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方式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方式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
目前公认的治疗心绞痛较为有效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硝酸酯类,此类药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的作用,可改善心肌供血状况,常用药有硝酸甘油(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消心痛、鲁南欣康、德瑞宁等,后者一些药物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二是钙离子拮抗剂,本组药可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血管扩张,常用药有心痛定、异搏定等;三是β-受体阻滞剂,它们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的收缩力,从而达到心肌血氧供需平衡的目的,常用药有心得安、倍他乐克、氨酰心安、康心等。国内外心脏病专家一致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只有正规服用了包括上述三类药物后,仍然不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才能说明药物治疗无效,同时表明病变的严重性,需要采取非药物性治疗措施进一步治疗。
除此之外,有部分患者可能初期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出现头痛、头涨,从而不能坚持用药。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时,只要采取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常规用药量,即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而不应轻易放弃这样有效药物。同样有人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一下降,立即停药。岂不知,临床上正是利用药物降低心率的这一特点,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所以,只要心率不低于50次/分钟,或不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就应坚持服药。除上述药物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还可配合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如每天口服一次75毫克,有利于心绞痛的控制。
自我感觉良好也不可停药
有部分患者在有症状的时候用药很准时很规律,一旦有了好转,症状消失的时候就随意减药或停药。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临床上,这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非常高,一旦救治不及时,就可能瞬间丧命。
只要确诊患有冠心病,不管症状是否明显,都应该及时用药以控制病情发展,即使是隐性冠心病者也不例外。同时,冠心病是需要长期坚持用药的,患者用药不可随意而为,否则病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加重。
冠心病患者在用药方面要注意什么
1、不能随便服用中成药
中药治疗冠心病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对西药疗效不佳的患者。但很多人却对中成药不了解,看到别人服用有效就拿来吃,。其实中成药是不可以随便服用的,要分清年龄、性别、体质因素、居住环境等。中药历来注重辩证与辨药相结合,病分症型,症有差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症选药。
2、腹泻时不宜自行服用止泻药
轻度腹泻并不需要特别服药治疗,一般症状不会超过48小时。冠心病患者出现腹泻时尤其要注意,有时是心脏问题表现的假象。因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常表现为上腹痛,有时也伴有呕吐、腹泻,常使人误以为是急性胃肠炎,而仅服止泻药势必会延误病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因此,冠心病患者一旦发生腹泻、腹痛等情况,不宜自行服用止泻药,因去正规医院就诊。
冠心病吃什么中药好
药方1
黄芪通痹汤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很有效果:黄芪3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 9克,地黄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药方2
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有通脉宁心汤: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 全瓜蒌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水 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药方3
舒胸益气汤,也是常用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药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赤白 芍各10克,川芎10克,降香10克,枳壳10克,红花10克,麦冬20 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冠心病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而以上就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一些方法,当然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日常除了要服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冠心病的危害。
什么方式才是最主要的冠心病的护理法
1、饮食有节是对于冠心病的护理方式之一,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是冠心病的护理的基本要求。冠心病患者需多吃蔬菜水果,每天吃奶类、大豆及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食盐<5g/天)。食不过量,七分饱。
2、冠心病的护理还需注意科学锻炼,坚持合理的运动。运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也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建议冠心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爬山、打太极拳等,但过量运动对冠心病患者无益。这也是常见的冠心病的护理要点。
对于主要的冠心病的护理要点,相信大家现在对于冠心病的知识应该都是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大家可以及时去治愈好冠心病。
老年人冠心病如何保健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进行性的、长期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冠状动脉逐步出现纤维化斑块和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当血管管腔狭窄超过70%,人在安静时还可以忍受,没有任何症状。但在运动量增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就可能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情况严重时,血管壁上的斑块还会破裂、脱落,由此形成血管内血栓,造成急性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心肌梗塞。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由于其病程长、无急性发作时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胸闷胸痛发作时硝酸酯类药物通常又可有效控制病情,使得很多患者掉以轻心,认为发作时有药物“救心”就可以了,以致平时药物治疗不规律甚至状况稍好就停止服药。
