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渐冷儿童需防感冒
立秋渐冷儿童需防感冒
夏秋交替时气温多变,儿童秋季常见疾病还是基本与夏季差不多。
专家说:“在夏秋交替时节,感冒、暑症、呼吸系统疾病、小孩系统疾病还是高发疾病。我在此也提醒各位家长此时湿气还是比较重,在中医的角度来说平时调理还是要以防湿、除湿为主。特别是在这个季节孩子的冷暖需管牢,家长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因为现在这季节室内不开空调觉得闷热,开了空调后孩子在晚间熟睡时容易着凉,由此会容易诱发一些孩子咳嗽、哮喘、腹泻原有的疾病。”
儿童当季调养要点
1、起居调理
早睡早起:秋三月,天气干燥,冷热变化较大,也是旧病易发,容易患感冒之季节,故应早睡早起,收神“蓄阴”。
适当“秋冻”: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儿童的机体冻一冻,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因为微寒的刺激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血流量,增加皮肤的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金秋时节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要重视耐寒锻炼,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但要注意户外活动后,一定要及时擦干汗水,穿衣保暖,以防感冒。
2、保健防病
预防秋季“中暑”和感冒:初秋时节还要注意预防暑热,而中秋以后则要注意气候变化,要注意为孩子盖被。天冷时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不要马上把衣服脱掉吹风,要注意擦拭,否则容易感冒。
预防秋季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当季应该严防肠道疾病,腐烂的水果不能吃,尤其是一些水果看似只坏了一小块,家长认为把坏的地方切掉就可以食用了,其实当水果出现此现象,实质上已影响到了水果的新鲜度和质量,儿童肠胃功能娇嫩,如果吃了这样的水果也会引起腹泻,甚至发生细菌性痢疾。
已病防变:如果孩子已患感冒、支气管炎、扁桃腺炎等疾病时,要及时就医,尤其是要注意疾病进一步变化而发生并发症如哮喘、肺炎、急性心肌炎、肾炎等。家长一定不能贪图方便,自己随意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而延误治疗时间,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的机体已由活跃、外向、支付阶段,转变过渡到沉静、积蓄的阶段。由于夏季消耗多吸收少,秋季要重视补充营养,调整机能,为冬季的藏精做好充分准备。当季孩子的肺脏活动较旺,饮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秋季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酸味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宜偏寒凉,少食热类食物。
立秋是不是就是秋天了 早立秋与晚立秋的区别
时间的早晚不同而已,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说的是立秋早晚与天气冷热的关系,但这是以前的说法,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判断天气不能按照这种说法来了,具体的天气情况可以参考实时的天气预报。
小贴士:立秋节气后,虽然从季节上来说,进入了秋季,但是天气依然很热,出门时需要做好防晒措施,以免晒伤和晒黑。
秋冬季儿科呼吸道疾病高发
正常 “温室宝宝”过集体生活易呼吸道反复感染
“现在正处于秋冬季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发病年龄以0到3岁以及学龄前儿童患病比例偏高,这同他们这一群体身体抵抗力偏低的特点有关。”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成晔表示,刚入幼儿园的儿童也有疾病高发的特点,这与其生活习惯改变、幼儿园中孩子们的交叉感染有关系,一些孩子对于幼儿园的抵触情绪也会使得其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秋冬季节天气转寒变干,早晚温差大,幼儿的呼吸道黏膜不能很好地适应干冷空气,衣物若没有及时添减,家长稍有疏忽孩子就有可能“中招”。特别地,现在很多家庭培养出来的都是“温室宝宝”,在父母、祖父母的过度呵护中成长,一过集体生活就会感冒,造成呼吸道的反复感染。
预防 过度“保护”反而不利身体健康
对于处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年龄的儿童,更加强调做好预防。每年秋冬,儿童医院都要承担着巨大的门诊量,但家长若能掌握一些养育孩子的常识,本就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病人的数量。
如何预防呢?所吃食物过于精细,因天气转凉而减少户外活动,在家还要家长追着喂水喂饭……家长们这些过度保护的做法都是不被建议的。多喝水、主动喝白开水,应该是孩子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天气转冷,户外活动更应该坚持,这样才能令孩子在从夏到秋过渡的时间段,其呼吸道黏膜和皮肤能够逐渐适应冷空气变化。
适度 合理服药辅助感冒平稳过渡
出现了普通感冒的症状,不建议吃大量药,若出现高热要及时物理降温并随时监测体温,讳疾忌医,仅期待孩子靠自身免疫力提高来康复也是不对的。
一般的普通上感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低热等,包括1岁以内婴儿容易染上的秋季腹泻,都有7至10天的自然病程,前3至5天还会有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孩子出现了轻微的感冒症状以及轻微的秋季腹泻症状,是不用太着急的,此类病症也没有特效治疗手段,服药只是帮助病情可平稳度过,不产生合并症。
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区别是什么
早立秋和晚立秋最直接的辨别方法就是时间,早立秋节气开始的时间在0~12点,晚立秋开始的时间在12点~24点。
俗语有句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也就是说早立秋天气会比较凉爽一些,晚立秋天气就会比较炎热。
2019年立秋具体时间 2019年是早立秋吗
是早立秋。2019年立秋的准确时间是:08月08日,03:12:57。
2019年的立秋时间是在凌晨的3点多,所以算早立秋,民间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其实立秋节气的早晚和天气会不会热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主要是受太阳辐射、地面情况、大气环流、洋流等的影响。
儿童预防感冒的方法
