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 肾俞穴位(腰眼)

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 肾俞穴位(腰眼)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功效:灸肾俞区有强肾的功效。对肾脏、内分泌、骨头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都有治疗作用。是治疗类风湿的首要选择。

方法:每次灸治应在30-40分钟以上,最好能灸到两个肾发烫。

退行性膝关节炎艾灸方法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艾灸方法介绍

(1)手持悬灸灸法: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

A.单点温灸阿是穴、膝眼、膝阳关;

B.双点温灸肾俞穴。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纯铜温灸罐温灸法:用温灸罐艾灸膝阳关、梁丘、鹤顶、膝眼穴。

(3)传统灸盒温灸法:用传统膝部灸盒艾灸膝盖部重要腧穴内外膝眼,膝阳关。

【适合人群】:适合膝关节不适、疼痛。骨性关节炎者。

【注意事项】:注意膝盖部的保暖,不宜扭伤或过度劳累。

三九灸的好处 什么三九灸

“三九灸”、“三伏灸”都是“天灸”。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根据所要预防和调理的疾病,选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或直接用艾条熏烤进行穴位的刺激,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北宋年间,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各种疾病。

“三九灸”是“三九天灸”的简称。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9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进行艾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寒冬季节是关节退行性变、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面瘫、哮喘、胃肠道疾病、亚健康等常见病的高发季节。《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亦即免疫功能的低下)是身体致病的关键。所谓“寒者热之”,天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因效果显著,受到病人的好评。

“三九灸”最佳时间是“三九天”,当然平时也可不拘时节进行天灸治疗。“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属于中医治疗学中的“天灸”,它是采用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根据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艾灸,温通经络、补阳驱寒,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此治疗法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一、“三九灸”养生原理

三九时节的艾灸调养仍以“补阳祛寒”为主,三九在冬至后当护阳气。《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九在养生学上是个最重要的时节。中医《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九灸”是根据“秋冬养阴,夏病冬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的。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疗效,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

二、三九灸的好处

1、呼吸系统疾病

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2、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胃痛、胃肠炎、厌食、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

3、运动系统疾病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

4、妇科类疾病

痛经、宫寒妇科问题及性冷等症状

三、“三九灸”主要艾灸穴位

1、呼吸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过敏性鼻炎取印堂、迎香或远端取穴风池、大椎、肺俞;哮喘取穴天突、膻中、中府、尺泽、列缺、肺俞、定喘;支气管炎取穴膏盲、膈俞、胆俞、天突、膻中、定喘、肺俞;慢性咳嗽取穴天突、列缺、合谷;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取穴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大椎、风门、肺俞。

2、消化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腹泻、胃痛、胃肠炎、厌食、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主灸任脉,主要穴位:中脘、下脘、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可以配合中焦的其它一些穴位。

3、运动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主灸督脉和膀胱经,主要穴位:大椎、风池、肩井、天宗、肾俞、腰阳关、腰眼、环跳、足三里、丰隆、委中、承山、太溪等。

4、妇科类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痛经、宫寒妇科问题及性冷等症状,主灸穴位:命门、肾俞、八髎、神阙、关元、中极、子宫、归来、三阴交、太溪、涌泉。

四、“三九灸”时间表

2017-2018年三九灸时间具体如下:

九前固本:11月1日至12月11日

灸前巩固:12月12日至12月21日

一九灸:12月22日至30日

二九灸:12月31日至2018年1月8日

三九灸:2018年1月9日至17日

加强灸:2018年1月18日至28日

五、“三九灸”注意事项

1.三九灸不宜大汗,不是出汗越多越好,艾灸过程中注意保暖。

2.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3.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4.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亲爱的伙伴们,如果您错过了“三伏灸”,那一定不能再错过“三九灸”了!抓紧做准备吧,三九天给自己最暖的艾!!!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按摩方法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按摩方法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穴位按摩法,帮助广大患者改善类风湿病症。

穴位选择:曲池、合谷、肩井、风池、阳溪、内关、脾俞、肾俞、肝俞、委中、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溪、涌泉等。

如何按摩:

1.1、充分按揉拿捏病变的关节。

1.2、按揉或拿捏曲池、合谷、肩井、风池、阳溪、内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溪各10~20次。

