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爱吃饭推拿 揉天枢50次
小儿不爱吃饭推拿 揉天枢50次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1个。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两手拇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轻轻按揉50-10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小儿咳嗽怎么推拿
清肺经100次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从患儿无名指末节螺纹面向其指尖方向直推,反复操作100次,注意做推法时力量要均匀,着力部位要紧贴患儿皮肤沿直线推。
揉天突30-50次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中指指端着力,按揉天突穴(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正中)30-50次,用力以患儿能耐受为度。
揉膻中300次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一手食指中指指端按于患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即膻中穴,以指端为着力点作环旋揉动,揉300次。
揉肺俞2-3分钟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一手食指,中指端分别于患儿两侧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穴上环旋揉动2-3分钟。
运内八卦100次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上,另一手以食指,中指二指夹住患儿拇指,并以拇指指端自患儿掌根处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推动,反复操作100次,操作时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
小儿咳嗽分型推拿
外感咳嗽
1.掐合谷:患儿抱坐位或仰卧位,推拿者站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拇指指甲掐患儿合谷,注意指甲不可掐破患儿皮肤。
2.揉一窝风: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患儿侧方,一手托住患儿前臂,使其掌心向上,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一窝风300次,注意用力均匀,力度适中,以患儿可忍受为度。
3.开天门:患儿仰卧,推拿者坐于患儿头前,用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前额,自印堂至神庭做抹法,连续做30-50次,以拇指的近端带动远端,做上下或左右的单方向移动,其余四指置于头的两侧相对固定。
4.推坎宫:患儿仰卧,推拿者坐于患儿头前,用两拇指桡侧面着力于前额,自眉心向眉梢分推,连续做30-50次。
5.拿揉风池:患儿仰卧,推拿者坐于患儿后方,一手扶患儿前额,另一手以拇指,食指二指螺纹面相对用力拿揉患儿风池2分钟。
6.揉太阳:患儿仰卧,推拿者坐于患儿头前,将两拇指螺纹面紧贴于患儿头部两侧太阳穴做环旋揉动,其余四指轻扶于患儿脑后,反复揉2分钟。
内伤咳嗽
1.补脾经:患儿仰卧,推拿者站于患儿侧方,一手扶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在患儿拇指末节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反复操作100次。
2.推肾经:患儿仰卧,推拿者站于患儿侧方,一手扶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从患儿小指指尖向其指根方向直推,反复操作300次。
3.揉足三里:患儿仰卧,推拿者站于患儿侧方,以一手拇指于患儿足三里,施以点揉法3分钟。
4.揉涌泉:患儿仰卧,推拿者站于患儿侧方,一手托住患儿足跟,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揉患儿涌泉50-100次。
小儿不爱吃饭推拿 捏脊5遍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线。
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
操作: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每交替捻动3次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有时可听到“叭,叭”的响声,捏3-5遍,至皮肤红润微充血而止,捏第一遍及最后一遍的时候不要做上提的动作。
要领:操作是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捏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做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儿童泄泻怎么办
风寒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湿热型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饮食所伤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饮食所伤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揉脐及天枢1分钟,推下七节骨1分钟。
推拿好处: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能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消除积滞,清大肠,揉天枢,揉龟尾有助于导出食滞而止泻。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小儿不爱吃饭按摩哪里
补脾经200次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称补脾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四横纹200次
位置: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将宝宝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称推四横纹,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注意推动的方向。
揉板门100次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按揉,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揉100-20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逆运内八卦
位置:在掌心内劳宫四周。
手法: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
操作:用拇指侧面或中指指端运,顺时针方向为顺运,逆时针方向为逆运,此处为逆运,运100-200次。
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做旋绕摩擦推动,不带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
揉天枢50次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1个。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两手拇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轻轻按揉50-10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肚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要领:用力要轻柔适当,速度宜均匀协调,操作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指摩可稍轻快,掌摩可稍重缓。
捏脊5遍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线。
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
操作: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每交替捻动3次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有时可听到“叭,叭”的响声,捏3-5遍,至皮肤红润微充血而止,捏第一遍及最后一遍的时候不要做上提的动作。
要领:操作是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捏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做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小儿伤食腹泻推拿方法有哪些
小儿伤食泻推拿治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推拿处方:补脾土,推板门,揉中脘,揉天枢,揉足三里,平肝木,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清大肠,运土入水,清天河水,退六腑。
推拿方解:脾土能调理脾胃功能,板门能开启脾胃之门,消积导滞,顺应升降;中脘,天枢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和中消滞,调理大肠;顺运内八卦,能行能散,善开胸利气,化积消导;四横纹为治小儿伤食的经验要穴;另外,食积多有郁热,故配以清大肠,清河水,退六腑等。
小儿咳嗽怎么推拿 揉天突30-50次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中指指端着力,按揉天突穴(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正中)30-50次,用力以患儿能耐受为度。
小儿推拿治疗脾胃虚弱 揉天枢50-100次
推拿者用拇指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动小儿天枢穴(肚脐两侧旁开2寸)50-100次。
小儿发热怎么推拿 小儿肺胃实热推拿
小儿肺胃实热,可选择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各1分钟,清天河水,退六腑各2分钟,揉天枢,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肺经,清胃经,能帮助清除肺胃的实热;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天枢,顺时针摩腹,有助于促进消化,帮助排便,以退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重在清热退热。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图解 揉按天枢
定位: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天枢1-2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天枢具有消食导滞,调理肠道的作用,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痢疾,食积不化,急慢性肠胃炎等病症。
小儿推拿胃经怎么推 按揉天枢
定位: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天枢穴80-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功效主治:按揉天枢具有消食导滞,调理肠道的作用,主治腹胀,腹痛,腹泻,痢疾,便秘,食积不化等病症。
小儿不爱吃饭推拿 补脾经200次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称补脾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小儿不爱吃饭推拿 揉板门100次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按揉,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揉100-20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腹泻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揉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脐及天枢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捏脊3~5遍,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
(2)湿热泄:补脾土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50次,退六腑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揉龟尾3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兼表证发热者加开天门50次,推坎宫100次,运太阳100次;拿揉风池5~10次,拿肩井8~10次。
(3)伤食泄:揉板门100次,补脾土300次,清胃经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推四横纹5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摩中脘100次,揉脐及天枢100次;揉龟尾2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4)脾虚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100次,板门推向横纹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三指揉脐、气海和关元100次;捏脊3~5遍,按揉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血海、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
(5)脾肾阳虚泄:补脾土300次,补肾水5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50次;按揉百会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揉脐及丹田100次;捏脊3~5遍,按揉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擦命门、八髎,以透热为度。
儿童泄泻怎么办 湿热型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