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青斑有哪些表现
网状青斑有哪些表现
1.本病的病人通常年龄较轻,20~40岁居多,也可出现于婴儿期或老年阶段,无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的自觉不适,或者仅有轻微的不适。
2.原发性网状青斑病人表现为皮肤逐渐出现片状、条纹网状或斑片状条纹,纹络清楚,有的稍高于皮面,可发生于躯干及肢体的任何部位,但以下肢最为多见。局部皮肤青紫,可有发凉或麻木等感觉异常,但程度不重,一般无疼痛,有时出汗增多。在寒冷环境中、站立位或肢体下垂时皮肤青紫网状斑明显,温暖环境或抬高患肢则略好转,但并不完全消失,并且相应部位的主干动脉,如上肢肱动脉、桡动脉,下肢股动脉、奈动脉、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等均搏动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因血运较差不易愈合。
3.继发性网状青斑病人需进行多方面的调查,了解病因,包括全身状态,各系统如肝、肾及肺功能,以及免疫功能,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查等,询问是否服用过某些药物,有无股动脉介入诊断治疗的病史,以确定发病原因。
根据特有的皮肤紫红色或紫蓝色网状花斑及遇寒冷明显,遇热减轻或消失的变化,即可诊断,原发性无全身不适,继发性则同时伴随某一种疾病。
狼疮性红斑症状
1、皮肤和黏膜
表现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特异性皮损 有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盘状红斑。非特异性皮损 有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紫癜)、色素改变(沉着或脱失)、网状青斑、雷诺现象、荨麻疹样皮疹,少见的还有狼疮脂膜炎或深部狼疮及大疱性红斑狼疮。
2、骨骼肌肉
表现有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畸形(10%X线有破坏)及肌痛、肌无力、无血管性骨坏死、骨质疏松。
红斑狼疮的斑会消失吗
红斑狼疮患者的双手或面部等反复出现顽固性的皮损,有的甚至还在原有的红斑基础之上,会出现溃烂、萎缩、瘢痕等。
红斑狼疮多数患者会出现红斑,以鼻梁为中心在两颧部出现红斑,两侧分布如碟状,境界一般比较清楚,扁平或者局部轻度隆起,属于渗出性炎症,按炎症反应的程度,红斑由淡红、鲜红到紫红色,严重者还会伴有局部水肿呈丹毒样,在炎症消退时可出现鳞屑、色素沉着,面部皮疹一般会消退,大部分皮疹消退后不会留下痕迹。
如果红斑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则提示预后良好。但也有其他部位的红斑如肢端红斑、网状青斑这些斑存在的时间可长可短,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来定的。"
红斑狼疮身上会痒吗
红斑狼疮患者的皮疹一般无明显的瘙痒。
红斑狼疮的患者在鼻梁和双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红斑狼疮特征性的改变。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包括光过敏、脱发、手足掌面和甲周的红斑、盘状红斑、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网状青斑和雷诺现象等。
一般无明显瘙痒,如果出现明显瘙痒则提示过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瘙痒性皮疹应注意真菌感染。接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红斑狼疮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局部皮肤灼痛,有可能是带状疱疹的前兆。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就诊。
什么是狼疮红斑
