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宝宝总是揪耳朵怎么回事 原因6:耳部感染

宝宝总是揪耳朵怎么回事 原因6:耳部感染

在引起孩子揪耳朵的原因中,家长最需要警惕的是耳部感染,如中耳炎等。儿童咽鼓管、鼻咽的特点,令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更容易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另外,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症也容易沿着咽鼓管侵犯中耳,引发中耳炎。

宝宝耳朵进入异物后怎么办

一、宝宝耳朵意外及风险处理

1、不明东西进耳朵了

在宝宝2-5岁的阶段,比较容易发生异物进耳的意外。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宝宝比较调皮,经常会不小心将小物体往自己的耳朵里塞,如果是小豌豆、小玻璃弹等都能轻易塞进耳朵。及时爸爸妈妈及时发现了这些情况,第一时间是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自行给宝宝掏耳朵,试图把异物取出。

如果有尖锐的东东西帮宝宝掏耳朵,一不小心就会降异物推得更进一些,损伤鼓膜。父母毕竟不是专业的,非专业的操作存在很大的风险。第一时间该做的是让宝宝侧着身,轻轻抖一抖宝宝进异物的耳朵,看异物能否抖出来,一来能都出来就更好,二来不能抖出来也可以避免异物进入更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马上带去医院让医生把异物取出。

另外一种情况是,父母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宝宝耳内有异物,待到宝宝自己觉得很不舒服有自行掏耳朵的行为,或是发现妈妈出现无原因的耳朵流水甚至耳道出血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2、耳朵进水了

现在有不少爸爸妈妈会然自己的小宝宝去学游泳,因为游泳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但是宝宝游泳时,耳朵的保护工作做好了吗?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宝宝游泳时不必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但是如果的耳朵带有伤口的话,最好就停止游泳活动,或者给宝宝带上耳塞,防止水里的细菌进入耳朵,从而引发外耳道炎等疾病。

无论是宝宝游泳时而动进水了,还是妈妈给宝宝洗澡是不慎让耳朵进水了,爸爸妈妈都可以不要太担心,首先让宝宝侧头,耳道口朝下,妈妈用手轻轻的向后、向上的方向揪宝宝的耳郭,这样有助于让水尽快流出。也可以使用软绵棒,轻轻插入宝宝耳朵旋转,把水吸干,注意要固定好宝宝的头不要让他乱动。

二、宝宝耳朵疾病及治疗

1、感冒时耳朵很难受

人的五官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耳朵不能听东西,嘴巴就不能说话,如果鼻涕多,吸鼻涕的时就能感觉鼻涕往咽部吞。而爸爸妈妈知道吗?连接鼻咽部和中耳的通道就只咽鼓管,大人们的耳朵位置比较高,鼻子位置相对低,所以咽鼓管是斜的,大约与水平面呈30°角,当患有感冒、发烧等疾病时,病菌不容易感染到耳朵,而引发耳疾。

但是,宝宝与成人不同。宝宝小的时候,他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非常短,而且是平的,当宝宝感冒、发烧时病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从而引发炎症。宝宝的鼻子于耳朵,虽然看是两个不同的器官,但它们的健康却息息相关。

所以,当宝宝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流鼻涕、咳嗽、发烧,明明白白就要注意一下几点:

(1)当宝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是,要尽早治疗,防止诱发中耳炎。

(2)细心观察宝宝有无出现揪耳朵、摸耳朵的动作行为,如果有就及时就医。

(3)在宝宝患病期间,避免让宝宝乘坐飞机,因为飞机升降时回事中耳内部骤然变化,使宝宝耳朵更加容易被感染。

(4)如果宝宝有鼻涕,给宝宝擤鼻涕时,让张口小嘴来擤。如果鼻子于耳朵同时闭合,会是中耳压力增大,增加感染的几率。妈妈也可以让宝宝先擤一边的鼻涕再擤另一边。

2、耳朵发炎了

宝宝耳朵发炎的常见病是中耳炎和外耳道炎。中耳炎通常在宝宝1岁之后比较容易得,他们会在半夜里疼得厉害,宝宝会哭闹不止,不停地揪耳朵。大一些的宝宝还会说出耳朵里有水,堵得慌。一旦宝宝两周内有咳嗽、发烧、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妈妈应该考虑患了中耳炎,要尽快就医。

