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的5个中药外治方
皮肤癌的5个中药外治方
治疗皮肤癌需要学步用一些青黛散,直接将青黛,石膏,还有黄柏等,这些中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然后再用麻油调和,直接涂抹在人体的局部组织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局部溃烂等现象。其实这些药物都是具有一定的止痒及清热解毒效果,疗效也是不错的。
皮肤癌还可以用三石散,主要的成分是炉甘石,熟石膏,还有赤石等等,将这些中药直接研磨粉末涂抹在人体局部组织处,这些药物都是具有一定的生津的效果的,能够促进恢复。
其实皮肤还可以用桃花散,桃花散的原料较为简单,主要是含有白石灰,大黄片。先将大黄煎汁,白石灰用大黄汁泼成末,再炒,以石灰变成红色为度,将石灰筛细备用。
皮肤癌可以要千金散,原料是制乳香、制没药、轻粉、飞朱砂、煅白砒、赤石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蛇含石。各药研细和匀。
皮肤癌可以要砒枣散,原料是红枣、红砒、冰片少许。将红枣去核,细入红砒,置瓦上,用炭火煅之存性,研极细末,再加冰片少许和匀。
皮肤癌的外治法
皮肤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Kaposi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其中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皮肤癌的90%。本文介绍皮肤癌的外治法,具体如下:
1.泻火散加味
生石膏、防风各12g,藿香、炒栀子、甘草各9g,全蝎6g,全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或用散剂,上方共研细末,日服2次,每次9g,白开水送下。主治鳞状上皮癌。
2.生地、茯苓皮各12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紫花地丁15g,当归、赤芍、贝母、僵蚕、干蟾皮、三棱、莪术、王不留行子、金银花、泽泻各9g,甘草4.5g,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服。外敷金黄散、千金散,4天换一次。主治皮肤鳞状细胞癌。
3.丹参、赤芍、桃仁、当归、干蟾皮、泽泻、僵蚕各9g,蒲公英30g,茯苓皮12g,川芎、甘草得4.5g,三七1.5g(另吞)。若出现伤阴表现,加用大剂生地、石斛、玄参、天花粉等。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服。外敷金黄膏、桃花散。主治面部鳞状细胞癌。
4.中医组方
A.铜青注射液:由铜绿金龟子、青娘子提取制成。内含有效成分15%,主要为斑蝥素。
B.螬刺注射液:由绿刺蛾、蛴螬提取制成。内含有效成分15%,主要为氨基酸。
C.三虫膏:马陆(鲜)、斑蝥(鲜)、埋葬虫各20g,硫黄30g,红吡15g,冰片15g,麝香5g,皂角刺、威灵仙各20g。
D.鳞状细胞癌用药:山慈菇、秋水仙、莪术、山豆根、龙葵、黄药子、夏枯草球、蒲公英、鱼腥草、丹参、赤芍、肿节风。
E.基底细胞癌用药:白花蛇舌草、蚤休、薏苡仁、猪苓、蛇霉、菝葜、娃儿藤、半边莲、墓回头。
以上方A、方B用作肌内注射,每日2支,二种注射每12小时交替注射一次。同时外敷方C三虫膏,即将前3味药捣烂,后6味药共研细末后,诸药混匀,外敷癌肿上,盖以纱布。方D或方E水煎服,日1剂。
痔疮的中医治疗优势在哪里
痔疮主要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类,在治疗方面,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注射治疗、中药外敷、熏洗配合口服中药等。
中医治疗以益气固脱、收敛止血为总纲,内治外治结合,注重辨证论治,在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痛苦方面有其特有优势。内治方面,注重调补结合, 清热祛风凉血、养血补血、清热解毒、生津润燥、补中益气等方面各有侧重。外治方面,中药熏洗治疗、敷药法等,痛苦小、疗效显著,同时治疗费用较低。
专家提醒,患者在治疗时切勿相信“特效药”,不要盲信盲从,治疗不能“走捷径”,要理性看待“一次治疗、永不复发”这种承诺,切不可病急乱投医。
中药内服外治血栓性静脉炎
同小区的欧伯下肢患上的血栓性静脉。时常感觉下肢酸沉无力,还发胀,到过医院进输液治疗。可是效果不明显,医生要求欧伯手术治疗,可欧伯不同意,后经朋友介绍到一个中医门诊,中医医生根据欧伯的症状进行中医治疗后,现在完全好了,所以说在这与朋友共享经验。
1中医生给欧伯治疗的方法是,采用中药内服外治疗二法并行。内服的中药方是,益母草60克,紫草1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紫花地丁10克,甘草10克,用法,煎药二次,分次早,晚服各服用一次,服药时间为饭后半小时。
2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医生还给予配合外治方法,外治疗主要是以推拿,拨筋为主,以促使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经过二十天时间的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完全治疗好了,再也没有疼痛,肿胀现象,静脉也看起来恢复正常了,所以这与朋友们共享经验。