红斑狼疮,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状红斑狼疮两大类。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是一种介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间的皮肤病变。红斑狼疮的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以局部皮肤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约70%~85%有皮肤表现,因此红斑狼疮历来是皮肤病学研究的重点。
红斑狼疮起病稳匿或急骤,发作比较凶险,且极易复发,迁延不愈,出没无常,就跟狼一样狡猾。而狼疮病人的皮肤损害除盘状红斑狼疮出现典型的盘状红斑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还出现蝶形红斑,多形红斑,环形红斑,大疱性红斑,有的也出现盘状红斑,所以用红斑狼疮一词命名该病,既形象逼真,又内涵丰富。
临床表现:面部蝶形红斑或呈片红斑,或面部红斑呈暗红色,双手红斑及甲下红斑,皮疹或皮肤光过敏,低热或自觉发热,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盗汗,失眠多梦,腰酸乏力,目赤心烦,牙龈出血,或有皮下紫斑,或皮下网状青斑,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或弦数。
雷诺氏病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其他以皮肤颜色改变为特征的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相鉴别。
一手足发绀症 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血管痉挛性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手足皮肤呈对称性均匀紫绀。寒冷可使症状加重。常伴有皮肤划痕症或手足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其病理改变是肢端小动脉持续性痉挛及毛细血管和静脉曲张,需与雷诺综合征鉴别。手足发绀症患者无典型的皮肤颜色改变,绀紫范围较广泛,累及整个手和足,甚至可涉及整个肢体。紫绀持续时间较长。寒冷虽可使症状加重,但在温暖环境中常不能使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情绪激素和精神紧张一般不诱发本病。
二网状青斑 多为女性,因小动脉痉挛,毛细血管和静脉无张力性扩张。皮肤呈持续性网状或斑点状紫绀。病变多发生于下肢,偶可累及上肢、躯干和面部。患肢常伴发冷、麻木和感觉异常。寒冷或肢体下垂时青斑明显。在温暖环境中或抬高患肢后,斑纹减轻或消失。临床上可分为大理石样皮斑、特发性网状紫斑及症状性网状青斑三种类型。
三红斑性肢痛平 病因尚不清楚。病理变化为肢端对称性、陈发性血管扩张。多见于青年女性。起病急骤,两足同时发病,偶可累及双手。呈对称性阵发性严重灼痛。当足部温度超过临界温度(约33~34℃)时,如足部在温暖的被褥内,疼痛即可发作,多为烧灼样,也可为刺痛或胀痛。肢体下垂、站立,运动时均可诱发疼痛发作,抬高患肢、休息或将足部露在被褥外,疼痛可缓解。症状发作时,足部皮色呈潮红充血,皮温升高伴出汗,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增强。根据本现特征,易与雷诺综合征相似。少数红斑性肢痛症可继发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糖尿病等。
网状青斑是如何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原发性网状青斑症 病因不清。
2.继发性网状青斑症 可继发多种疾病,其病因病机不清。最多见的疾病有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颞动脉炎),动脉硬化症,血液黏滞性增高的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冷凝集素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浅静脉炎、皮肤血管炎等),以及烧伤、辐射热损伤、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二)发病机制
1.多种小血管壁损害
(1)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或司内登(Sneddon)综合征,因皮肤小动脉内皮增生导致管腔严重狭窄,出现网状青斑。
(2)皮肤小血管非特异性炎症,多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及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
