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药什么时候吃 行经前一天吃
调经药什么时候吃 行经前一天吃
月经周期紊乱如月经期延长,月经量或多或少,有些还伴有经前乳房胀痛、头痛、失眠、浮肿、发热、腹痛等症状。一般多应在行经前一周开始服药治疗。
老人如何预防感冒
1吃: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猕猴桃、苹果、圣女果等,维生素C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老人预防感冒。
2穿:多留意天气预报,随时增减衣物,特别是在入冬后的第一次降温过程中,更要注意保暖防寒,这也是预防老人感冒的有效方法。
3住:卧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需要提醒各位老年朋友的是,千万不要在迎风口久做停留,以免受寒感冒。
4行:出门戴口罩,不到人多的场所,不与感冒患者面对面讲话或做直接接触,这对老人预防感冒也很重要。
5药:在感冒多发季节适当服重要预防,比如板蓝根冲剂或者注射流感疫苗,这也是老人预防感冒可以采取的措施。但要注意,不要乱用药物,中药预防疾病的效果远胜西药。
单纯调经会导致经期紊乱
月经失调往往是卵巢内分泌紊乱的一种表现。调经,要调整这种病理情况,或是对生殖道发育异常、炎症、肿瘤等疾病的发现、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经期用药主要以养血、和血、调经为原则,达到经血通畅下行的目的,常用的传统中药验方有四物汤等。在卵泡期主要以充养胞宫、补阳、填精、养髓为原则,传统中药验方有乌鸡白凤丸等;在排卵期应温肾和血,促进排卵,传统中药验方有十全大补丸等;在黄体期则多为养护,以使胞宫进一步充盈,传统验方有六味地黄汤等。
对于月经量少的人,多由气血亏虚、肾虚或精血不足引起,宜在月经结束后,用药半个月左右;而月经过多的患者主要源于功能失调、凝血机制不好,用药宜在行经前以及经期。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病因不一样,必须先确定痛经的病因,再行对症治疗。此外,调经药还要根据人体寒热、虚实的不同而辨证论治。
妇科门诊发现,有不少月经失调的病例,往往只是“单纯”的调经,与建立在月经生理基础上的现代妇科理论和调经方法相悖。结果造成生理机能更为紊乱,延误重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当归水喝几天比较好
当归毕竟属于一味中药,不建议天天喝,如果是要用来调经补血的话,一般是月经前一周或月经后一周喝,一周两次,如果是用来保健的喝,则一个月四天,一天两次即可。
天喜丸经期可以吃吗
天喜丸属于一种调经的中成药,建议再月经期间最好不要多吃调经丸,因为这类调理月经的药物最好的时间是在月经前一个星期,而且平时不建议多吃调经丸,因为可能会让身体对其产生依赖。
另外规律的女性月经周期 是由内分泌系统精确调控而成的,保持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状态很重要,而经期服用天喜丸很容易导致机体自身内分泌轴紊乱,从而引起月经周期、行经时间及经血量的异常。并且,这种作用不仅发生在行经期间,还会波及月经周期的其他时段。如果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不得不用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而且天喜丸的说明书上也明确指出孕妇忌服, 行经期慎服,所以经期最好不要服用天喜丸。
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
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经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来说,可以在经期食用一些调经药膳,如益母草汁粥、清肝调经汤、凉拌马兰头、豆豉羊肉汤等。
1、益母草汁粥
准备鲜益母草汁10克,鲜生地黄汁、鲜藕汁各40克,生姜汁、蜂蜜适量,大米100克。将大米煮粥,待米熟时,加入上述诸药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成。
主要功效:滋阴养血、调经消瘀、解渴除烦,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晕、恶露不净、瘀血腹痛等。宜用沙锅,不宜用铁锅。脾虚腹泻者忌用。在食用这款药膳时切勿加入葱、韭菜。
2、清肝调经汤
准备勾藤12克,炒丹皮10克,炒山栀9克,赤白芍各12克,焦山楂10克,五灵脂10克,炒蒲黄6克(包煎),炒川续断12克,茯苓10克,炒柴胡5克,益母草15克。
主要功效:有清肝解郁、化淤调经的作用,治疗月经提前、经量过多、经前乳房胀痛、经期血块多等病证。本方必须在行经时候服用,才更有效。
3、凉拌马兰头
贮备新鲜马兰头200克,卤香干2块,味精、糖、盐、麻油各适量。将马兰头择洗干净,放入沸水锅焯1分钟,取出过凉后,将其切成碎末。再将卤香干切成碎末后拌人马兰头末中,加入糖、盐、味精,淋上麻油,拌匀即成。佐餐当菜,随意服食。
主要功效:本方可以清热凉血。适合于月经不调,属血热型,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粘,心烦,口渴苔黄,脉数等情况。
4、豆豉羊肉汤
准备豆豉500克,羊肉100克,生姜15克,食盐适量。前三味共置沙锅中煮至熟烂,加盐调味。每次月经前1周开始服,连服1周。
主要功效:本方温经散寒,养血调经。适用于月经不调,属血寒型,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小腹冷痛坠胀,舌苔白等症。
为什么来经前总是头疼
