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容易饿怎么办 保证主食摄入量
糖尿病容易饿怎么办 保证主食摄入量
主食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不能吃得过少。一般来说,轻体力劳动者每日主食量约为300~400g(6~8两),重体力劳动每日则应达到500g以上。每周减少主食量100~200克,约一个月限制到每日300克左右。
哪些人不适合食用土茯苓
1、肾功能不好的人
土茯苓利水渗湿的效果很好,肾功能不好的人食用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最终只会加重病情。
2、患有糖尿病的人
土茯苓含大量淀粉,而糖尿病人每日的淀粉摄入量都需要定量,不能过量食用,所以糖尿病人食用土茯苓后需要相应减少主食摄入。
3、气虚体弱的人
土茯苓有很好健脾祛湿的功效,而对于无湿热的人食用之后会加重身体寒凉之气,对气虚体弱的人来说症状更加明显。
荔枝gi值 荔枝糖尿病人能吃吗
因人而异。
荔枝中含有较高的糖分,食用后会导致体内血糖的上升,而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其本身体内的血糖值就偏高,所以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的糖尿病人来说,是不建议食用荔枝的。
如果血糖已经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那么如果想吃荔枝的话也可以适当地吃一些,但最好是放在两餐之间食用,并相应地减少接下来的主食摄入量,以免餐后血糖出现波动。
糖尿病人群如何选择主食
对于常见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往往伴随着超重和肥胖,这会加大血液循环、心脏病的危险性,因此积极控制体重是促进治疗的有效措施,对这类患者而言,以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正常体重为宜,肥胖者要减少热能摄入,降低体重。
以目前衡量体重是否适宜的标准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来说,BMI18.5~22.9为正常,BMI 23.0~24.9为超重,BMI≥25为肥胖,对于男性来说,适宜的BMI值是19.2~21.2之间;而对于女性来说,适宜的BMI值是19.4~20.7之间。有研究显示,当BMI值超过25以后,男性和女性的死亡危险性都增加。向心性肥胖与人群糖尿病、冠心病等的危险性增加有一定相关性,建议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为宜。
人们对糖尿病人群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的认识,是逐步在变化的。早年对糖尿病的饮食,强调低能量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膳食。以美国为例,在1930年代,美国推荐糖尿病人(以每天摄入2000kcal为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每天摄入量仅为70克,碳水化合物供能占全天总热量的比仅为14%,因为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影响脂肪代谢,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随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对糖尿病患者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认识在逐渐改变,1955年、1970年和1990年代,美国推荐糖尿病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每天摄入量分别达到176、225克和290克,碳水化合物供能占全天总热量的比分别达到35%、45%和58%,合理控制能量,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比例,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强调因人而异的糖尿病个体化膳食是现在对糖尿病人群的膳食指导原则之一。
对于单纯用饮食治疗的患者来说,开始每天可给予200克左右的主食,以帮助控制稳定血糖;血糖、尿糖控制稳定后,可给予每天300克左右的主食;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每天的主食量不宜超过半斤,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增加,以每天250~350克为宜,年老者不超过每天300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主食摄入量的时候,也要注意防止因糖类摄入过低引起的低血糖,所以主食摄入量最低也要在150~200克,否则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人群选择主食应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少甜食糖果,增加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多用血糖指数低的食物,如荞麦、玉米、燕麦、小米和苡仁等食物。同时要注意主食在能量上的差异,如同样都摄入90Kcal能量,对于大米或面粉就大约摄入25克,小米面25克,生面条30克,凉粉400克,土豆125克,银耳25克,绿豆25克等。所以在每天主食的摄入中,要注意不同食物能量的差别,保持能量平衡。