夏秋交替时冷暖需管牢
夏秋交替时气温多变,儿童秋季常见疾病还是基本与夏季差不多。
洪佳璇说:“在夏秋交替时节,感冒、暑症、呼吸系统疾病、小孩系统疾病还是高发疾病。我在此也提醒各位家长此时湿气还是比较重,在中医的角度来说平时调理还是要以防湿、除湿为主。特别是在这个季节孩子的冷暖需管牢,家长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因为现在这季节室内不开空调觉得闷热,开了空调后孩子在晚间熟睡时容易着凉,由此会容易诱发一些孩子咳嗽、哮喘、腹泻原有的疾病。”
儿童当季调养要点
1.起居调理
早睡早起:秋三月,天气干燥,冷热变化较大,也是旧病易发,容易患感冒之季节,故应早睡早起,收神“蓄阴”。
适当“秋冻”: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儿童的机体冻一冻,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因为微寒的刺激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血流量,增加皮肤的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金秋时节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要重视耐寒锻炼,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但要注意户外活动后,一定要及时擦干汗水,穿衣保暖,以防感冒。
2.保健防病
预防秋季“中暑”和感冒:初秋时节还要注意预防暑热,而中秋以后则要注意气候变化,要注意为孩子盖被。天冷时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不要马上把衣服脱掉吹风,要注意擦拭,否则容易感冒。
预防秋季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当季应该严防肠道疾病,腐烂的水果不能吃,尤其是一些水果看似只坏了一小块,家长认为把坏的地方切掉就可以食用了,其实当水果出现此现象,实质上已影响到了水果的新鲜度和质量,儿童肠胃功能娇嫩,如果吃了这样的水果也会引起腹泻,甚至发生细菌性痢疾。
已病防变:如果孩子已患感冒、支气管炎、扁桃腺炎等疾病时,要及时就医,尤其是要注意疾病进一步变化而发生并发症如哮喘、肺炎、急性心肌炎、肾炎等。家长一定不能贪图方便,自己随意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而延误治疗时间,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的机体已由活跃、外向、支付阶段,转变过渡到沉静、积蓄的阶段。由于夏季消耗多吸收少,秋季要重视补充营养,调整机能,为冬季的藏精做好充分准备。当季孩子的肺脏活动较旺,饮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秋季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酸味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宜偏寒凉,少食热类食物。
儿童秋季保健技巧
秋季儿童保健小常识有哪些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一、强化营养
秋季是儿童机体逐渐恢复到良好的运作状态,食欲与消化功能自动调节到最佳水平的时候,是补偿夏季损失的良机,所以应强化营养供给,为孩子的生长加“油”。肉、蛋、奶等固不可少,多补充玉米、全麦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花菜等。做到主食与副食、荤与素、粗与细、干与稀的合理搭配。同时也可补充富含铁和钙的营养品,促进营养的吸收。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二、多喝白开水
宝宝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宜喝饮料。如果宝宝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喝些菊花茶、乌梅汤、金银花露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宝宝体内水分平衡。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三、及时驱虫
专家认为秋天打虫效果最佳。从蛔虫的生活史看,虽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遭受虫卵感染,但夏天机会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虫卵进入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最后变为虫定居于小肠。正值秋天,此时服用打虫药可将其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四、防范腹泻
入秋后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又称秋季腹泻,主要累及3岁以下宝宝。妈妈一定要把住“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给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儿园发现宝宝有腹泻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处理好粪便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五、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能耐寒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秋季对夏和冬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季节,是一个耐寒锻炼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的耐寒力,进而减少冬季易发的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冲淋和游泳。冷水锻炼要循序渐进,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然后逐渐降低水的温度。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冷水冲淋适合3岁以上的儿童,动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至皮肤轻度发红为止。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六、及时打预防针
秋天要打好预防针,以防范冬春季节的传染病,如流脑等。因为疫苗注射后至少也要一个月,体内才能产生抵抗传染病的抗体,故秋季不可忘了预防接种,漏掉者应及时补上。