三、宝宝耳朵的保健

1、不要自行给宝宝掏耳朵

如果妈妈观察到宝宝的耳朵有耳屎等分泌物,就会马上用棉签或者其他搓尖的棉纸给宝宝掏耳朵,把“脏东西”清理干净。这样做是大错特错的,知道吗?其实只有外耳道的外侧二分之一处部分生产耳屎,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宝宝可以通过咀嚼、张嘴等动作把耳屎排除。

此外,3岁以前的宝宝比较容易有耳屎,但是妈妈是不用刻意去清理。因为,耳屎是用来保护耳朵的,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加之,如果自行用棉签掏耳朵,存在把耳屎推入耳内的情况,万一推入了,就更加难以清理,处理不当甚至会伤害到鼓膜。妈妈们实在是觉得耳屎不干净,想帮宝宝清理的话,可以用清水给宝宝洗洗外耳。

2、用洋葱敷耳能止疼

有很多人知道,在切洋葱的时候,总会被它的气味呛到留眼泪,但却不知道切洋葱时散发出来的气味,可以促进血液的流通,并能迅速止疼,提升抵抗力。而且洋葱敷耳对于宝宝早期中耳炎治疗能起一定的辅助效果。

如果宝宝有中耳炎,妈妈可以先将洋葱剁碎,用干净、细密的纱布抱起来,然后放入微波炉稍微加热一下,再放在宝宝的二道口上敷。注意洋葱包和宝宝的耳朵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烫伤了宝宝的耳郭哦。

宝宝揪耳朵原因

宝宝揪耳朵原因:

原因一:内耳发育不均衡导致

“内耳”负责掌握人体的平衡,两侧内耳发育不够一致,会使人感到耳朵不适,如同飞机刚降落时我们会感到耳内有东西存在一样。双内耳平衡上的轻度异常还可表现为晕车。一般这种情况会随着生长发育自行缓解,稍大的孩子可以多玩转椅或秋千,有助于内耳发育成熟。

一些小宝宝通常会抓伤外耳道,这多数也是由于内耳失衡导致,并非有严重的疾病,家长无需过分担心。

原因二: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如果宝宝使劲揪一侧耳朵或拍打一侧脸颊,并同时伴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那可能就是感冒所致,而不一定是耳朵内部一定存在感染。这是因为感冒时耳内压力增大会让宝宝感到疼痛。如果家长实在不放心,可以请有经验的耳鼻喉科医生通过耳镜来检查确认。

原因三:中耳炎所致

哺乳期的婴儿由于经常平躺着喝奶,如果哺喂太多、太急,发生呛奶,非常容易使奶液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此外,婴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很容易沿着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也会引起中耳炎症。

在对宝宝揪耳朵原因认识后,缓解宝宝揪耳朵的时候,都是可以根据以上原因进行,如果是中耳炎所致,治疗上也是要选择多种治疗方式,这样对使得宝宝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使得不会影响到宝宝听力。

宝宝揪自己耳朵是为什么 长牙

宝宝在长牙的时候,随着乳牙的萌出,会刺激到牙龈神经和周围的组织而让他们感到牙龈不舒服,并流出很多的口水,当宝宝平躺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便可以从牙龈传到耳部,因此,他们会不停地揉搓自己的耳朵。如果这个时候宝宝揪耳朵是因长牙时的不舒服而引起的,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可以给宝宝一些干净的磨牙胶,来缓解他们萌牙时牙龈的不适感。

