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肥胖饮食及运动习惯
内脏肥胖饮食及运动习惯
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是改变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肥胖患者的饮食控制总原则是低糖低脂,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一般每日摄入1500~1700卡热量。简单而言就是,办公室白领一餐吃1~2两饭,大体力劳动者可增加1两饭,少吃肉多吃青菜。但饮食控制属于相对控制,运动多的人可以多吃一点,运动少的人需要少吃一点。
另外,减肥运动需要坚持,有的运动消耗的能量多,比如跑步,但是肥胖患者难坚持。那么怎样才能让患者坚持下来呢?住院期间,患者要掌握运动的窍门,比如,腹部局部肥胖的患者学习收腹运动。出院后需回访三个月,患者每半个月回院复诊一次
易胖体质怎么减肥
主要还是要提高自己的新陈代谢,要坚持运动,提高自己的运动机能。
1、易胖体质减肥的时候,要注意进食饮食控制。米面类的食品应该进行控制,比如:平常进食2碗米饭的可以酌情减为一碗,少进食动物内脏等含脂肪搞的食品,饮食宜清淡少盐。
2、易胖体质者想要减肥的话,还需要注意避免进食以下的食品:方便面、快餐、零食、巧克力、甜食等。想要健康减肥的话,就要远离这些食品。在自己有饥饿感的时候可以进食低热量的水果以满足饱腹感。
3、易胖体质进行减肥的时候,还需要改变不良的进食习惯、比如:需要控制自己的进食速度,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的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晚餐尤其要控制,不要吃得过饱。
内脏脂肪的形成原因特征
减去内脏脂肪是健康减肥的根本
内脏脂肪过多是身体代谢紊乱的表现,长期内脏脂肪会导致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器官机能下降等并发症,现代社会很多内脏脂肪多的人表面看起来可能是体型肥胖,但也很有可能是体型偏瘦,特别是上班族和中老年,很多都需要给自己的内脏脂肪“减减肥”!
科研发现,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存在并发的关系,内脏脂肪很容易引发皮下脂肪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肥胖人群通过减肥药剂等多种形式进行减肥,最后很容易反弹的根本原因,内脏脂肪不减,只减皮下脂肪相当于治标不治本,也是不健康的减肥方式。
内脏肥胖的原因
1. 容易被忽视
人们减肥时只注重减掉“皮下脂肪”,而忽视了“内脏脂肪”。因为皮下脂肪显然易见,只要囤积一点就会引起爱美女性的注意,马上将其消除。而内脏脂肪隐藏得深,有的体型偏瘦的人也会内脏脂肪多,所以内脏脂肪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2. 饮食不均衡
早餐经常吃得很少或者不吃,午餐和晚餐却很丰富,还经常吃宵夜。偏食,爱吃油腻食品或者甜食,肉多菜少。
3. 动得少
如今的人们尤其是白领一族,坐的时间远多于站着或走动的时间。外出不爱走路,不是开车就是坐公交。在公司就是黏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体育运动少得可怜。
内脏肥胖者的特征
1. 肚子凸起
这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临床经验显示,90%以上的“大肚子”都是内脏肥胖者。
2. 尝试了各种瘦腰的方法,腰围还是无法减下去
因为内脏脂肪刚好位于腹腔之中,而人们所采取的各种瘦腰法都只是减腰腹皮下脂肪的方法,无法清除藏于内脏的脂肪,所以各种瘦腰法都无济于事。
3. 便秘常来光顾
内脏脂肪囤积过多无法自然离开身体,严重影响消化功能,便秘现象也就随之而来了。
为何你的肥胖从腰部开始
内脏脂肪决定
内脏脂肪是围绕着脏器存在的脂肪,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而用手是触摸不到的。而人体的脏器主要集中在腹部,内脏脂肪多、内脏肥胖常表现为肚子凸出、腰腹肥胖、常发生便秘。
皮下脂肪决定
皮下脂肪也就是能触摸到的“肥肉”,这一类脂肪常堆积在腹部、臀部、大腿等,而深层的皮下脂肪爱聚集在胸腹部位。
饮食习惯造成
暴饮暴食、吃饭速度快等,导致胃口被撑大,容易发生“大肚子”现象。
久坐
久坐,导致腰腹部位运动少,尤其是肠道周围脂肪多,不被消耗,自然腰先胖。
9成腰粗者属内脏肥胖
与摸得到的赘肉不同,有一种我们看不到摸不到的肥肉,那就是内脏脂肪。内脏脂肪看不到摸不到可是它着实在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这让人甚是烦恼