上面就是对秋季儿童保健小常识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秋季一定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并且要多给孩子喝些白开水,同时也经常给孩子进行洗手等保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出现拉肚子等现象。
立秋下雨有什么说法 立秋下雨的谚语
1、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
2、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3、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4、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5、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种莫迟延。
6、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7、秋耕深,春耕浅。
8、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9、立秋的蕾,白露的花,十年就有九白搭。
10、夜立秋,热到头。
11、立秋种,处暑移,十年就有九不离。
12、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13、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
14、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15、立了秋,把扇丢。
儿童按摩预防儿童感冒
小儿推拿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使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的功能得以调整,可以提高小儿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小儿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若反复感染发病,单位时间内超过一定次数,即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近些年,随着气候变暖和病毒变异周期加快,其发病率急剧升高,可达20%左右,以2~6岁儿童最常见。
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虚证”范畴。由于小儿禀赋不足,肺脾两虚,肺气虚弱则表卫不固,脾胃虚弱则化源不足,五脏皆虚,故易受外邪侵袭。中医在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体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小儿推拿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使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的功能得以调整,可以提高小儿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因其是自然疗法,无不良反应,逐渐成为目前国内外较推崇的治法。
临床常把易感儿童分成肺脾气虚型、食积内热型两类来推拿预防:
肺脾气虚 补脾肺肾经
临床表现:患儿平素多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纳食不香、食后即便、易汗出。
推拿取穴:补肺经(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时,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沿拇指桡侧缘从拇指尖推向指根,连续100~300次。)、补肾经(肾经位于小指尖至掌根尺侧边缘成一直线,操作时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100~500次。)、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粗隆外一横指处,操作时用拇指端按揉,50~100次。)、摩腹(定位在腹部,用掌面摩称摩腹,200~500次或5分钟。)、捏脊(小儿取俯卧位,操作者自尾骨沿后中线两侧捏脊至平大椎穴处,单向捏脊5~10遍。)。宜在饭前进行。
食积内热 清肠胃
临床表现:患儿平素多见面黄肌瘦、烦躁多啼、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口臭、舌苔厚腻,或有低热。
推拿取穴:清大肠(大肠位于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时从虎口推向食指尖,100~300次。)、清胃经(胃经位于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之间,操作时,沿赤白肉际,自腕横纹推向掌指横纹,100~500次。)、揉板门(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时用拇指端揉,100~300 次。)、揉足三里、捏脊、分腹阴阳(定位在腹部,操作时用双手拇指分别沿肋弓向两旁分推至腹两侧,100~300次。)、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处,用拇指端按在穴位上揉,50~100次。)。
平时可做保健操
另外,易感儿童平时也可做保健操:以两手掌快速互擦,发烫为止,然后用擦烫的手按在前额,先按顺时针方向环摩面部50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摩面50次,使面部微红有温热感。
以两手食指在鼻两侧做快速上下推擦,用力不宜过重,以局部产生的热度向鼻腔内传导为度。
以双手拇指和食指搓揉双侧耳垂,反复操作1~3分钟,以耳垂发红、发热为度。
以全掌横擦肩背部,以透热为度。
按揉合谷、曲池穴各50次。本法每天进行1次,流感严重流行时,可增加1~3次。本法具有宣肺利窍,通阳固表,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作用。长期按摩,可提高抗感冒能力。
若易感儿童的喂养不当,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易造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尤其是锌、钙的缺乏、含铅量过高等,均可造成免疫力降低。应提倡粗细、荤素多种营养元素平衡喂养,同时还要饮食有节。食积化热,“热则腠理开,营卫同通,汗大泄,故气泄”,气泄则卫外不能,易于外感。即有内热才有外感就在于此。
还要加强体质锻炼,提高小儿抵御呼吸道感染的能力。适时增减衣物,不可过度保暖,穿着过多可减弱孩子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过饱过暖均可致机体蕴化内热,稍受风寒即可患病。同时易感患儿应少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