宝宝睡觉老是摇头怎么回事 原因四:耳内不适应

小婴儿出现揪耳朵、抠耳朵、拍头、摇头等现象非常常见,这不一定就是缺钙、缺微量元素的表现,也有可能是双侧内耳发育不匀衡造成的耳部异物感。有些宝宝还会出现晕车等表现。

应对方法:

家长可以帮助宝宝按摩耳部,带大些的宝宝玩转椅、秋千,帮助宝宝促进双侧内耳发育的成熟和平衡。

宝宝总是揪耳朵怎么回事 原因2:长牙因素

宝宝在长牙的时候,乳牙萌出会刺激到牙龈神经和周围组织,让他们感到牙龈不舒服,并流出很多的口水。宝宝平躺时,这种感觉可以从牙龈传到耳部。因此,他们会不停地揉搓自己的耳朵。医师表示,如果宝宝揪耳朵是因长牙时的不舒服而引起的,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可以给宝宝一些干净的磨牙胶,来缓解他们萌牙时牙龈的不适。

宝宝急性中耳炎症状有哪些

一、症状表现

1、发烧

发烧是急性中耳炎的代表症状。宝宝连续3 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2、挠耳朵

孩子在2岁以前是说不清自己什么地方疼的,不过,他会用行动告诉你。如果他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3、左右摇头

左右摇头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征。因为耳朵里不舒服,宝宝会试图通过摇头来减轻症状。所以,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4、哭闹

孩子突然变得烦躁,不停地哭,而且夜里也因为疼痛而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5、耳朵积水

急性中耳炎发作时,中耳内会积水,鼓膜肿胀。鼓膜穿孔时,就会有黄色的分泌物流出。孩子耳朵周围如果出现干皮,就要注意了。

6、听力不好

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 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

二、预防护理

1、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坚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预防感冒: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基础,若不慎感冒应及时治疗。在感冒期间鼻腔内的分泌物会增多,此时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因为这样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感染中耳炎。

3、游泳时注意耳部卫生和保持耳部干燥:游泳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不要在肮脏的水域游泳。若不慎将水流进耳朵里,应及时吹干耳朵,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4、鼻腔、鼻咽部疾病要及时适当地处理:小儿肥大的增殖体,要及早医治。得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时,要多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洁卫生,以防止中耳炎。

宝宝抓耳朵是患上中耳炎了吗

宝宝抓耳朵的现象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引起宝宝抓耳朵的因素不止一个,因此家长们应懂得正确的辨别。

首先要检查宝宝是否耳朵有湿疹、痱子、过敏等现象。如果没有,就看看他除了抓耳朵,还有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宝宝挖耳朵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宝宝在长牙,因为牙龈难受,但宝宝分不清是哪里难受,大致在一个部位,但耳朵在外面,所以就揪耳朵。还有一个可能是宝宝耳朵发炎,妈妈可以检查一下是否有液体从宝宝耳洞里流出,然后用手指轻压耳部周围特别是耳朵前部的耳洞处和耳背处,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的表现,要尽快就医。

平时生活中,如果宝宝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发热,应首先检查一下宝宝的耳朵,看有没有触痛或牵拉痛。当宝宝入睡碰到其耳朵时突然醒来哭闹,或喂奶时耳朵朝下受挤压时,宝宝啼哭不肯吃奶,则说明耳道疼痛,爸爸妈妈应想到宝宝可能是患了中耳炎。这时需要及时送宝宝到医院检查。等到耳朵流脓时,鼓膜已经出现穿孔,很可能因为治疗不及时影响宝宝的听力,造成终身遗憾。

宝宝老揪耳朵小心中耳炎

宝宝为什么会揪耳朵?