内脏脂肪是人体脂肪中的一种,与皮下脂肪(也就是我们平时所了解的身体上可以摸得到的“肥肉”) 不同,它围绕着人的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科研发现,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存在并发的关系,内脏脂肪很容易引发皮下脂肪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肥胖人群通过减肥药剂等多种形式进行减肥,最后很容易反弹的根本原因,内脏脂肪不减,只减皮下脂肪相当于治标不治本,也是不健康的减肥方式。
腹部肥胖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什么是腹型肥胖(苹果型身材)?
四肢修长,体重达标,唯独大腹便便,腰围过粗甚至超过臀围。这样的体型从外观上看很像“苹果”,也被形象地称作苹果型肥胖。苹果型肥胖其实叫做腹型肥胖或中心性肥胖,指脂肪主要沉积在腹腔内,表现为腰围增加。
苹果型身材危害更大
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和腰围均为评估肥胖的简易人体测量学指标。然而人们往往通过BMI来衡量肥胖的程度,从而忽略了腰围的增加对健康危险的指示作用。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5厘米就可被定义为腹型肥胖。近来研究中发现,以BMI为判定指标的全身性肥胖和以腰围为判定指标的腹型肥胖,在多种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不等同,其中腹型肥胖者患并发症的危险要比全身肥胖者大得多,这在我们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腹型肥胖也可以说成腹腔内肥胖,腹腔内的脂肪与皮下脂肪有很大区别,其有害性及所释放出的有害因子都比皮下脂肪更多,更易使人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石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因此危害更加严重。
有人观察了一组白人女性,发现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3.7倍,而腹型肥胖的女性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女性的10.3倍。苏州大学医学部在对2778名对象的追踪观察也发现,部分个体BMI降低的同时,其腰围可能并没有显著下降,甚至会升高;而BMI在升高的同时其腰围也可能降低。因此,仅仅通过体重来判定一个人是否肥胖是误区,容易将BMI正常但腰围高出正常范围的人划入低风险人群,但事实上这部分人的疾病风险依旧很高。
腹型肥胖者易损伤内脏
BMI和腰围反映了不同类型的脂肪蓄积程度,其中BMI主要反映全身脂肪含量,腰围主要反映腹部内脏脂肪堆积。内脏脂肪含量或内脏脂肪占总脂肪的比例的升高是健康危害的重要因素。内脏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如肝、胰、胃、肠道等器官周围和内部,过多的内脏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脂肪肝,还会扰乱新陈代谢,引发糖尿病等病症。不仅如此,内脏脂肪还会导致体内毒素难以正常排除,从而产生多种化学物质,引发心脏病;内脏脂肪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导致动脉炎症等。此外,腹部脂肪还会压迫肺,从而导致肥胖者呼吸急促,呼吸越困难,就越容易造成血流中输氧量不足,进而导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损,甚至引发高血压。而许多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T技术对人体内脂肪含量进行精确测量,验证了内脏脂肪含量较全身脂肪量对多种慢性疾病甚至死亡有更好的指示作用。
我国人群的体脂分布与西方人群不同,以腹型肥胖为主。而那些体重处在正常范围内,但其腰围已经超过正常界点的人,他们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依旧很高,但常常被忽视。
久坐更易腹型肥胖
