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阳关的功效与作用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腰阳关的功效与作用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腰部疼痛的时候是可以进行艾灸缓解的,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养生疗法,可以缓解人体腰部不适。
但进行艾灸之前,要先确定人体腰痛的原因,先确定腰痛症状是因为寒冷刺激引起的,还是因为风寒、湿气、邪气引发的,艾灸腰部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肾俞穴,在人体两侧第12肋最下边缘连线,与人体腰椎交叉点位置的两侧。
腰疼艾灸什么位置
常用艾灸位置:阿是穴
阿是穴就是指疼痛的部位,也就是哪里疼痛就艾灸哪里,这也叫阿是穴局部艾灸,且在调理疼痛类毛病时作用尤其明显。
阿是穴一般是随病而定的,多位于病灶的附近,但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故阿是穴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穴,“有痛便是穴”。
阿是穴(痛点)是由于经病灶部位的气血不通而致,也就是说,只要阿是穴存在,就会影响经络功能,阻塞经气运行。所以要想缓解疼痛,疏通经络,激发气血运行,充分发挥经络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艾灸阿是穴。
腰冷痛艾灸位置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配穴: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阳陵泉、委中。
艾灸方法:采用温热灸,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
腰酸痛艾灸位置
症状:腰部以酸软疼痛,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配穴:膈俞、气海俞、志室、三阴交、太冲。
艾灸方法:采用温热灸,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
肾虚腰痛艾灸位置
症状:腰部以酸软疼痛,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肾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偏肾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
配穴:关元、命门,肾俞、太溪、然谷。
艾灸方法:采用温热灸,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
环跳的准确位置图 艾灸环跳的好处
环跳穴因具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散寒止痛的功效,属治疗腰腿痛要穴,艾灸该穴位,对于腰胯疼痛,下肢痿痹,挫闪腰痛,膝踝肿痛可以起到缓解的好处。
坐骨神经痛以受风寒之邪较为多见,环跳穴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的功效,艾灸环跳穴时,火灸的温热效应对风寒之邪针对性明显,因此可以有效治疗坐骨神经痛。
环跳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位靠近髋关节,艾灸该穴位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减少下身脂肪堆积,消除下身水肿,防止臀部下垂。
腰间盘突出针灸哪里
气滞血瘀型
治则: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腰部阿是穴,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阿是穴点刺后加拔火罐,吸去瘀血。
治疗功效:肾俞,大肠俞为膀胱经腧穴,可结合腰部阿是穴,疏通腰部经气,活血祛瘀;委中为血之郄穴,用三棱针点刺,可收祛瘀生新之效。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寒湿型
治则: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针灸部位: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或针灸并用。
治疗功效:肾俞,针灸并用可祛寒除湿;腰阳关为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气,行气止痛;关元俞,大肠俞,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委中为循经取穴,守“腰背委中求”之意,以疏通膀胱经经气,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肾虚型
治则:补肾壮腰。
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命门,腰眼,志室,太溪。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针灸并用。
治疗功效:腰为肾之府,取肾俞以益肾气;大肠俞通络止痛;命门,腰眼针灸并用以温肾益精;志室,太溪滋补肾阴,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艾灸哪里补肾
补肾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回阳固脱,强身健体。煮至遗尿,尿失禁,尿路感染,小便赤涩等泌尿系统病症;遗精,阳萎,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前列腺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生殖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以及休克,眩晕,虚劳,腰痛,低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艾灸方法:每次5-7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日一次。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该穴位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头晕,耳鸣,遗尿,阳萎,早泄,赤白带下等生殖系统病症,以及虚损腰痛,五劳七伤,手足逆冷等症。
艾灸方法:温和灸15-30分钟,或隔姜灸3-5壮。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前脚掌中心凹陷处,艾灸此穴位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强健身心,益寿延年,主治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咽痛失音,口疮,二便不利,肾结石,足心有热,高热不退,咳嗽,肺热等症。
艾灸方法:一般可温和灸15-30分钟。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肚脐旁开两指处,艾灸次穴位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主治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早泄,阳萎,遗精,腰痛,肋间神经痛,脑血管后遗症等症。
