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如了解淋巴结发生的部位、发展范围、发展速度,有无结核病史、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结核中毒症状及局部症状,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1) X线胸片发现肺部或纵隔有结核病灶。
(2) B超见淋巴结成圆形或椭圆形,以椭圆形较多见,可见散在或成堆低回声,内部回声大多不均匀,边界清或不清,多为融合、串珠样形态,也可出现液化或钙化,亦可出现强光团并伴有声影。且淋巴结长径(L)/横径(S)≥2 0[5]。
(3) CT扫描示淋巴结增大,病灶以多发、圆形较多见,密度较低,强化扫描时中央密度减低,边缘密度增强的环状影,或伴有钙化影。中央密度减低区提示为干酪样坏死,且减低程度与坏死液化程度呈正相关,边缘密度增强为炎症充血的结果。单发病例周围脂肪组织间隙清楚。多发病例淋巴结融合成大块,并周围脂肪间隙闭塞,淋巴结结构消失。
(4) 血清学PPD IgM、IgG阳性、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检测阳性和PCR技术、DNA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阳性。
(5)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可协助诊断,但要区分其与卡介苗接种反应,一般儿童强阳性反应或结核菌素试验从阴性转为阳性或未接种卡介苗的婴幼儿呈阳性反应,均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6) 淋巴结穿刺物检查及针吸结合PCR。穿刺物细胞学检查如能见到典型的朗格罕斯巨细胞、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等可提示诊断,类上皮细胞不足以诊断结核病。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约为30%,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5%~75%,但Prasad[6]、Verma[7]报告FAC(fineneedleaspira tioncytology)结合PCR可大大提高诊断率,阳性率可达90%以上。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伴有中毒症状的结核感染患儿,虽其胸部X线正侧位片多次均为阴性,但借助于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却可发现特殊的结核改变,提示了在儿童原发性结核病中淋巴系统罹患的重要性。
(7) 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阳性率可达90%以上,同时可做淋巴结印片,对其病变细胞做形态学检查,比病理切片所见更清晰[8]。
(8) 除常规染色镜检外,抗酸染色十分重要,特别是镜下显示坏死,但非典型干酪样坏死时,抗酸染色阳性率远高于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在无反应性结核组织学上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坏死,更有赖于抗酸染色寻找细菌学证据。
与此同时,不要忘记取组织研磨做结核杆菌培养,以便与其它分枝杆菌相区别。
导致肺结核的病因是什么呢
结核菌第一次经呼吸道侵入小儿肺部,形成原发病灶,其部位常在右肺上叶的下部或下叶的上部,多为单个病灶。病理改变为渗出、增生和坏死。
在原发灶形成过程中,细菌经淋巴管到达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三者统称为原发综合征。典型的原发综合征为“哑铃”状病变,两端分别为原发灶和肿大的淋巴结,中间由病变的淋巴管相连。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是指原发灶极小或已吸收,遗留肿大的肺门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因此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实际上是同一疾病过程的两种表现。
淋巴结肿大的鉴别
(一)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由局部组织的急、慢性感染引起的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肿大称非特异性淋巴结炎。一般急性炎症时肿大的淋巴结有疼痛及压痛、表面光滑、呈严格的局限性,有时可见淋巴管炎所致的“红线”,自原发病灶走向局部肿大的淋巴结,局部皮肤可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往往伴有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经治疗后淋巴结常可缩小。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常为相应区域的慢性炎症的结果,肿大的淋巴结硬度中等,常无局部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
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的特点是局部感染和相应区域的淋巴结肿大并存,如面部、五官或头颅的急性感染,常引起颈部、颌下、耳后、枕后等处的淋巴结肿大;躯干上部、乳腺、胸壁的急性感染,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下肢及会阴部感染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最常见的部位是颌下淋巴结,多见于过去有鼻、咽喉或口腔感染者,其次是腹股沟淋巴结,由下肢及生殖器官的慢性炎症所致。
(二)特异性感染性淋巴结肿大
