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变癌的症状 哪些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胃溃疡变癌的症状 哪些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一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二是有长期吸烟、饮酒,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三是长期患有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炎、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它们将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的发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胃癌的发生并非是由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骤然转变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足够重视完全可以主动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尤其适用。
定期肠胃镜检查的重要性
1. 为何需要定期行胃肠镜检查
在各类癌症中,胃癌是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胃癌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在全身癌肿中居第三位。我国早期胃癌的发现率不超过10%,日本由于广泛筛查,早期胃癌发现率可达70%。胃癌高发年龄50-60岁,但今年来,青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胃癌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而我省是食管癌的高发区,因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重要。
2. 哪些人需要定期行胃肠镜检查
a. 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吞咽不顺,以及黑色柏油样便等症状者;
B.原有胃病而近期症状出现变化或加重者;
b.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胃溃疡、胃息肉及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和有胃肠道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c.出生在胃癌高发区,或曾在高发区长期生活过;
d. 腹痛、腹泻(2周以上),排便困难或有腹部包块等症状以及既往有肠息肉病史;
e. 年龄40岁以上;
胃癌漏诊不少见
为什么经过先进的胃镜检查,胃癌仍会漏诊?这是因为在临床上,胃癌的形态千奇百怪,病灶较小的早期胃癌常常和胃溃疡、糜烂、萎缩性胃炎相混淆;广泛浸润的皮革胃的黏膜表面常常正常,包括从医多年的高年资医生有时也难以鉴别。因此,胃癌的漏诊情况是常见的。据日本统计,胃癌的漏诊率为10%~20%。
胃癌的首选诊断方法仍然是胃镜检查,必要时辅以X线钡餐检查或CT检查。通常,医生在给病人做胃镜时,都会全方位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并对各部位作照相记录,可疑部位还会作多块、多方向活检及其病理学检查。
一些易患胃癌的高危人群,特别是40岁以上者,肺癌知识库,即使没有发现特殊病变,一般也应在一年内作胃镜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以减少胃癌漏诊率。
胃癌漏诊虽然常见,但医生不能“放任自流”。下列方法对诊断胃癌有一定的补救作用:
1。有以下病灶者“近”期复查
胃镜检查中发现有胃溃疡、糜烂、不规则凹陷、小结节或黏膜色泽改变(发红、苍白、褪色等),即使活检病理报告为普通胃炎,患者也应在3个月内再次去医院接受胃镜复查。医生会在胃镜下对原病灶仔细观察,并钳取多块活组织进行病理学复查,可发现部分漏诊胃癌。
2。诊断不明者应接受“特殊”检查
若胃镜下发现可疑病灶,但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异常,应采用特殊检查,如胃镜下喷洒色素提高识别力,进行超声胃镜检查、放大胃镜检查等,特别是应用先进的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可以直接在胃镜下看到胃黏膜的组织结构,甚至可以直接发现癌组织和癌细胞,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3。无病灶者“定”期复查
一些易患胃癌的高危人群,特别是40岁以上者,即使没有发现特殊病变,一般也应在一年内作胃镜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以减少胃癌漏诊率。
胃癌高危人群
严防漏诊发生
下列人群患胃癌的机会比普通人群高,因此,高危人群更需要提高警惕,防止胃癌漏诊发生:
直系亲属中患胃癌或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者;
胃镜下,胃黏膜出现糜烂、溃疡、颗粒或小结节,活检病理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者;
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或重度肠上皮化生者;
胃溃疡经治不愈或出现不断变换部位的胃溃疡;
不论何种原因进行胃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残留胃,特别是贲门部或吻合口易患残胃癌;
胃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胃腺瘤病人;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合并有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或有胃癌家族史者。
胃溃疡会癌变吗 胃溃疡癌变的症状