同时在蔬菜的选择上,可多选用含糖量在3%以下的绿叶蔬菜,含糖量小于1%的蔬菜,如红苋菜、菠菜、大叶芥菜、生菜;含糖量在2%以下的绿叶蔬菜,如蘑菇(鲜)、海带、韭菜、香菜、鸡毛菜、大白菜、芥菜、佛手瓜、番茄、茄子、西兰花、豌豆苗、枸杞菜等;含糖量在3%左右以下的绿叶蔬菜,如雪里红、白长萝卜、花菜、苦瓜、荷兰豆、卷心菜、青椒、茭白、金针菇等。
糖尿病人群可适量多选用豆类及制品、奶制品和禽肉鱼虾蛋等;少食各种油脂、酱油、腌制品等含盐的调味品,限制食用各种糖类、含糖的甜饮品、各种高脂肪及油炸食品;米酒、啤酒、黄酒及各种白酒等酒类。
小心白领亚健康缠身有效食疗方
经常掉头发需保证主食摄入
可能缺乏的营养:蛋白质、能量、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锌。现代医学以为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因此要补充优质蛋白质,比如海鲜类蛋白,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和钙。对策:每日保证主食的摄入,以最为经济的手段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每日保证3两瘦肉、1个鸡蛋、250毫升牛奶,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同时可增加必需脂肪酸摄入。每周摄入2-3次海鱼,并可多吃些牡蛎,以增加微量元素锌。
肠胃功能不好要多吃纤维类食物
可能缺乏的营养:B族维生素和锌。胃下垂、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毛病,说明消化功能不好,要有意识地补充维生素 B11、B8、B12,及矿物质锌,有助保护增强胃肠消化器官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对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越来越精细化,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却越来越低了,所以消化不好的人也越来越多,生活中应加强粗粮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牙龈出血补充维生素C
可能缺乏的营养:维生素C。经常刷牙出血,那就肯定是牙龈出问题了,切不可疏忽大意,是缺乏维生素C,如果出血严重更要小心。维生素C不但100%呵护牙床健康,更能为口腔提供一个不利于细菌生长的健康环境。对策:维生素C是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因为它对生存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光线、温度、储存和烹调方法都会造成维生素C的破坏或流失。因此,每日应大量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最好能摄入1斤左右的蔬菜和2-3个水果,其中,蔬菜的烹调方法以热炒和凉拌结合为好。
老人养生不妨糙一点
饮食:糙米杂粮防得病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显示,吃一碗白米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比两罐含糖饮料还要多,每天多吃一碗,患糖尿病风险提升11%,而在白饭中加入20%的糙米,患糖尿病风险则降低16%。
“主食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这一研究并不是要一棍子打死白米饭,而是提示大家饮食注意粗细搭配。”近年来国人主食的摄入量在下降,油脂的摄入量却在上升,膳食纤维的摄入水平低下,这种饮食结构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结直肠癌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应在保证主食摄入量达标基础上,力求食物多样化。
谷类为主是理想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应该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克~100克。
专家指出,其实,健康饮食“糙一些”还包括在遵循饮食原则的基础上的灵活运用,“不要过于纠结一天饮食多样的精确达标,重要的是有健康意识,顺其自然就好。”
运动:确定目标量力行
很多老人选择运动方式时太过小心,早起晨练嫌空气不好,力量训练又怕拉伤肌肉,以至于最终放弃锻炼。事实上,科学锻炼是一种理念,运动时只要掌握科学的锻炼姿势,运动前先热身,合理安排运动、休息时间,保证在身体可承受范围内就能够将运动伤害最小化。需注意的是,有慢性病的老人,还是要少登山、爬楼梯,以减少膝盖磨损。专家认为,设立运动目标的同时,大家不妨记住运动口诀:运动不忘写日记,随身携带计步器;练完别忘静坐息,找些伙伴一起去,适时奖励夸自己。
