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
35岁丁某,因“活动后心悸、气促十年余,加重一年后入院。心脏彩超:二尖瓣脱垂,左房扩大,二尖瓣中一大量返流。心电图:房颤,胸片:左房室增大。血、尿常、粪常规基本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电解质基本正常。
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充分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排除手术禁忌症,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手术顺利。
术后经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患者恢复顺利。复查血常规、胸片基本正常,已出院。
治疗心脏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一、冠心病
1、药物治疗
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长效心痛治。他汀类降血脂药,如立普妥,舒降之,洛伐他丁,可延缓或阻止动脉硬化进展。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每日100-300mg,终生服用。过敏时可服用抵克立得或波立维。β- 受体阻滞剂 ,常用的有倍他乐克,阿替乐尔,康可。钙通道阻滞剂,冠状动脉痉挛的病人首选,如合心爽,拜心同。
2、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后将其分别接在狭窄或堵塞了的冠状动脉的两端,使血流可以通过“桥”绕道而行,从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
二、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施行外科手术,扩大狭窄的瓣口,解除或减轻血流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机械性梗阻,改善心脏和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或切除损坏严重的二尖瓣,替换以人工二尖瓣。但手术未能消除风湿感染病因,大多数病人术后心房颤动也未能消失。
三、二尖瓣关闭不全
1、药物治疗
(1)左心室代偿期:①主要防治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呼吸道感染。在牙科、器械操作和手术前需应用抗生素治疗。②限制体育运动及体力劳动,低盐饮食,使心功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代偿期,以延缓病情发展。
(2)抗心律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出现的频发或呈联律的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由于二尖瓣反流,使主动脉瓣未及时开放,故可不产生射血作用;晚期可有心房颤动。故应及时纠正期前收缩及其他心律失常。
2、手术方式:
(1)二尖瓣成形术:适应证:除外瓣膜严重钙化、破溃伴瓣下组织严重病变而不能修复者。对大多数二尖瓣关闭不全,尤其并有二尖瓣狭窄者,均适宜施行二尖瓣成形术。合并有冠心病乳头肌功能不全者宜先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急性心肌梗死所致乳头肌、腱索断裂或室间隔穿孔病例需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二尖瓣成形术。
(2)二尖瓣置换术:适应证:凡不适宜作二尖瓣成形术者,可施行本手术。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
1、药物治疗
一般认为应选择较大剂量的青霉素类、链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杀菌剂,它们能穿透血小板-纤维素的赘生物基质,杀灭细菌,达到根治瓣膜的 感染、减少复发的危险。抑菌剂和杀菌剂的联合应用,有时亦获得良好的疗效。疗效取决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若血培养阳性,可根据药敏选择药物。
2、手术治疗
人造瓣膜心内膜炎病死率较自然瓣心内膜炎为高。单用抗生素治疗的PVE死亡率为60%,采用抗生素和人造瓣再手术方法可使死亡率降至40%左右。因此一旦怀疑PVE宜数小时内至少抽取3次血培养后即使用至少两种抗生素治疗。绝大多数右侧心脏心内膜炎的药物治疗可收到良效,同时由于右心室对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功能不全有较好的耐受性,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
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依据 心电图检查诊断
1.心电图检查有单侧或双侧心室肥大及(或)劳损,心律失常;
2.胸部x线检查有主动脉纡曲扩张,左心室或全心扩大,肺间隔线出现,肺淤血等。超声心动图示单侧心室或双侧心室肥厚扩大,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返流,射血分数降低等。
风湿性心脏病症状及怎么治疗呢?
临床上根据风湿性心脏病病情的进展程度,患者主要有以下主要表现:活动后心悸,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轻微活动或劳累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带血丝,很容易受凉感冒;食欲不振,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吃饭不好,胃肠道瘀血可能消化不好。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腹胀等;心悸常常因为房颤或心率失常所致,快速房颤导致患者自觉不适,甚至呼吸困难或使之加重。房颤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房血拴甚至出现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这种疾病一般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采用瓣膜成形术,主要包括单独或联合使用人工瓣环成形术,瓣叶增厚纤维组织剥离,瓣叶钙化灶切除补片修补,以及腱索增厚、融合的矫治等。或者是进行瓣膜置换术,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二尖瓣置换术已经逐步替代闭式二尖瓣交接分离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直视二尖瓣成形术交界切开术,成为目前临床医学上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
文章中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分别作出了详细的描述,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也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另外,小编要提醒大家,如果出现有类似不良症状,一定要及时做心脏方面的检查,并采取相应疗法进行治疗。
心肌病的手术方法
(1)心脏移植:始于1968年,手术后1年存活率达83%,5年存活率大于70%。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供体缺乏,手术操作复杂,以及排异反应等不利因素,尽管。
(2)心肌成形术:心肌成形术或称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始于1985年,手术后1年存活率达83%。
(3)部分左室心肌切除术:部分左室心肌切除术(心室减容术)或成Batista手术始于1994年,1年存活率为63-82%。基本方法是在左室侧壁楔形切除心肌75-150g,然后缝合室壁,这样就减小了心室容量,减小了室壁牵拉张力,提高了心肌收缩了,增加了心脏搏出量。
(4)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始于1994年,手术后1年存活率为75%。方法是将二尖瓣口直径缩小,保留二尖瓣解剖结构(瓣叶、腱索和乳头肌)。恢复左新式正常几何形状,射血分数增加,心功能改善。还有的患者行"心脏双口成形术",即在做二尖瓣成形术的同时又行三尖瓣成形术,以期改善心脏功能。据文献报道这种术式因效果不确定,仍在试行中。
