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发热的检查

新生儿发热的检查

因环境温度高或喂养不当等非感染因素引起者,常有脱水和高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有血液浓缩时,红细胞破坏增多,因此,胆红素浓度增高,感染引起,有感染性血象,如有败血症,血培养阳性。

常规作胸片,B超,心电图等检查,除外肺部感染,除外神经系统病变等,必要时做脑电图,CT等检查。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分析 散热障碍

如果新生儿患有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等导致散热障碍的疾病,会引起新生儿发热;此外如果出现新生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可导致长期发热。

新生儿发烧的原因 其他原因

新生儿体温升高也可由新生儿代谢率升高引起,如骨骼肌强直和癫痫持续状态。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患儿,因汗腺缺乏,散热障碍,可引起发热。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引起中枢性发热。母亲分娩时接受硬膜外麻醉也可引起母亲和新生儿发热。

新生儿溶血症的危害

新生儿得溶血症常并发其他严重的病症,比如心力衰竭、胆红素脑病等。有的新生儿治疗不及时,还患有神经性耳聋。有的新生儿发热时未及时退烧,从而脑瘫,一生受影响。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孕妇应定时到医院检查,尤其是输过血或者有黄疸病史的孕妇。如诊断出母婴血型不合者,要输血治疗及提高引产。

新生儿肥胖的问题解析

问:皮肤生痱子怎么办?

答:

1、炎热的夏天应避免新生儿大哭,置小儿于阴凉处,以防出大汗。

2、用温热水及小儿专用香皂给宝宝洗澡。待皮肤擦干后,再扑上少许婴儿爽身粉,始终保持皮肤干燥。

3、如头部生痱子,可将头毛全部剃掉,以减少出汗。

4、如痱子形成小脓疱,则须立即处理,切不可用手随意挤压,以防酸液扩散而引起全身感染,或发生败血症。早期可用75%的酒精棉签将小脓疱擦破后,再添上0。5%碘酒或1%龙胆紫,必要时还可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或清热解毒药。

问:新生儿发热时怎么办?

答:新生儿体温一般在37。5℃以下,如超过这个温度说明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很多,但常见于以下几方面。

1、环境温度过高而致的发热 如热水袋、室内生火炉而致室温过高。这种发热只需调整环境温度即可,不需治疗。

2、脱水热 在炎热的夏天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大汗、进奶少等因素而发生脱水,随之出现体温升高达38℃~40℃不等,但新生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反应正常,给予喂水或补液后体温会迅速下降,发热很少超过一天以上,称为“脱水热”。这种发热只须补充足够的液体即可。不须采取其他特殊处理。

3、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 常分为产前感染、产时感染及产后感染。产前感染(不洁的阴道检查、羊水早破、第二产程延长)及产时感染,一般在产后1~2天开始发热;产后感染一般发生在产后1周左右,常因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脓肿、皮肤脓疱等因素而引起发热。这种类型的发热最主要的是找出发热原因,然后再对症治疗。当发热超过39℃以上时,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擦浴)效果较好,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不使用退热药,切不可滥用药物而发生不良后果。

新生儿发烧的病因

1.环境因素引起。室温过高、新生儿包裹过严过多,可引起新生儿温度迅速升高。

2.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生后3~4天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病原因为摄入水分不足。因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出大小便等丢失相当量的水分,而生后3~4天内母乳量较少,如未及时补充可造成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导致新生儿血液浓缩而发热。待补充水分及降低环境温度后即可缓解。

3.新生儿感染引起。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以及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等。但是要注意,不是新生儿感染都会有发热,有些严重感染的新生儿并不表现发热而是低体温。

4.新生儿体温升高也可由新生儿代谢率升高引起,如骨骼肌强直和癫痫持续状态。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患儿,因汗腺缺乏,散热障碍,可引起发热。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引起中枢性发热。母亲分娩时接受硬膜外麻醉也可引起母亲和新生儿发热。

新生儿检测体温的意义

新生儿体温检测能够及时知道新生儿身体状况,预防新生儿发热或体温过低。

1、儿体温检测:新生儿体温高于基础体温1度以上,则判定为新生儿发热(即新生儿体温在正常情况下测量时高于37.5度时,宝宝可能出现发热情况);