(3)皮肤小血管壁肉芽肿样侵犯,导致管腔狭窄,可因某些病原体引起,也可因韦格纳(Wegener)肉芽肿引起。
(4)由链球菌、结核杆菌、肝炎病毒等引起的小血管过敏性改变,或由微小病毒(parvovirus B19)直接引起的小血管壁改变均有报道。
2.在血管壁损害的基础上形成血栓或因多发微栓塞导致小血管闭塞,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小血管血栓形成最常见于结缔组织病或异常免疫球蛋白抗体阳性的患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较多见,其中包括抗心肌磷脂抗体、抗狼疮抗体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以上几种抗体阳性者中半数以上有皮肤网状青斑表现。
(2)小血管内多发性栓塞多由于经股动脉导管进行各种造影或介入手术,导致主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而脱落的胆固醇结晶所引起,其次是一些肾衰竭病人易出现原发性高草酸尿症,草酸结晶可栓堵微血管导致网状青斑。
(3)因药物过敏导致的皮肤网状青斑,经皮肤活检已证实为血栓形成,已知药物有治疗痤疮的米诺环素(minocycline)、治疗偏头痛的麦角胺、各种β受体阻滞药及某些抗肿瘤化疗药等,其他个别报道有苯海拉明合并二乙吡啶二酮、金刚烷胺和某些催眠药等。
3.血液成分异常引起网状青斑
(1)凝血因子异常最多见,如Sneddon综合征为凝血因子V异常,常常合并脑动静脉血栓形成。
(2)血中蛋白C缺乏、补体1抑制物缺乏导致的副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家族性抗血栓素Ⅲ缺乏、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糖尿病患者等也可出现。
4.婴儿出生后皮肤即有网状青斑者可视为先天性网状青斑,经长期(8~21年)观察均可发现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脑梗死、高血压、青光眼及肾损害等,只是原因未明。
5.因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不良导致皮肤微血管高度痉挛而出现网状青斑,除外其他病因者因为原发性网状青斑。
冬季荨麻疹日常应注意什么
对于寒冷性荨麻疹病人来讲,冬天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他们一部分人血液中存在冷球蛋白、冷纤维素原及冷血凝素,这些物质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凝集,进而诱发或加重荨麻疹。
除荨麻疹外,还可以出现网状青斑、紫癜(皮下出血斑)、雷诺现象(肢端血管痉挛收缩造成皮肤发白而后发红的现象)及皮肤坏死。所以冬季注意保暖,尤其是肢端,外耳等暴露部位的保暖非常必要。
除使用防寒手套、耳套、鞋帽外,使用防冻膏也有用。饮食上要注意补充高蛋白质、高脂肪及维生素。
但是,如果病人有内科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则要注意摄入的量。另外,时常做肢体运动,保证血流通畅,有利于防止冻伤的发生。
红斑狼疮是属于什么科呢
1、红斑皮疹呈多样型。颧面部蝴蝶状红斑和甲周、指端水肿性红斑为SLE特征表现。形状有盘状红斑、环形红斑、水肿性红斑,多形红斑等。有红色丘疹、斑丘疹,一般不痒或轻微瘙痒,在身体多个部位都能发生。光敏感,约有1/3病人一遇阳光即出现面部发红或出现阳光过敏性皮疹。
2、发热:高热、中等热、低热等均可出现;长期发热者,呈不规则热,或高热低热交替出现。
3、粘膜溃疡和脱发:膜损害,累及口唇、舌、颊等,出现无痛性粘膜溃疡;头发失去光泽、干燥、易断、稀疏,称为“狼疮发”。
4、雷诺现象:两手足对称地按发白、紫绀、潮红顺序相继出现,由寒冷诱发,多在冬天出现。
5、关节炎:常为关节痛及肌肉疼痛,呈游走性、对称性。关节痛可于发病前数年出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触痛和积液,受累部位多见的有近端指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趾节等。
6、血管炎:双手双足可出现大片瘀点。指端、趾尖凹陷、溃疡、坏死。极少数能引起足背动脉闭塞性脉管炎,伴剧痛。双腿可出现网状青斑和片状青紫斑等。
治疗红斑狼疮的红斑皮疹的方法
中医如何治疗红斑狼疮的红斑、皮疹?
