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和焦虑症一样吗
强迫症和焦虑症一样吗
焦虑症强迫症有一定的区别。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病人反复出现的明知是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但主观上又无法摆脱的观念、意向的行为。其表现多种多样,当一个人出现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常怀疑被污染,反复洗手;反复回忆或思考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担心由于自己不慎使亲人遭受飞来横祸;对已做妥的事,缺乏应有的满足感……
焦虑症不是强迫症,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常伴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其紧张或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符。
而焦虑症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威胁,这是对客观存在的特殊的反应,不是有这么一句成语么,叫做杞人忧天,这就是明显的焦虑症的反应,对未来事物的威胁,所以说强迫症焦虑症之间有着联系,但是更多的却是症状上的不同!
强迫症焦虑症是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病。那些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大而又具有传统思想对心理疾病抱有偏见的压力族,是强迫症与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
强迫症的症状体现
在谈强迫症之前,先谈一下强迫现象: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强迫现象:比如有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是不是没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儿童、少年也会出现强迫现象,比如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走4步必须跳1步才能继续向前走等。可以说人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如果一般来说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 ~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我曾经见过一位患者洗手要洗3~4小时,手都被洗破了;还有一位患者出门前要反复检查,3个小时都出不去门,为此就整日不出门.可以说强迫症患者非常痛苦,因患强迫症而造成无法工作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的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强迫症状。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够实现各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实现,神经递质就好比是邮差,不同的邮差传递不同的信息,发挥着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体内往往会有5-HT(5-羟色胺)、DA(多巴胺)、 Sigma(西格玛)受体以及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障碍,而抗强迫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强迫症状改善。
强迫症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我曾经见过一位患者洗手要洗3~4小时,手都被洗破了;还有一位患者出门前要反复检查,3个小时都出不去门,为此就整日不出门.可以说强迫症患者非常痛苦,因患强迫症而造成无法工作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要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强迫思维与抑郁性沉思:对强迫思维与抑郁性沉思要做出明确区分具有一定的困难。二者的区别在于思维的内容和对思维的抵制程度不同。与强迫思维不一样,抑郁性沉思的内容是悲观的,最后陷入沉思。而且,抑郁性沉思的人不太会努力来压抑这些想法,而强迫症患者会努力压制这些想法。当病人同时患有强迫症和抑郁症是,他会表现出这两种症状,但是在暴露联系中,只有强迫症状得到处理。
焦虑症:强迫症的焦虑多因强迫思维的反复出现或强迫行为无法实施而出现,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缘无故、缺乏特定对象的。
强迫症有哪些诊断标准
1.精神分裂症
该病患者也可产生强迫症状,但往往不以强迫为苦恼,更不会主动寻求治疗,强迫思维的内容多怪诞离奇且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容易鉴别,但严重的强迫症病人有时也可伴有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辨别。
2.抑郁症
该病患者可出现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产生抑郁情绪,鉴别主要是识别哪些是原发性的症状、出现在先。
3.焦虑症
两者都可有焦虑表现,强迫症的焦虑多因强迫思维的反复出现或强迫行为无法实施而出现,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缘无故、缺乏特定对象的。
识别恐怖性焦虑障碍有技巧
神经衰弱患者可有焦虑症状,但焦虑症的焦虑紧张情绪较一般神经衰弱的症状更为突出。恐怖症多表现为对某一物体,某疾病或某种环境的恐惧和严重不安,且常伴有其他强迫观念和行为,虽伴发焦虑,但与焦虑症有区别。
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多继发于疑病症状,而疑病症状又与自身内部特殊不适感受和以往生活经历、联想或暗示等有关,因而应与焦虑症相鉴别。忧郁症与焦虑症不同,前者的焦虑必然与他的疑病和自罪等妄想观念有关,这类患者的焦虑发作的背后,忧伤情绪总是存在的;若一个原来适应性很强的人突然发生焦虑发作,则应在排除器质性因素后首先考虑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在早期也可有严重的焦虑或焦虑疑病,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时,鉴别并不困难。有一些器质性脑病的患者,当临床上尚无明显的痴呆症状时,可能有焦虑或焦虑发作。另外,也有许多药物中毒或戒断症状是以焦虑开始的,应根据病史及检查进行鉴别。
对于一般性焦虑症,一般都是紧张、不安、担心在较长时间的持续。所以对某一事物,比如学习、工作的担心超过半年,就构成焦虑症。焦虑和担心的内容,如果是关于被细菌感染(强迫症)、惊恐发作(惊恐症)、当众出丑(社交恐怖症)、长胖(神经性厌食症)、严重疾病(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应该适用对应的心理障碍。但也可以用治疗焦虑的某些措施缓和情绪,消除紧张。如果焦虑是由疾病、药物(包括酒精、毒品)引起的生理作用,则以消除这些问题为主。
治疗焦虑症药物的剂量问题
焦虑,是一种人人都有的情绪。但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焦虑症。很多焦虑症患者都会选择用药治疗。但是,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或焦虑障碍的剂量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患者,剂量也不一样,个体间有差异。
治疗抑郁症,药物大多要加到治疗剂量范畴,才有效,个别患者可能要用到超大剂量才有效。
但抑郁症中,有一个亚型,即抑郁性神经症,或心境恶劣障碍,其治疗原则与上述抑郁症不同,反而跟焦虑症差不多。
焦虑或焦虑相关疾病,有很多种,如强迫症、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社交恐惧症、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衰弱、慢性失眠、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躯体形式慢性疼痛等。在这些焦虑或焦虑相关疾病中,强迫症通常要用到治疗剂量、甚至更大剂量。
剩下的其它焦虑或焦虑相关疾病,很多时候都用大剂量的药,要将这些药减下来,却不容易,患者会很辛苦,甚至会比治疗前更辛苦。所以,我通常会尽可能用小剂量的药物去治疗这类焦虑或焦虑相关疾病,同时配合心理治疗或患者积极的自我调整,这样病治好后,要成功减药就容易很多,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临床痊愈。
虽然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剂量通常要大一些,但是,心理治疗和患者积极的自我调整也同样是很重要的。
单用药物治疗的远期效果大多不好。焦虑障碍的形成和维持,多与患者的性格特征、潜意识内心冲突、童年早期的心理创伤、生活及工作中各种应激和压力等因素有关,药物很难影响到这些因素,即使是用大剂量药物治疗,也常常只是压住症状而已,用久了,仍然会失效。
强迫症神经病注意什么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我曾经见过一位患者洗手要洗3~4小时,手都被洗破了;还有一位患者出门前要反复检查,3个小时都出不去门,为此就整日不出门.可以说强迫症患者非常痛苦,因患强迫症而造成无法工作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患者应该多注意平时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遇到令自己焦虑的事情的时候需要尽量抚平焦躁,不能乱想,思绪的干扰对于强迫症来说是很麻烦的,所以要找一些愉快的事来做,转换注意力,强迫症需要慢慢治疗,切不可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