注意事项:下肢外用药要包扎好,如果包扎不好易掉药粉。
中药治疗皮肤癌的5大处方
中医对皮肤癌治疗多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内治以滋肝养血、益气培元、疏肝解郁,外治则以祛腐拔毒、收湿止痒为主,有关皮肤癌外治的验方记载有很多,患者可在征询医生意见后使用。
1、青黛散
原料:青黛60g,石膏120g,滑石120g,黄柏60g。
用法:各研细末和匀,麻油调搽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收湿止痒。
2、三石散
原料:制炉甘石90g,熟石膏90g,赤石80g。
用法:共研细末,外扑患处。
功效:收湿生肌。
3、桃花散
原料:白石灰250g、大黄片45g。
用法:先将大黄煎汁,白石灰用大黄汁泼成末,再炒,以石灰变成红色为度,将石灰筛细备用。
功效:止血生肌。
4、千金散
原料:制乳香15g、制没药15g、轻粉15g、飞朱砂15g、煅白砒6g、赤石脂15g、炒五倍子15g、煅雄黄15g、醋制蛇含石15g。
用法:各药研细和匀。
功效:蚀恶肉,化疮腐。
5、砒枣散
原料:红枣1枚、红砒1粒(如绿豆大)、冰片少许。
用法:将红枣去核,细入红砒,置瓦上,用炭火煅之存性,研极细末,再加冰片少许(约15枚红枣加冰片0.6g)和匀。
腰椎间盘突出吃什么药比较好
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适当的中药组方,可以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对发病早期及气滞血瘀明显者,重用通经活血、舒筋止痛之药。
(2)对寒湿重者加健脾利湿药;对风湿重者加祛风除湿药。
(3)对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选用一些补肾阳或肾阴药。
总之,不管如何遣方用药,都要以辨证施治为最主要的原则,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外治法 中药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传统疗法之一。早在《内经》时代就记载了敷贴、药熨、熏淋、洗涤等多种外治疗法。在骨伤科中,外治法的应用更为广泛。 临床证实,使用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能够自热中药在颈 腰膝 足跟部贴敷,对缓解症状十分有效而且价格低廉。为使用方便,许多外用中药已加工成膏药、纯中药粉剂、酊剂、油剂等成药。 外敷自热的中药的品种很多,中药外敷方剂均为自热药,临床证实效果都很不错、而且价格也很十分便宜,中药外敷患处此方最为经济安全且药力可直达病灶,无副作用,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且效果明显。
腰椎盘突出的病人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坐着或者长时间站着,而且适合睡硬板床,当发病的时候尽量卧床休息,还有注意不要过于劳累,可以适当的做些运动,其次,平时日常饮食也要注意,定期要进行检查。
前列腺炎的中药外治法
治疗前列腺炎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药品主要是抗生素,抗生素对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均有较好的效果。此外,中药治疗对男性前列腺炎也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外治前列腺炎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灌肠法。地锦草、蒲公英、地丁各30克,茅根、石苇各20克,皂刺12克,炮山甲10克,煎成1500毫升药液,待温度到40°c时,保留灌肠,每日一次。适用于急性前列腺炎。
第二种方法:敷脐法。冰片1克,白胡椒8粒,分别研末。洗净脐部,常规消毒,先把冰片放入脐孔,再用白胡椒末填满,外盖塑料薄膜,以胶布密封。7~10日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7天。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
第三种方法:坐浴法。白芷、萆薢各30克,甘草6克。共煎汤一盆,坐浴时用手按摩小腹至外阴,以有温热感为度。每次坐浴30分钟,每日一次。适用于急、慢性前列腺炎。
第四种方法:药带法。萆薢10克,车前子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金钱草15克,刘寄奴30克,白花蛇舌草40克,败酱草15克,乌药10克。共研细末,做成药带绑缚于小腹,可长期使用。
综上所述,是中医外治前列腺炎的常见方法,以上药方可供大家治疗时参考,具体的药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药外治高血压
