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有什么功效 清火利尿
淡竹叶有什么功效 清火利尿
淡竹叶性寒,能够清心降火,甘淡能渗湿利尿。可以用于治疗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
临床应用证明,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弱,但能明显增加尿中氯化钠的含量。
正常人试以本品10g煎服,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其利尿作用较木通、猪苓为弱,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则比猪苓强。
竹叶与淡竹叶的功效区别
1、竹叶长于清心泻火除烦,且能生津,尤其是竹叶卷心清心泻火之力更强,《本草汇言》引唐代孙思邈之语谓其为“肃清气分,凉心胃邪热之药也”,故多用于热病烦渴之证;竹叶卷心还善治温病热人心包,高热神昏者。
淡竹叶长于清热利尿,《本草纲目》谓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本草再新》也认为其有“清心火,利小便”的作用,故多用于心经有热下移小肠而见心烦口疮,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2、竹叶轻清,味且兼辛,可凉散上焦风热,除胸中痰热以止咳逆。《丹溪手镜》谓其“味苦大寒,主咳逆呕吐,胸中烦热”,《名医别录》亦谓其“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淡竹叶引热下行之力为胜,故更宜于治疗鼻衄、牙龈肿痛,使上部之热邪下行随尿而排出。
竹叶的食疗作用
竹叶粥
粥方组成:竹叶10克(鲜者加倍),大米50克,白糖适量。
煮制方法:将竹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 ̄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 效:清热利湿,除烦安神。
适 应 症:适用于热病干渴,或暑热烦渴,小便淋涩,口舌生疮,烦燥不安及泌尿系感染等。
粥义解说:竹叶,又名淡竹叶、苦竹叶、竹叶卷心、鲜竹叶等,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叶,四季可采,宜鲜用。
中医认为,竹叶性味甘、淡、寒,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利尿清心之功,适用于热病伤津,暑热伤阴所致的口干烦渴,心经实火,移热于小肠所致的尿赤口疮,小便灼热,淋沥涩痛等。《本草纲目》言其"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药品化义》言"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烦热,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现代实用中药》言其"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煮粥服食,清热利湿,养阴止渴,除烦安神,即可治疗热盛津伤之症,又可作为夏季预防中暑之用,或治疗中暑病人,若口渴明显时,加些芦根、或石斛同用,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1.竹叶粥宜稀薄,不要稠厚;
2.竹叶粥是寒凉类药粥,脾胃虚寒、大便溏薄、阴虚发热者不宜选用;
3.本品卷而末放的幼叶,名竹叶卷心,有直折心火之功,温病热陷心包,或神昏谵语时宜选用本品;
4.本品不宜久煎,入药以鲜品为佳;
5.竹叶有两种,一种是禾本科植物苦竹的新鲜叶片或初生的卷状嫩叶;另一种是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全草。这两种竹叶性味、功效相似,临床常相互为用,一般而言,鲜竹叶清心热,清头面风热功效较好,而淡竹叶以清湿泄热作用见长,利尿作用较强。临床可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选用。
什么泡水喝养肝护肝 淡竹叶
淡竹叶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淡竹叶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淡竹叶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淡竹叶有治疗胸中疾热、咳逆上气、热毒风的作用,淡竹叶用药禁忌是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淡竹叶。
食用竹叶要注意什么
1、 食谱精选
(1) 竹叶茶取淡竹叶适量,,将竹叶晒干,制成粗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并可以反复加水。代茶频饮,每日1剂。本品具清凉解暑,利尿除烦之功效。适宜于夏季解暑热之用,作为口腔溃疡、疖痈疮肿的辅助治疗。还可用于内热重、口苦口渴、小便短少者。
(2) 竹叶茅根茶取淡竹叶、白茅根各10克,先将淡竹叶、白茅根洗净切碎,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温浸半小时。代茶频饮。本品具清热、利尿、止血之功效。适宜于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尿血患者服用。
2、 临床体会
(1) 关于竹叶,中药竹叶有淡竹叶和鲜竹叶二味,都是禾本科的。淡竹叶是小草本,茎丛生较短,茎叶从地面向外伸展;鲜竹叶的原植物有细长的竹杆。 现今中药房只有淡竹叶的干品供配方用。鲜竹叶需由自己临时采摘新鲜的竹叶,以嫩叶为好。 鲜竹叶初生的卷状嫩叶名竹叶卷心,用于清心除烦。
(2) 关于清热降温,竹叶是清热降温药,有降低发热的作用,但药力较弱。感冒、上感、感染等外感发热,慢性病低热,以及正常人的内热都可用。治外感发热与石膏同用,增强石膏的效果;低热与地骨皮同用;夏天暑热,与青蒿同用;内热与生地同用。
竹心煮水有什么好处
竹心:是一种植物竹叶心,多指竹叶的幼叶(嫩叶),又名竹卷心、竹针,竹心。性味、功效与淡竹叶相似,多用于清心除烦。 也有人将其作为淡竹叶的处方名。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重庆草药》:"竹叶心:代茶饮,解烦热,止烦渴,对肠胃燥结、热泻、坠胀、小便黄痛等症初起有效。"《草木便方》:"竹叶心:治热淋、尿血。"
淡竹叶要分清
淡竹叶入药较晚, 明代《本草纲目》始见记载.李时珍称它: 甘, 寒, 无毒.叶: 去烦热, 利小便, 清心.根: 名碎骨子, 能堕胎催生.从所画图谱看, 基本与药典收载的淡竹叶相吻合.
