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大枣 大枣怎么保鲜
怎样选大枣 大枣怎么保鲜
鲜枣不易保存,最好现买现吃。干枣在常温下保存即可。
胆囊癌的食疗方法都有哪些
1.山药大枣粥:山药,大枣,大米。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大枣、大米去杂,洗净,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大枣、大米煮粥,五成熟时加入山药块,再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2次,可长期食用。山药有健脾益肺、滋肾固精等功效。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养血安神等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胆囊术后腹胀、腹痛。
2.芋头肉丝粥:鲜芋头,瘦猪肉,玉米面。将芋头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瘦猪肉切丝,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水开后撒入米面(边撒边搅动,以防粘连),再加入肉丝共煮粥。五成熟时加入芋头块,再煮至粥熟即成。每日2次,可长期食用。竿头性平,味甘、辛,有调中益气、化痰和胃、软坚散结等功效。猪肉有滋补肾阴、滋养肝血、润泽皮肤等功效。玉米营养丰富,有调中健脑的功效。主治胆囊术后腹胀及消化不良诸症。
3.鲤鱼白术粥:鲤鱼(切片),炒白术,花椒,粳米。先将花椒、白术、生姜加水适量煎取药汁,粳米洗净入锅,加药汁、鲤鱼、白糖、葱白、清水适量,用武火煮至烂熟后,去鲤鱼喝粥。温中散寒、健脾利胆。主治胆囊术后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稀等症。
大枣一天吃多少合适
50-100g左右。
大枣虽然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具有补血益气的作用,但并不合适多吃。尤其是晒干后的大枣,大枣中含有大量的糖分,食用过多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这样不仅会出现困倦乏力的情况,还容易使人上火甚至是长胖,建议每天吃50-100g左右即可。
如何预防胃溃疡 大枣
胃溃疡还可以吃大枣,大枣能够达到补血补气作用,其实吃一些大枣还能够达到滋养肠胃作用,特别是有胃寒以及胃溃疡的人,经常吃一些大枣糯米做成的粥,也可以让胃溃疡恢复的速度变得更快,能够达到暖胃作用,平时大家就应该经常吃一些大枣,避免肠胃方面的疾病出现。
吃酒枣有什么功效 强壮筋骨
酒枣保留了大枣中的大部分营养,它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钙与铁,这些物质对人体的骨骼发育有很大的好处,而且能预防缓解贫血,平时人们出现气血不和或者贫血以及骨质疏松时,都能多吃一些酒枣,能让人体出现的不适症状尽快好转。
孕妇一天吃多少红枣好
孕期可以适量吃,一般一次3至5颗大枣,一天两次,因为枣类含糖比较高,可以补血益气。孕妇应在产前7天左右开始吃炖枣(大枣炖花生或莲子),每天7颗,可以助产补气易血。
莲子怎么吃最有营养 莲子薏米粥补虚扶正
食材:莲子50克,薏米,大米各25克,大枣10个。
做法:将莲子,薏米,大枣,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熬煮成粥食用。
功效:补虚扶正,健体防病,适用于正气不足,肾衰体弱,贫血等病症。
更年期爱发脾气吃什么好 大枣银耳汤
大枣60克,银耳20克,冰糖适量。大枣洗干净,银耳用温水泡发,去掉杂质洗净。锅里加水,放大枣,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煮至汤汁粘稠,放冰糖。
作用:可改善更年期女性心悸不安、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心烦内躁等症状。
怎样选大枣
鲜枣以果皮光滑新鲜、肉厚质脆、有香甜气味的为佳。用手捏一下红枣,感觉坚实而干燥的为上品。
女人血气不足怎么调理 龙眼肉丝粥
材料:龙眼肉,猪瘦肉,大枣,大米,姜丝,米酒。
做法:将猪瘦肉切丝,大枣洗净去核,大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姜丝、米酒共煮;粥五成熟时加入猪肉丝,再煮至粥熟即成。
功效:龙眼可补心健脾、养血安神,大枣可滋养肝血。此粥适用于久病体虚、消瘦、头晕目眩等症状者。
健康零食首选大枣
时下,零食的种类繁多,年轻人大多喜欢薯片、糖果、爆米花、果脯等零食,不过很少有人把大枣这种传统食物划入零食之列的。殊不知,大枣这一“药食同源”的优良补品,其实是非常理想的健康零食。
常把大枣当零食吃,一方面大枣中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在我们饥饿之时补充能量,让我们保持良好的“战斗力”,而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能提供饱腹感,帮助缓解饥饿;另一方面,相对于饼干、面包、糕点、蛋黄派等零食,尽管都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但大枣里基本没有脂肪、反式脂肪酸和食品添加剂,且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这就决定了我们把大枣当零食吃,既健康又不会摄入过多能量。
高血压喝什么粥最好 何首乌粥
组成:何首乌50g、大米100g、大枣5枚、冰糖适量。
制法:将何首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熬,去渣取浓汁;入大米、大枣、冰糖,同煮为粥。
服法:每日早晚服用。
按语: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大枣、大米、冰糖补中和胃益气,诸味合用,为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食品,高血压阴虚阳亢型,见有眩晕
肾虚吃什么食物补的快 乌鸡大枣粥
材料:乌鸡肉150克,大枣10~15枚,大米100克,精盐适量。
做法:
1.将乌鸡肉洗净,切成碎末,大枣、大米洗净。
2.将乌鸡肉与大枣、大米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
3.上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熬成粥,调入少许精盐即成。每日早晚温服。
功效:本粥具有养血止血、健脾补中的功效。适用于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脾虚便溏、产后或久病血虚体弱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