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驼背变矮查查骨质疏松

老人驼背变矮查查骨质疏松

专家,年纪大动不了,查骨质防疏松

据统计,目前我国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近7000万人,但就诊人数不到1/900。人到中年,骨质就会开始缓慢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尤其是当人们长期坐着或站着长久保持某一种动作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且,长时间骨质疏松不加以注意或治疗的话,除了疼痛,驼背、身高变矮也是骨质疏松的一大症状。专家表示,脊椎椎体前部多为松质骨组成,此部位负重最多,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骨质疏松患者需要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需服药3年,有骨折史的需要3—5年。不过,每次服药都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才行。

疑问:要想提早预防这种事情发生,怎么做好?

最好的补钙食物是牛奶

人在35岁以前,骨代谢非常旺盛,摄入的钙很快吸收进入骨骼中沉淀,骨骼生成迅速,骨钙含量高,骨骼最为强壮。35岁以后,骨丢失将逐渐大于骨形成,体内含钙量将逐年减少。如果在35岁以前让骨骼最大限度地储存更多的钙,可以为中年后减缓骨量丢失速度打下良好基础。每人一天一杯奶(牛奶和酸奶都可以)有助于骨质健康。另外补充一些钙剂(正规的、国家批准的)也是可以的。特别是很多人喝牛奶不习惯的可以改成喝酸奶或者其他奶制品。

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鱼类中多含钙质,沙丁鱼100克中约含钙220毫克;带皮干虾100克中含钙200毫克;水豆腐中含钙145毫克100克;冻豆腐中可达590毫克100克;干紫菜中为290毫克100克,干羊栖菜中含钙量达1400毫克100克,萝卜叶中也有210毫克100克。

适度运动预防骨丢失:

适当进行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通过肌肉舒缩刺激骨骼以增强骨骼质量和密度。而且这种生活方式要一直坚持,才能尽量减少骨量流失,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

每天坚持室外体育锻炼,例如走路、慢跑和有氧运动。既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促进钙的吸收,又可增加肌肉的负荷,增强肌肉对骨、关节的保护作用。

吸烟、酗酒、高盐饮食、喝大量的咖啡、活动过少或过度运动等均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要尽量避免。

戒烟:吸烟者一般比非吸烟者体重为轻,这使他们的危险性增加,此外钙的吸收也会减少,骨坏死。吸烟的妇女绝经期会提前,而且吸烟会降低雌激素水平,吸烟还会减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治疗骨坏死。

7保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食物是最好的自然钙源。牛奶和酸奶的钙含量最高,下列食品也含较多的钙:绿叶蔬菜、贝类、鱼、坚果、豆腐。如果您不能食用奶制品,那么补钙就能弥补您食物中钙的不足。

有关老年人驼背的缘由

正常人胸廓中心的高度约20——25厘米,驼背面可使这个高度削减3——5厘米,紧缩比达20%摆布,通常还一起伴有胸骨的下陷,这样就更糟糕了,在胸骨下陷的挤压下,胸腔里边的心脏就不能充沛扩大,心脏泵出的血量就会削减,为了抵偿这种排血量削减,心跳就会加快,心慌随之而来。一起胸腔里的肺也不能充沛扩大开来,呼吸不畅,缺氧发作,怎能不气喘呢!随着年龄添加,驼背越来越重,心肺功用越来越不好,表现和痛苦日积月累。

有关老年人驼背的缘由,常见的即是骨质疏松。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靠身体前方的椎体有些松质骨的含量较大,当晚年人呈现骨质疏松时,蜂窝状的松质骨最早发作骨质疏松,骨小梁变细变薄、开裂、空泛,骨质疏松时骨小梁数目的削减可达30%。骨的强度降低,松质骨内发作细小骨折,骨折发作后椎体变矮、短缩,靠身体前方的椎体较后方的椎体,短缩的更多。此刻长方形的锥体就变成楔形,呈前面矮后边高的情况。假如多个椎体发作这样的骨折,人的脊柱就会显着向前曲折,随着骨质疏松的开展,被紧缩的椎体越多,紧缩的程度越凶猛,老年人驼背也就会越严重。

怎么判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往往是在无声无息中发生发展,且致残率高。当出现骨折现象时,已是比较严重了。所以平时要提高警惕,注意一些前期症状,争取早发现。

首先是自我预测。自我预测的要点是:

1.1、平时起步走或身体移动时,腰部是否会感到疼痛。

1.2、是否背部或腰部常感觉无力、疼痛,并渐渐地成为慢性疼痛。

1.3、背部、腰部渐渐后突变弯变圆(驼背);④身高较年轻时降低,体形变矮了。以上要点中如果出现两项以上,可高度怀疑患了骨质疏松症。

第二是到医院检查。当怀疑患了骨质疏松症时,可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由医生来做出诊断。因为上述症状并不仅仅限于骨质疏松症,其他疾病也可以有类似症状,而且,诊断骨质疏松时,还要检查骨量是否减少(骨密度测定)、检查血液中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的含量等。