据查证, 在祖国医学史上, 另外还有两种被称为淡竹叶的中药.一种是竹叶, 另一种是鸭趾草.禾本科多年生常绿竹状乔木或灌木植物淡竹(PhylIostachys ni-Kra Munro Varhenis(Mits)Stapf.ex)的干燥叶片入药最早, 《神农本草经》即有记载, 梁代陶宏景著《名医别录》始称"淡竹叶".东汉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竹叶石膏汤", 《金匮要略》中的"竹叶汤"所用的淡竹叶, 以及唐代《小儿药证直决》导赤散中的竹叶均为本品.所以现在很多中药书籍称本品为"竹叶"以区别"淡竹叶".
在全国很多地区, 把一年生草本植物鸭趾草(COlIlIne Lina Communis)的干燥地上部分也称为淡竹叶.鸭趾草最早记载于唐代陈藏器著《本草拾遗》中, 它的异名多达50余种.《本草纲目》称它为竹叶菜, 鸡舌草, 碧竹子片, 与淡竹叶并列在一起, 所画图谱也比较相似.现在以鸭趾草为中药名应用, 与淡竹叶很容易区别.
淡竹叶是一味清心火, 除烦热, 利小便的良药, 对治疗热病口渴, 心烦不安, 口糜舌疮, 牙龈肿痛, 小便赤涩淋痛, 颇有效验.
竹叶有清热除烦, 生津利尿的作用, 可用于热病後余热未尽, 烦热口渴, 热淋及心火移于小肠所致的口舌生疮, 小便淋痛等.
鸭趾草具有清热, 利尿, 解毒作用, 用于温病初起或气分实证以及热淋小便涩痛或水肿有热者.因有解毒作用, 所以对咽喉肿痛、痛肿疮毒、毒蛇咬伤均有较好疗效, 這也是较淡竹叶和竹叶优越的地方.
由此可见, 三种被称为淡竹叶的中药功用有所相似, 但毕竟不是同一中药, 应注意区分.
竹子不为人知的4种吃法
1.竹沥,是从竹子中提取的汁液,将鲜竹杆两端去节,劈开,加热,两侧会有液汁流出,即竹沥液。竹沥是治痰圣药,以竹沥当茶饮,可以清火祛痰、润燥止渴;用淡竹沥液滴眼,还可以治小儿目赤。
2.竹茹,是竹子茎秆的中间层,取少量干品煎水服,可以缓解心烦失眠、惊悸不宁、胃热呕吐等症状;
3.竹黄,是寄生在竹上的真菌子座,取竹黄30克,蜂蜜60克,浸泡白酒饮用,可以缓解咳嗽痰多型的气管炎,解胃热止胃痛。
4.竹叶,有治咳喘、杀小虫、解暑热的功效,取少量竹叶泡水喝,可以缓解烦躁口渴、口舌生疮、尿少色黄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竹的功效以清热为主,平日怕冷、手脚冰凉的体寒者慎用。
小儿感冒食谱
一、竹叶粥
材料:淡竹叶20克,小米50克。
做法:
1、将淡竹叶、小米洗净,备用。
2、淡竹叶加水适量煎取汤汁,滤去渣后加小米煮至粥成即可。
健康提示:
鲜竹叶与淡竹叶两药都能清心除烦、利小便,但鲜竹叶清心热的效果较好,且能凉胃,又能用治上焦风热;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以渗湿泄热见长。本品可清心火、利尿便、除烦热,阴虚者慎用。
二、白菜根汤
材料:白菜根3个、连须葱白7根。
调料:白糖适量。
做法:
1、将白菜根、连须葱白洗净后切碎,备用。
2、将白菜根、连须葱白加适量水煮开后转小火再煮15分钟,加入适量白糖,趁热服下。
风疹的症状和治疗 风疹的治疗方法
药材:板蓝根15g,蝉衣6g,甘草4g
制法:用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
功效:板蓝根可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蝉衣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板蓝根蝉衣茶对于治疗风疹有很好的疗效。
药材:芦根40g,淡竹叶30g
制法:用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
功效:芦根可以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淡竹叶可以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芦根竹叶茶对风筝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食材:花生油50g,薄荷叶30g