1.3、按揉脾俞、肾俞、肝俞各100次。

1.4、尽量屈伸各病变关节各5~10次。

1.5、捻捏手指各关节3~5分钟。

1.6、拔拉各指各1次。

1.7、擦涌泉200次。

按摩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有脊柱病变的,要滚按脊柱两侧的肌肉5~10分钟,按压脊柱3~5遍。治疗本病要有恒心,要坚持长期运用按摩治疗。患部热敷有一定帮助。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日常护理

2.1、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2.2、遵医嘱服药,消炎镇痛药应于饭后服用。有溃疡病、胃肠出血史及其他胃肠病者应慎用消炎镇痛药。

2.3、在疼痛减轻时,应进行有规律、有计划的功能锻炼,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保持肌力,防止畸形和肌萎缩。

2.4、类风湿性关节炎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为主,食物应含高蛋白质、大量维生素、钙和铁质等。

2.5、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感染。

2.6、对于肿胀的关节,可用轻质夹板或文具固定,以防止关节孪缩畸形,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改善功能。

2.7、在关节固定期应积极进行肌肉舒缩锻炼,并定期拆去固定物,作关节的功能锻炼。

林赛氏指甲艾灸怎么治疗 慢性肾衰竭艾灸

定位: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主治遗精,阳萎,遗尿,溺血,泄泻,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虚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水肿,腰痛,及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等,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肾俞穴5-10壮;或艾条灸肾俞穴10-20分钟。

定位: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足厥阴、少阳之会。章门穴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功效主治:主治胸胁满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痞块,背强腰痛,及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脾俞穴3-5壮;或艾条灸脾俞穴5-15分钟。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功效主治: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乳痈,目疾,喉痹,头痛,失眠,眩晕,心悸,怔忡,气喘,虚劳,黄疸,水肿,癫痫,下肢痹痛,瘫痪或麻痹,脚气,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并有强壮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足三里穴5-10壮;或艾条灸足三里穴10-30分钟。

定位:属足少阴肾经。输(土)、原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治:主治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太溪穴3-5壮;或艾条灸太溪穴5-10分钟。

定位:属足太阳膀胱经,脾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功效主治:主治脘腹胀痛,胸胁支满,呕吐噎膈,黄疸,泄泻,鼓胀,痢疾,便血,带下及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肝炎,糖尿病,消化不良,贫血等,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脾俞穴5-10壮;或艾条灸脾俞穴10-20分钟。

命门的定义 命门的配伍疗法

1、配肾俞穴、太溪穴: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

2、配百会穴、筋缩穴、腰阳关穴:治破伤风抽搐;

3、配灸命门、隔盐灸神阙穴:治中风脱症;

4、配关元穴、肾俞穴、神阙穴(艾灸:)治五更泄;

5、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

6、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

7、配十七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

8、配大肠俞穴、膀胱俞穴、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关节炎艾灸哪里 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常用穴位

极泉: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夹脊:在腰背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左右各17穴。

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腰俞: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风湿关节疼治疗方法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危害健康致残严重的疾病,真正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不常见,远远少于骨性关节炎。只是人们普遍误认为大部分关节疼是风湿症而已。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起病于中年,症状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较重,侵犯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更多见,常呈对称分布,即两侧手关节同时有肿疼,晨僵重,持续时间长。患病久远的手指关节可有明显变形。

1、熏洗治疗: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

2、外用膏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

3、针灸疗法: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刺激,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4、药酒疗法:酒性辛温走窜,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用酒将治疗风寒湿痹之有效中药进行炮制,则药力借酒力通达四肢关节,使气血行而风湿除,筋骨强而痹病愈。长期饮用对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患有风湿性关节疾病的朋友在生活中其实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疼痛的,我们只有正确的选择治疗风湿关节疾病的方法,才能提高治愈该类疾病的概率,所以说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方面是多么的重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自己盲目的用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一些相反的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 大杼

位置: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咳嗽、发热、头痛、颈项拘急、肩背痛。

方法:此穴位灸15到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1疗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图 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方法

极泉:用雀啄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灸至症状消失为止。

委中:用雀啄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灸至症状消失为止。

夹脊:用瘢痕灸或隔蒜灸,每次15-20分钟,3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灸至症状消失为止。

大椎到腰俞的督脉:用瘢痕灸或隔蒜灸,每次15-20分钟,3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灸至症状消失为止。