高血压病除内治法(内服药物)治疗外,还可采取外治法治疗。外治法一般以中药为材料,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笔者参考古籍及最新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将几种中药外治高血压病之法介绍如下,供有需要的高血压病友参考。
吴茱萸外治法 用药:取吴茱萸200mg。制法:将吴茱萸研成细末,再用白醋调成糊状,备用。使用方法:晚上睡觉前洗净双足,取吴茱萸醋糊适量,敷于两足中心处,敷药面积以1分硬币头大为宜,再用足够大的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起床后除去。每天用药1次,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开始起效,3个疗程显效。本法一般可降低血压10mmHg左右,对各期高血压病均有效。
药枕头外治法 用药:取杭菊1200g,川芎500g,白芷250g,丹皮250g。制法:将上药晒干,装入棉布料做的枕袋内,缝好袋口。随证加减:肥胖伴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和脉细数者,丹皮加大剂量至350g;眩晕、头痛遇风寒加重或发作者,加细辛250g;对不能适应白芷气味者,可酌情减量。使用方法:睡时枕用,每个药枕可用6~12个月。一般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起效,3个疗程显效。
牡梧外治法 牡梧即牡丹和梧桐。用药:取牡丹花和梧桐叶等量(各约200mg)。制法:将上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备用。使用方法:将上药敷于双上肢曲池穴(取穴法:上肢屈肘,肘横纹外端凹陷处)、双下肢足三里穴(取穴法:膝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和双血海穴(取穴法:膝髌骨内上方2寸处),敷药面积以相当于1分硬币大小为宜,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脐压散外治法 用药:取吴茱萸(用猪胆汁制)450g,龙胆草10g,白矾100g,朱砂50g,硫黄50g和环戊甲噻嗪175mg。制法:将上述药物混合,研成细末,备用。使用方法:先将脐窝尽量外翻,用温水洗净,擦干,再取上述药粉约200mg放入脐窝内,用棉球盖住,胶布固定(洗澡时不可弄湿),每星期换药1次。1星期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显效。本法对Ⅰ、Ⅱ期高血压病疗效较佳。
治疗腰痛几种中药外治
一、中药熨敷法 1.取独活、防风、肚中、牛膝、威灵仙、香附、当归、元胡及桑寄生各等量。将上述药物一起炒热,用布包裹数层。将此药包贴在患处熨半个小时,药冷即重新加热,可每天用药1~2次,每剂药可连续食用3~5天。此法对寒湿型腰痛有很好的疗效。
2.取熟地、山药、菟丝子、牛膝、当归、黑豆各等量。
将上述药物一起炒热,用布包裹数层。将此药包贴在患处熨半个小时,可每天用药1次。此法对肾虚型腰痛有很好的疗效。
3.取荆芥、防风、秦艽、丁香、肉桂、乳香、没药、胡椒各等量,醋和95%的酒精各少许。将前8味药物一起研成细末。每次取适量的此药末,将其撒在患处的皮肤上。
将2~3块白布用醋浸湿,覆盖在药末上。用20毫升的注射器吸取95%的酒精,然后将酒精喷洒在白布上,并用火将其点燃,待病人感觉灼烫时吹熄火焰,等患处皮肤略凉是可再度将白布点燃,可反复点燃4~5次后结束治疗,一般应每隔1天治疗1次,也可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在用此法治疗1 个疗程后,患者应停止治疗5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的治疗。
此法适合急慢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关节扭伤、肌肉风湿病、骨折及处于关节脱臼复位后功能恢复期的患者使用。 二、中药湿敷法 1.取生附子适量,醋少许。将生附子烘干,研成细末。将此药末用醋调成膏状,敷在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和涌泉穴上。
此法适合寒湿型腰痛患者使用。 2.取生川乌、生草乌各15克,食盐、醋各少许。将生川乌、生草乌一起研成细末,用食盐和醋调成膏状。将此药膏敷在肾俞穴、腰眼穴和腰部的疼痛点,用塑料薄膜覆盖,用胶布固定,可每日换药1次。此法适合寒湿型腰痛患者使用。
外阴痒的中药外治法
用中药煎汤坐浴是常用的外阴瘙痒外治法,一般每次10~15分钟,每天一次。
基本方: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野菊花15~30克、薄荷10克(后下)、黄柏9克。煎汤坐浴,10~15分钟,每天一次。在此基本方上做加减,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瘙痒。
分泌物多、外阴潮湿:基本方+枯矾9克。煎汤坐浴,10~15分钟,每天一次。
外阴色素减退:基本方+凌霄花15克、益母草15克、苏木15克、当归15克。
外阴湿疹:基本方+葎草15克、苍耳草15克、白藓皮15克、虎耳草15克。
霉菌性阴道炎:基本方+土槿皮15克、一枝黄花15克、椿根皮15克。
外阴部干燥:基本方+地肤子15克、凌霄花15克。
小儿咳嗽的三种中药外治方法
一、足浴
