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讲究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讲究
1.非手术治疗 为主要治疗措施。轻者用镇静、止痛(忌用吗啡)及解痉剂如阿托品、654-2、普鲁本辛、唛啶、冬眠灵等。也可用针刺疗法止痛,中医中药清利湿热,理气止痛。对病情严重,有用胀、静脉输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输血,持续用静脉营养维持热量的供给,并用大量维生素B、C及抗生素,由于致病菌不易确定,需选用胰液中排泄浓度较高的药物如氯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血钙偏低者应输入10%葡萄糖酸钙,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尤应注意。患儿如有血糖升高,注射葡萄糖时需加入适量的胰岛素及氯化钾。一般可在3~4天内逐渐恢复胃肠蠕动。患儿腹部已不胀并能自肛门排气及有食欲时,则可开始少量进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佐以蛋白质,应较长时间限制脂肪。
近年来广泛使用抗酶治疗,一般在早期缓慢静脉滴注抑肽酶(trasylol),每日1~5万单位,连用7~9日,可减轻休克,防止恶化。在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后,宜再给药2~3日,但要慎防过敏反应。
2.手术治疗 只有在以下情况时考虑手术:①非手术治疗无效,高烧持续不退,精神不好、腹胀、腹肌紧张、压痛不减轻者,须手术探查,同是腹腔引流。②诊断不明确,不能除外其他外科急腹症者,应尽早手术。③并发局限脓肿及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者,须行切开引流或与消化道内引流术。
重型胰腺炎怎么治疗
胰腺炎的治疗迄今仍是一个难题。非手术治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的补充血容量,减少并发症等,手术治疗时机怎样掌握,手术怎样实施方为合理。关于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已探讨了几十年。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变理变化的深入了解,迄今对其治疗已有较为明确的意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以姑息治疗为主,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应根据情况予以治疗。前者在急性胰腺中约占 80~90%,后者约占10~20%。但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之间的界限是不能迥然分开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可以转化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 炎,据统计约有10%左右可以转化。因此,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其病程的衍变。
水肿性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观点已比较一致。但对胰腺局限性坏死的治疗观点尚有所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应手术引流,另一种意见认为 可以采取姑息治疗。从一些文献报道和我们治疗中的体会,我们认为对这一类型的胰腺炎亦应手术“清创”。理由是:一方面坏死是不可逆的,而坏死组织难以吸 收,即使可以吸收病程亦很长,长期毒素吸收临床症状如持续腹痛、发烧等经久不退,另一方面在坏死组织中的毒性物质,如血管活性肽、弹力蛋白、磷脂酶A等将 引起胰腺进行性自我消化,病变可能继续扩大,则将导致全身中毒症状进一步加重,以至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而致衰竭。非手术治疗的一些方法,亦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术前准备。
胰腺炎的非手术疗法合理,应用则大部分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可以治疗,同时也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做了较好的术前准备,非手术疗法包括: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重症监护的一些措施等。
吃自助餐过猛当心胰腺炎 重要的还是预防
胰腺炎治疗起来很麻烦,预防起来却不难,人人都做得到,就是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酗酒,平时有胆结石等胆道疾病应积极且正规治疗,也有不少人视胆结石为小病,不愿去管照样胡吃海喝,但急性胰腺炎毕竟是一种凶险的疾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开显著的危险因素,降低患胰腺炎的风险,才是最实在的。
妊娠期的急性胰腺炎
Schmidt在180年前就曾描述过妊娠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但100多年来,对这种关系的实质并不十分清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胆石症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至80年代中、后期,大多数研究认为,胆道疾病与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密切相关,尤其胆石症是重要原因。国外90年代的文献报道,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已很少发生。而目前国内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孕产妇发生死亡仍占有一定比例,其妊娠丢失率也较高。
一、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25岁,一半以上的患者年龄小于30岁,这与一般普通孕产妇的年龄构成比大致相当。既往认为发病以初产妇多见,但近来也有不同观点,经产妇发病亦不少见。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虽可发生在妊娠的早、中、晚期以及产褥期中的任一时期,但在这些阶段中仍以妊娠晚期最为常见,妊娠早、中期相对少见,而产褥期发病则较易被误、漏诊。