1、淋巴结结核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无其他原发结核病灶可寻者为原发性淋巴结结核。在胸、肺、腹或生殖器等病灶之后出现者为继发性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最好发部位是颈淋巴结群,结核杆菌大多经扁桃体、龋齿侵入形成原发性淋巴结结核,少数继发于肺或支气管结核,颈部一侧或双侧多个淋巴结肿大,大小不等,初期肿、硬、无痛,进一步发展,淋巴结与皮肤及淋巴结之间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移动的团块,晚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进而破溃,慢性溃疡、瘦管形成。愈合后留有瘢痕,较严重病例可有全身结核毒性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等。
2、丝虫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感染可引起慢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临床症状根据病变部位而异,最常见于腹股沟淋巴结,若并发下肢淋巴管回流受阻,可引起下肢橡皮肿。诊断依靠居住流行区、局部症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夜间检查外周血找到微丝蚴。
3、性病性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1)软下疳:乃杜克(Ducrey)嗜血杆菌(软性下疳链杆菌)引起的生殖器疼痛性溃疡,表面覆盖绿色坏死渗出物,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疼痛及压痛,易化脓破溃,溃疡基底脓涂片或发炎淋巴结穿刺脓液涂片中可找到大量软性下疳链杆菌。
(2)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由沙眼衣原体L1。L2和L3血清型所致。主要病变在淋巴组织,起初在外生殖器、肛门、直肠等处可出现无痛小丘疹或溃疡,数日后即愈,此后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破溃,可出现多发瘘管,女性的淋巴结病变多在直肠周围。后期淋巴结纤维化,鉴别主要赖于病史、病理及病原学检查。
(3)腹股沟肉芽肿:是肉芽肿杜诺凡(Dono-vania)杆菌引起的生殖器及附近部位的无痛性肉芽肿性溃疡,鉴别主要靠组织涂片找到(Dono-vania)小体。
(4)梅毒性淋巴结肿大:感染梅毒3周左右,在外生殖器出现硬性下疳之后1周左右,常出现对称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硬、不红、不痛、不融合、不粘连,诊断主要靠病史、下疮史、皮疹及血清学检查等。
淋巴结结核治疗方法及手段
淋巴结结核的偏方1
【方名】淋巴结核方剂一。
【组成】夏枯草60 克 柴胡6 克 鲜鸡蛋14 枚(煮熟)。
【用法】先以水5 碗,煮草药成汁,去渣,再将熟鸡蛋去壳,放入药汁内同 煮,以汁尽为度。每次吃1 枚,每日服2 次,饭后用温水送下,连服7 日为1 疗程,1~3 个疗程。
【治法】软坚散结。
【主治】颈部淋巴结结核,无论男女、新久皆宜。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淋巴结结核的偏方2
【方名】淋巴结核方剂二。
【组成】夏枯草30 克 玄参20 克 当归20 克 丹皮10 克红花10 克 金银花 15 克 黄芪15 克 昆布30 克 海藻30 克牡蛎20 克 地丁20 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9 克。早晚各服1 丸,白水送服。
【主治】瘰疬(淋巴结结核)。
【加减】若瘰疬已经溃破,则可用本方再加桔梗、连翘、百部各10 克,以 增解毒祛痰排脓之效。
淋巴结结核的偏方3
【组成】鲜牡蛎肉50 克、鲜大蒜15 克。
【用法】取适量线面,加水煮至半熟,加入牡蛎肉及大蒜再煮数分钟,食盐 调味。
【主治】颈淋巴结核(瘰疠)。
淋巴结结核的偏方4
【组成】芋艿、甜酒各适量。
【用法】芋艿切片晒干,磨成粉末,开水调糊制成药丸,早晚各1 次,每 次服10 克,甜酒送下。
【主治】瘰疠。
淋巴结结核的偏方5
【组成】大葱。
【用法】全株大葱煮食。
【主治】瘰疠。
淋巴结结核的偏方6
【组成】海带250 克、醋100 毫升。
【用法】煮汤食,隔天1 次,可常服。
【主治】颈部瘰疠。
淋巴结结核的偏方7
【组成】理石30~50 克、白酒2000 毫升、黄酒或米酒1000 毫升。
【用法】浸泡月余,每饮适量,日饮2 次。
【主治】瘰疠、痰核。
淋巴结结核的偏方 8
【组成】桃叶1 把、黄酒适量。
【用法】炒桃叶后拌黄酒敷患处,或捣烂加黄酒少许炖热敷患处。
【主治】淋巴结炎。
上文介绍了什么是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我们有很多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上文介绍的六种治疗淋巴结结核的民间偏方,也可以采用西药的治疗方法,上文介绍的偏方大家可以试一试,看看有没有效果。
治疗颈淋巴结核的中药方
1.消核汤治颈淋巴结结核
[配方]猫爪草15克,山慈菇10克,土茯苓10克,牡蛎10克,大贝10克,银花30克,连翘20克,蒲公英15克,地丁15克,全蝎5克,蜈蚣1条,生草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解毒清热,消核化结。用治颈淋巴结结核初起。
2.蝎桃膏治颈淋巴结结核
[配方]全蝎末15克,胡桃肉120克。
[制用法]上药捣匀后分B匠,每天用量为全蝎15克,胡桃肉12克。
[功效]滋补肝肾,解毒散结。用治颈部淋巴结结核瘰疬。
3.一味射干饮治颈淋巴结结核
[配方]新鲜射干30—50克。
[制用法]新鲜射干的根叶,洗净切细,水煎,分3次待用。每日3次,每次1份,小儿酌减。
[功效]用治瘰疬(颈淋巴结核)。
4.蜈蚣散治颈淋巴结结核
[配方]蜈蚣30条,全蝎30克,僵蚕30克,甲珠30克,浙贝50克,牡蛎50克,银花50克,伸筋草50克,黄芪60克,海藻60克,夏枯草60克,地龙15克,白术乃克,玉竹15克。
[制用法]共为细末。每服5-10克,1日2次。
[功效]通络散结。用治瘰疬(颈淋巴结核)。
5.夏枯草玄参治颈淋巴结肿痛.
