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阴陵泉是什么经络

阴陵泉是什么经络

阴陵泉穴,经穴名,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出《灵枢。热病》

1.“阴陵泉穴”:“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穴。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阴陵泉穴:五行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阴陵泉的定位方法 阴陵泉什么时候按最佳

9点到11点。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而脾经的运行时间是每天的9点至11点,这个时候的脾经气血运行最为旺盛,因此这个时候按压阴陵泉的话就能起到最好的舒筋通络以及养生效果。一般每次按揉5-10分钟左右为宜,可用大拇指按揉,用劲需匀称,以阴陵泉有酸胀感为度。

咳嗽有痰失声要按摩什么穴位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 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阴陵泉按压痛说明什么

阴陵泉是脾经合穴,脾经的气血在此开会,一旦湿气经血受阻,就会造成阴陵泉按压时疼痛的现象出现。

再者,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也会造成阴陵泉按压时产生疼痛感,一旦有疼痛感时,即说明,阴陵泉所处经络不够通畅,需要打通才能缓解疼痛。

按压阴陵泉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人有痰湿之邪,多是由于脾虚运化水湿不利引起,进而导致痰湿蕴藏体内产生肥胖。经常按揉刺激阴陵泉,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祛湿减肥的作用。

2.阴陵泉是脾经脉气所注之处,为健脾祛湿利水要穴,有清热利尿,健脾化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等疾病。

艾灸对子宫有什么好处 艾灸阴陵泉穴改善子宫出血

阴陵泉是除湿的最佳穴位,散积滞,除酸痛效果很好,对于女性痛经,月经不调,阴道炎症,子宫出血等问题都有改善,坚持艾灸可以治疗女性妇科疾病。

取穴方法:寻找阴陵泉穴可以端坐也可以仰卧,在小腿内侧,从膝关节内侧向下摸,至胫骨内侧踝下方,该凹陷处即阴陵泉穴。

带状疱疹艾灸哪些部位 带状疱疹艾灸穴位辨析

皮损局部灸疗加拔罐活血通络,祛瘀泻毒;支沟是三焦经穴,阳陵泉属胆经穴,阴陵泉是脾经穴,三经均分布于带状疱疹最为多发的胁肋部,三穴配合应用能疏泄三焦,通经活络,健脾化湿;行间归属肝经,具有舒肝泻热之功;相应夹脊穴通调患部经络,畅达气血,使“通则不痛”。

带状疱疹艾灸哪些部位

带状疱疹艾灸取穴:皮损局部阿是穴,颈椎胸椎夹脊穴(颈椎胸椎旁开5分钟许),支沟(腕背横纹中点上3寸),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1寸的凹陷中),阴陵泉(膝关节内下方高骨下凹陷中),行间(足背第1,2趾缝纹头端)。

穴位解析:皮损局部灸疗加拔罐活血通络,祛瘀泻毒;支沟是三焦经穴,阳陵泉属胆经穴,阴陵泉是脾经穴,三经均分布于带状疱疹最为多发的胁肋部,三穴配合应用能疏泄三焦,通经活络,健脾化湿;行间归属肝经,具有舒肝泻热之功;相应夹脊穴通调患部经络,畅达气血,使“通则不痛”。

施灸方法:

1.艾条旋转灸:取清艾条2根,点燃后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旋转熏灸皮损局部,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根据皮损面肌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约20分钟,每日1次。

2. 艾柱直接灸:于皮损局部3处(一处为疱疹头部,即最先法疹部位,一处为疱疹密集处,一处为疱疹的尾部)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用线香点燃后施灸,当感觉灸痛时患者需小忍片刻,可在施灸附近用指切,棉签擦摩,轻轻拍打等方法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等待艾炷燃尽;再以同样的方法续灸,每处可施灸5-7壮。

阴陵泉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中认为阴陵泉这个穴位有清利湿热、健脾益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腹痛、水肿、遗尿、中风、失眠等症;阴陵泉是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汇合之处,是脾经合穴,还是人体重要的排湿的穴位,经常刺激阴陵泉有助于祛除体内的湿气。

艾灸阴陵泉的功效是什么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下,膝内侧为阴,穴位旁有胫骨,内侧髁高突如陵,髁下凹陷似泉。该穴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之合穴,善于调节脾肾功能。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脏,主津液,脾肾虚弱,则水液疏泄无力,滞留体内,易发水肿,艾灸该穴位有健脾理气,清利湿热,益肾调经,通经活络之功效。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痰湿之邪,多是由脾虚运化水湿不利引起,进而导致痰湿蕴藏体内产生肥胖,阴陵泉是全身祛湿邪的要穴,凡是湿邪为患者皆可取该穴祛湿,经常艾灸该穴位可以祛湿邪,润肠通便,从而起到赶走肥胖的作用。再者阴陵泉为太阴脾经的合水穴,是脾经脉气所注之处,为健脾利水要穴,具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清热利尿之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失禁,阴茎痛,女性阴痛,遗精等症;艾灸该穴位还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祛风除湿之功,主治膝痛,小腿内侧痛等。第三,艾灸阴陵泉能很好的排出体内的湿气,同时还能益肾调经,使体内的经络获得疏通,促进身体健康,增强身体抵抗力。