二、妊娠与急性胰腺炎的相互影响
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妊娠剧吐以及分娩屏气等因素腹压有升高倾向,加上此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肝、胆、胰负荷明显增加,胰管内压升高。此外,肠道吸收脂肪酸的能力也大大增强,脂肪积存较多,认为大量腹膜后脂肪增加可能是胰腺炎容易发生坏死、继发感染和形成脓肿的重要因素。值得提出的是,合体滋养细胞产生的胎盘催乳素(HPL)有显著的脂肪分解作用,甘油三脂将释放出大量游离脂肪酸,这既可引起胰腺细胞的急性脂肪浸润,又可造成胰腺小动脉和微循环的急性脂肪栓塞,加重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病情。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易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胎盘的血液灌流可因此急剧下降。同时,严重脱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多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沉淀于胎盘的绒毛血管,此时又由于血管内膜常合并炎症,血细胞易集聚形成微血管栓塞,由此,造成血管腔隙变窄,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胎盘的血液灌注。此外,坏死性胰腺炎时,生化改变明显异常,血清中间代谢产物的堆积将导致酮症酸中毒。总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可因此明显上升。 还有学者认为,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时,肝血流量可骤减40%以上,氧化磷酸化等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三磷酸腺苷产生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也将下降,这将增加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产时子宫收缩乏力及产后出血的发生。妊娠期急性胰腺炎不只是胰腺的局部炎症,因其更易并发呼吸衰竭及心功能衰竭等脏器功能障碍,故增加了孕产妇围产期的死亡率。
三、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典型的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诊断并不困难。问题是临床医师往往忽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存在,有些疾病如急性肺炎,穿透性十二指肠溃疡,脾破裂,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破裂型异位妊娠,妊娠剧吐,先兆子痫等,在妊娠期的临床表现有时类似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这些都给诊断带来了困难。中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的疼痛是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最重要的症状,90%的患者有此主诉,且伴有恶心,呕吐,肠梗阻和低热等。妊娠期任何上腹部疼痛均应考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腹痛可以轻微甚至不典型,而恶心、呕吐则较严重且频繁,往往难以解释。有的患者在发生恶心、呕吐、腹痛三大症状前数小时可有进油腻饮食的病史。在妊娠晚期,特别是处于临产阶段,急性胰腺炎的撕裂性上腹部胀痛常被宫缩痛掩盖或与宫缩痛混淆。在上腹部,居于腹膜后的胰腺在妊娠期易被推移的胃肠和网膜所覆盖,因此,其腹膜炎与上腹部包块的体征可不典型。
妊娠与非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处理方法原则上基本相同,但因为合并产科问题,在治疗上也有不同于非妊娠期的特点。经适当的外科与产科处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围产结局良好,近来的研究认为其母亲死亡率仅3.4%,胎儿抢救成功率达89%。
1.保守治疗: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并要求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保守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胰酶的合成使胰腺得以休息,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服用止酸剂以及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等。
2. 内镜治疗:
胆石性胰腺炎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或放置鼻胆管引流。在重症胰腺炎72 h内行内镜治疗,其并发症(18%)和死亡率(0%)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54%和13%),但内镜治疗必须在早期实施,一旦胰腺组织发生坏死,病变将不可逆转。
3.手术治疗: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作用有限,但若患者对保守处理反应不佳则手术是必要的。其外科手术处理包含两个方面,既包括对胰腺本身的手术,也包括与胰腺炎相关的胆道疾病的手术。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最佳手术期应在妊娠中期或产褥期。妊娠中期进行手术较为安全是因为此期胎儿器官发育已经完成,自发性流产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小,况且子宫也未进入上腹腔,对手术野的影响小,而且手术宜在患者症状好转后延期施行,急症手术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妊娠晚期主张积极进行保守治疗,手术宜安排在分娩后进行,但若腹痛加剧,血清淀粉酶持续上升也可开腹手术。腹部手术时最好不进行剖宫产,除非遇上产科指征或增大的子宫影响手术操作。