1、将生姜30克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次一剂,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此法可温肺散寒。
2、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将上述药材如上法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一剂,连续3~5天。此法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热咳嗽。
二、敷足
1、石膏6克,枳实10克,瓜蒌12克,明矾、冰片各3克。
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加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患儿双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换,连敷5~7天。此法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2、吴茱萸10克,法半夏6克。
研成细末,加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并用棉布包好,24小时一换,连敷3~5次,伴喉间痰鸣者,可加风化硝10克,其效尤佳。此法可化痰止咳。
三、填脐
1、枯矾、皂荚各3份,牵牛子、杏仁、栀子各2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取葱白1~3根捣烂,加蛋清少许,与上述药末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用布覆盖并用胶布贴好,每日换药一次,连续7~10天。此法可止咳化痰。
2、紫苏、防风、半夏、茯苓各4份,陈皮3份,甘草、杏仁各2份,白芥子1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清水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用布覆盖并用胶布贴好,每日换药一次,连续5~7天。此法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这三种中药外治小儿咳嗽方法,好是先经过医生鉴定后进行,以防不是对症下药,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中药外治手足癣四效方
1。双青醋泡剂
药物组成青皮、青木香、大枫子、明矾、地骨皮、红花、花椒、苦参、五倍子、皂角刺、丹参、黄柏、黄精、贯众各10克,独头蒜。3个。
剂用法上药用镇江陈醋1500克浸泡24小时,煮沸后,去渣浸泡洗涤患处,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3~5天。
适应病证手足癣(角化型),阴伤血燥证。
2。 石菖蒲洗剂
药物组成石菖蒲30克。
制剂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15-20分钟,然后倒人50克食醋煮沸,凉至温后,浸泡洗涤患处,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7天为1疗程,轻者1疗程,重者2疗程可愈。
适应病症手足癣(角化型),湿阻血淤证。
3。蛇床乌梅煎
药物组成蛇床子100克,乌梅肉、苦参、苦楝子各30克,苍术、黄柏、川椒各20克,白及粉、枯矾各15克。
制剂用法上药加水适量,文火煎50分钟,将药液倾入盆中,待温度适中后将患处浸入其中,泡1小时,早晚各1次,每剂用2次,3剂为1疗程,连用3疗程。
适应病征手足癣,(水疱或糜烂型),湿盛证。
4。足癣净
药物组成苦参30克,狼毒、茵陈、黄柏、海桐皮各15克,川椒、枯矾、独活、甘草各10克。
制剂用法上药加陈醋、水各1000毫升,浸泡24小时,先武火。后文火煎,每天用药液浸泡患处1小时左右连用7天后弃去。半月为1疗程,连用2疗程。本方伏天使用效果最佳,若春、秋、冬季使用,需把药液加温,若药液耗损,可加入适量陈醋。
适应病证手足癣(水疱或糜烂型),湿热证。
手足癣是发生于掌、跖与指、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手癣中医称之为“鹅掌风”,足癣中医又称“脚湿气”。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循经上行于手则发于癣,下注于足则发足癣,或由湿热生虫,或疫行相染所致。
生殖器疱疹可用哪些外洗方 或外治方治疗
事实证明,常用的一些中药外洗方或外治 方,可以减轻生殖器疱疹的疼痛和症状,内治和 外治结合起来可提高疗效。以下是常用的中药外 洗方和外治方。(1)马齿苋30g,野菊花30g,黄柏30g, 煎汤约200m1外洗,每日2次,每次洗敷15分钟。(2) 木贼草30g,板蓝根30g,煎汤约 200m1外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3) 芒硝100g兑入沸水300m1,待凉后外洗患部。(4) 取鲜半边莲适量,洗净后捣如泥,敷于 患处,盖上纱布,每日换药1~2次。(5) 取青黛散适量,加入香油调成糊剂,用 时涂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