冠心病患者尤其要避免冠状动脉的进一步硬化,预防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重中之重,平时“保心”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冠心病发作时的“救心”。
冠心病药物治疗一个长期的过程
冠心病的防治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患者需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
坚持合理用药是冠心病防治的根本。冠心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改善缺血并保护血管的调脂、降压、抗血小板药物,要达到这样效果的药物不是指某一种药,而是一个药物治疗的组合方案。例如,调脂药物能防止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阿司匹林能抗血小板聚集,还可配合应用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发挥中成药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管内斑块破裂的作用。麝香保心丸有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可对缺血心肌起到代偿血供的作用。根据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地“保心”,使病情稳定好转。心绞痛不发作,不是停药的信号,擅自停药,将严重危害健康。
脑卒中和冠心病同样危险
随着研究深入,医学界已提出要将脑卒中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就是说,脑卒中的患者,在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的绝对风险,与冠心病患者相同。
而且,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常合并存在———32%的冠心病患者合并卒中,56%的卒中患者合并冠心病。
研究发现,卒中和冠心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饮酒等。中国是卒中大国,复发性卒中的发病率位于世界之首———研究显示,中国北京的人群中,男女复发性卒中均为27%,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卒中患者应该在治疗时,既预防卒中复发,又要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实现心脑“双重保护”。为此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抗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已经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卒中和冠心病发生的“元凶”,动脉管壁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会逐渐发展成血栓。如果血栓不稳定而从血管壁脱落,就可能被血流带走并停留于循环的某一部位,特别是血管分叉处,从而引起循环阻塞。另一方面,逐渐增大的血栓本身也可引起动脉栓塞。
一项包括近3万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研究表明,acei显着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高达18%,降低卒中风险23%。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二级预防指南推荐acei为初始和持续用药。
第二,积极干预高血压。高血压是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据统计,70%—80%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血压每升高20/10毫米汞柱,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一倍;血压降低10/5毫米汞柱,则大血管病变降低34%。要想减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均要以降压治疗为基础。
六类女性容易患冠心病
1、吸烟。不论是主动吸还是被动吸烟,都对女性心血管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吸烟会引起心血管脂肪沉积和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吸烟本身是心血管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与其他冠心病高危因子结合,吸烟更成为导致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2、有家族病史。父亲、兄弟、祖父外公、叔叔舅舅五十五岁以前得心脏病;母亲或其他女性亲属在六十五岁以前得冠心病。
3、血脂异常。
4、不运动。研究显示常经坐卧的人得冠心病的几率,约是经常运动者的两倍。
5、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
6、肥胖。超过理想体重30%的人,即使无以上危险因素,也易得病。
对于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应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去医院体检、监测自己的各项指标。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早到医院诊治。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哪些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必备急救药
哪些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必备急救药?专家表示,冠心病发病急促、凶险,若抢救不及时,患者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冠心病患者必须在家中准备一些急救药物,以缓解急性发病。
一般,冠心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咨询医生后置备急救药,不必样样都备。经常发作心绞痛且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常备硝酸甘油片(耐绞宁)及异舒吉气雾剂,这些药扩张血管的作用比较强烈,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
轻度冠心病患者常备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作用相对缓和的中成药,这些中成药既可以缓解症状,又不会引起头昏、头痛等副作用。心绞痛发作时伴有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常备普罗帕酮(心律平)、美西律(慢心律)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一旦出现心悸不适,立即服用。哪些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必备急救药呢? 平常血黏度较高的冠心病患者常备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胸痛时马上服用。心率较快的冠心病患者常备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等减慢心跳的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急救药最好随身携带或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以免冠心病急性发作时找不到药物,延误治疗。急性发作时,一般先服一种药,3~5分钟症状不缓解,再服一次这种药,也可服另一种药。急救用药剂量不可太大,一般每次1或2片即可,剂量过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家庭急救药不能替代医院治疗,因此,如果用药15分钟后,冠心病的症状仍然不能缓解或有加重趋势,应该立即呼叫120或急送医院治疗。另外,家庭急救药要及时更换,确保药物没有变质、发霉、过期。