心理:大大咧咧不较真
心思缜密的林黛玉固然招人垂怜,但太过敏感也为其平添不少痛苦,难以察觉生活的美好,结果疾病缠身,最终郁郁而亡。现实生活中,过于敏感地捕捉人际交往中传播的信号,很容易误读他人信息、表情、行为,为一些并不真实存在的问题而忧心忡忡,带来各种精神压力。因此,不妨让心粗糙一点,大度一些,宽容一些,释然一些,淡然一些,随和待人,大度待事,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 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工作生活中面对难题,要有所侧重,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而不必过分纠结于是否得罪人,引起他人不快。
2.觉察自己常反省。过分关注琐事,遇事斤斤计较、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往往都是内心敏感的表现。常提醒自己感知这些行为,才能有意识改变自身。
3.目光长远会调节。心理“糙一些”的人往往更能从整体角度把握事物,不仅局限于当下。学会接受、面对、表达、处理、放下,面对现实,通过自我表达调节心理,积极面对处理,学会放下,才能不较真。
妊娠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 忌高糖食品
糖尿病准妈妈要严格控制糖的摄入,如果一定要吃时,必须相应减少主食摄入量,对主食应有一定控制。此外,对于性味大苦、大辣、大寒、大热的食物,要绝对禁止,以免加重病情。
糖尿病患者饮食5大误区
1. 不甜就随便吃
有些糖友认为,糖尿病就意味着与甜的食物绝缘,所以平时就选择一些成面包、成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因为这些不含糖,在感到饿的时候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实际上。市面上各种面包饼干都以粮食为原料,同主食一样,吃下去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即使吃的食物不含糖,也需要计算进食的总热量,从而才能全面统一的达到饮食控制的效果。
2.控制正餐,零食不限。
不少糖尿病患者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3.吃多了加药就行。
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吃多了,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把原来的服药剂量加大,就能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而且糖尿病患者的这种行为,还加重了胰岛负担,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副作用,危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4.主食越少吃越好
糖友们都知道饮食控制相当关键,有的却误以为主食越少吃越好。把原来的主食摄入量缩减一半,甚至不吃主食。这样造成的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渐渐消瘦并出现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从而使每日的总热量超标过多,加上脂肪过量摄入,如此易引起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
这种饮食控制的方法实在不可取,糖友应该保证吃够量,因为主食中含有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5.少吃一顿就少一顿药
有时糖友为了控制好血糖就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因为这样可以少吃一颗药,其实这个做法相当不可取。吃药不仅是为了对抗进食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激素所致的高血糖,此外,不按时吃饭也容易诱发餐前低血糖。而且一顿不吃或少吃,有时会导致下一顿食量的增大,引起血糖较大幅度的波动,更不利于病情控制。因此,按时、有规律地用药和吃饭对糖友来说都非常重要。
土伏芩和什么搭配煲汤最好 哪些人不适合食用土茯苓
土茯苓利水渗湿的效果很好,肾功能不好的人食用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最终只会加重病情
土茯苓含大量淀粉,而糖尿病人每日的淀粉摄入量都需要定量,不能过量食用,所以糖尿病人食用土茯苓后需要相应减少主食摄入。
土茯苓有很好健脾祛湿的功效,而对于无湿热的人食用之后会加重身体寒凉之气,对气虚体弱的人来说症状更加明显。
如何减少糖分摄入量 保证热量摄入
注意让自己保持一定的热量摄入,不要总是处于饥饿当中。摄取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这些成分相对吸收速度比较慢,可以让你的血糖更稳定,这样不那么饿了,也就可以减少对于糖分的渴望。
同理不要在饿的时候去商店,这时候你容易买更多的食物,而且对食物的营养价值也不那么挑剔了。
血糖高可以吃肉吗
一、糖尿病人能吃肉吗?