艾灸方法:取肾俞,命门穴,由上到下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艾灸该穴位可以清热生气,补肾壮阳,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失眠,健忘,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咳嗽,气喘,咯血,胸疼等症。
艾灸方法:取太溪,涌泉穴,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酒糟鼻艾灸哪个部位
首先,酒糟鼻艾灸哪个穴位有效果,可以选择进行针灸肾俞标准定位在腰部,我们这样需要进行诊治,吃些好的食物配合学位诊治才好。针灸的功用益肾助阳,强腰利水。严重的时候酒糟鼻通常有病症劳损,还会引起腰部肌肉出现疼痛。
其次,酒糟鼻艾灸哪个穴位有效果,可以选择进行针灸志室标准定位在腰部,以因为我们腰部有很多的穴位,我们需要进行诊治,可以进行表彰的功用内散肾脏之热,外降体表之温。中医认为酒糟鼻多与寒湿劳损有关,采用穴位针灸保护腰部避免疼痛。
最后,酒糟鼻艾灸哪个穴位有效果,可以选择进行针灸大肠俞标准定位在腰部,因为这样的话,就会对身体很是有好处,会导致身体腰部没有什么严重的腰部酸痛、广泛压痛,有的时候按摩也会减轻肌痉挛,在阴天潮湿,遇到寒冷潮湿及气候变化疼痛发做或症状加重。
针灸必须是专业人员来操作,我们需要按照谨慎选择医院进行诊治,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就会有一定的效果,相反的话,如果手法不当,就有可能伤害肌肉,可能加重酒糟鼻病情。注意安全。
艾灸治疗宫寒
艾灸治疗宫寒有几个非常有效的穴位:
一个是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第二个部位在肚脐,又叫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第三个部位在背部命门穴,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同时还要加上两侧距离背部中线3厘米的肾俞穴。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
另外,自己按揉此穴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操作者可取俯卧位,将两手握拳,背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穴,并稍稍用力进行按揉,可每次按揉50下(使腰眼穴出现酸胀感效果更住)。然后,将两手的掌心紧按在腰部两侧,沿着上下的方向快速、用力地擦动腰部,直到腰部皮肤发热为止。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坚持每晚按揉腰眼穴可起到很好的益气固肾作用。
第四个是气海穴,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另外也可按揉此穴,操作者可取仰卧位,将双手的手掌叠在一起(右手在上 ,左手在下 )放在小腹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可每次按摩100圈 ,以小腹有温热感为度。此方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艾灸每天做个30-40分钟,一般不要超过一小时,时间太长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引起便秘。另外,艾灸时间长,局部皮肤也会出疱,中医认为这是产生疗效的标志,但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水疱破亏后引发感染。
另外泡脚也可以改善宫寒的症状。将艾叶或红花用纱布包好,放入盆内煮开,坚持每天泡脚,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风湿可以艾灸吗
风湿可以艾灸吗风湿可以通过艾灸治疗的,灸疗也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对风湿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具体的穴位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而定,中医将类风湿分为行痹、热痹,痛痹、着痹之分,不同的类型取穴也不同。
关节窜痛、游走不定为行痹,取膈俞、血海,关节酸痛重着为着痹,取足三里、商丘;关节冷痛、遇热痛减为痛痹,取肾俞、关元;关节红肿且胀,热痛为主为热痹,取大椎、曲池。
艾灸对风湿有什么作用艾灸,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身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1)研究表明,艾灸有镇痛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腰腿痛,镇痛效果大多显著。
(2)艾灸能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血氧饱和度。施灸时及灸后,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可出现明显的充血,从而使这些部位的营养加强,加快了组织修复。
(3)艾灸对血行有促进作用。艾灸可使血行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既可全面增进健康程度,又可对由于血行障碍而产生的炎症、肿胀起到较好的疗效。
(4)艾灸可使组织的吸收能力旺盛,加快炎症物质吸收。
(5)艾灸能加强机体自然治愈能力,使全身的生理机能好转,促进疾病的恢复。
艾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局部的关节疼痛,用艾条灸治特定的穴位,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许多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因此,艾灸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好疗效。
风湿艾灸的穴位有哪些阿是穴
位置:阿是穴没有特定位置,一般多位于病变附近。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功效:阿是穴有温经通络、缓解疼痛的功效,对于改善风湿病的痛症效果立竿见影。
大椎穴
位置:低头,颈部下端突起骨的凹陷处。
功效:大椎穴能够提高阳气,补气益血,对于改善风湿病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肚脐上4寸的位置。
功效:中脘穴能够调理经络、匡扶正气,对抗风湿邪气。
神阙穴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肚脐的位置。
功效:神阙穴有培元固本、益气回阳的功效,对治疗风湿病有所帮助。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四横指。
功效:关元穴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驱除体内寒气。
命门穴
位置:人体的腰部,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功效:命门穴有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的作用,可以改善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膝眼下四横指。
功效:足三里穴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能够增强免疫,对抗风湿。
注意事项:
风湿病的范围较广,发病在全身,所以可取的穴位较多,这个需要医生来对症治疗。但是,这几个穴位是必灸的,它们提高正气,补气血。只有正气充足,阳气才会慢慢充盈,才能治疗风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