影响一个人腰围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久坐习惯等。遗传背景是近些年的研究中较为关注的因素之一,肥胖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例如体型较胖的父母,其后代也较胖。这是由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直接或间接调控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的位点发生突变,导致脂肪代谢障碍而不断积聚形成的肥胖。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力活动也是导致腹型肥胖的原因之一。此外,久坐习惯是近些年的研究中逐渐被关注的健康危险因素,因为长时间端坐更容易导致腰围增加。我们的研究证实,久坐习惯可以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风险,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上述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但前提是腰围降为正常水平,否则生活方式的改善很难明显降低腹型肥胖所致的疾病风险。
久坐习惯与体力活动的缺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久坐习惯的人其体力活动量可能并不缺乏。例如,由于职业的需要,很多人上班期间一直处于端坐状态,如长途车司机、办公室打字员等。虽然这些人可以利用下班以后的时间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但这并不能完全弥补白天长时间的端坐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尤其是腹部脂肪的逐渐积累。
上述导致腰围增加的危险因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也会相互协同或制约。例如,一个高脂肪饮食且缺乏锻炼的人,其发生肥胖的危险会显著高于高脂肪饮食但体力活动充足者。
腹型肥胖如何形成?
脂肪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那么腹内脂肪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果身体需要一两米饭,人体实际却吃了半斤,多余的食物在代谢循环后以能量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细胞里。但这个储存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脂肪细胞储存到极限,就会沉积到非脂肪细胞的器官中。人们常常听说的脂肪肝就是脂肪细胞沉积到肝脏中。除了肝脏,脂肪细胞还可能沉积到心脏,引起心肌脂肪问题;沉积在胰腺中,可能引起胰岛细胞脂化引发糖尿病;沉积到肌肉中,则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代谢障碍等问题。
目前,除了测量腰围判断是否腰围超标之外,临床上鉴定腹型肥胖的方法主要有B超、CT平扫、电阻抗法三种。用低剂量的CT平扫腹部,能看清腹内脂肪的含量多少。电阻抗法是一种仪器,手、脚握住仪器的把手,电流通过四肢间接地测算体内脂肪是否属于腹内脂肪。但这三种方法目前多用于科研或调查,不是临床上的常规检查手段,不适合大众化的筛查和体检。
控制体重意义重大
影响一个人腰围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久坐习惯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力活动是导致腹型肥胖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很多患者将体重控制下来,对治疗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在内分泌门诊,很多糖尿病患者严重者血糖高达20mmol/L,将体重控制达标后,甚至不吃降糖药血糖都能保持稳定。所以对于肥胖患者,及早减肥有重要意义。
饮食减肥:总量控制 搭配合理
饮食减肥的原则是控制每天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饮食营养搭配要均衡,还可以进行食物交换。
总量控制的意思是,无论每天吃几顿,一天吃进去的总热量、总热卡数不能增加。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吃得合理,有主食、蛋白、油、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不能今天吃得少,明天吃得多;也不宜一顿吃得多,第二顿吃得少。有些人减肥时声称“不吃晚饭”,实际上只是不吃主食,用水果、干果等代替米饭,实际吃入的热量比米饭还多。
食物交换的意思是食物所含热量相等时可以进行交换。比如一个苹果的热量约等于半两粮食,半两米饭几口就吃没了,从口感上往往不过瘾,甚至跟没吃一样;但一个苹果细嚼慢咽后更容易产生饱腹感,二者就可以相互替换。
运动减肥:不拘形式 强身健体
除了控制饮食,运动也是减肥的重要方法。锻炼可以增加身体肌纤维含量,使肌肉变结实,减少脂肪含量。