疼痛:当宝宝哭闹时拉自己的耳朵,很可能是疼痛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出牙,耳垢堵塞外耳道,或是耳部感染(例如中耳炎);

玩耍或自我安慰:当宝宝3个月左右大时,就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耳朵的存在了,这时宝宝有时会揪自己的耳朵玩耍,当宝宝高兴或紧张时,他也会揪耳朵来安慰自己。

宝宝老揪耳朵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果宝宝精神好,很开心的玩,睡眠也好,胃口也好,那多不是耳朵疼痛引起的,家长就不需要担心;

如宝宝有哭闹或不适,还有吃自己的小手,玩具或咬奶头时那宝宝有可能在出牙;

如宝宝哭闹,但无发热,有可能就是耳垢过多引起的;

如宝宝有发热,哭闹,有时甚至看到耳朵流液体,那有可能是耳部感染;

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宝宝看医生?

如果宝宝因为疼痛而揪耳朵,在小的宝宝表现为哭闹,大的宝宝会述耳朵疼,或有发热,耳朵有液体流出时,就应该带宝宝看下医生。

医生会做哪些检查?

医生会用耳镜检查宝宝的耳朵,一般不需要再做其它检查。

如何治疗?

如宝宝宝除了揪耳朵外没有任何不适,那也不需要治疗;

如发现耳垢较多医生会告诉家长清理耳垢的方法或直接给宝宝清理耳垢;

如发现是耳朵感染引起的,医生有时会用抗生素治疗。

宝宝爱揪耳朵 原因5耳屎,不建议父母帮宝宝掏耳朵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耳道有自洁功能,但有些宝宝可能因分泌物(耵聍)偏多而会自己抓耳朵。

这种情况下不建议父母去给小宝宝掏耳朵,以免损伤了宝宝稚嫩的皮肤。家长可用软棉签清理耳道外部,或揉一揉耳廓帮助耵聍排出。假如宝宝耳朵分泌物很多,或流出液体分泌物,或分泌物有臭味,则需带宝宝去看医生。

相关推荐

宝宝总是耳朵怎么回事 原因3:外耳道湿疹

外耳湿疹常见于过敏体质的小宝宝。医师说,宝宝因感到外耳皮肤瘙痒烦躁而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因此,爸爸妈妈若发现宝宝脸上或其他地方曾长过湿疹,且摇头晃脑、拽拉耳朵时,应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涂抹抗过敏药物。

宝宝总是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

1、挠耳朵 如果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抓挠耳朵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2、发烧 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3、摇头 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4、哭闹 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5、耳朵积水 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就要注意了。 6、听力不好 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他去耳

中耳炎前期症状 如何发现宝宝患中耳炎

虽然我们知道一些关于中耳炎的前期症状,但对于宝宝来说前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宝宝是否患有中耳炎: 1.宝宝连续3天发热,体温在37.5℃,服药后发热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患中耳炎的可能,要今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2.如果宝宝不断摸耳朵、挠耳朵耳朵,就要警惕是否患有中耳炎。 3.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就要警惕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4.宝宝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刻带他去看看医生。 5.当发现耳朵里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就要注意了。 6.中耳里有渗出液

婴儿游泳耳朵进水怎么办

宝宝出生后离开了妈妈,失去原来生存在羊水中的感觉,游泳可以帮助他感觉到回母体内的环境,从而消除“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婴儿在生长发育中除“口部”的饥渴外,尚有肌肤、骨骼、关节、肌肉、情感等的“饥渴”,必须得到满足,现代“婴儿游泳”正是满足了婴儿的这些需求。 通过以水为介质的皮肤接触及各个关节大幅度的自主活动和被动游泳操活动,同时可以温柔和自然地刺激婴儿的视、嗅、触觉,尤其是平衡觉的刺激与适应。 婴儿游泳的好处 1、婴儿经常游泳,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2、婴儿游泳可消耗过多的脂肪,利用

宝宝发育期3种痛妈妈别忽略

1.肠绞痛 这种疼痛没有病因,多发生在出生2周以后或是6周宝宝身上。等到4个月之后大部分的宝宝就能痊愈了。 症状: 如果宝宝每周出现三次以上这种情况且持续三周,那么宝宝就患上了肠绞痛。当宝宝在患上肠绞痛之后,他会在傍晚或是半夜哭闹,每次持续1-3小时;不愿吃奶或是边哭边吃。睡觉不踏实,会突然尖叫、身体蜷缩,伴有胀气情况。 缓解方法: 家长可以给宝宝换奶粉;洗热水澡(水温不要太高);轻轻摇晃宝宝;给宝宝换个姿势;使用安抚奶嘴;热敷小肚子;换个环境等。 2.耳朵宝宝耳朵疼痛一般多数是因为耳朵受到感染引发中