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家长可以根据新生儿体温检测结果针对新生儿进行诊断治疗,预防新生儿体温过高或者发烧情况。

2、儿体温检测:新生儿体温低于36度,那么新生儿体温过低,家长们需要注意给新生儿做好保暖防寒措施,预防新生儿感冒;严重的话需要就医复温。

母乳喂养前要知道的问题

新生儿发热时能喂母乳吗?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有些妈妈看到孩子发热,就不敢喂母乳,这是错误的。母乳中含有较多的免疫物质,可使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相对减少,发热的程度也相对减轻。另外,母乳中还含有大量的水分及多种微量元素,可供给因发热而丢失的液体及电解质,同时也供给了足够的热量。

因此,当新生儿发热时,不但可以正常母乳喂养,而且还要增加喂奶的次数。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新生儿不但不会因发热导致脱水,同时还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

新生儿呕吐后能马上再喂奶吗?

新生儿刚吃过奶后,不一会儿就似乎全吐出来了,这时有些家长可能怕新生儿挨饿,马上就再喂。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根据新生儿当时的状况而定,有些新生儿吐奶后一切正常,也很活泼,则可以试喂,如新生儿愿吃,那就让新生儿吃好。而有些新生儿在吐奶后胃部不舒服,这时如马上再喂奶,新生儿可能不愿吃,这时最好不要勉强,应让新生儿胃部充分休息一下。

一般情况下,吐出的奶远远少于吃进的奶,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只要新生儿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偶尔吐一次奶,也无关紧要。当然,如每次吃奶后必吐,那么就要作进一步检查,看看宝宝是否因患有某种疾病而导致吐奶。

哺乳期乳房保健有何方法?

哺乳前,揉一揉乳房或用热毛巾敷一下乳房,有利刺激排乳,可以避免婴儿过长时间的吸吮;哺乳前不能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强的东西擦乳头,以免乳头被损伤。

哺乳时,一定要将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放入婴儿口腔中,这样吸吮对母亲乳房的牵扯较小,婴儿也容易很快吃饱。哺乳结束前,要用食指轻轻地压孩子的下颌,让孩子自然地吐出乳头,千万不要硬拽乳头,反复硬拽可引起乳头的损伤。

哺乳后,可用少许自己的乳汁涂抹在乳头上,由于人乳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对乳头起到保护作用。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

新生儿发热发热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感染性:包括由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霉菌等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等,都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

2、非感染性:

(1)无菌组织被破坏或坏死:如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

(2)大量失血或失水:可使有效血循环量减少而致散热障碍,因而体温升高,但如发生循环衰竭,则正常代谢停滞,而产热过少,反而体温不升。

(3)产热、散热异常:如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由于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或包盖太严过厚所致的散热障碍等。

(4)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如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等)过敏。

(5)中枢调节失调:如某些功能性低热及体温中枢调节失调,夏天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散热差,易导致发热。

(6)其他原因引起的小儿发热:如脱水热,发病率较高,多在出生后4—5天发生,主要是奶和水喂的不够,又加上从呼吸道、皮肤、大小便丢失不少水分,使患儿严重缺水。温度可高达39—40℃,患儿啼哭或倦睡、前囟下陷、皮肤弹性差、口腔粘膜干燥、尿量减少等轻度脱水现象,大多持续数小时后逐渐退热,也可以1天内数次发热,但很少有连续发热数十天以上者。另外如患儿出现核黄疸(黄疸过重引起的脑病),颅内出血(产伤)后遗症均可引起发热。

如何预防新生儿发热

妈妈平时应多感受一下宝宝的体温,注意小儿是否发热。若有怀疑,可用体温计放在腋下、口腔或肛门检查。宝宝正常的腋温是36—37℃,肛温是36.5—37.5℃。若超过上述温度,就叫发热。若无体温计,可用嘴唇轻触孩子的额部,看有无有发热感。由于发热时患儿口腔温度高,妈妈在哺乳时可感觉是否奶头有灼热感。

新生儿发热护理方法有哪些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很多新生儿都曾患这种疾病,患病原因多为室温过高、摄入水量不足、病毒感染等。发病时,新生儿体温会比正常婴儿高。经测量后,发现新生儿腋温为37℃以上,若不立刻治疗,高热会损伤新生儿大脑。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注重护理。新生儿发热护理方法有哪些?