老人驼背的原因

大多数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特别是人到老年,会明显的感觉身高不像年轻时高了,或多或少的出现了驼背的现象,这在大多数老人中较为普遍,老人发生驼背绝大部分不是因为各种疾病所致,多为正常的生理表现,是身体衰老的典型特征。老人们大多操劳一生,疲于奔波,长时间的身体劳累,经常的下蹲,会引发脊椎骨出现楔形变化,椎体之间起缓冲作用的椎间盘组织会发生明显的变性,相邻椎体的骨面互相连接在一起,从而造成了驼背的发生,这种因为生理原因引发的老人驼背较为多见。此外,也有一小部分老人发生驼背是因为由疾病引起的,比较常见的能够引发老人发生驼背的疾病包括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都会引发老人出现驼背。

弯腰驼背,常被人们用来作为老人的形象象征,为什么老人容易发生驼背呢?这还要从骨骼的结构说起:人的脊柱呈s型略微自然弯屈,保持着挺拔的体态,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位。 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靠身体前方的椎体部分松质骨的含量较大,当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时,蜂窝状的松质骨最先发生骨质疏松,骨小梁变细变薄、断裂、空洞,骨质疏松时骨小梁数目的减少可达30%,骨的强度下降,松质骨内发生微小骨折,骨折发生后椎体变矮、短缩,靠身体前方的椎体较后方的椎体,短缩的更多,此时长方形的锥体就成为楔形,呈前面矮后面高的状态。如果多个椎体发生这样的骨折,人的脊柱就会明显向前弯曲,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被压缩的椎体越多,压缩的程度越厉害、驼背就会越严重。

老年人的驼背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除了有明显的腰背疼痛、行走不便外,由于胸廓的变形,压迫心脏和肺部,使病人出现胸闷、气短、肺活量减小、甚至出现肺气肿。由于驼背的发生是随骨质疏松的发展而发展的,是渐进的,可能会经过很多年的时间,开始时,人们都不太在意,一旦形成驼背,再行治疗为时已晚。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不失时机的在适当的年龄,采取措施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怎么改善老年人驼背

为了能帮助老人驼背减轻症状,今天帮大家总结几种方法。

第一、多食含钙量高的菜肴,适当补充钙质。

如各种豆制品和豆类,每天喝一瓶高钙牛奶、一大碗豆浆等。必要时,可服用一些钙片或液体钙胶囊丸。这样可防止因钙质不足而造成骨质疏松(防止骨折、骨裂等),对改善“驼背”也有帮助。

第二、多睡硬板床

我长年累月坚持睡硬板床。睡觉时的姿势也要注意,最好是“直挺挺地”仰面睡,让背部压在硬板上。如果要侧身睡,最好不要弯着背睡,否则,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容易引起“驼背”。

第三、昂头挺胸迈大步

外出散步或出门办事,最好不要把双手放在背后,俗称反背手走路。这样,头会不知不觉地低下来,背会弯起来,养成习惯后,也容易引起“驼背”。笔者出门散步也好,购物办事也好,着意昂头挺胸甩着手迈大步,这样,既神气又可防止“驼背”。

第四、加强体育锻炼

如拉拉吊环,拉拉单杠或双杠,或有意识地把头向背后弯一下然后立直,再弯再立直。每天分早晚两次,每次8-10次,可量力而行。

老人驼背大程度是因为缺钙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在加强运动的同时也要适量补充钙质。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人到中老年发生骨质疏松比例会相对增高,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超过60%。骨质疏松症的很主要的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这类骨质疏松症多见于两类人群,一类是绝经不久的妇女,另一类就是老人。骨科疾病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老年人的“缩个”、驼背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随着年龄增大,骨质疏松加重,脊椎前倾,背曲加重,形成驼背,而驼背严重时,膝也会显著挛曲。老年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身高可平均缩短3—6厘米。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驼背还可能影响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因为驼背造成的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由此导致肺气肿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驼背不要单纯的认为是人到老年发生的正常转化,也要警惕某些疾病的前驱症状,防止驼背引起严重疾病。

希望家人为了老人的身体健康对老人驼背现象引起重视。祝大家身体健康.

