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

1、观察状况

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病情变化特别的快,很有可能会出现突然死亡的情况。所以,一定要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病情,而且要注意患者心率和心律行的变化,同时患者一定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一有异常的情况就要立即进行治疗。而且心力衰竭的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痛处,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合理休息

其次,病人一定要多休息,因为休息能够将患者的心脏负担减轻,并使身体耗痒氧的情况会减少,水肿也会减退。而且心衰的病人千万不能过度的劳累,除了正常的休息情况以外,下午也需要增加几个小时的睡眠。另外,心力衰竭的患者夜间的睡眠也要充足,并且采用半卧位的姿势睡眠和高枕,这样能够减轻呼吸困难的情况。

老年人心衰是如何引起的

一、病因及特点

(一)病因

(1)常见病

因冠心病、高血压使老年人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中约70%以上为高血压和(或)冠心病引起。我国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40.86%为冠心病所引起,占老年心力衰竭病因的首位。即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肌梗死后的主要死因。

(2)其他原因

老年患者中非风湿性瓣膜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初年增多趋势。主动脉瓣钙化、狭窄机关闭不全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脱垂引起的返流也占有相当比例。

较少见而易被忽视的病因有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二)病因特点

多病因性,老年人往往患有几种心脏病和或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以七种一种疾病为主要病因,其他则参与并加重心力衰竭,使病情复杂化。据文献报道,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同时有2种以上心脏病者占38.61%。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护理要点

◆ 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 气急明显者,可给予吸入袋装氧气。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 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浮肿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容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 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见方式有哪些

心力衰竭对人的危害是很大额,它是由心脏病变或是长期的心室负荷过重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患上心力衰竭后,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相关的治疗工作,因此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1、整体思维,平衡脏腑阴阳:心力衰竭病位在心,“五脏相关”,它脏与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既可成为心力衰竭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反之又可因心力衰竭致他脏功能失调或损害。治疗心力衰竭必须调补五脏之气血阴阳,不可局限于治心。对心力衰竭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者采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对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肾脏灌注不佳者,采用温肾健脾法;对容易外感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补肺益卫法调理;对心力衰竭缓解期适当运用补肾护心法,对促进组织修复,减少心力衰竭复发。

2、因人制宜,注重个体差异:心力衰竭成因及诱因多样,个体差异非常大,常需要评估每个心力衰竭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即便是同一个患者,在不同时期,其治疗心力衰竭方案也常常需要改变。

3、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心力衰竭常常伴有诸多其他症状,如口干口苦、头晕、心悸、乏力、胸闷、腹胀、腰膝酸软等,西药根本无能为力;同时许多心力衰竭患者因忧虑病情而导致抑郁焦虑,出现失眠、精神压抑、出汗等,这些又严重影响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症状是首要。

4、增强体质,预防心力衰竭复发:感染是心力衰竭复发的最常见诱因,如何预防感染发生,是一个困难而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心力衰竭患者多数年龄较大,生病后容易情绪低落,不敢进行身体锻炼,消化功能减退等等原因,体质弱,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

5、减少药毒,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肺部感染等,由于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增加死亡率、抗生素滥用增加细菌耐药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导致西医治疗效果较差。通过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可减少或不用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物,提高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

老年人心衰是如何引起的

一、病因及特点

(一)病因

(1)常见病

因冠心病、高血压使老年人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中约70%以上为高血压和(或)冠心病引起。我国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40.86%为冠心病所引起,占老年心力衰竭病因的首位。即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肌梗死后的主要死因。

(2)其他原因

老年患者中非风湿性瓣膜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初年增多趋势。主动脉瓣钙化、狭窄机关闭不全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脱垂引起的返流也占有相当比例。

较少见而易被忽视的病因有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二)病因特点

多病因性,老年人往往患有几种心脏病和或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以七种一种疾病为主要病因,其他则参与并加重心力衰竭,使病情复杂化。据文献报道,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同时有2种以上心脏病者占38.61%。

心衰患者的日常护理

1、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一定要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大部分急性期和重症的心力衰竭患者,是需要卧床休息的,当心功好转后,应下床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等,当脉搏大于110次/分或感到有心慌、气急与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2、对日常生活中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要有正确的认识,减少诱因,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劳累、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对慢性心衰病人来讲,无论遇到何种感染,均应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体弱患者有感染时,体温一定很高,可能只表现为倦怠、嗜睡、食欲不振等,应注意观察。