(5)左室辅助装置:这种手术方法是将体外泵装置的两端,分别置于左室腔的心尖部位及主动脉上。这种辅助装置主要为扩张型心肌病晚期患者在等待心脏供体时所用。个别患者是使用该装置6个月后左心室缩小,心功能有所好转,于是撤离了左室辅助装置。这种辅助装置比较笨重,是人工心脏的雏形。
(6)人工心脏:此方法是在左室辅助装置的基础上缩小了体积,将其置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腹部皮下或胸腔内。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症状有哪些呢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据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46.7%,为比例最高,然后依次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单纯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病变主要是瓣膜的边缘和基底部发生水肿、渗出,并逐渐扩大到瓣膜全部,甚至累及腱索和乳头肌,使瓣膜交界区的瓣叶融合、腱索融合与缩短以及瓣叶的纤维化、僵硬、卷曲与钙化,从而导致瓣膜开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
瓣膜狭窄:瓣膜交界粘连,增厚、变硬,不能完全开放,瓣膜口小,阻碍血液正常流动。瓣膜关闭不全:腱索和乳头肌增生、缩短、硬化,瓣膜不能完全闭合,血液返流。
临床上根据病情进展程度,主要有以下主要表现:
1.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
2.轻微活动或劳累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带血丝,很容易受凉感冒;
3.食欲不振,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吃饭不好,胃肠道瘀血可能消化不好,出现肚子胀。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
4.大部分患者出现两颧及口唇呈紫红色,即"二尖瓣面容"。
5.心悸常常因为房颤或心率失常所致,快速房颤导致患者自觉不适,甚至呼吸困难或使之加重,从而促使患者就医。房颤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房血拴甚至出现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6.胸痛,单纯瓣膜病导致的胸痛一般使用硝酸甘油无效。
哪种方法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效果最好
手术适应证: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血液动力学已经严重的瓣膜病变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除非合并有手术禁忌症,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应该手术治疗。随着心肌保护技术和心脏手术技术的进步,目前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治疗效果稳步提高,外科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8%,长期生存率满意,主要包括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
瓣膜成形术:包括单独或联合使用人工瓣环成形术,瓣叶增厚纤维组织剥离,瓣叶钙化灶切除补片修补,以及腱索增厚、融合的矫治等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二尖瓣置换术已经逐步替代闭式二尖瓣交接分离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直视二尖瓣成形术交界切开术,成为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主要方法。
瓣膜的选择:目前的人工瓣膜主要有生物瓣和机械瓣两种。每种瓣膜自有其特点,手术费用两种瓣膜差别不大。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首先,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选择使用生物瓣膜,生物瓣术后无需终生服用抗凝药,避免了每天使用抗凝药物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因此对于年轻的女性,尤其是有妊娠生育需求的患者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生物瓣的平均适应寿命10年左右,也就是说生物瓣术后可能因为瓣膜衰败需要再次换瓣。
风湿心脏病该如何治疗呢
1.手术适应证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血液动力学已经严重的瓣膜病便患者,除非合并有手术禁忌症,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应该手术治疗。随着心肌保护技术和心脏手术技术的进步,目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治疗效果稳步提高,外科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8%,长期生存率满意,主要包括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
2.瓣膜成形术
包括单独或联合使用人工瓣环成形术,瓣叶增厚纤维组织剥离,瓣叶钙化灶切除补片修补,以及腱索增厚、融合的矫治等。
3.瓣膜置换术
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二尖瓣置换术已经逐步替代闭式二尖瓣交接分离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直视二尖瓣成形术交界切开术,成为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
4.瓣膜的选择
目前的人工瓣膜主要有生物瓣和机械瓣两种。每种瓣膜自有其特点,手术费用两种瓣膜差别不大。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首先,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可选择使用生物瓣膜,生物瓣术后无需终生服用抗凝药,避免了每天使用抗凝药物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因此对于年轻的女性,尤其是有妊娠生育需求的患者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生物瓣的平均适应寿命10年左右,也就是说生物瓣术后可能因为瓣膜衰败需要再次换瓣。
机械瓣的特点是使用时间长,耐磨损,不用担心瓣膜本身的衰败老化,但由于机械瓣对血液的破坏作用,因此有形成血栓的倾向,需要术后长期严格服用华法林抗凝,需要定期复查抗凝强度调整药量,以免出现抗凝过度出血或抗凝不足而导致栓塞。所以,瓣膜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患者年龄,有无合并房颤,经济条件等等综合因素。
心脏瓣膜的常见病变
1、二尖瓣狭窄:假如瓣叶活动良好,仅为交界部粘连或轻度瓣下损坏,可争取行闭式扩张术或直视成形术。假如瓣膜钙化或漏斗样改变,则需要实行瓣膜替换手术。
2、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瓣环扩大或交界部局限的瓣叶卷曲者,可以争取实施直视成形手术。瓣叶穿孔、腱索断裂等、若成形手术难以完全矫正或成形手术失败,宜实施二尖瓣替换手术。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大多数需要换瓣。
3、三尖瓣损坏:通常三尖瓣不做换瓣手术。只有病变严重时才实施瓣膜替换手术。
4、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常可在青少年时期实施直视切开手术,中老年主动脉瓣狭窄多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的基础上钙化所致。需要实施主动脉瓣替换手术。
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由瓣环扩大、瓣叶撕裂穿孔、卷曲或脱垂等引起。通常应实施瓣膜替换手术。只有主动脉瓣轻度脱垂才可能做成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