制法:将花生油煮沸后稍冷却,再加入薄荷叶30g,完全冷却后过滤去渣。外涂皮肤瘙痒处,有止痒作用。
功效:薄荷叶有有散风热、止痒的作用,薄荷叶外敷对于风疹病人有很好的疗效。
食材:桑叶10g,梗米5g
制法:先将桑叶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令将梗米煮成粥后再加桑叶药液,再煮沸即可,每日温食2-3次,直至痊愈。
功效:此食疗可以用于风邪犯肺的风疹病人。
推荐几款清心火食疗
一、莲子甘草茶
配方:莲子15克,甘草2克,绿茶叶5克。
制法:将上物一并放入茶杯内,冲入开水浸泡。
功效:清心泄热。
用法:代茶频饮。
二、竹叶通草绿豆粥
配方:淡竹叶10克,通草诬克,甘草1.5克,绿豆30克,粳米150克。
制法:将淡竹叶、通草、甘草剁碎装入纱布袋,与绿豆、粳米一起加水放置30分钟,以文火煮制成粥。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敛疮。
用法:早晚分食。
三、鲜藕萝卜饮
配方:生萝卜数个,鲜藕500克。
制法:上二者捣烂绞取汁液。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用法:含漱。每天数次,连用3日。
四、莲心栀子甘草茶
配方:莲子心3克,栀子9克,甘草6克。
制法:以上诸物加入开水浸泡。
功效:清心泻火。
用法:每天1剂,代茶频饮,可连用3剂。
五、地芩竹叶饮
配方:生地15克,黄芩9克,淡竹叶15克,白糖适量。
制法:前三味加水煎取汤汁,调入白糖。
功效:清心泻火。
用法:每日1剂,分2次饮用,或代茶频饮。
扁桃体发炎反复发烧怎么办 菊花舌草饮
方药:野菊花、白花蛇草各15g,淡竹叶、白茅根各9g
用法:将上药水煎服用,每天1剂,分3次服用
功效:野菊花可以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淡竹叶有清凉解毒的功效。此方对于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发烧有一定的疗效。
宝宝夏季预防感冒的几种食谱
一、竹叶粥
材料:
淡竹叶20克,小米50克。
做法:
1、将淡竹叶、小米洗净,备用。
2、淡竹叶加水适量煎取汤汁,滤去渣后加小米煮至粥成即可。
健康提示:
鲜竹叶与淡竹叶两药都能清心除烦、利小便,但鲜竹叶清心热的效果较好,且能凉胃,又能用治上焦风热;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以渗湿泄热见长。本品可清心火、利尿便、除烦热,阴虚者慎用。
二、白菜根汤
材料:
白菜根3个、连须葱白7根。
调料:
白糖适量。
做法:
1、将白菜根、连须葱白洗净后切碎,备用。
2、将白菜根、连须葱白加适量水煮开后转小火再煮15分钟,加入适量白糖,趁热服下。
健康提示:
白菜在腐烂的过程中产生霉素,所产生的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使人体发生严重缺氧,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腐烂的大白菜一定不能食用。本品适宜于小儿感冒,附后令患儿卧床盖被发汗,汗出效佳。
舌苔厚白怎么治疗
薏苡仁
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用其煮成粥加冰糖给孩子当点心吃。
淡竹叶
清心且利小便,可缓解宝宝因为上火而引起的尿尿不舒服的问题,同时淡竹叶还不具是单一的清火,也可以对宝宝的脾胃,肠胃起到一个调理的功效,日常可用淡竹叶制水给孩子当水喝。
鹅口疮吃什么好的快 萝卜淡竹叶粥
原料:萝卜100克,淡竹叶25克,粳米50克。
做法:淡竹叶加水煎煮、取汁;萝卜切小块,与粳米一同加水煮粥,粥近熟时加入淡竹叶汁煮沸。
功效:清凉,解热,适宜于鹅口疮、口腔炎。
适宜月龄:6个月以上宝宝。如果宝宝太小,可以乳母食用,通过乳汁也会被宝宝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