4. 产科处理:
妊娠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否需终止妊娠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有作者认为胎儿宫内死亡、早产、或剖宫产后,胰腺炎的症状可以缓解。但近来有些报道则认为,分娩后患者的状况反而更糟。对于多数患者来说,急性胰腺炎并不是进行治疗性流产、引产及分娩的适应证。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治疗是否成功,胎儿及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是重要指标,经适时恰当的外科处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妊娠丢失率已有很大程度的下降,终止妊娠时更需注意孕周及胎儿是否有宫内窘迫的征象。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的护理办法有什么
急性胰腺炎的危害性十分严重,极多的病因可以引起此病的出现,会让患者特别的苦恼,当我们出现了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之后,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而且疾病的护理工作也要加强起来,来看看相关的护理措施会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出院后,即使已恢复正常饮食,也并不意味着身体已完全康复。因此,术后的恢复、调理、随访非常重要。及时去除病因。在我国,大多数急性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因此待急性胰腺炎病情稳定、病人全身情况逐渐好转后,即应积极治疗胆道结石。酒精性胰腺炎病人,首要的是禁酒,如果再饮酒,无疑是慢性自杀。暴饮暴食导致胰腺炎者,应避免重蹈覆辙。
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者,应长期服降脂药,并摄入低脂、清淡的饮食。定期随访,防止并发症。胰腺炎恢复期,炎症只是局限消退,而炎性渗出物往往需要3~6个月才能完全被吸收。在此期间,有一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胰腺囊肿、胰瘘等并发症。如果病人发现腹部肿块不断增大,并出现腹痛、腹胀、呕血、呕吐等症状,则需及时就医。加强营养促进恢复。如果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无明显损害,可以进食以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为主的食物,减少脂肪的摄入,特别是动物脂肪。如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则可在胰酶制剂的辅助下适当地加强营养。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急性期应完全禁食,待症状逐渐缓解,可进食无脂蛋白流质,如果汁、稀藕粉、米汤、菜汁、稀汤面等,以后可逐渐改为低脂半流质。此外,患者须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肉、花生、核桃、芝麻、油酥点心等,忌食刺激性、辛辣性食物,并绝对禁烟酒。急性胰腺炎的食疗验方包括:萝卜汁、荸荠汁、银花汁、鲜马铃薯汁等。如鲜马铃薯汁:将其洗净切碎,捣烂,用纱布包挤取汁,空腹服1~2匙。
一般地说,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出院后,即使已恢复正常饮食,也并不意味着身体已完全康复。因此,术后的恢复、调理、随访非常重要。及时去除病因在我国大多数急性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因此待急性胰腺炎病情稳定、病人全身情况逐渐好转后,即应积极治疗胆道结石。酒精性胰腺炎病人,首要的是禁酒,假如再饮酒,无疑是慢性自杀。暴饮暴食导致胰腺炎者,应避免重蹈覆辙。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者,应长期服降脂药,并摄入低脂、清淡饮食。
上述中的内容带大家认识了急性胰腺炎疾病的护理方法是什么了,急性胰腺炎会波及到患者的生活,因此会严重的伤害到他们的健康,各位朋友要多多的了解一些急性胰腺炎的知识,应对此病必须要进行疾病的护理工作才行。
胰腺炎吃什么药
胰腺炎的治疗包括:①病因治疗;②控制症状;③治疗并发症。由于临床表现和病程经过不同,治疗也应因人而异。
(1)内科治疗
①病因治疗:有胆囊炎、胆石病者应处理胆道疾病;酒精性胰腺炎者应戒酒;有人应用缩胆囊素八肽(Octapeptide)治疗慢性胰腺炎,发现胰分泌功能明显改善,症状明显减轻。
②控制症状:主要是止痛,可采用下列措施:a.止痛剂的应用;b.胰酶制剂的应用;c.H2受体阻滞剂的应用;d.腹腔神经丛阻滞;e.内镜下胰管排除蛋白栓子。
③ 治疗并发症:胰腺钙化可口服枸橼酸治疗,胰外分泌功能不全时,应采用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常规应用胰酶制剂,如多酶片、Viokase或 Catazym,3~6g/d。此外,维生素A、D 、E 、K、B12等均应补充。发生糖尿病者按糖尿病治疗,常需采用胰岛素。
(2)外科治疗:凡慢性胰腺炎患者经内科治疗3~6个月疗效不显著者,应考虑早期手术。手术适应症为:① 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腹痛,并合并营养不良者;②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或出现脓肿者;③可能合并胰腺癌肿者;④瘘管形成者;⑤胰腺肿大压迫胆总管发生阻塞性黄疸者;⑥有脾静脉血栓形成和门脉高压症引起出血者。
手术方法可采用:①胰切除术;②胰管减压及引流术;③迷走神经及腹腔神经节切除术;④针对胆道疾病和门脉高压症的手术。