经前头疼,可能是受风引起的,受风寒湿引起头痛的常见病因。月经期是女性抗病能力差的时候。容易受风寒,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意见建议:可以适当的用调经药和止疼药。月经期前后需要好好保养,避免受风寒,远离诱发因素。
经期用药主要以养血和血调经为原则
经期用药主要以养血、和血、调经为原则,达到经血通畅下行的目的,常用的传统中药验方有四物汤等。在卵泡期主要以充养胞宫、补阳、填精、养髓为原则,传统中药验方有乌鸡白凤丸等;在排卵期应温肾和血,促进排卵,传统中药验方有十全大补丸等;在黄体期则多为养护,以使胞宫进一步充盈,传统验方有六味地黄汤等。
对于月经量少的人,多由气血亏虚、肾虚或精血不足引起,宜在月经结束后,用药半个月左右;而月经过多的患者主要源于功能失调、凝血机制不好,用药宜在行经前以及经期。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病因不一样,必须先确定痛经的病因,再行对症治疗。此外,调经药还要根据人体寒热、虚实的不同而辨证论治。
妇科门诊发现,有不少月经失调的病例,往往只是“单纯”的调经,与建立在月经生理基础上的现代妇科理论和调经方法相悖。结果造成生理机能更为紊乱,延误重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调经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调经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在临床上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是有很多种的,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能性的月经不调,常见的是内分泌的功能发生了问题引起的;另一类则是器质性的病变导致的月经不调。患有月经不调的疾病以后,通常的治疗都是选择中药治疗。
那么调经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调经药可以按下列规律服用:
1、月经经期先后不定、月经延期、经量少或多,或经前乳房胀,头痛失眠、发热、腹痛等,应在月经来潮前5--7天服药。
2、月经来潮后,经量少、全身酸痛、头晕目眩等,应该在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服药治疗。
3、经期提前、经量多、天数不定的应在行经28天后开始服调经药。
4、无排卵的单相基础体温曲线者,应当在整个月经周期服药;基础体温曲线提高、排卵前期延长的,在月经干净后服药,量宜大一些;基础体温曲线提高、黄体萎缩不全的,在排卵后和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
调经的药物是要连续吃上几个月的,因为中药重在调理,具体的实施治疗应当听从妇产科的医生指导。
喝调经中药的最佳时间
1、月经经期先后不定、月经延期、经量少或多,或经前乳房胀,头痛失眠、发热、腹痛等,应在月经来潮前5-7天服药。
2、月经来潮后,经量少、全身酸痛、头晕目眩等,应该在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服药治疗。
3、经期提前、经量多、天数不定的应在行经28天后开始服调经药。
4、无排卵的单相基础体温曲线者,应当在整个月经周期服药;基础体温曲线提高、排卵前期延长的,在月经干净后服药,量宜大一些;基础体温曲线提高、黄体萎缩不全的,在排卵后和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
调经药什么时候吃最好 行经第4-5天吃
对于有些女性朋友的出现了月经周期提前的现象,并且经量增多时,应在行经第4~5天开始服用。
急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1、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2、中药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下腹隐痛、腹坠,腰骶酸痛,经前或行经时疼痛较明显,那么就为气滞血淤型。适宜用理气活血的方法治疗。
3、手术治疗
凡有脓肿形成,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下降,病人中毒症状加重或肿块增大者;或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经药物控制炎症数日后;或有脓肿破裂时,应行手术治疗。
月经前出血正常吗
1、月经前出血正常吗
应该是月经提前。月经提前是月经不调的一个症状。而导致月经提前的原因,主要以内分泌失调与血热、气虚等因素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论证,每天用5-10克的 药用玫瑰泡水喝可调理月经提前等症状,以恢复正常月经。切记不要盲目的用西药,因为调经药都是激素类药,对身体各方面影响不说还对于未查清病因的内分泌是 一个扰乱过程。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月经期一般是3~7天,月经周期是23~36天,周期提前或 推迟3~7天都是正常的,因为女性月经来潮是可以受环境、气候、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的。如果超过这些时间范围,那么建议你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便明确原 因。而在行经前1~2天或经期出现乳涨属正常现象。如果出现痛则建议到医院相关科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