日常,如果新生儿发热,家长很容易在第一时间知道。因为家长会经常抚摸新生儿的额头,尤其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新生儿很容易因被包裹得太严实而发热,发热后喉咙干燥,不想吸食奶水,而且经常哭闹,由此家长就很容易发现新生儿的异常现象。新生儿发热后,家长要立即用湿毛巾敷新生儿的头部,待头部温度有所下降后,再用温水帮新生儿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水温过高会烫伤新生儿,水温太低会加重疾病。若此方法无效,家长就应带新生儿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指导让新生儿服用退烧药。

新生儿退烧后,家长还要注意加强护理,以防再新生儿再次发热。护理的方法有将室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若室温超过25度,就要适当降温,若室温低于10度,就要给新生儿添衣。若新生儿被衣服包裹得太严实,体温太高,家长就要适当解开衣服。日常,家长还要多喂温水给新生儿喝,补充体液,体液不足也会引起发热。

新生儿发热护理方法有哪些,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告知大家答案。

新生儿发热的处理

一般宝宝发烧在38度以下建议物理降温:

1、多通风,注意散热。保持室内温度在21℃—23℃;

2、让患儿卧床休息,多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复。敞开包被或脱去过多的衣服,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

3、给患儿频频喂温开水或维C果汁,一晚250毫升;

4、用冰袋敷额头;

5、高烧可以用酒精檫宝宝关节处、洗个温水澡,将患儿置于比体温低4℃—6℃的温水中浸浴5—10分钟,然后用大毛巾将全身擦干并轻轻按摩皮肤至发红为止;还可用32℃—34℃的温水,以大人手腕内侧皮肤不烫为宜,给患儿洗澡,重点擦洗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四肢,整个擦浴时间10—15分钟,直至患儿体温降到38℃便可等,这种物理降温法效果很好。

新生儿发烧要做什么检查

新生儿发烧怎么办?婴儿时期,宝宝抵抗力较弱,很容易感冒发烧。小宝宝的降临让爸爸妈妈兴奋不已,有点小病小痛肯定也折磨爸爸妈妈的心,那么新生儿发烧怎么办才好呢?

新生儿腋温超过37.2℃或肛温超过37.8℃时即为发热,应该进一步明确发热的原因,排除各种感染病因。但首先应准确测量体温,看体温才能确认宝宝发烧的程度,以便对症下药。

测量新生儿体温常用部位是肛门、腹部皮肤和腋下。但临床上通常以测腋温作为新生儿体温测量标准。

因环境温度高或喂养不当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常有脱水和高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这些严重的就要做胸片、B超、心电图等检查,除外肺部感染、外神经系统病变以外。必要时还要做脑电图、CT等检查。

防止宝宝发烧感冒方法

小宝宝们出现感冒发烧是很常见的事情,特别是现在冬季马上来临,出现感冒发烧的宝宝很多,防止宝宝发烧预防是很关键的,妈妈们该怎么做呢?

防止新生儿发热

病症:初生儿体温超过正常称为发热,常见原因有:当夏天气温炎热,可伴随环境温度而升高;若体液摄入量太少,会产生脱水热;此外如有感染或服用 某些药物时也可引起发热。平时应注意小儿是否发热。若有怀疑,可用体温计放在腋下、口腔或肛门检查。正常腋温是36~37℃,肛温是 36.5~37.5℃。若超过上述温度,就叫发热。若无体温计,可用咀唇轻触孩子的额部,有发热感;患儿口腔温度高,哺乳时母亲奶头有灼热感。

