尿者钠排泄分数小于1%。
3.应用造影剂后X线摄片双肾显影持续达24~48h为CAN的特征性表现,Older在观察中发现,X线摄片敏感性达83%,特异性高达93%,但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因此CAN尚需结合24~48h内血清肌酐测值加以明确。
药物治疗肾病
目前尚没有循证医学证明某种药物对CIN 有确切的预防作用,但有研究证实某些药物已经显示出在降低CIN 发生率中的作用。为了便于应用,依据药物对造影剂肾病效应,造影剂肾病共识小组将降低造影剂肾病风险的药物分为3类:
阳性结果:有潜在益处,需进一步评估可能有用。
中间结果:在减少造影剂肾病的风险上,药物并没有显示出持续有效。
阴性结果:可能有害。
1. 阳性结果
(1)腺苷拮抗剂( 茶碱/氨茶碱)
腺苷是是肾内缩血管物质,并且可以调节肾脏球管反馈机制,因此腺苷拮抗剂理论上可以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CIN专家共识工作组认为,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但现有结果足以使临床医生考虑对CIN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磷酸二酯酶。
(2)他汀类药物
已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维持氧化亚氮产物,并能减少氧化应激,从而降低了CIN发生的风险
(3) 维生素C
造影剂能引起肾功能降低可能是由于反应性氧化物的产生。抗坏血酸是强效水溶性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大量氧自由基,理论上推测其有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作用。有大量安全的记录证实维生素C是一种处处可得、且耐受性良好的抗氧化剂。
(4) 前列腺素E1
肾血管收缩与CIN的发病机理有关,人们开始使用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进行研究。一项研究显示,米索前列醇能减轻放射手术后肌肝清除的降低;另一项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使用前列腺素E1的患者术后血清肌肝增高的幅度减低。
2. 中性结果
(1) N-乙酰半胱氨酸
N - 乙酰半胱氨酸(N - acetylcysteine ,NAC) 因有直接扩肾内血管、减少血管内皮损害、减少氧自由基作用,临床研究较多。26 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有14 项表明NAC 对高危人群中有预防,12 项结果相反。新近在2007年Circulation发表的造影剂肾病预防策略的研究(REMEDIAL研究)认为水化治疗联合应用NAC可以有效地预防造影剂肾病发生。
(2) 非诺多泮/多巴胺
非诺多泮是一种选择性激动剂,作用于多巴胺A1受体,理论上可以选择性地增加肾髓质血流量。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表明,非诺多泮有助于改善肾脏血流, 能预防CIN发生。而两个前瞻性随机试验却得出阴性结果。
(3) 钙通道阻滞剂
一些动物试验提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改善造影剂引起的血流量降低,一些临床试验利用硝苯地平作为预防剂与对照组进行研究,但结果各不相同。且这些试验规模较小,入选的患者少,不包括高发病风险的患者,故其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证实。目前仍不能肯定其对C IN有预防作用。所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不作为常规预防用药。
3. 阴性结果
(1) 速尿
总的来说,研究还没有发现速尿的有利作用,因为它具有减少血管内容量和减少肾血流量的作用。虽然通过强制性利尿可缩短造影剂的肾循环时间是一个很吸引人的假说,但一项试验显示,包括静脉内晶体、甘露醇、速尿和小剂量多巴胺在内,它们对CIN的整体发病率没有作用。
(2) 甘露醇
对于将甘露醇应用于有CIN患病风险的患者,随机、前瞻性试验没有为其提供证据支持。
4.其他防治措施
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造影前后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积极处理并发症, 加强营养支持。合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透析治疗, 对于口服二甲双胍的患者在造影前后2 d 应停服该药, 待肾功能恢复至造影前水平再重新服药,以免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原用非甾体类药物和利尿剂的患者,造影前应停药, 并补足血容量。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疼痛是输卵管造影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前肌注麻醉药可缓解疼痛。很多人感觉腹部疼痛,甚至难以深受,且伴有恶心、呕吐、疲乏无力、重者会晕厥、休克。造影管深入宫腔,刺激子宫输卵管引起痉挛;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患者对疼痛耐受性较差均可引起疼痛。术后适当休息,疼痛症状可自行缓解。建议患者术后观察1小时方可离院。
输卵管后多久可以要孩子
输卵管后多久可以要孩子?做输卵管造影需要向宫腔及输卵管注入造影剂,而造影剂分为碘油和碘水两种。一般来说,碘水造影隔月就能怀孕,如果是碘油造影则建议在三个月后才要孩子。同时,输卵管造影过程中可能会受到X线辐射影响,不建议输卵管造影术后立刻要孩子。
输卵管造影多少钱?