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出院后,即使已恢复正常饮食,也并不意味着身体已完全康复。因此,术后的恢复、调理、随访非常重要。及时去除病因。在我国,大多数急性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因此待急性胰腺炎病情稳定、病人全身情况逐渐好转后,即应积极治疗胆道结石。酒精性胰腺炎病人,首要的是禁酒,如果再饮酒,无疑是慢性自杀。暴饮暴食导致胰腺炎者,应避免重蹈覆辙。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者,应长期服降脂药,并摄入低脂、清淡的饮食。定期随访,防止并发症。胰腺炎恢复期,炎症只是局限消退,而炎性渗出物往往需要3~6个月才能完全被吸收。在此期间,有一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胰腺囊肿、胰瘘等并发症。如果病人发现腹部肿块不断增大,并出现腹痛、腹胀、呕血、呕吐等症状,则需及时就医。加强营养促进恢复。如果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无明显损害,可以进食以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为主的食物,减少脂肪的摄入,特别是动物脂肪。如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则可在胰酶制剂的辅助下适当地加强营养。
饮食禁忌多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急性期应完全禁食,待症状逐渐缓解,可进食无脂蛋白流质,如果汁、稀藕粉、米汤、菜汁、稀汤面等,以后可逐渐改为低脂半流质。此外,患者须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肉、花生、核桃、芝麻、油酥点心等,忌食刺激性、辛辣性食物,并绝对禁烟酒。急性胰腺炎的食疗验方包括:萝卜汁、荸荠汁、银花汁、鲜马铃薯汁等。如鲜马铃薯汁:将其洗净切碎,捣烂,用纱布包挤取汁,空腹服1~2匙。
小儿急性胰腺炎 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复杂,有时候会突发性的患病,很难找出其病因。目前多考虑以下因素可引起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1、上消化道疾患或胆胰交界部位畸形,胆汁返流入胰腺,引起胰腺炎。
2、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可并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3、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也可能是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如急性流行性腮腺炎、肺炎、菌痢、扁桃腺炎等。
4、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包括药物诱发:应用大量肾上腺激素、免疫抑制药、吗啡以及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会引发胰腺炎的药物
胰腺炎是常见病之一,大多由于酗酒、暴食、胰管阻塞、胆结石、胆道感染或外伤、手术等所致,病情严重而凶险,死亡率较高。近些年来发现,某些药物应用不当,也会引发胰腺炎,但至今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现将部分此类药物简介如下。
维生素D可提高小肠对钙的吸收,但大量使用会引起高血钙,从而增强胰蛋白酶原转化为胰蛋白酶,并抑制胰蛋白酶降解,以致酿成胰腺炎。
降糖灵又称苯乙双胍,糖尿病患者大量服用后,会发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甚而伴有低血糖休克,常因心室停搏而死亡。
四环素长期大量使用,会使胰脏的蛋白质合成和分泌受到损害,可导致胰腺炎,特别是肾功能不良者更易发生,如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应用四环素,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并发生急性胰腺炎。
甲硝唑又称灭滴灵,当阴道感染者服用后,有时会发生急性胰腺炎。
青霉胺有的病人首次应用该药,即发生胰腺炎,治愈后再次服用,又会发。
利尿药大量应用速尿、利尿酸、双氢克尿塞等,均会引起急性胰腺炎,甚至出现休克。这可能与低血钾、胰细胞功能紊乱、胰脏血循环不良、胰管内分泌液黏稠及过敏等因素有关。
磺胺类如柳氮磺胺吡啶等,皆可引起胰腺炎。
甲多巴特别适用于肾性高血压病人,但有人应用2~3周后,即引起胰腺炎。待停药后,才逐渐恢复正常。
雌激素如己烯雌酚与口服避孕药等,可因甘油三酯增高,诱发胰腺炎。也可使血清酯质微粒凝聚,引起高凝状态,使胰腺微血管栓塞,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和胰腺泡损害,而发生胰腺炎。此时患者除有腹痛、淀粉酶升高外,尚可有高脂血症。
促皮质素即ACTH。若用于肾病患儿,胰腺炎发生率竟高达28%~40%。主要由于胰腺分泌物浓稠、胰腺管上皮增生,使胰管阻塞、胰液流出困难所致,有时可导致患者休克死亡。
西咪替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个月后,有的病人会出现水肿型或出血型急性胰腺炎。
氨苄青霉素如因患胆石症而致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给予该药每日静脉滴注,用至第7天,可突然发生胰腺炎。
抗凝血药若过量使用华法林,会使胰腺组织出血,而发生胰腺炎。
利福平为治疗结核病的要药,长期应用可损害胰腺,引起胰腺炎。
硫唑嘌呤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也用于器官移植与克隆氏病,用药期间均可能诱发胰腺炎。
普鲁卡因胺为常用抗心律失常药之一,有的病人用后,会发生急性胰腺炎。若用胺碘酮、依那普利与洛伐他汀等,也不容忽视。
门冬酰胺酶有的白血病患者注射该药后,会诱发胰腺炎。其中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为最严重的并发症,短期内即可导致死亡。
另外,顺铂、长春新碱、阿糖胞苷等,也会引发胰腺炎。
醋碘苯酸钠又称乌洛康。常用于主动脉造影,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这是因为它能够损害胰腺内皮细胞,从而导致胰腺内出血,胰液外溢。
此外,红霉素、罗红霉素、异烟肼、呋喃妥因、赛庚啶、降压嗪、消胆胺及氯丙嗪、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也会引起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