哪种运动最好?最有利于快速减轻体重?运动形式很多,不应有“好”与“不好”之分,运动的原则是不拘泥任何形式。运动如果能穿插在一天之中最好,这样将更利于血液循环。如果保证不了每天持续运动,能运动半小时就比不动要强,运动得越多,脂肪燃烧得也就越多。如果某天运动量较大,当天饮食摄入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多吃一点,但绝不能吃得过饱,使减肥前功尽弃。
总的来说,每天运动半小时,可以保持健康;每天运动一小时,能够促进健康;超过一小时则会增强体质。
如何预防中风发生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血脂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
吃秋葵有什么好处 注意事项
想要控制血糖、减重,不能只靠秋葵单一食物,还是要配合饮食、运动习惯,尽量减少摄取蛋糕、饼干、面包、含糖饮料等精制糖类食品,以糙米、红薯等「素颜」食物取代精制糖类制品,平常可以以豆类等植物性蛋白质取代部分红肉。使用秋葵萃取物时,由于秋葵含有丰富纤维质,因此要摄取充足水分,才能减少便秘风险。
内脏肥胖怎么办
1、双腿并拢站立,膝盖绷直
双腿并拢站立,膝盖绷直,左右脚跟和膝盖都互相紧贴,脚掌向外拉开角度,臀部与腹部的肌肉收紧,两肩放松,双臂下垂,掌心贴在大腿的外侧,肩胛骨尽量下压,胸廓卡开,保持姿势3秒。
2、双臂往后伸展,手掌向上
右脚往右踏出一小步,令双脚之间的步幅拉开至与肩宽同宽,双臂往后伸展,手掌向上,左右手指互握,慢慢向上提拉双臂,令胸廓进一步外扩,头随之仰起吸气,保持姿势3秒。
3、双臂往前摆,平举再击掌
然后双腿向前屈膝,大腿与小腿成90度,臀部下沉,注意不要后凸,上身随之微微前倾,与大腿成90度,在身后手指交叉握紧的双手松开,双臂往前摆,平举再击掌,保持手掌合十的姿势3秒,同时缓缓呼气。
什么叫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找不到原因的肥胖,医学上也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 可能与遗传、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有关。在儿童肥胖中,单纯性肥胖所占比例高达95%~97%。
不爱运动不孕风险偏高12倍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目前女性不孕的一大主因。现代医学表明,这类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以致排卵功能不好而不孕。运动可促进患者排卵功能的恢复,增加怀孕几率。没有运动习惯的女性,发生不孕的风险高于有运动女性的12倍!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没有运动习惯的女性,其体内高胰岛素症的情形比每周至少有一次运动习惯的女性严重。
另外,月经不规律、内分泌失调导致排卵性障碍的不孕女性越来越多,因此,治疗首先应从调整饮食、保持运动开始,而不是一开始就吃药。调查显示,经由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很多不容易排卵的病人,可以在没有其他助孕药物帮助下自然受孕。
■饮食、运动助孕法
STEP1 高纤低脂饮食
研究发现,肥胖病占国人不孕症比例不高,因此减重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高纤低脂。女性朋友要避免烟酒,不能偏爱薄脆饼干、焙烤食品、快餐如炸薯条、炸鱼、肝脏等食品,因为这类食物有一个共性: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导致多囊性不孕的风险较高。
STEP2 每周“动”5天,每次至少30分钟
科学饮食和运动可提高怀孕率不仅适用于求助辅助生殖科技的女性,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不孕症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不孕患者最好每周有5天,每天至少30分钟的运动;每周有1-2堂的瑜伽课以强化肌力改善胰岛素功能;每周有1-2堂飞轮,改善自己的体能及基础代谢。”
注意选购减肥药大有讲究
其次,要弄明白自己肥胖的原因。一般肥胖的原因有:
1.遗传方面的原因: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肥胖,就属于遗传,但这种例子不很常见。多数肥胖者是遗传了父母错误的饮食习惯而导致肥胖的。