宝宝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中耳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听力障碍,甚至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和学习能力差,身为父母,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辨别方法。如果你的宝宝出现了以下任何一种症状,你就应该尽早带宝宝去看医生。 1、挠耳朵:孩子在2岁以前是说不清自己什么地方疼的,不过,他会用行动告诉你。如果他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2、发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出现的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3、左右摇头:左

宝宝洗脸怎么洗 宝宝耳朵的清洁

宝宝耳朵外部已经成型,摸起来非常柔软,内部耳道较为狭窄,通常耳朵的形状都是对称成长的。 不过,由于在胎儿期受到了不当的挤压,所以有些宝宝耳朵外形会显得略为不对称,只要外形没有异常,通常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正常了。 在帮宝宝洗头时要注意压好耳朵,避免让水流入耳内造成感染。如果平时发现宝宝耳朵里有异常分泌物流出或出现臭味,就要马上带宝宝就医检查,确认是否发生了感染。 在帮宝宝清洁耳朵时,只要以纱布巾擦拭干净耳朵外部以及耳朵后面即可,耳朵内部则不需要刻意清理。 如果洗澡时稍微有水进入耳朵,只要以棉花棒擦拭外

宝宝摇头原是中耳炎在作祟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而中耳炎就是其一。由于预防和治疗不当,很多宝宝会反反复复地患上中耳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引起听力障碍,甚至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和学习能力差。 [讲述] 雨萝妈:爱抓耳朵得注意 宝宝最近总是抓耳朵,还用小手指往耳朵里钻,看耳朵里面好像还算干燥,但是用强光照,最里面好像有点湿耳屎。宝宝晚上一直睡不安宁,总会醒,上个月发了一次高烧40℃。去医院看了果真是中耳炎,唉,都不知道是怎么得的。 涓涓妈:晃头、感冒是先兆 宝宝现在9个月大,最近2个月,宝宝总是

宝宝耳朵进水要及时处理

宝宝耳朵很容易进水。洗澡时不小心会进水,呛奶了奶水会进入耳朵,躺着哭久了眼泪也会流进耳朵。在家怎么处理宝宝耳朵进水的情况呢? 专家称,宝宝耳朵进水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容易引起外耳炎,甚至感染到中耳,引发中耳炎。人体的外耳与中耳以鼓膜相隔,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管子通往鼻咽部,称咽鼓管。婴幼儿期,咽鼓管短而直,而且管径较粗,因此更加容易感染宝宝有鼻塞症状时更应注意。 宝宝耳朵进水,应先将宝宝侧躺着放于自己的大腿上,使进水一侧的耳朵向下,用手掌紧压宝宝的耳根,然后快速松开,连续数次,将水“吸”出来;或者用手指

宝宝耳朵疼原来是感染

3种方法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 1.母乳喂养增加免疫力 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增加宝宝的免疫防御功能,调查研究发现,出生4个月内采取母乳喂养的宝宝,耳道感染发生的几率将减少一半。 2.远离二手烟环境 处于二手烟环境中,容易增加宝宝的耳道感染易感率。香烟烟雾中含有许多小颗粒状物质,这些颗粒会阻塞咽鼓管,增加反复感染的风险。 3.不含奶嘴睡觉 宝宝睡觉时含着奶瓶吸奶,会增加耳道的感染率。持续的吞咽动作使咽鼓管一直处于开放状态,而仰卧很容易将奶水误入咽鼓管内,贮留在中耳管腔内,引发感染。睡前安抚式地给宝宝吸吮奶嘴,也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