输卵管造影检查费为200元左右,具体视当地医院收费标准而定。输卵管造影可以判断患者输卵管是否通常、并可对输卵管堵塞、子宫粘连、子宫畸形、粘膜下肌瘤等疾病做出诊断,是提高不孕症诊断率较为理想的方法,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肾病患者小心造影剂造成急性肾衰
随着现代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手段的发展和造影剂的应用日益增多,造影剂肾病(CIN)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CIN指由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急骤下降。
常用的造影剂一般均为高渗性,含碘量高达37%,在体内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吸收,脱水时该药在肾内浓度增高,可致肾损害而发生急性肾衰。造影剂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报道日趋增多,甚至其发生率超过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的肾衰。目前,CIN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病因和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二位病因。
多发于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
研究显示,CIN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而某些特殊群体中,如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肾移植患者、存在潜在的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及糖尿病患者等,CIN的发生率则显著增高
CIN的病理生理机制很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预防造影剂肾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改用水化治疗
水化是使用最早、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有效减少CIN发生的方法。水化治疗可增加肾血流量,缓解肾血管收缩,减少造影剂在肾脏停留时间,改善肾小管中尿酸流量,减少管型形成,发挥神经激素有益效应,从而降低CIN发生率。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水化液的改进方面。
选择正确的造影剂
理论上,非离子型、低渗及等渗造影剂可提供更高质量的影像和更小的肾毒性,但是低渗造影剂也不能完全避免肾毒性。对于不存在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高渗造影剂和低渗造影剂的肾毒性相似。目前多主张只对造影剂肾病易患人群使用低渗造影剂。
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和钙拮抗剂
1) N-乙酰半胱氨酸 N-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有效的血管扩张剂,能改善肾脏缺血性损伤,并间接促进谷胱甘肽合成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还可以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及一氧化氮的生物利用。乙酰半胱胺酸具有廉价、安全、易于给药等特点,应成为高危人群防治CIN的一种很好选择。
2) 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CCB)对肾脏血管起舒张作用,且对入球小动脉扩张作用强于出球小动脉。此外还增加尿钠排泄。研究提示,CCB有肾脏保护作用。另外钙离子络合剂EGTA也类似作用。CCB可减轻造影后GFR下降和肾脏血管持续收缩的时间。但CCB的不良反应需引起注意,尤其是低血压,可能反而增加CIN发生风险。
预防性血液滤过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能降低造影剂浓度,但普通血液透析对于造影剂引起的肾毒性不能提供任何保护。有研究显示,血液滤过能减少CIN发生风险,对CIN患者的长期预后有好处。意大利一项研究表明,接受造影剂之前或之后给予血液滤过可有效预防CIN的发生。另有研究比较分析了水化治疗和和血滤滤过的疗效,结果发现,血液滤过在降低CIN发生率、1年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水化治疗。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近年来以消除狭窄,恢复血流,保护肾功能,降低高血压为目标的介入治疗为RAS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治疗途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由于介入治疗微创、高效、风险小而在近几年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一项研究对456例肾动脉狭窄>70%伴或不伴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340例伴有高血压,在平均34个月随访中,血肌酐由1.45mg/dl降至1.39mg/dl且血压改善明显,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5]。文献报道,严重的RAS患者的脑钠钛(BNP)水平可升高,支架植入后BNP下降,同时发现基线BNP升高>80ng/dl,是支架植入术后能改善血压的有利预测指标[6]。我们一组8例PTRA病例,其中大动脉炎2例,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6例,经长期随访,平均随访24个月,远期疗效较为满意。如下图:(421-424)但目前对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效果的报道不一,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目前对疗效的评价标准未统一。
右肾动脉近心段狭窄收缩压差16Kpa 图422 5mm直径球囊扩张狭部
PTRA后压差降为0.8Kpa扩张后6小时血压正常
随访3年后血压正常动脉管腔无变化,仍通畅
介入治疗面临的问题:血栓形成及胆固醇结晶栓塞、造影剂肾病、动脉内膜损伤及术后再狭窄等。目前解决对策包括使用远端滤器保护装置,使内膜损伤撕裂、血栓形成及胆固醇结晶栓塞等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药物洗脱支架、放射性支架问世及即将问世应用临床的生物支架的应用将大大降低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的应用,使造影剂过敏及造影剂对肾脏的损伤明显减少。
造影是什么
1.造影是一种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X线拍片和透视只能分辨密度相差较大的组织器官,如骨、心、肺等,而对于人体大量密度相差较小的器官和组织,便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人们想到了造影检查,即先用高于或低于人体软组织密度的造影剂灌注需要检查部位,然后进行X线检查。由于已灌注造影剂的组织器官与周围部位密度差异变大,在X线下形成鲜明对比,便可以发现形态或功能是否异常。1906年有人发明了钡餐造影检查胃肠,此后各种各样的造影方法和造影剂相继出世。
造影剂按性能分为5大类。一为经肾排泄的造影剂,多用于泌尿系和心血管的造影;二为经肝胆排泄的造影剂,如碘番酸等,主要用于肝胆系统的造影检查;三为油脂类造影剂,如碘化油、碘苯酯等,主要用于支气管、子宫等管道、体腔等的造影;四为固体造影剂,如硫酸钡,将其调成混悬液吞服或灌肠用于消化道造影。以上四类造影剂密度均高于人体软组织,统称阳性造影剂,在X线片上呈白色。五类为气体造影剂,如空气、二氧化碳、氧气等,这类造影剂密度低于人体软组织,属阴性造影剂,在X线片上呈黑色。
2.造影X线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对细胞有杀伤破坏作用。过量的照射可引起生命危险。但是,一般诊断检查时,如一次胸透,照一片X线片,剂量较少(在安全剂量之内),对身体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所以不要有顾虑;但也不要乱照,如一有病就照X 线,因为经常照X线对身体健康也会有一定的损害。病人应当听从医生的指导,避免不必要的X线检查。不做检查的人不要围观检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照射量。
3.不同部位的造影就有不同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