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疝的症状
会阴疝的症状
说到疝气,相信不少人其实应该都是不了解的,所谓疝气,其实是我们大部分人所不了解的一种人体疾病而已,在不少人的生活中还是会患上疝气的。另外,疝气的类型有很多,而会阴疝就是疝气中的一种,也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那么,关于会阴疝的症状有哪些呢?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不清楚不了解的。
会阴疝严格来说是人体的一种隐私疾病,因为患病部位是属于人体的隐私部位的,所以要说到关于会阴疝的具体症状的时候,很多患者朋友应该会是比较尴尬的。但是为了尽早地治愈自己的会阴疝,就必须要了解到会阴疝的症状的。对此,下面就来说说有关会阴疝的常见症状。
腹腔内脏器经盆腔底部的肌肉与筋膜间隙由会阴部脱出,称会阴疝(perineal hemia)。
会阴是盆膈以下封闭骨盆出口的全部软组织结构。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将会阴分为2个三角:前方称尿生殖三角,为尿生殖膈所封闭,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方称肛门三角,为盆膈所封闭,有直肠通过。在盆底髂尾肌与耻骨尾肌之间有一薄弱点,大多数疝从这一间隙通过。
症状
根据疝与会阴横肌的关系分为前会阴疝和后会阴疝。
前会阴疝
前会阴疝是指疝囊穿过肛提肌而从会阴横肌前面的尿生殖膈膜中突出。该疝几乎只见于女性,由于疝出现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阴部疝、阴道疝、阴唇疝,疝内容物可以是小肠或乙状结肠,通常还有一部分膀胱。几乎全都可以复位。
后会阴疝
后会阴疝男女均可发生,但女性远多于男性,疝囊自直肠与膀胱之间下行,出现于坐骨直肠窝或会阴部紧靠中缝处。在女性,疝从提肛肌裂孔或提肛肌与尾骨肌之间脱出,可出现于坐骨直肠窝,并可继续下延而在臀大肌的下缘膨出。因此,应与坐骨疝相鉴别。
由上可见,会阴疝的症状一般可以分为前会阴疝和后会阴疝的症状。而前会阴疝的症状一般几乎只见于女性患者的,而后会阴疝一般在男女身上都是可以有所表现的,具体的上文已经详细介绍,希望大家想要了解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研读才行,这对于我们日后的生活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婴儿脐疝症状 婴儿脐疝症
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脐疝气的发生,是由于宝宝的肚脐没有很好的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气。婴儿脐疝多属易复性疝,较常见,嵌顿少见。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直径1-2cm,无其他症状,常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肿物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回纳人腹腔,伴有肠鸣音。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褶,以上为典型脐疝。肿物较大时,特别是孩子哭闹腹压增高时,外表的皮肤发亮显得较薄,有一些家长担心脐疝会不会被撑破,实际上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并不存在撑破的可能性,除非为创伤所致。
阴囊疝的症状
阴囊疝的症状
阴囊疝通常多发于男性朋友,而且患者绝大多数都是20岁至40岁之前的青壮年,而且临床的症状非常多变。
可能没有症状,常被偶然发现,随着肿块逐渐增大,可能出现下坠或沉重感;少数病人可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疼痛等症状;隐睾病人可表现为腹股沟区域下腹部的肿块;晚期病人出现相应转移部位如骨关节疼痛、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格检查时睾丸肿大,质地坚实并有沉重感,失去正常弹性;肿块与睾丸关系密切,分界不清,表面光滑或有数个较大的结节;少数有HCG分泌的阴囊疝病人可见乳房肿大。
具体可分为7种症状
1.睾丸坚硬
此症状的睾丸摸上去感觉像是石块一样,质地非常坚硬,而且这和普通睾丸发炎的情况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因为普通睾丸发炎时的睾丸会呈现出均匀的肿胀,但是质地却并不是那么坚硬的。
2.睾丸肿大
这种肿大多是在洗澡或换衣时无意中发觉,或者正好阴囊部受到某种撞击而轻度受伤,进行局部抚摸时发现。大部分睾丸肿大并不伴有疼痛,局部压上去也不感到疼痛,偶尔可出现隐痛,但阴囊部睾丸总有一种坠胀感觉。
3.睾丸沉重感
由于阴囊疝是肿瘤细胞大量生长形成,所以是一个实质性肿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睾丸的重量骤增,患者会有沉重的下坠感觉,甚至影响行走。如果用手托起睾丸,犹如托着石头一般,有一定的重量感。
4.急性睾丸疼痛
有朝一日,病侧睾丸突然发生剧烈疼痛,宛如睾丸扭转病变,原来是阴囊疝组织突然发生出血,栓塞和缺血坏死所造成。
5.急性腹痛
通常,一些位置偏高的阴囊疝会因为向下坠吊从而牵拉神经,导致可以反射性的引起下腹部位的疼痛。尤其是位于腹腔中的隐蔽的睾丸部位,只要发生恶变,而且经常会伴有睾丸扭转,这样所引起的急性腹痛十分厉害,让人痛不欲生。
6.男性乳房发育症
莫名其妙地乳房增大,也有阴囊疝的可能,例如像胚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畸胎癌等肿瘤,本身会产生大量促性腺激素,体内这类激素增多,可刺激乳房增大。
7.不育
患阴囊疝会大量破坏睾丸里的制造精子机构,会引起不育。
阴囊疝的治疗
西医
阴囊疝的组织类型,瘤标的水平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数,因此阴囊疝的治疗有如下方案。
1.精原细胞瘤行根治性睾丸切除
精原细胞瘤行根治性睾丸切除后行放疗和(或)化疗。但如果同时瘤标阳性,则其治疗应该同NSGCT类。
2.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适合于NSGCT类阴囊疝(绒毛膜上皮癌除外)以及瘤标(AFP)阳性的精原细胞瘤和成人的睾丸成熟畸胎瘤。目前的手术方式是1958年Mallis和Patton报告的经腹部正中切口,双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基础上的改良手术,如扩大的单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切口也有诸多改良,如胸腹联合切口,胸膜外、腹联合切口等。清除的范围包括双侧肾蒂上2cm、肾蒂周围、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间的淋巴纤维脂肪组织。