红斑狼疮的红斑有各种各样的形态,有蝴蝶形的红斑,盘状红斑,水肿性红斑,环状红斑,多形性红斑;皮疹,有红色皮疹,丘疹,斑丘疹,还有网状青班,青紫斑,色素斑,色素沉着等,中医把这些病变称作蝴蝶斑,日晒疮,瘟毒发斑等,这些皮肤斑疹是红斑狼疮最直观的特征性症状,中医认识红斑狼疮也是从皮肤的斑疹开始的。
由于这些皮损表现出的色泽、部位、大小不一,其引起的机理也不尽相同,面部蝶形红斑,光照加重,手背手指红斑,手指粗肿,或皮疹鲜红,发痒者多是风毒或瘀热发斑,在治疗中应用紫草、蝉衣、板兰根、土茯苓、苦参、银花、黄芩等药,祛除风毒瘀热;
面部斑疹暗红色,暗褐色,皮疹色暗紫,多是体虚伴有瘀血的表现,应用桃仁、红花、紫草、丹参、鬼箭羽等药,活血化瘀消斑;
皮下网状青斑,色素斑,色素沉着等表现,多是寒凝血瘀或是在治疗中长期大量使用滋阴凉血的药物,引起血流不畅,应用温阳活血治疗能够取得效果,常选用药物有肉桂、仙灵脾、莪术、川芎、桂枝、桑枝等药。
在皮肤红斑皮疹的治疗中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看每个人的整体表现用药,如果单独治疗皮肤的损害,常不能收到满意疗效,而整体治疗,加用消除皮肤斑疹的药物,随整体情况的好转,斑疹就会逐渐消退。
另外中药治疗皮肤斑疹,能消除新鲜的红斑,也能消除陈旧性斑块及增生性斑块,还能消除皮肤损伤后的斑痕及色素沉着,但这种疗效是逐渐取得的,需要长时期的服用药物,使皮肤逐渐增白,直到美容的效果,长期服用的药物主要是调补五脏的中药,如当归、太子参、何首乌、赤白芍、山萸肉等。
在整个皮肤斑疹的治疗中一般不选用大热之品,如川乌、草乌等,这些药虽能治疗寒凝血瘀的网状青斑,但也易升阳助火,出现面部红斑加重及洪热等症状。皮肤损害有许多伴有过敏因素,因此不要应用化学性的药品,更不可应用化学化妆品,避免日光照射,以免加重皮肤的损伤。
盘状红斑狼疮的单纯皮肤盘型损害,一般比较顽固,治疗中不可操之过急,应使其一点一点的消退。
雷诺氏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应注意与其他以皮肤颜色改变为特征的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相鉴别。
(1)手足发绀症: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血管痉挛性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手足皮肤呈对称性均匀紫绀。寒冷可使症状加重。常伴有皮肤划痕症或手足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其病理改变是肢端小动脉持续性痉挛及毛细血管和静脉曲张,需与雷诺综合征鉴别。手足发绀症患者无典型的皮肤颜色改变,绀紫范围较广泛,累及整个手和足,甚至可涉及整个肢体。紫绀持续时间较长。寒冷虽可使症状加重,但在温暖环境中常不能使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情绪激素和精神紧张一般不诱发本病。
(2)网状青斑:多为女性。因小动脉痉挛,毛细血管和静脉无张力性扩张。皮肤呈持续性网状或斑点状紫绀。病变多发生于下肢,偶可累及上肢、躯干和面部。患肢常伴发冷、麻木和感觉异常。寒冷或肢体下垂时青斑明显。在温暖环境中或抬高患肢后,斑纹减轻或消失。临床上可分为大理石样皮斑、特发性网状紫斑及症状性网状青斑三种类型。
(3)红斑性肢痛平:病因尚不清楚。病理变化为肢端对称性、陈发性血管扩张。多见于青年女性。起病急骤,两足同时发病,偶可累及双手。呈对称性阵发性严重灼痛。当足部温度超过临界温度(约33-34℃)时,如足部在温暖的被褥内,疼痛即可发作,多为烧灼样,也可为刺痛或胀痛。肢体下垂、站立,运动时均可诱发疼痛发作,抬高患肢、休息或将足部露在被褥外,疼痛可缓解。症状发作时,足部皮色呈潮红充血,皮温升高伴出汗,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增强。根据本现特征,易与雷诺综合征相似。少数红斑性肢痛症可继发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糖尿病等。
此外应区分特发性与继发性,继发性继发于各种系统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继发雷诺现象,患者几乎均为男性, 病程较长,足背动脉不对称搏动微弱或消失。硬皮病晚期也可继发雷诺现象上臂、面部、颈胸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