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型前列腺癌寿命
抵抗型前列腺癌寿命
针对前列腺癌患者寿命的情况,都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在每一个人的体质情况有所不同,治疗的方式和力度有所不同,再根据身体处的系统对癌细胞的抑制性也有所不同。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就会因此而导致寿命的情况受到不同的方面的影响程度,最终是会造成死亡的现象。
因为前列腺癌这一个疾病,自身方面而言,也是会对整体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加上前列腺是泌尿系统的一个连接性位置,在生成了癌症之后,自身方面的系统性都受到破坏了之后,各种寿命就会因此而有一定的波动性,并且与具体的癌细胞扩散有着息息的关系。
如果是没有好好进行治疗的话,可能是数年的时间就会结束寿命的。但如果是进行治疗的话,有可能是可以活个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因为只要治疗得当,是有可能治愈的,从而避免死于前列腺癌。反正患者寿命的情况都是与之治疗和体质方面有所关系,在没有进一步治疗下,就肯定是会导致死亡的现象。
Ⅱ型前列腺炎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区别
前列腺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男科疾病,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把Ⅱ型前列腺炎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混淆,那么,二者都有哪些区别呢?
疾病概念不同
Ⅱ型前列腺炎:即传统分类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指由一种或几种病原菌引起的前列腺感染,为慢性细菌性感染。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前列腺中叶增生导致对尿道及膀胱出口产生压迫作用。
病因不同
Ⅱ型前列腺炎:一般为病原菌感染,病原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以及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因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病原体较弱,常以逆行感染为主。
良性前列腺增生:尚未完全明确,一般与性激素、多肽类物质、生活方式等有关。
症状类似但不同
Ⅱ型前列腺炎:下尿路感染症状,如尿急、尿频、尿痛、排尿烧灼感,伴有排尿困难、尿潴留,以及尿道、肛门、会阴区坠胀不适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发病时间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
良性前列腺增生:部分症状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类似,表现出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尿不尽等一系列排尿障碍症状,不同的是可伴有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甚至是尿失禁、血尿、肾积水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血尿较为典型,多是因增生的前列腺血管破裂,使尿液中带血,即为血尿,而健康人的尿液中没有血红细胞。
复发情况
Ⅱ型前列腺炎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比,一般更易复发,临床复发率大于50%。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2012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
病因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无患前列腺癌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绝对危险度为8;则遗传型前列腺癌家族成员患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5,绝对危险度为35~45。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性活动、饮食习惯有关。性活动较多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高脂肪饮食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种族、地区、宗教信仰可能有关。
临床表现
前列腺癌早期常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状可概括为两大类:
1.压迫症状
逐渐增大的前列腺腺体压迫尿道可引起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细、射程短、尿流缓慢、尿流中断、尿后滴沥、排尿不尽、排尿费力,此外,还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肿瘤压迫直肠可引起大便困难或肠梗阻,也可压迫输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压迫神经引起会阴部疼痛,并可向坐骨神经放射。
2.转移症状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精囊、血管神经束,引起血尿、血精、阳痿。盆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前列腺癌常易发生骨转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瘫。前列腺癌也可侵及骨髓引起贫血或全血象减少。
肥胖有哪些危害
肥胖有哪些危害?