2.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上食物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美食的引诱,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3.劳动方面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工具发达,工作的机械化程度加大,使人的劳动量减少了,使人体消耗热量的机会也变少了,从而导致肥胖。
再次,针对自己的肥胖原因,选择适当的减肥方法。
1,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肥胖需要医生确诊,减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饮食习惯习惯不好,要改变饮食习惯。要做到平衡膳食,食物要多样化、以谷物为主,要常吃豆类及其制品,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最好少吃零食,肥胖者一个最不好的习惯就是吃零食,所以,为了苗条的身材,美眉你一定要管住嘴呀。
3,多劳动,多运动,养成劳动、运动的习惯。提起这个,许多美眉会撇嘴,但是我要说,你以前减肥没有成功,反弹了,就是你过于依赖各种灵丹妙药了。你真正运动了吗,运动成为了你的习惯了吗?在运动上投机取巧,想一劳永逸是不行的。
心率不齐怎么调理 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是导致死亡率增高的一个重大隐患,肥胖使患者体重增加、运行迟缓、心脏负担加剧,因此心率就会加快。长寿的秘诀,往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加上乐观的精神态度,只有适当有氧运动加上均衡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才能长寿。因此肥胖者要通过有氧运动,适当运动。
内脏脂肪形成原因特征
减去内脏脂肪是健康减肥的根本内脏脂肪过多是身体代谢紊乱的表现,长期内脏脂肪会导致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器官机能下降等并发症,现代社会很多内脏脂肪多的人表面看起来可能是体型肥胖,但也很有可能是体型偏瘦,特别是上班族和中老年,很多都需要给自己的内脏脂肪"减减肥"!科研发现,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存在并发的关系,内脏脂肪很容易引发皮下脂肪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肥胖人群通过减肥药剂等多种形式进行减肥,最后很容易反弹的根本原因,内脏脂肪不减,只减皮下脂肪相当于治标不治本,也是不健康的减肥方式。
内脏肥胖的原因
1. 容易被忽视人们减肥时只注重减掉"皮下脂肪",而忽视了"内脏脂肪"。因为皮下脂肪显然易见,只要囤积一点就会引起爱美女性的注意,马上将其消除。而内脏脂肪隐藏得深,有的体型偏瘦的人也会内脏脂肪多,所以内脏脂肪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2. 饮食不均衡早餐经常吃得很少或者不吃,午餐和晚餐却很丰富,还经常吃宵夜。偏食,爱吃油腻食品或者甜食,肉多菜少。
3. 动得少如今的人们尤其是白领一族,坐的时间远多于站着或走动的时间。外出不爱走路,不是开车就是坐公交。在公司就是黏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体育运动少得可怜。内脏肥胖者的特征
1. 肚子凸起这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临床经验显示,90%以上的"大肚子"都是内脏肥胖者。
2. 尝试了各种瘦腰的方法,腰围还是无法减下去因为内脏脂肪刚好位于腹腔之中,而人们所采取的各种瘦腰法都只是减腰腹皮下脂肪的方法,无法清除藏于内脏的脂肪,所以各种瘦腰法都无济于事。
3. 便秘常来光顾内脏脂肪囤积过多无法自然离开身体,严重影响消化功能,便秘现象也就随之而来了。
告诉你怎么减肥不反弹
原则1 控制饮食
减肥要用对方法,水肿型肥胖者应多吃有利尿功能的食物,脂肪型肥胖者则要避免高脂、高油的食材。
原则2 持续运动
长时间持续且规律的运动,能够有效提升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代谢率高者较不容易发胖,也不用担心短期内再度复胖的问题。
原则3 记录减肥日记
用心理战的方式来减低复胖几率,最有用的方式就是持续记录饮食和运动的内容,不仅可以更有效管理热量,也具有自我提醒的效果。
原则4 养成易瘦习惯
很多时候发胖是因为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造成的,所以减肥应注意小细节,例如能站不要坐着,能走路不要坐车,家里零食不要放在显眼的位置,平时无论站着还是坐着都保持收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