此外,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急救药还有以下几类:①舌下含服的药片:硝酸甘油片(耐绞宁)、硝酸异山梨醇酯 (消心痛);②口腔吸入的药物:硝酸异山梨醇酯(异舒吉)气雾剂、易顺脉口腔喷雾剂等;③鼻腔吸入的药物:亚硝酸异戊酯吸入剂等。再就是一些急救中成药,常用的有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可舌下含服或吞服。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是迅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从而缓解冠心病。
以上就是关于哪些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必备急救药的全部内容介绍,希望能帮到各位患者朋友。专家指出,对于冠心病我们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然后遵从医生的嘱咐合理用药,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做好后期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避免疾病突然发作,给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冠心病患者的用药禁忌
1、长期服用心得安的冠心病患者,不可骤然停药,否则会引起反弹,加剧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2、心绞痛发作时忌直立位含药。病情发作时,应立即在舌下含1片硝酸甘油,或嚼碎后含在舌下,含药时不能站立,以免突然晕厥而摔倒,应坐靠在宽大的椅子上。
3、伴有肝病的冠心病病人,忌用心得安、心得舒、心得平、噻吗心安等。
4、心动过速者忌用心宝;心动过缓者忌服活心丸。
5、伴有低血压、心动过缓、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心功能不全、哮喘的冠心病患者,忌用或禁用心得安。因为心得安兼有降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只适合伴有高血压或心动过速的冠心病病人。
6、伴有青光眼的患者,慎用或忌用硝酸甘油。
7、忌自作主张随意加减药量,有些病人治病心切,擅自加量,结果欲速则不达。
8、忌自作主张随意联合用药。临床上发现,心得安合并异搏定,可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心衰,严重者甚至心脏骤停;而洋地黄和异搏定合用,则可发生猝死。
肾病患者要合理用药
1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首先,肾功能不全或肾病患者的肾单位数量减少,易造成肾小管酸中毒。有些维生素D羟化不足。可导致肠道钙吸收减少。慢性尿毒症的患者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呕吐,药物的吸收减少。一般来说。肾功能不全的肾病患者,血浆蛋白结合率会发生改变,酸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而碱性药物一般不变。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改变的临床意义很难预测。一方面,药物蛋白结合率下降,游离血药浓度增高,作用增强,毒性增加;但另一方面会造成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加,消除加快。半衰期缩短。其次。肾脏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许多药物的氧化、水解以及结合均是在这些酶的作用下完成。如果肾脏受损或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的代谢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这些人的药物氧化反应加速。还原和水解反应减慢。尤其是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消除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作用增强,甚至产生毒性反应。如:普鲁卡因胺。其代谢产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85%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浆半衰期从6 h延长到45 h。抗生素类药物的半衰期变化也很明显,如:正常血浆半衰期与少尿血浆半衰期比较,青霉素由0.5 h增加到7.2-10.5 h;四环素由0.5 h增加到57-108 h:庆大霉素由2.5 h增加到45 h:红霉素由1.4 h增加到4.8-5.8 h。因此,对肾功能不全或损害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尤其应该慎重。另外,尿毒症患者常伴有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会增加,临床上应予考虑。
2用药原则
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如确实需用时。宜少量达效即可。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配伍而产生的肾毒性,尽量避免有肾毒性的药物合用。最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个体给药方案,并根据疗效再行调整。肾功能不全而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选用双通道(肝肾)排泄的药物给药,许多药物肾病患者都应当慎重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抗高血压药、两性霉素B等可以引起肾小球功能障碍;利福平、肼屈嗪、依那普利可以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卡托普利、华法令、干扰素、磺胺类等可以引起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头孢菌素、丝裂霉素、口服避孕药、甲硝唑、磺胺类、卡马西平、格列本脲等可以引起肾小管损害及肾小管功能障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鱼精蛋白、氢化可的松、抗肿瘤药等可以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解热镇痛药、抗凝药、磺胺类等可以造成急性肾衰竭;头孢菌素、青霉素类、庆大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呋哺妥因等可以引起间质性肾炎:维生素D、维生素A及过量抗酸药等可以引起肾结石;多肽抗生素、吡哌酸、诺氟沙星、甲硝唑、青霉素类、磺胺类、抗凝血药、解热镇痛药等可以引起血尿。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很多中药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和损害,尤其长期使用更应该特别注意。例如:雷公藤、草乌、益母草、蓖麻籽、麻黄、北豆根等可导致急性肾衰。而且,含上述中药的一些制剂也可引起肾损害甚至急性肾衰(有报道服用雷公藤片、山海棠片等。剂量稍大时即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形尿和肾脏叩击痛,继而出现急性肾衰导致死亡)。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等,均含马兜铃酸,中毒可导致肾小管坏死出现面部浮肿,渐致全身水肿。甚至出现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而死亡。近年来报道,使用中成药茴香桔梗丸、云南白药、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引起急性肾衰,另外,具有毒性的中药斑蝥、蜈蚣、蜂毒、砒霜、雄黄等。对肾脏均有很强的毒性,即使对含有以上药物的中成药也不能超量服用。
总之,肾病患者的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只有正确的诊断病情。充分认识和掌握药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毒副作用,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