3、心力衰竭的治疗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是不治之症,患者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理护理慢性心衰病人,应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自寻烦恼。生活上不过分依赖别人,但也不要逞强。对自己的病,应重视,但也不要过分关注,以免因过于紧张而诱发急性心衰。

4、心力衰竭要注意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病情恢复是有帮助的。心力衰竭患者饮食的原则是低钠(盐)、低热量、清淡而易消化,注意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足量维生素、无机盐、适量脂肪,戒烟戒酒,少食多餐,避免因饱餐而加重或诱发心衰。

5、心力衰竭患者想要早日摆脱疾病的纠缠,一定要持之以恒的接受治疗,不能半途而废,也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以免引发严重不良后果;要熟悉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利于早发现早治疗。

6、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定期进行复查,如心电图、心功能测定、体重与水肿情况,还要注意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和血钾、钠、镁以及尿素氮、肌酐等,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对心力衰謁病人如何实施等级护理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等级,主要依据病人心功能状况,一般 情况下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护理等级为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1)一级护理•护理对象:病情危重,有IV级心功能不全,即:心力衰竭DI度, 也称重度心力衰竭,生活不能自理者。•护理要求:可分散在重症病房或入监护室集中护理,必要时给予心电图监护;严格卧床休息,局限在床上活动,生活上给以照顾;每日测量4次体温、脉搏、呼吸(高热者按髙热病人护理常 规),血压的测量根据需要进行;15〜30分钟巡视观察病人病情、治疗及给予必要的护理一 次...

怎样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最好

首先,心力衰竭是因心脏排血功能减退,过程心脏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现象。又称心功能不全。正常血液循环的维持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血管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以及足够的循环血量。慢性心力衰竭可表现为心脏排血功能正常而血管舒缩功能失常或循环血量不足所致的循环障碍,虽亦可见心排血量减低,但称为循环功能不全或周围循环衰竭。

其次,慢性心力衰竭常有反复发作,有部分病人可获痊愈。因此,对于患有慢性心衰的病人来说,家庭护理尤为重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避免激动和紧张外,还要注意饮选用低热量、低盐、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不易产气的食物。

然而,轻度心衰病人每日食盐控制在5克左右,不吃腌制食品;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最好不吃用碱或小苏打制作的食品。适当控制总热量,蛋白质也要适当控制。

日常生活心衰患者怎么办

心衰患者怎么办?在某些右心衰竭患者中可出现腹水而外周水肿不明显。主要原因可能为外周血管收缩后使侧压(侧压指静脉内血容量对静脉血管壁的压力)降低,而内脏血管扩张使侧压升高,有利于液体外渗。

老年人心力衰竭腿肿是由于右心衰所致的体循环淤血引起的,可使得老年人两条腿都肿胀起来,但不会有疼痛。

老年人心力衰竭腿肿的治疗关键还是在于纠正心力衰竭,应尽快去医院接受系统治疗,才能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腿肿的症状。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手段包括休息、吸氧、改善心肌收缩力、纠正致病因素(如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利尿、限制钠盐等。药物治疗方面可选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即ACE抑制剂)、洋地黄制剂、血管扩张剂等。ACE抑制剂是唯一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治疗药物,是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基石。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心功能不好所致的临床综合症,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就会不断进展,需要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心力衰竭能恢复正常吗?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心力衰竭不能恢复正常,无法完全治好。通过规范治疗,心力衰竭的症状可能会减轻。心力衰竭通过治疗无法达到无症状的状态,不能停药,也不能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的状态。只能缓解症状,依靠药物和自身调节改善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患者应及时就医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心衰可通过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措施处理。心力衰竭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只要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稳定,正常人进行的一般活动都可参与。

相关推荐

心衰者警惕拂晓时分

拂晓时分,黎明即将来临,大多数人也将迎来新一天的光明,但对那些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这些时刻却是最危险的。拂晓时分,黎明即将来临,大多数人也将迎来新一天的光明,但对那些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这些时刻却是最危险的。最近一项医学研究表明,一天中,严重心力衰竭者最容易在拂晓时分死去,而午夜对男性患者来说也是一道坎。 这项研究是由巴西心脏研究所医师若泽·法布里领导进行的,他于13日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了这项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选择了308名男子和200名女子作为研究样本。他们都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年龄在14到

心衰患者如何护理

一、减少诱因: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是感染,有些体质较弱的人感染时的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倦怠、体温较低等,这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心衰发生。 二、合理用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或停用药物,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后果。另外,应熟悉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这样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合理休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就是身体得到合理的休息,会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时应卧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转后应下床做一些轻度活动,若发生气急、心慌、心绞痛等症状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四、合