[配方]夏枯草12克,玄参15克,生地9克,赤芍9克,郁金9克,牡蛎18克,苏梗6克,石斛9克,麦冬9克,蒲公英15克,猫爪草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养阴,理气,消肿。用治瘰疬(颈淋巴结核),症见颈淋巴结肿硬疼痛,转动不便。、
6.鲜泽漆土茯苓治颈淋巴结结核
[配方]鲜泽漆40克,(干品减半),土茯苓30克,黄精30克,连翘15克,山楂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
[制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汁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L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功效]解毒散结,行气和胃。用治瘰疬(颈淋巴结核)。
7.蜈蚣蛋治颈淋巴结结核
[配方]蜈蚣去头足1条,全蝎3条,鸡蛋1个。
[制用法]上药焙干,共研细末,取鸡蛋开1小孔,纳入药末,搅匀用面团包裹,放草木灰中烧熟食之,每天1次,每次1个,10天为1疗程。
[功效]治化脓性颈部淋巴结结核。
纵隔淋巴结核是什么疾病呢
(一)纵隔淋巴结结核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患者可急性起病。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少见。
(二)主要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及肿大淋巴结引起的压迫症状。
(三)结核中毒症状在慢性起病者可有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合并有肺结核时还可有咳嗽、咳痰或咯血。压迫症状较少见,淋巴结长期压迫而形成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可咳出干酪样坏死物。肿大淋巴结压迫食管、喉返神经、大血管、交感神经等亦可产生相应的压迫症状。
(四)结核病免疫学检查包括PPD试验和抗结核抗体检测。单纯纵隔淋巴结结核痰细菌学检查多为阴性,合并肺结核或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时,痰菌可为阳性。PPD皮试呈强阳性或阳性;抗结核抗体阳性,血沉明显增高。
(五)纵隔淋巴结结核X线胸片表现为:1. 肿块多位于中纵隔,常为单侧,右侧多见。2. 肿块呈分叶或结节状,部分肿块内可有钙化。3. 在后前位胸片上表现为纵隔影增宽、增浓或肺门增大,部分可呈"串珠样"或半圆形、椭圆形等表现,突向肺内肿块型者分界清楚光滑,炎症型者边缘模糊不清。4. 隆突下淋巴结肿大时,断层片上可见气管分叉角度增大,隆突变钝。5. 常伴有肺部结核病灶。
(六)CT检查可发现纵隔淋巴结增大多位于气管、支气管周围,肿大的淋巴结可为单发或多发,多个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呈不规则肿块。CT见纵隔肿物内有钙化灶或周边不规则厚壁强化,薄壁环状强化及间隔状强化有助于淋巴结结核的诊断。
肺门淋巴结核
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在临床上难于区分,只是在X线检查时有不同表现。结核菌在肺内引起炎症性病灶和干酪样坏死,并由淋巴管传播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肺内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合称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大多位于右肺中部。若肺内病变吸收而肺门淋巴结病变继续发展,则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即肺门结核。
此型结核在临床表现可轻可重,轻者可无症状,偶可体检时,作胸透时才被发现;重者可有结核中毒症状,如长期低热,轻咳,食欲不振,消瘦等,多见年龄较大儿童;再有表现为急性发病,多见于婴幼儿,突然高热持续2~3周,尔后低热,但一般情况尚可,也可伴结核中毒症状。如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气管、支气管,可有阵发性咳嗽或哮喘性呼吸困难。体格检查肺部可无阳性体征,可仅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或可增加,核左移。血沉增快。痰细菌培养有时阳性。结核菌素试验大都强阳性。