中医针灸调理湿热体质疗效快

八髎穴

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髎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湿。这三个穴位也都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按摩。

为什么人会有痰呢

咳出来的“有形之痰”不难对付,停滞在经络中的“无形之痰”才难缠。所谓“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现代病,如三高症、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中风、心脏病、脑血栓等,都与痰邪有关。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 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阴陵泉按压痛说明什么 阴陵泉按压痛的原因

阴陵泉是脾经合穴,脾经的气血在此开会,一旦湿气经血受阻,就会造成阴陵泉按压时疼痛的现象出现。

再者,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也会造成阴陵泉按压时产生疼痛感,一旦有疼痛感时,即说明,阴陵泉所处经络不够通畅,需要打通才能缓解疼痛。

相关推荐

按摩阴陵泉穴可以缓解肩周疼痛

关节周围炎,俗称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软组织损伤、退变等原因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反应,因好发于50 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等。临床多呈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往往在气候变化、劳累或夜间加重,尤以外展和内旋时为甚,手臂的上举,外展、内旋、外旋、后伸活动受限;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部分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属中医学的“痹证”,又称漏肩风、冻结肩。多因气摁不足,卫阳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脉,气血不畅,经脉痹阻发生痹证。该病体力劳动者的多发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故应及早治疗,以免影响正常生活。 阴

犊鼻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犊鼻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梁丘,阳陵泉,内膝眼,膝阳光,委中,以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 2.配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八风,以除湿通络,治疗湿邪下注之脚气。

前列腺病自我按摩图解 按摩阴陵泉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之合穴,擅长健脾利湿,为祛湿化痰要穴,善治湿邪为主的疾病,对于泌尿系统诸症有独特的治疗效果。主治前列腺疾病,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痛经,低血压,便秘,尿频,失眠等症。 腧穴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肩周炎如何针灸治疗

基本治疗:治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风门,中渚,支沟,后溪,腕骨,委中。处方: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肩髁,肩前,肩贞,阿穴,肩井,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方义:局部近取肩耦、肩前、肩井、肩贞,配局部阿穴,针刺泻法并加艾灸,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舒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的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加减:太阴经证加尺泽、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加手三里、外关;太阳经证加后溪、大抒、昆仑;痛在阳明、太阳经

什么穴位可以治打呼噜

1、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2、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一个祛痰、止咳的着名穴位,说它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0?2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咳嗽痰多按摩穴位可治

提起痰,大家都不陌生,但在中医学里,痰的概念却宽泛得多。咳出来的“有形之痰”不难对付,停滞在经络中的“无形之痰”才难缠。所谓“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现代病,如三高症、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中风、心脏病、脑血栓等,都与痰邪有关。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

中风后遗症刮痧治疗方法 中风后遗症刮痧方法五

分5组:一为水沟、三阴交、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外关、太冲;二为水沟、三阴交、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外关、丰隆;三为水沟、三阴交、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上巨虚、丰隆、风市、劳宫;四为水沟、三阴交、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气海、足三里、关元、中脘;五为水沟、三阴交、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肾俞、太溪、照海、太冲。 用刮痧法。第1组先指按面部水沟穴、然后刮腋窝极泉再刮上肢曲池至外关,刮臀部环跳、下肢内侧三阴交及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足部太冲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变。每日1次

伏兔的简便定位方法 伏兔常用配伍疗法

1.配环跳,居髎,风市,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以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偏瘫,下肢麻木,疼痛等。 2.配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髀关,环跳,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通经络,治疗经气不利之腰胯痛。 3.配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八风,针刺平补平泻法,散寒除湿,治疗寒湿脚气。

阴陵泉穴的妙用

1阴陵泉个除湿大穴。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肺经与脾经同属太阴经,肺在上,脾在下。如果我们经常服用西药将感冒发烧咳嗽强行压制下去,体内的寒气不得抒发,长久如此寒气就会变成湿气从肺经沉到脾经,造成脾湿,如关节炎、湿疹、青春痘、过敏性鼻炎、颈椎病、后背痛等等都与湿重有关。治疗这些病时要除湿,就得调理脾经,特别脾经上的阴陵泉这个排湿大穴一定要多加运用。脾主运化气血,脾经不通的人气血必会不足,因此除了常喝山药薏米粥之外,还要多按阴陵泉(或针灸、刺血、艾灸等)既可培补气血又可健脾袪湿。 2、阴陵泉穴位即治脾虚又减肥

艾灸哪个部位最祛湿

阴陵泉穴。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上的合穴,有善于调节脾肾的功能,中医认为阴陵泉穴具有倾力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功效,经常用艾灸温和刺激阴陵泉穴可起到健脾益肾、利水消肿、驱寒除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