胃溃疡癌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胃溃疡的本身疼痛、反酸、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往往会掩盖癌变的早期一些表现,加之有的患者并没有特异性的早期症状提示癌变,因此胃溃疡癌变早期容易被忽视。一般而言,有疼痛变得无规律、疼痛频繁、体重下降、黑便、不明原因低热等现象应该考虑到胃溃疡癌变的可能。
胃溃疡会变成胃癌吗
有可能癌变的,建议你平时注意饮食规律,定期检查。胃溃疡患者已经被证实为胃癌的危险人群,其中胃溃疡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为胃癌的高危人群,对于胃溃疡患者而言,预防癌变是非常重要的,应当每半年或者一年复查一次胃镜。
胃癌高危人群
胃癌高危人群
1、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胃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
2、患有癌前病变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部分切除者);
3、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三餐不规律进食,食物过烫过辣,喜欢腌熏烧、高盐饮食,少食新鲜蔬菜等);
4、长期酗酒及吸烟的人群;
5、有胃癌或消化系统肿瘤家族人群;
6、某些特殊职业(从事开采煤炭、锡矿、木材加工、金属制、橡胶处理、化肥农药等职业者);
7、居住在地质、水质含有害物质的地区(如火山岩、高泥炭、有深大断层的地区)。
胃癌高危人群
1、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胃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
2、患有癌前病变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部分切除者);
3、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三餐不规律进食,食物过烫过辣,喜欢腌熏烧、高盐饮食,少食新鲜蔬菜等);
4、长期酗酒及吸烟的人群;
5、有胃癌或消化系统肿瘤家族人群;
6、某些特殊职业(从事开采煤炭、锡矿、木材加工、金属制、橡胶处理、化肥农药等职业者);
7、居住在地质、水质含有害物质的地区(如火山岩、高泥炭、有深大断层的地区)。
如何发现胃癌
自然人群的普查有资料表明,间隔期为1.5-2年的大规模筛查有助于检测早期胃癌。如日本医学界采用放射影像学的气钡双对比方法进行普查,然后对可疑病例进行胃镜精检,结果胃癌早期手术率达到50%以上,5年存活率达90%以上。我国目前主要在胃癌高发区进行选择性局部普查,如年龄大于35岁,有食用高盐、霉变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肿瘤家族史等,然后综合分析筛选出高危个体,再行内镜及x线摄片检查。综合我国各地普查结果,普查中胃癌检出率约0.037-0.6%,在检出的胃癌中,早期胃癌占15-25%,大大提高了无症状患者胃癌的发现率。据统计,无症状胃癌患者中半数左右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绝大部分无淋巴结转移;而有症状胃癌中有57%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所以对自然人群的普查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
门诊筛选凡有相关症状前来就诊者,即进入筛选,这是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环节。早期胃癌表现有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不为早期胃癌所特有,故易被当作一般胃病而被忽视,这也是患者就诊过晚的原因之一。所以应强调在40岁以上的男性(嗜烟酒者应放宽到35岁)稍有上腹部不适,应予筛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之目的。此外消化不良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经临床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应考虑有胃癌的可能性。对于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及良性胃溃疡等疾病者,更应警惕其演变为胃癌。我国门诊筛选早期胃癌检出率0.27%,低于日本(0.88%)而介于西欧(0.37%)和美国(0.1%)之间。现在普遍认为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最好的筛选方法。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门诊胃镜检查26634例,检出胃癌951例,占胃镜检查术的3.57%,其中早期胃癌72例,占全部胃癌的7.6%。由于患者的传统习惯以及部分医院胃镜检查适应证偏严,致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难以提高。
高危人群随访胃癌高危人群包括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者。前者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巨大胃黏膜皱襞病等。后者主要指病理上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高危人群随访法对胃癌及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普查法和门诊筛选法。现在认为胃癌的自然病程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从早期阶段发展到进展期约需要3~4年时间,因此对高危人群每6-12个月随访复查胃镜较为合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3-6倍。还不清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可以预防胃癌,但有胃部恶性疾病家族史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且有临床症状者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开展随访研究,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