肉食是很重要的一个营养摄入途径,肉食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与植物蛋白质相比,动物性蛋白更接近于人体,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而且肉食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另外,肉食含热量较高,有利于主食的控制。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吃了肉食就不容易饿,如果只吃素食就容易饿。因此,适当的吃肉食最糖尿病患者是有利的,也是糖尿病饮食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肉食含脂肪较多,过量食用对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不利。
哪怕要减肥也吃两百克主食
在糖尿病人当中,也存在这样的误区。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不正常,不能正常代谢血糖,有些病人觉得血糖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又主要来自主食,于是就少吃或不吃主食来控制血糖。
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不吃主食的糖尿病人容易出现酮症,甚至造成昏迷。这是因为主食会刺激胰岛素分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人体所需能量不够,体内的大量脂肪酸就会氧化以提供能量,从而易生成酮体。如酮体过剩,会出现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危害健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在胰岛素应用之前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而对健康人来说,不吃主食的话,摄入的脂肪等也会生成酮体,存在酮体过剩的危险。另外,如果其他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摄入也同时不足的话,人体会动用组织蛋白质及脂肪来解决能量不足这一问题,这样组织蛋白质分解消耗,会影响人体很多脏器的功能。
主食不摄入或者摄入不足,还会造成低血糖,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等。虽然喝点糖水能暂时缓解症状,但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另外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等。
哪怕要减肥,一天也应吃至少200克主食
按照膳食营养指南,人一天要摄入250克-400克主食,他建议如果要减肥,人一天的主食摄入量最少也要有200克,这样才能基本保证人体碳水化合物所需,同时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效果才能更加理想。
减肥吃米饭好还是吃馒头好 减肥可以不吃主食吗
可以限制主食摄入量,但不能长期不吃。
主食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减肥期间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可以增加减肥的效果,也建议在减肥期间要控制主食的摄入量,但不能完全不吃。否则不能满足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很容易就会造成低血糖的症状。
建议每天至少要保证150g主食的摄入,然后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摄入,再加强运动即可快速达到减肥效果。
糖尿病患者用肉食替代主食能否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不能多进食主食类食物,如果一顿饭中主食摄入量过多就会导致患者餐后血糖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每一顿饭的主食量都不能过多。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少吃主食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特别是餐后血糖,多进食肉食可以饱腹,其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较少,不会快速增加血糖。
动物类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相对于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其升高血糖的速度和幅度都较低,好像是适合糖尿病的理想饮食,但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不应多进食肉食。糖尿病饮食主张均衡饮食,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限制主食的摄入量,还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从而限制摄入的食物总热量。
均衡饮食能使糖尿病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不会因为控制饮食而导致身体营养缺乏,而又同时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和血脂,避免摄入食物总热量过高或进食大量脂肪类食物而导致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动物类食物属于高热量食物,含有大量脂肪,是不适合糖尿病过多食用的,糖尿病患者应按照推荐食谱的指导,每日定量食用肉类。
准妈妈孕期要多吃主食
很多爱美的女性都选择用不吃或少吃主食的方法,来达到保持身材目的。而如今,这一做法似乎还波及到了孕妇。不久前公布的“2007中国孕妇膳食营养调查”数据显示,孕妇平时的谷物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50%,主食摄入量严重不足。
充足的主食摄入,是保证胎儿发育和自身能量供应的基础前提。一般来说,一天才吃二三两米饭的孕妇,很容易出现能量不足。此外,长期主食摄入不足,还会造成酮体症,加剧孕初期的呕吐、恶心。
因此,孕妇平时吃的米、面不要过分精白,尽量选择中等加工程度的。主食不要太单一,应米、面、杂粮、干豆类掺杂食用,粗细搭配,有利于获得全面营养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例如五谷杂粮粥、玉米发糕、窝头等,不但能为孕妇提供足够的基础能量,还可以提供不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由于孕吐反应,孕妇在孕初期可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保持每日300—400克主食的量。例如,易消化的烤面包片、烤馒头片、饼干、粥等。到了孕中期和晚期,妊娠反应减轻,食欲增加,可每日在基础摄入量上,再增加100克的主食摄入。
当然,光注重主食是不够的。只有多样化摄入才能获得平衡的营养,最好能“一天一杯牛奶、两个鸡蛋、150克肉类、400克主食、500克蔬菜水果,外加适量食用油和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