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禁忌

(1)允许心力衰竭患者摄食的食物 粮食类: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高粱。 豆类:各种豆类及其制品,如豆浆、豆腐等。 禽、畜肉类:鸡肉、鸭肉(瘦)、猪肉(瘦)、牛肉。 油脂类:植物油为主,动物油少用。 水产类:淡水鱼及部分含钠低的海鱼。 奶、蛋类:牛奶(250毫升),鸡蛋或鸭蛋(

心力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1、气短(特别是睡觉或躺下时)。半夜或早晨起床时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特别是用力或躺下时,胸口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很多患者不得不垫高枕头或选择在椅子上睡觉,这样才感觉更舒适些。 2、胸口重压感或“下沉感”。这是心力衰竭的起初症状。但是初次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很多患者不知如何处置,而且很难描述这种异常感觉。很多患者会感到胸口有重物压迫,类似于“溺水”感,还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时候感觉肺部似乎充满液体。少数患者感觉胸痛。 3、感觉衣物和鞋子过紧。衣服鞋子变得很紧和虚胖是浮肿的标

心力衰竭患者该如何保健

一、轻度心力衰竭病人,限制体力活动。较重心力衰竭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改善后,应适当下床活动,以免下肢血栓形成和肺部感染。 二、 减轻胃肠道负担,宜少量多餐,适当控制每日进食总量。宜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宜超过5克(1钱);忌食盐腌制食品及含盐炒货。心力衰竭时,由于胃肠道充血,消化机能低下,容易引起腹胀,如再进食过多,胃部饱满,易导致膈肌痉挛,影响心肺功能,因此,心力衰竭病人的饮食原则是以易消化、清淡的半流质或软食为主,并少食多餐。 三、 严禁烟、酒不喝浓茶或咖啡。 四、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得随便改变药

心力衰竭护理方法简介

1、合理休息。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使机体耗氧减少、水肿减退。心衰的护理要避免病人过度劳累,除了正常休息,下午要增加数小时卧床;另外,心力衰竭护理要保证病人夜间睡眠充足,采用高枕或半卧位姿势睡眠可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果病人心衰较重,则心衰护理应注意让病人大部分时间采取半卧位休息,重度心衰患者则不能移动,轻轻调换床单及衣服,保持清洁防止褥疮。长期卧床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褥疮等,因此病情缓解医生允许后,病人可在陪同下进行适度下床活动,如小范围散步,以促进身心健康;如出现脉搏大于 110次/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将回心血量全部排出,心搏出量减少,引起肺静脉郁血,动脉系统严重供血不足,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严重心瓣膜狭窄,急性的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快速异位心律,临床上以极度烦躁、极度气促,咯白色泡沫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干湿性罗音为特点。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很多心力衰竭患者都很困惑这个问题,可是如何治疗心力衰竭呢,更多的患者会把自己教给医院,可是小编却认为患者应该更多的了解如何治疗心力衰竭,下面小编总结了关于心力衰竭的一些简单治疗一些简单的介

心力衰竭患者应该怎么吃

化瘀强心汤 组成:黄芪40克,当归、赤芍、川芎各15克,桃仁、红花各12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活血、强心。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方解:本病病机,一方面是气血虚弱以致心阳不振;另一方面是心血瘀阻以致气机不畅,二者又互为因果。气血虚则宜补,心瘀血则宜消。纯补则瘀不去,纯消则正更虚,故治宜补消兼施。方中重用黄芪补气,配以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地龙搜风通络;又及时加入附子、人参为取得较好疗效提供了保证。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强心之功。加减:阴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有哪些

(1)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活动和休息原则:心功能一级患者,可不限制活动,但应增加午休时间;轻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二级)患者,可起床稍事轻微活动,但需增加活动的间歇时间和睡眠时间;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三级)患者,以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四级)患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或坐位。对卧床患者应照顾其起居,方便患者的生活。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损伤、消化功能减退及精神变态等不良后果。 (2)饮食:患者应摄取低热

心力衰竭患者六大预防方法

心力衰竭的预防方法 一、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可降低心衰的发生几率,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肺部感染后,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状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后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损伤心肌,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 夏季高温多雨,也是流感高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人群密集、环境密闭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应注意戴口罩,减少与流感和感冒病毒的接触,要讲求卫生,勤洗手,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 二、保持健康生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