X线检查:原发综合征可见双极哑铃状征象;支气管淋巴结核,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或伴肺门炎性浸润。原发性肺结核病程一般呈良性,发病3~6个月后开始吸收或硬结,可在2年内吸收痊愈和钙化。通过纤维钙化而愈合,这是小儿结核的特征之一。
淋巴性结核会传染吗
目前的情况是淋巴结结核的问题,这个属于结核感染淋巴结导致的疾病的单纯的这个淋巴结结核不传染的,这个肺结核一般来说可能存在传染性,淋巴结结核一旦确定了,那么还是需要抗结核治疗,建议常规肺部检查看看有无肺结核的问题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luǒlì】,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西医则指,人体内有专事于清毒杀毒从而保护血管,组织的淋巴系统,遭遇来自体内外无法清除杀灭的毒菌,凝聚和集结于肌表组织形成的毒瘤。
淋巴结合一般是不会传染的。
淋巴结核的检查
1、临床检查
首先注意观察两侧淋巴结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肿胀,瘘管形成等现象。然后进行淋巴结触诊。检查时注意肿块之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搏动,并应两侧对照比较
2、影像学检查
CT扫描除可了解肿瘤部位、范围外,并有助于明确肿块与机体组织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较小之肿块,常不能显影。为查找原发病灶,可酌情作侧位等X线拍片检查或碘油造影X线拍片检查。
3、病理学检查
(1)穿刺活检法:以细针刺入肿块,将用力抽吸后取得的组织,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适用于多数颈部肿块者,惟其取得之组织较少,检查阴性时,应结合临床作进一步检查。
(2)切开活检法:应慎用。一般仅限于经多次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时。手术时应将单个淋巴结完整取出,以防病变扩散。疑为结核性颈淋巴结炎时,切开活检后有导致伤口经久不俞愈可能,应注意预防。对于临床诊断为涎腺来源或神经源性良性肿瘤者,由于肿瘤位置较深,术前切开活检有时不易取得阳性结果,却有使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加手术困难之弊端,故一般于手术摘除肿瘤后再送病理检查。
如何正确区分肺结核与肺炎
小儿肺结核与肺炎的辨别诊断现分述如下:
(1)支气管肺炎在x线显示肺门纹理增重时,应与肺门淋巴结结核进行鉴别。
①先从症状上鉴别 支气管肺炎大部分起病急,有高热,咳嗽、咯痰、喘促。肺门淋巴结核一般无症状,当淋巴结肿大到一定程度压迫支气管时才发生咳嗽症状。
②支气管肺炎的重要体征是两肺有干湿性罗音,而肺门淋巴结核则缺乏肺部体征。
③血象特点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高,中性粒细胞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细胞不高,淋巴细胞增高。而当感染结核时,单核细胞增多,相对淋巴细胞减少。
④胸透时两者都有肺纹理增重。支气管肺炎时,炎症由支气管扩散,所以,肺纹理增重且很快肺野出现斑点状阴影,由肺门向外播散。肺门淋巴结结核时,肺门附近的肿大淋巴结及淋巴结周围炎形成肺门影增深,但肺野无病灶。故及时作胸透复查有助于鉴别。
(2)浸润性肺结核与支原体肺炎鉴别。支原体肺炎由支原体引起,症状轻重不一,大多数无症状。当支原体肺炎仅有低热、干咳及肺部有片状阴影时,容易与浸润性肺结核混淆,故应鉴别。
①x线检查 支原体肺炎的肺部浸润是从肺门延至肺野,有时很轻有时却弥漫较广,尤以肺中下叶为常见,少数为大叶性阴影。往往一处已消散而它处又有新的浸润发生。浸润型肺结核病多发生在两肺尖或上部呈毛玻璃样的边缘模糊阴影。
②支原体肺炎体征轻微而x线常有显着病变,这是它的特征之一。
③支原体肺炎病程约2~3周,可不治自愈,但常有复发。而结核性浸润病变吸收较缓慢,必须要及时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④冷凝集试验,在支原体肺炎发病2周后为阳性(1∶32以上),结核则为阴性。必要时需作结核菌素试验来进行鉴别。
小儿淋巴结炎的检查
起病后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病理表现为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培养常为阴性。大、小便常规均正常。超声检查表现为腹腔肠系膜增厚,并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大小不等,多位于右下腹,其外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呈低回声,其内回声均匀,腹腔可见少量液性暗区。