​老年人驼背的原因是什么

专家介绍,有关老年人驼背的原因,常见的就是骨质疏松。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靠身体前方的椎体部分松质骨的含量较大,当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时,蜂窝状的松质骨最先发生骨质疏松,骨小梁变细变薄、断裂、空洞,骨质疏松时骨小梁数目的减少可达30%,骨的强度下降,松质骨内发生微小骨折,骨折发生后椎体变矮、短缩,靠身体前方的椎体较后方的椎体,短缩的更多,此时长方形的锥体就成为楔形,呈前面矮后面高的状态。如果多个椎体发生这样的骨折,人的脊柱就会明显向前弯曲,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被压缩的椎体越多,压缩的程度越厉害、老年人驼背就会越严重。

同时,老年人驼背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除了有明显的腰背疼痛、行走不便外,由于胸廓的变形,压迫心脏和肺部,使病人出现胸闷、气短、肺活量减小、甚至出现肺气肿。由于驼背的发生是随骨质疏松的发展而发展的,是渐进的,可能会经过很多年的时间,开始时,人们都不太在意,一旦形成驼背,再行治疗为时已晚。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不失时机的在适当的年龄,采取措施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老人驼背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妇女以绝经后6~10年骨量丢失最为突出,称“快速丢失阶段”,以后转为“缓慢丢失阶段”,所以老年妇女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改变。如果骨量丢失达25%以上,就容易因骨质疏松引起胸、腰椎骨折,占老年妇女的3%~5%。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仅表现为短暂的腰背痛,无神经受压症状,易被忽视。逐渐发展,便出现了身高缩短、驼背等现象。

老年性驼背害处知多少

正常人胸廓中心的高度约20~25厘米,驼背后可使这个高度减少3~5厘米,压缩比达20%左右,一般还同时伴有胸骨的下陷,这样就更糟糕了,在胸骨下陷的挤压下,胸腔里面的心脏就不能充分扩张,心脏泵出的血量就会减少,为了补偿这种排血量减少,心跳就会加快,心慌随之而来。同时胸腔里的肺也不能充分扩张开来,呼吸不畅,缺氧发生,怎能不气喘呢!随着年龄增加,驼背越来越重,心肺功能越来越不好,症状和痛苦与日俱增。

重在早防

老年性驼背,建议从45岁起即应开始预防,具体措施包括:

1、平时应防坐姿不正确,以免引起习惯性驼背;

2、注意锻炼:取站立位,两手按住后腰部,并挺胸,作适量慢摇摆运动,随后双掌上下按摩腰肌,以锻炼腰肌,增强腰肌的力量;

3、可适量进食维生素E,以提高抗衰老能力;

治疗需慎重

至于已经明显的驼背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可适量应用中药补“肾”疗法。中医认为“肾藏精,为脏腑阴阳之本”,据现代医学研究,中医所谓“肾”与人体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生殖功能、排泄功能均有关,极可能与雄激素、雌激素的分泌有联系,所以用中医的补肾壮腰疗法对驼背有一定治疗作用。

中医补肾疗法很多,如用巴戟天20克、枸杞子20克、杜仲30克、续断20克、肉丛蓉10克、黄芪10克、花生仁20克、猪脊骨250克,煮汤食用。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温肾药物,但绝不可滥用。

需要指出的是,直接服用雄激素或雌激素应十分慎重,因其不良反应较多。至于补钙疗法,当然对骨质疏松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老年性驼背的效果,则是不可靠的。

老年人驼背原因有哪些?有关老年人驼背的原因,常见的就是骨质疏松。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靠身体前方的椎体部分松质骨的含量较大,当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时,蜂窝状的松质骨最先发生骨质疏松,骨小梁变细变薄、断裂、空洞,骨质疏松时骨小梁数目的减少可达30%。骨的强度下降,松质骨内发生微小骨折,骨折发生后椎体变矮、短缩,靠身体前方的椎体较后方的椎体,短缩的更多。此时长方形的锥体就成为楔形,呈前面矮后面高的状态。如果多个椎体发生这样的骨折,人的脊柱就会明显向前弯曲,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被压缩的椎体越多,压缩的程度越厉害、老年人驼背就会越严重。

鉴于上述,防止老年发生驼背,关键就在于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也就是说,从中年期开始注意多参加户外活动,摄入丰富含钙的食物。妇女绝经后,可适当补充小剂量维生素D和钙剂,并定期测量骨质状况。若出现明显骨质疏松,可予以小剂量雌激素治疗。

相关推荐

驼背的人怎么办

大多数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特别是人到老年,会明显的感觉身高不像年轻时高了,或多或少的出现了驼背的现象,这在大多数老人中较为普遍,老人发生驼背绝大部分不是因为各种疾病所致,多为正常的生理表现,是身体衰老的典型特征。 1、老人们大多操劳一生,疲于奔波,长时间的身体劳累,经常的下蹲,会引发脊椎骨出现楔形化,椎体之间起缓冲作用的椎间盘组织会发生明显的性,相邻椎体的骨面互相连接在一起,从而造成了驼背的发生,这种因为生理原因引发的老人驼背较为多见。此外,也有一小部分老人发生驼背是因为由疾病引起的,比较常见的能够