处理方法:对于初生儿发热,不可随便使用退热药,若体温不超过38℃,无需服药,要注意观察;若因室内太热,衣着过厚散热不良,应使室内通风换 气,在通风时要给小儿盖好被子,防止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室温应保持在18~25℃之间,适当减少衣被,病儿的体温便随外界温度降低而下降。若属脱水 热,可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在小儿发热出现烦躁、惊厥时可适当应用慎惊药物。要加强营养和护理,当体温超过39℃,要作物理降温,可将冰袋、冷水袋置 于小儿的前额、枕部,亦可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等办法辅助治疗。若小儿发热且伴有嗜睡、惊厥等症状,或发热持续不退,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育儿金点子:孩子用退热药,不同于成人,不要盲目的给孩子服用退热药,新生儿发生发热症状,一定要去及时去医生诊治,否则后果则很严重。

防止新生儿感冒

病症:感冒是一种普通的疾病,但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若不及时处理,轻则由于鼻塞引起呼吸和哺乳困难,重则并发肺炎,故对初生儿感冒一定要积极防治。

处理方法:当宝宝有感冒症状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去找医生,在感冒有鼻塞影响吸吮时,可在喂奶前用0.25%~0.5%麻黄素滴鼻;如伴有发热,要使用抗菌素。当然这些都得在医生的诊治下使用,不可盲目的给孩子自行“治疗”。

育儿金点子:防止新生儿感冒,预防很重要,卧室要空气流通,禁止患感冒的人接触小儿,母亲如有呼吸道感染时,应少接触小儿,并在喂奶时戴上口罩。

宝宝感冒发烧,可能没什么胃口吃东西,妈妈们要注意做一些清淡的食物给宝宝吃。

新生儿发热如何判断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 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当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时,可使新生儿体温暂时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达38℃;相反,若宝宝饥饿、体内热量低,还有一些体弱的病患儿处于少动状态或保暖条件不佳则体温可降为35℃左右,临床上称体温过低或体温不升,应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判断宝宝是否发热的最好办法就是测量体温。测体温的方法亦影响所测真实体温数值,如试体温的时间和条件不同,所测出得体温数值有差异,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测得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测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测腋温应以5分钟为准,不宜超过10分钟以上,过久所测体温有渐增趋势。若口腔、肛门内有局部炎症时测得数值较高,而在寒冷环境中用腋表所测得数值可偏低,因此,对可疑发热的宝宝,妈妈应根据环境变化,认真核对体渐测量的准确性。

发热可分为四类:低热:小于38℃。中热:38℃-39℃。高热:39℃-41℃。极热:大于41℃。由于新生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好而表现反应不多,有时感冒时体温可突然升高达40℃左右。较大的宝宝体温会趋于稳定状态。若宝宝体温突然升高,身体状况较差没有精神,往往反映有较严重疾病发生,若发热2周以上或反复体温升高时,妈妈需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认真查明原因,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相关推荐

新生儿发热为什么 脱水热

因为脱水热导致新生儿发热在夏天比较常见,最常见于出生后3~4天,此时新生儿出现一个生理性体重下降期,体温可突然上升到38摄氏度左右。但一般情况比较好,反应正常,喂水后体温迅速下降,发热很少超过1天以上。

新生儿脐部出血鉴别诊断和缓解方法

1.应注意解热镇痛剂的使用:一般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可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贫血,以及肚脐出血、吐血、便血等.所以一般不用这些药物如小儿退热片、APC片,除非万不得已,不可采用,即使应用,剂量切忌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 2.注意某些抗生素的使用:如四环素类药物,都容易引起黄斑牙;氯霉素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可使服药的新生儿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新霉素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耳聋. 3.尽量少用药:对于新生儿,应注意护理,避免生病,尽量少用药,在新生儿发热、炎症时尽量采用中药制剂

如何判断新生儿发烧

新生儿发烧的情况很普遍,但家长也要注意几个“假发烧”。家长判断新生儿发烧的方法主要是测量宝宝的体温,但是家长不要忘记,人的体温是可以调节的,新生儿的体温也不会非常固定。在宝宝哭闹和喝完奶之后,体温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妈妈不要错将这种暂时性升温当成发烧。一般,医学上认为,新生儿体温超过37。4℃应视为发烧,伴随面红、烦躁、呼吸急促、吃奶时口鼻出气热、手脚发烫等症状表明是发烧 新生宝宝正常体温以宝宝的腋温测量为准:低热是37.4—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新生儿用药的几大注意事项