美国每年因肥胖症而增加的死亡人数在111,999到365,000之间。肥胖症使预期寿命平均减少6-7年,其中严重肥胖症(BMI>40kg/m2)使男性预期寿命减少20年,女性减少5年。
肥胖可以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进而影响我们的寿命或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包括:
-代谢并发症: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痛风等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血栓形成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等
-肿瘤:食管癌、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肾癌、白血病、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绝经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骨关节炎
-消化系统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胃食管反流病等
-尿失禁
-生殖系统疾病:月经失调、不育、多囊卵巢综合症、妊娠糖尿病、流产等
-焦虑和抑郁
前列腺癌手术后的寿命
1、前列腺癌手术后的寿命
手术后能活多久,取决于病人的具体病情、病人的身体素质,病人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疗、是否有较好的护理、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会不会出现复发等,这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患者也没有必要过于害怕,积极的治疗才是关键,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很多患者由于发现及时,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有效防止复发和转移,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实现治愈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达到长期生存也是有可能的,在临床上,有的晚期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生存期也可达3-10年,因此患者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积极的治疗是关键。前列腺癌手术后的寿命
2、如何预防复发前列腺癌复发
首先前列腺癌术后运动无度复发率高。因此前列腺癌患上在术后应该坚持进行适当体育锻炼,运动上应该尽量选择比较温和的运动方式,健身跑、步行、健身操、太极拳等经常做是有助于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术后复发率的。
其次前列腺癌术后提肛锻炼降低复发率。前列腺癌术后初期为了降低复发率,应该进行提肛锻炼,用力提肛6秒左右,然后松弛休息6秒,尽可能长时间的收紧盆底肌肉,每天如此反复15次左右,每天锻炼3次以上,持续两个月以上有可以降低复发高概率的。
然后定期复查降低复发率。前列腺癌术后复发率高和不注重术后复查关系重要,患上术后第1年的时候应该没3个月复查1次,第2年后6个月复查1次,直到5后可每年复查1次,目的是及时的发现并发症状,将复发遏制在萌芽的状态。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放射性粒子植入的适应证应满足以下3个条件:①PSA<10ng/ml;②Gleason评分为2~6;③临床分期为T1~T2a期。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适应证应满足以下4个条件:①PSA<10~20ng/ml;②Gleason评分≤7;③临床分期T1~T2c;④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
根治性放疗适合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主要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等技术。此外,外放射治疗还可用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为pT3~4、精囊受侵、切缘阳性或术后PSA持续升高患者的辅助性治疗;也可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姑息性治疗。
对于中期前列腺癌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
对激素敏感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去势(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和抗雄激素治疗(比卡鲁胺或氟他胺)或去势+抗雄激素治疗。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的疗效基本相同。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或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二线内分泌治疗。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应持续保持去势状态,同时采用以多烯紫杉醇、米托蒽醌为基础的化疗。对于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应联合骨保护剂(主要是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预防和降低骨相关事件、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体外放射治疗或放射性核素也可改善局部骨痛。
根据美国的研究发现利用PSA筛查前列腺癌存在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问题。为了改善此状况,2010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制定的《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首次将严密观察而不是采取“积极治疗”作为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选项之一。要求医生跟患者充分说明严密随访的危险和过度治疗的危害,由患者做出决定。可进行严密随访患者的基本条件是①活检病理检查显示为低危前列腺癌患者(T1~T2a期肿瘤,Gleason评分2~6分,PSA<10ng/ml。且预期寿命少于10年的患者;②极低危前列腺癌患者(T1a期肿瘤、Gleason评分 ≤6分、PSA<10ng/ml、穿刺活检<3针阳性切每针的癌组织≤50%、PSA密度<0.15ng/ml·g。且预期寿命少于 20年的患者。严密观察方案是每6个月检查1次PSA,每12个月做1次直肠指诊。第1次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特别是对于初次穿刺活检≥10针阳性的患者,应在18个月内再次穿刺活检。此外,应该对低危、且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患者进行重复穿刺活检,频率大约为每12个月一次。严密观察期间如发现疾病有进展倾向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前列腺癌的分类
95%以上的前列腺癌是发生于前列腺腺体组织的腺癌,其发展通常遵循一定的顺序:局限于前列腺内—>侵犯前列腺包膜—>突破前列腺包膜—>侵犯精囊腺—>转移至邻近区域淋巴结—>转移至骨骼和其他脏器。另一种重要的前列腺癌类型是神经内分泌癌或称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可能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而非前列腺腺体。这种类型前列腺癌一般较早出现转移和播散,但并不分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且常规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对其作用不明显,反而对化疗较为敏感。
此外,前列腺还可发生一些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膜)瘤、恶性间质瘤,以及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前列腺。这些少见肿瘤患者的血清PSA值一般无明显增高,肿瘤体积一般较大,往往产生局部邻近脏器受压迫,大多数患者以排尿和(或)排便困难就诊。
前列腺疾病的原因
1.前列腺炎
Ⅰ型前列腺炎病原体感染为主要致病因素。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毒力较强的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前列腺并迅速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多为血行感染和经尿道逆行感染。病原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绝大多数为单一病原菌感染。Ⅱ型前列腺炎致病因素亦主要为病原体感染,但机体抵抗力较强或/和病原体毒力较弱,以逆行感染为主,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属。Ⅲ型前列腺炎发病机制未明,病因学十分复杂,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病因可能是病原体感染、炎症和异常的盆底神经肌肉活动等的共同作用。
2.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必须具备年龄的增长及有功能的睾丸两个重要条件。但前列腺增生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性破坏引起。相关因素有: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一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及遗传因素等。
3.前列腺癌
引起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但是其中一些已经被确认。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遗传。如果一个直系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一倍。外源性因素会影响从所谓的潜伏型前列腺癌到临床型前列腺癌的进程。这些因素的确认仍然在讨论中,但高动物脂肪饮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