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时各地的习俗 煮大蒜
端午节时各地的习俗 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端午节保健养生6项活动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3、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4、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5、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6、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为什么端午节插茱萸
端午节没有插茱萸的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插艾叶、菖蒲。
不过茱萸有个别称是艾子,有混淆也不一定,茱萸在春夏季节时,和普通植物看起来没两样,端午节一般是找此时生长旺盛,又具有驱虫作用的菖蒲和艾草来做装饰,历史上并无资料显示有端午节插茱萸的习俗,茱萸的花期是3-4月,果期是9-10月,果实变得红艳的时候正好的重阳节,此时佩戴一些茱萸,好看又驱虫。
端午节各地风俗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时各地的习俗 栓五色彩绳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端午节含有什么意思 端午节养生吃什么好
雄黄酒是中药材,也是端午节传统饮食中很重要的一环,每年农历初一的时候就会将酿造好的雄黄酒放在室外晒太阳,一直晒到初五,等到中午的时候吃粽子、饮雄黄酒。
咸鸭蛋是端午节必吃的一道食物,每年端午的时候,餐桌上总有一道咸鸭蛋,蛋壳发青,但是内部的蛋黄金光闪闪、咸香四溢,非常好吃。
端午节吃茶叶蛋是江西南昌特有的饮食习惯,也有吃盐水蛋的,蛋的种类有鸡蛋、鸭蛋、鹅蛋等蛋类,人们在蛋壳上面涂上鲜艳的红色,寓意平安。
端午节的时候,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吃黄鳝的季节,此时,黄鳝的肉质最嫩,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食些黄鳝,帮助保健身体。
在不少省份都有端午节时吃大蒜的饮食习惯,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家庭中的女主人就会将鸡蛋、艾叶和大蒜放在一起煮,早餐的时候就将这些食物统统吃掉。
打糕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庆祝端午节时会吃的食物,此时,人们欢聚在一堂,吃起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而且还增加了节日欢聚的气氛。
在福建的晋江地区有端午节吃煎堆的习俗,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红薯粉和其他配料一起调制而成的综合物,这个饮食习惯,自古时就有了,有很深远的饮食渊源。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端午节,纳西族要吃糖枣糯米饭。糯米饭能温补脾肺、补虚寒,而且糯米会有糯米素,含有不少的维生素,大量的磷质、钙质、铁质、蛋白质及脂肪,更加会增加人体血液中的血。所以要特别注意,有糖尿病的人不宜进食。
端午节时各地的习俗 挂艾叶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端午节艾草什么时候挂 节日应节
端午节悬挂艾草和菖蒲,是我国各民族端午节时共同的习俗。
艾草,又名家艾、艾蒿,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艾草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草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可见,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时,温度较高,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自古以来,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的艾草也有应节的寓意在里面。
端午节时各地的习俗 吃粽子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户户有吃粽子的习惯,意在纪念屈原,人们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菖蒲熬水可以吃吗 解毒驱邪
菖蒲性温,气味芳香,能辟秽化浊、解毒驱邪,自古以来就是劳动人民预防疾病的常用良药,在端午节时,江南地区就有用菖蒲、艾叶挂在门窗上的习俗,起到预防瘟疫的目的。
端午节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芒种要注意科学养生
芒种的时节是吃粽子的时节,这个时候是农作物的交替时节,过了之这个芒种时节,农作物就不太容易生长了,因此这个时节的种植都成为“芒种,忙忙种”,这个时节虽然已经接近夏天,但是还是不能完全脱掉厚衣物,要注意温度的变化。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六月初,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是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这种天气叫做“黄梅天”。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
端午节有吃粽子、龙舟竞渡和喝雄黄酒等习俗。吃棕子是有益于健康的。中医认为,包粽子的苇叶和荷叶都有清热解暑效用,棕子的主料糯米可益气、生津、清热。以红枣和栗子为馅的粽子更是解暑的佳品,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夏日里,酷热难耐,很多人会上火、中暑,时常吃粽子,能够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只是糯米黏性大,性温滞气,老年人、儿童或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应慎食。以红枣、豆沙为馅的粽子含糖量高; 糖尿病患者应慎食心血管病患者应慎食油腻的肉粽和猪油豆沙粽子。
端午节这天,很多地方还有饮雄黄酒的习俗,认为雄黄酒能杀肚;虫。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的,而且很危险。雄黄虽杀虫、除湿止痒,但有剧毒,日服0,3克便可使人中毒,轻者呕吐、恶心、腹痛、大小便不下继发喉炎、头痛等,重则可使心、肝、肾、肠受损。因此,饮雄黄酒的习俗应该抛弃。
端午节民间还有悬艾叶、菖蒲、蒜头的习俗。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大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艾与菖蒲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道理的。端午节时近夏至,寒署交替,蚊蝇滋生,细菌生长繁殖快,悬艾叶、菖蒲、蒜头具有驱虫杀菌的作用,值得提倡。
芒种时节习俗多,要注意的也多,这个时节气候不稳定,吃粽子和雄黄酒的时候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一些特殊人群不适合吃粽子,雄黄酒虽然据古话说可以杀虫,但是也会让人中毒,因此不能乱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