艾灸哪里补肾

补肾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回阳固脱,强身健体。煮至遗尿,尿失禁,尿路感染,小便赤涩等泌尿系统病症;遗精,阳萎,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前列腺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生殖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以及休克,眩晕,虚劳,腰痛,低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艾灸方法:每次5-7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日一次。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该穴位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头晕,耳鸣,遗尿,阳萎,早泄,赤白带下等生殖系统病症,以及虚损腰痛,五劳七伤,手足逆冷等症。

艾灸方法:温和灸15-30分钟,或隔姜灸3-5壮。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前脚掌中心凹陷处,艾灸此穴位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强健身心,益寿延年,主治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咽痛失音,口疮,二便不利,肾结石,足心有热,高热不退,咳嗽,肺热等症。

艾灸方法:一般可温和灸15-30分钟。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肚脐旁开两指处,艾灸次穴位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主治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早泄,阳萎,遗精,腰痛,肋间神经痛,脑血管后遗症等症。

艾灸方法:取肾俞,命门穴,由上到下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艾灸该穴位可以清热生气,补肾壮阳,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失眠,健忘,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咳嗽,气喘,咯血,胸疼等症。

艾灸方法:取太溪,涌泉穴,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相关推荐

类风湿关节炎遗传吗

类风湿又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缠绵难愈,但是该疾病在发病早期是能够成功治愈的,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早期“这个治疗类风湿的极佳时间,以便及早摆脱疾病的困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具有遗传性,专家意见不一,目前尚无定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不是引发疾病的唯一因素。该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家系调查和孪生子患病的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决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性。 有人从家谱调查结果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家族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比健康人群家族中高2~10倍。曾报

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发群体是哪些

1、饮食习惯不良,挑食、偏食、食物单调的人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率约占50%。 2、患有胃炎、胃溃疡、肠炎等影响营养吸收与消化的疾病患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占10%。 3、工作及生活环境阴暗或温差太大,受风、受凉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约占60%。 4、精神情绪不好、压抑、性格内向者,也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5、其血缘亲属中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患者,如父母亲、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 6、更年期妇女、生产后妇女。 7、居住地寒冷潮湿,工作环境寒冷潮湿的患者等。 8、患有某

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 曲池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用艾条做温和灸,每穴每次15-20分钟,10日一个疗程。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功能活动分级 Ⅰ级:关节功能完整,一般活动无障碍。 Ⅱ级:有关节不适或障碍,但尚能完成一般活动。 Ⅲ级:功能活动明显受限,但大部分生活可自理。 Ⅳ级:生活不能自理或卧床。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发病情况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 病因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 症状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累及大

关节炎和风湿关节炎有什么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发病情况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 病因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 症状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造成关节的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脏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 实验室检

类风湿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不同

1、类风湿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不同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以中年女性多,而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且男女比例相当。而见。 2、类风湿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不同 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关节炎,而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 3、类风湿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累及患者大关节,但并不会造成关节的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脏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

类风湿骨关节炎治疗

中医所说的痹症和民间说的“风湿”,一般泛指感受“风、寒、湿”气引起的关节、肌肉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仅是其中一种。西医所谓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以游走性大关节炎、环形红斑、风湿热为主要表现。后者是一种以多个关节慢性、对称性、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以小关节起病,先影响关节滑膜,逐渐会侵犯关节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结构破坏,产生关节畸形、功能障碍。部分病例可损害心、肺、肾等内脏器官。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常见的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问题有哪些呢

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风湿”病吗? 中医所说的痹症和民间说的“风湿”,一般泛指感受“风、寒、湿”气引起的关节、肌肉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仅是其中一种。西医所谓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以游走性大关节炎、环形红斑、风湿热为主要表现。后者是一种以多个关节慢性、对称性、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以小关节起病,先影响关节滑膜,逐渐会侵犯关节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结构破坏,产生关节畸形、功能障碍。部分病例可损害心、肺、肾等内脏器官。

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因素是什么

1、病毒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2、遗传因素,关节炎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

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你可不要弄混了! 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

从医学的角度讲,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炎症性病变。 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比,风湿性关节炎轻一些,以全身游走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其关节等没有形态改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除疼痛外,还有肿胀、关节强直、软组织挛缩、关节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改变,比风湿性关节炎要重得多。 两者间虽有病因相同之处,但病理机制、临床症状表现乃至治疗,都不一样。且与风湿相比,类风湿的完全康复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