治疗
若已确诊,可保守治疗,一般经禁食、静脉输液及抗生素治疗腹痛可明显好转,逐渐恢复,无需手术治疗。但若经上述治疗,症状不见好转者,或难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时,宜手术探查。沙门菌引起者,如果形成脓肿或出现腹膜炎症状,则行手术引流。有些患儿可能并发肠套叠,应注意观察。
预后
该病预后良好,常在3~4天内自然缓解。
预防
注意喂养,增强体质,避免受凉感冒。
淋巴结肿大多久才能消
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四个。一是炎症引起的,二是肿瘤引起的,三是淋巴结核引起的,四是淋巴瘤引起的,淋巴肿大不同的类型共病因也是不同的,那么就会导致淋巴肿大衰退需要的时刻也不一样。下面笔者来介绍下各种类型的病因:
1.炎症性肿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引起急慢性淋巴结感染时淋巴结可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甚至发生坏死及肉芽肿,形成使淋巴结增大,伴疼痛急性淋巴结炎,通常继发于相应引流区域的感染。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使肿大的炎症性淋巴结缩小。
2.肿瘤性肿大:无论是原发于淋巴安排的内生肿瘤。还是淋巴结外转移来的肿瘤,都可表现为无限制增殖的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很多增殖,占有和破坏了淋巴结正常安排结构,一起还引起淋巴结内纤维安排增生及炎症细胞滋润,然后导致淋巴结肿大。癌安排易先侵袭淋巴结的周围淋马窦及髓窦,然后逐步涉及整个淋巴结,并可穿破被膜侵袭周围安排,因此癌性淋巴结常硬如石且相对固定。
3.淋巴结核:淋巴结结核发病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结核杆菌通过上呼吸道或随食物在口腔及鼻咽部尤其是扁桃体腺引起的原发灶上感染。后沿淋巴管到达颈部浅深层淋巴结。各部位多为单侧性淋巴结。受累咽部。重发病以上吸收后受累淋巴结核仍继续发展形成冷脓肿或溃疡。
另一种是原发结核感染后血中结核杆菌随血行进入内侧颈淋巴结,引起颈淋巴结核;还可以从腰腹部淋巴感染,然后汲及深部淋巴结群继发感染,在颈淋巴结结核发病中较为常见。
4.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
儿童淋巴结核的症状是什么
周围淋巴结结核是儿童期肺外结核的最常见类型,可见于各年龄期,但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最多见。全身各组淋巴结皆可发生结核,但最多见的是颈、颌下、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
患儿除低热外,缺乏全身症状。病初淋巴结增大,较硬,无痛,互不粘连,可以移动。通常为单侧,也可双侧发生。随着感染进展,多组淋巴结受累。淋巴结可彼此粘连成团块,或与皮下组织相粘连,极易发生干酪样变。干酪坏死液化后形成冷脓肿,触诊时有波动感。
患儿常呈高度过敏状态,表现为结素试验强阳性反应,常伴有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睑缘炎,湿疹及结节性红斑等。
有一特殊类型的淋巴结结核称泛发性淋巴结结核,是全身血行播散的结果,全身多组淋巴结同时或相继发生结核,其临床特点为淋巴结快速增大,压痛,有波动感,严重的全身结核中毒症状,热度甚高,常呈弛张型,持久不退,盗汗明显,患儿苍白,消瘦,全身无力,有中等度或严重贫血。
此病可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有高度过敏反应及广泛的病灶周围炎时,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激素、大量维生素C及钙剂,以达到脱敏及消炎的目的。局部用药如淋巴结已形成冷脓肿,可先将脓抽出,然后用异烟肼(INH)液1~2ml,或用10%~20%氨基水杨酸(PAS)溶液1~2ml,注入淋巴结内,隔天1次或每周2次,如脓肿已破溃,可用10%氨基水杨酸(PAS)软膏外敷或用小檗碱(黄连素)纱条换药。
以上便是关于儿童淋巴结核的症状是什么的具体解答了,如果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请一定要咨询医生,在很多时候父母都是因为看不出孩子是得了大病的情况下给孩子当成普通的小感冒发烧来治疗了,所以会导致耽误了治疗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