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期间,一些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需要的时间短,吸收、排泄都比较快,抵抗力弱,容易生病,对药物的反应敏感性强,用药不当,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1.应注意解热镇痛剂的使用:一般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可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贫血,以及肚脐出血、吐血、便血等。所以一般不用这些药物如小儿退热片、APC片,除非万不得已,不可采用,即使应用,剂量切忌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 2.注意某些抗生素的使用:如四环素类药物,都容易引起黄斑牙;氯霉素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可使服药

新生儿发热要立马退热吗

发热是人体对抗疾病的自然反应,并不代表疾病本身。而且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初起症状,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先不要急于为宝宝退热。 研究证明,发热时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功能都被激活,比体温正常时反应更加敏捷,表现为新陈代谢增快、抗体合成增加和吞噬细胞活性增强等。这些免疫功能,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病人恢复,因此发热有利于人体抵御病毒,是我们体内的一道防护墙。 在受到不同疾病病毒攻击时,人体表现出的发热的热度、热程、热型各有不同,可反映病情变化。因此,发热表现是用来作为诊断疾病、评价疗效和估计效果的重要参考。家

新生儿发烧的症状

新生儿发烧一般会有以下症状: 温度升高。新生儿在发热的情况下首先是皮肤血管扩张,然后开始出汗,汗珠先出现在前额、两侧鬓角,之后在胸部和大腿内侧。若不注意补充水分会导致脱水,而且有呼吸困难的症状。 新生儿发热后体温升高,容易烦躁、哭闹、周身皮肤潮红和尿液比较少。 如果是各种感染使体温升高,除发热外,宝宝还伴有感染中毒症状,如反应低下、吃奶减少、哭声低弱,面色发灰等等。如果是肺炎引起,有气急、发绀、呛奶和口吐泡沫等症状;如果是脐部感染,会发现脐炎等体征。原发感染疾病不同,相应症状和体征也会随之改变。

新生儿非感染性发热怎么办

新生儿非感染性发热时,家长需要给孩子喂水。非感染性发热如环境温度过高、婴儿进乳量少或水分摄入不足,此时婴儿肢端与躯干温度几乎相同,婴儿一般状态好。新生儿感染性发热时全身状态较差,此时足部皮肤温度较腹部皮肤温度低2~3℃以上。新生儿发热应强调病因治疗,当降低环境温度,给婴儿喂水后,非感染性发热很快好转。

哪些原因会引起新生儿发热

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①非感染性发热:环境温度过高或包被过厚,再加上饮水又不足,不能正常散热,就会发生脱水热了。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热,周身大汗,全身通红,哭闹不安,少尿,甚至抽风,造成永久性脑损害;②感染性发热:如果除外以上非感染因素,经过适当的降温处理,体温下降不满意,或降后复升,腋下温度高而手脚发凉、四肢发花,而且面色苍灰、哭声无力、嗜睡,拒乳,甚至抽风,这就要注意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甚至化脓性脑膜炎。

注意新生儿发热引发肺炎

发热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感染性包括由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霉菌等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等,都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 2、非感染性(1)无菌组织被破坏或坏死:如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 (2)大量失血或失水:可使有效血循环量减少而致散热障碍,因而体温升高,但如发生循环衰竭,则正常代谢停滞,而产热过少,反而体温不升。 (3)产热、散热异常:如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由于广泛

新生儿高热的家庭护理方法

1、对新生儿发热处理时,严禁吃小儿退热片、阿司匹林和APC等退热药品。 2、在降温时必须注意,一旦体温下降就应去除降温措施,防止矫枉过正。 3、在炎热的夏天,常因喝水太少引起发热,除以上处理外,每隔2小时给孩子喂5-10毫升白开水或白糖水,一般24小时内就可退热。 4、对新生儿高热,除采用物理降温外,还必须找出高热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进行治疗。 5、高烧后的新生儿易发生便秘,可用肥皂条沾水塞入肛门即可,不要给孩子服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