对病变侧尚需切除肾周脂肪囊,全部精索血管以及髂血管上1/3处淋巴结缔组织。在切除下腔静脉和主动脉间的淋巴结时,可以结扎肾蒂水平以下的腰动、静脉以利于血管的游离。对不能切除的淋巴结可用银夹标记。在分离右肾动脉上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膈肌脚间区域时,可遇到乳糜池,需将其结扎以免术后发生乳糜腹水。
但要注意这类手术也可发生并发症,如严重的切口感染和裂开、慢性切口瘘、术后出血、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盂输尿管狭窄、直疝、肾蒂意外、大量胃肠道出血、不射精等。做改良单侧扩大淋巴结清扫可减少并发症,特别是不影响射精功能。
3.化疗
阴囊疝的化疗效果较好,是少数能达到临床治愈的肿瘤之一。对精原细胞瘤的化疗效果好于NSGCT类。也可用于术前、术后的辅助化疗。目前多主张联合化疗,化疗方案很多,但主要的化疗药物有:
(1)顺铂(DDP)属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中的金属化合物,具有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是治疗睾丸癌的主要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肾毒性及听力减退。卡铂(carboplatin,碳铂)为第2代铂类抗肿瘤药,近又有奥沙力铂(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上市应用,作用与顺铂相似但是不良反应低,主要是骨髓抑制。
(2)博来霉素(bleomycin,BLM)又称争光霉素,国产平阳霉素与之相似,属破坏DNA结构和功能抗生素类,作用在细胞周期的G2和M期。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样反应,严重者肺间质纤维化,老年和肺功能差者慎用。
(3)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riamycin,阿霉素,ADM)属嵌入DNA干扰转录RNA类药中的蒽环类抗生素,又如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属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不良反应为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
(4)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类的烷化剂,体外无抗肿瘤作用,进入体内经肝微粒体酶系氧化成中间产物醛磷酰胺,与DNA发生烷化,对各周期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胃肠道出血,特有的化学性膀胱炎、脱发等。新药有异磷酰胺(异环磷酰胺)(IFO)。
(5)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VP-16)类属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主要药物有依托泊苷(etoposide)和替尼泊苷(teniposide)。有效成分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能与微量蛋白结合,使有丝分裂停于中期,抑制肿瘤生长。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大剂量引起肝毒性。
(6) 紫杉醇(紫衫醇)(paclitaxel),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出的新的紫衫烷成分,也可半合成。本药是化学结构新、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抗癌药。选择性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并抑制其解聚,从而影响纺锤体的功能和组织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适于二线用药,特别是对顺铂耐药、复发者有效。
外伤性颜内血肿如何分类
根据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和颅内血肿。 根据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及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为:急性型,3天内出现症状;亚急性型,3天至3周出现症状;慢性型, 3周以上才出现症状。
疝气有哪些常见分类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类型(按患病部位来分)
腹股沟疝气:此类疝气可能出现、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高峰发生在初期的童年时期,80%——90%发生在男性(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多为老年人。
腹壁疝:这类疝气主要发生在肚脐周边部位,妇女疝气患者主要占多数。多数发生在20---50岁之间。
脐 疝:发生在肚脐,肚脐内部呈圆环凸起。脐疝10%----20%发生在婴儿、儿童,其次成年女性比较常见。
阴 疝(阴囊坠胀):男士发生在阴囊部位,产生阴囊坠胀,严重时明显肿大,行走极为不便。女性发生在卵巢部位,使得下身明显肿大,伴有坠胀疼痛感。
切口疝:(腹壁切口疝*会阴切口疝)此类疝气发生早先原外科手术切口创伤疤痕部位。切口疝可能发生在疝气手术后几个月或几年后。
婴儿疝气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疝气的早期症状一:
小儿疝气通常在小儿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小儿疝气还会影响小儿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患有疝气的小孩还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多数在两到三个月时被发现,也有迟至一至两岁才被发现。
疝气的早期症状二:
这种疝气主要表现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站立、用力、咳嗽时出现,平卧时可消失。肿块突出时,用于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病人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
疝气的早期症状三:
这种疝气比较特殊,多由老年人体质弱造成。老年疝气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退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而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老年疝气发生后老年人还会出现腹痛腹胀、便秘、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
小儿疝气症状了解
小儿疝气的症状都表现在什么地方?专家介绍如下:
一、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
二、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三、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小儿疝气的症状都表现在什么地方?”以上专家已作了介绍,权威专家提醒大家:上述就是为大家分析的关于小儿疝气的症状表现,相信大家现在应该知道小朋友患上疝气会出现什么症状了吧,如果您家中的小朋友出现了疝气的症状一定要尽早检查。
脐疝有什么症状 脐疝的症状
脐疝的主要症状是婴儿腹部出现包块。当婴儿躺着的时候,腹部的包括消失,当婴儿啼哭,直立和运动的时候,腹部内部的压力增高,包块突出。腹腔内的压力越高,包括越大。除了腹部包括,一般没有其他症状。
会阴疝的治疗方法
手术修补是惟一有效的治疗会阴疝的方法,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经会阴、经腹及两者结合途径的修补手术以及腹腔镜会阴疝修补手术。根据患者年龄、健康状况、性活动要求,以及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条件等来决定手术方式。
1、经腹疝修补术:该法的优点是显露清楚,处理疝囊可靠,尤其疝内容物发生嵌顿及绞窄者更为合适。病人取仰卧头低位,作下腹旁正中切口,认真探查盆腔底部,尤其是阔韧带前后的好发部位。用盐水纱布垫隔开肠道,显露疝,小心将疝内容物自疝环口处牵引出,并检查有无绞窄坏死后送还腹腔。将疝囊游离后,翻人盆腔,颈部贯穿缝扎,切除多余的疝囊;若疝囊难以游离翻入盆腔,可在疝囊颈部作荷包缝合结扎。如肌肉裂隙小,可以直接缝合关闭缺损;若肌肉裂隙较大,可将阔韧带底部的下端与子宫直肠韧带相缝合,或缝合部分直肠壁,以加强修补。
2、经会阴疝修补术:取膀胱截石位,在患侧阴唇的皮肤黏膜线上做“U”形切口,自前庭腺的开口处向后横过会阴至对侧的同一点上,潜行游离至疝囊,将疝囊分离并切除,尽可能地作高位缝扎及修补。该法的优点是创伤小、较易接近疝囊;但视野小,修补困难,疑有绞窄者禁用。必要时可采用联合经腹途径进行疝的还纳、疝囊的高位缝扎和修补术。
3、腹腔镜会阴疝修补手术:腹腔镜手术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应用腹腔镜技术行会阴疝修补却则最近2~3年来才见有作者报道的。该手术切口小,损伤轻,疼痛不重,恢复快,有条件者可选择该方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会阴疝,当然除了新生儿之外,但是很多人都得过此病?所以平时自己坚持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
腹外疝症状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婴幼儿和中年男子,右侧多见。起初症状不明显,仅在站立、行走或剧烈咳嗽等腹内压力增高时出现腹股沟区肿胀和轻微疼痛,以后在腹股沟区或阴囊内可有复性包块,平卧或用手推后肿块消失。可发生嵌顿、绞窄。
腹股沟区可见肿块,坠入阴囊则多呈梨形,上端小、下端宽大,质软,咳嗽时触及包块,有冲击感。平卧或向外上方推挤时,包块可还纳、回纳后按住内环口,令患者咳嗽,以增加腹压,包块不出现。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体弱者,特别是伴有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者易增加腹压而导致本病,表现为站立时腹股沟内侧隆起,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站立时腹股沟内侧可见一半球形的包块,不进入阴囊,平卧后可自行消失,常可在内环处触及到明显的腹壁缺损和薄弱。
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一般症状轻微,易被忽略,当久站立或咳嗽使映内压增高时,略有坠胀感。若出现局部剧烈的疼痛,要考虑嵌顿和绞窄的可能。
股疝的疝块一般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处,呈半球形隆起,体积不大,由于疝囊颈较狭小,咳嗽无明显冲击感。易发生嵌顿和绞窄。
脐疝:脐疝多见于小儿和肥胖的经产妇女。小儿脐疝在啼闹,便秘时脐部出现半球形包块,无其它不适。成人脐疝可发生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小儿脐疝一般不超过2厘米,多在脐部上方可触及腹壁的缺损,成人脐疝不易还纳,可触及疝环或脐部的腹壁缺损。当发生嵌顿时疝块变硬,出现腹痛和肠梗阻的表现。
切口疝:有手术史。站立、行走、咳嗽、腹部用力时,腹壁切口处有肿块突出,可伴有消化不良, 腹胀、腹部隐痛等不适。检查时腹部切口可见手术瘢痕处隆起,可能及质软的肿块,站立明显,平卧后消失,并可触及加周围的腹肌裂开、腹壁缺损,及疝内容物。
小儿疝气的预防与治疗
一、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
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
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二、小儿疝气对患儿的危害
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
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三、小儿疝气的症状
1、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2、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3、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4、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
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
5、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
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