人为什么会驼背

有一大部分老人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化,比如弯腰、驼背等现象,专家表示这类现象基本上是由骨质疏松所造成,骨骼细,甚至会消失,所以会造成骨质疏松、骨骼承受能力减退,很容易骨折。 人到老年后,往往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但此时身体承受的负荷并未减小。特别是支撑人体站立状态的负重骨如脊椎骨等,其负荷依然很大。这会使已疏松的骨小梁受压与破坏增加,数量越来越少,残存的骨小梁承受压力相对增加。初期尚不会对人体有太大影响,但时间长了可能引起脊椎骨体萎缩或压缩性骨折,使人矮,背也 “驼”了起来。 因此,老年人背“驼”并非是一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

1、发病率高. 老年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MDASH;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 7.1 %。 2、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疼痛:半数以上患

骨质疏松是怎么样形成的

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但遗传因素在不同人种间或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别,骨折的发病率白种人明显高于黑种人,这 是因为黑人的骨密度高于白种人,另外从遗传学研究最多的是母亲与女儿,母亲有骨质疏松症,则其女儿的骨密度比正常人低,脆性骨折的风险要增加。 营养因素:主要是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蛋白质营养缺乏,均可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此外,酗酒、吸烟和过多的咖啡摄入均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 素。 糖皮质激素:临床上很多药物可对骨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引起的

骨质疏松孕妇吃什么好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骨质疏松?一般的是有原发性原因和继发性原因。原发性常常是因为吸收的钙质不够自己的身体用了,一般的孩子、怀孕的妇女、老人都是多发的,还有继发性的,是因为一些的疾病引起的。 有了骨质疏松的人就会出现一些的症状,最经常出现的是疼痛,以腰腿的疼痛最常见,还会出现身高矮,驼背的一些的症状,特别是老人这个现象就更明显了。出现骨质疏松的人会更容易出现骨折的现象。 有了骨质疏松就就是要治疗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钙质的补充,多补充一些的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也可以多晒太阳,平时也可以在饮

老人矮可能患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多表现为腰背酸痛,身高缩短,驼背,易骨折。有50%的骨质疏松患者没有症状,有的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发现。女性骨量丢失以绝经期为分水岭,50岁或绝经期前每年丢失0.5%~1%的骨量,到了绝经期后的5年内,骨量丢失率增高6.5%。 洛阳的赵女士今年57岁,前不久,她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回来看她,第一句话就是:“妈,你怎么矮了?”赵女士很吃惊,拿出卷尺一量,身高竟然比原来低了5厘米。 为找到原因,赵女士来到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就诊,该中心教授估计,赵女士身高“缩水”与骨质疏松有关。经过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老人

骨质疏松要怎么办 自我鉴别骨质疏松

一、骨痛:骨痛是作为骨质疏松最典型的特征。这种骨痛并不是骨折那种特别剧烈的痛,但是也会让患者很难忍受,从而感到全身不舒服。 二、身高矮、驼背的现象,一旦年轻人发现自己有弯腰驼背的现象,或者身高比以前缩了3公分以上就要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三、轻轻一碰就会骨折骨质疏松的最后一个表现为病理性骨折,也就是说,那么就需要年轻人自我注意了,如果出现了非暴力性骨折也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已患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

1)疼痛: 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 (2)骨骼形: 弯腰驼背,身材矮; (3)骨折: 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矮的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 髋部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在现代社会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得了骨质疏松但是自己却不知道,因为他们对骨质疏松的一些症状不了解,不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骨质疏松,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怎么样才知道自己是否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绝经后的妇女约25%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遗传、营养因素、性激素缺乏、户外运动减少等有关;一些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亦可导致骨质疏松症;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等也可引发骨质疏松。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避

人为什么会驼背

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形,是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主要是由于背部肌肉薄弱、松弛无力所致。 人一到了中年以后,有一大部分老人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化,比如弯腰、驼背等现象,专家表示这类现象基本上是由骨质疏松所造成,骨骼细,甚至会消失,所以会造成骨质疏松、骨骼承受能力减退,很容易骨折。 人到老年后,往往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但此时身体承受的负荷并未减小。特别是支撑人体站立状态的负重骨如脊椎骨等,其负荷依然很大。这会使已疏松的骨小梁受压与破坏增加,数量越来越少,残存的骨小梁承受压力相对增加。初期尚不会对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