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周期性变化 结语
卵巢周期性变化 结语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最突出的表现为卵泡的发育成熟、完成排卵,以及黄体形成至退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月经周期的产生与卵巢正常的生理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月经量少发黑的原因
1、月经量少主要与性刺激或者环境的改变有关系不能单纯的认为是疾病的原因。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表现,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是由卵巢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月经周期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由中枢神经系统、垂体、卵巢及子宫共同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月经,比如情绪紧张、环境改变、饮食药物等都会使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发生变化。
2、如果卵巢功能的衰退也会使月经量减少;子宫内膜的疾病,如内膜结核、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人工流产次数多,都会破坏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变薄、减少,直接导致月经量减少,另外长期服用避孕药也会导致月经量减少。专家指出月经量如果持续过少的的话可能是女性子宫内膜受损的表现。子宫内膜受到损伤后月经量减少是最为直接的表现。
子宫颈的周期性变化
(一)排卵前
受雌激素影响,子宫颈黏液量逐渐增多,稀薄而透明,拉丝度可长达10cm以上。图片显微镜下可见羊齿叶状结晶。
(二)排卵后
受孕激素影响,子宫颈黏液分泌量减少,变黏稠,拉丝易断,不利于精子通过,图片显微镜下可见成排的椭圆体。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受卵巢激素影响呈周期性变化的是功能层,一个月经周期28天左右,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分为3期。
(一)增殖期
增殖期在月经周期第5~14天。与卵巢周期中的卵泡期成熟阶段相对应。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腺体间质血管呈增生状态,内膜厚3—5mm,称增生期。
(二)分泌期
分泌期在月经周期第15—28天,与卵巢周期的卵泡期相对应。在黄体分泌孕激素、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长、弯曲,出现分泌现象,子宫内膜厚达10mm,呈海绵状。子宫内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发育。
(三)月经期
月经期在月经周期第1—4天,此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组织变性、坏死,血管破裂出血,形成月经。
子宫内膜多厚正常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有关系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和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和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是有影响的。子宫内膜多厚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厚度根据周期不同,可以有1-10mm。子宫内膜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具体组织学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以一个正常月经周期28日为例):
1、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该期子宫内膜厚度自0.5mm增生至3-5mm。增殖期分为增值早期,增值中期和增值晚期。在增殖早期,即月经周期的5-7日,这时期的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增值中期为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内膜腺体增多增长。等到了月经周期的11-14日,已经进入增殖晚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达到3-5mm。
2、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子宫内膜自5mm增至10mm。该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
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有什么关系
不少人不知道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的关系,不孕不育医院医生指出,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是有着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女性子宫内膜厚度是会随着女性的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的。下面,不孕不育医院医生就具体讲讲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的关系。
随着卵巢的周期性变化,生殖器其他部分也产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其中以子宫内膜的变化较为明显。子宫内膜厚度有哪些变化?子宫内膜在增生期、分泌期、月经前期、月经期分别会有相应不同的变化。正常的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子宫内膜较厚时通常在7--8毫米左右。一般在月经前不超过10毫米。偶然超过这个范围一点,也是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不必过于惊慌。
医生表示,在卵巢周期中,当卵巢内有卵泡发育及成熟时,在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出现增生现象即增生期内膜;排卵后,在卵巢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生的子宫内膜有分泌现象即分泌期内膜。卵巢内黄体退化后,由于雌激素及孕激素量的减少,子宫内膜失往了支持出现坏死和剥落,表现为月经来潮,此时称月经期内膜。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在不同时期,都是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的。
打胎后月经量少
关于人流后月经量少的原因的问题,为你解答。月经量减少不能单纯的认为是疾病的原因,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表现,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是由卵巢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月经周期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由中枢神经系统、垂体、卵巢及子宫共同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月经,比如情绪紧张、环境改变、饮食药物等都会使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发生变化;卵巢功能的衰退,也会使月经量减少;子宫内膜的疾病,如内膜结核、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人工流产次数多,都会破坏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变薄、减少,直接导致月经量减少,另外长期服用避孕药也会导致月经量减少,所以针对你的情况,偶尔的月经量减少并无太大的关系,注意观察和记录,必要时及时就诊。以上是对人流后月经量少的原因问题的解答。
卵巢周期性变化 形成卵细胞并排卵
成熟卵泡体积显著增大,突出于卵巢表面,逐渐发育,最终卵泡破裂,形成卵细胞。
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卵细胞排出卵巢,进入腹腔。排出的卵细胞经过输卵管端的检拾进入输卵管壶腹部,并等待受精后向子宫侧运行,并准备在子宫着床、发育,形成胚胎。
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有什么关系
不少人不知道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的关系,不孕不育医院医生指出,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是有着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女性子宫内膜厚度是会随着女性的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的。下面,不孕不育医院医生就具体讲讲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的关系。
随着卵巢的周期性变化,生殖器其他部分也产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其中以子宫内膜的变化较为明显。子宫内膜厚度有哪些变化?子宫内膜在增生期、分泌期、月经前期、月经期分别会有相应不同的变化。正常的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子宫内膜较厚时通常在7--8毫米左右。一般在月经前不超过10毫米。偶然超过这个范围一点,也是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不必过于惊慌。
医生表示,在卵巢周期中,当卵巢内有卵泡发育及成熟时,在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出现增生现象即增生期内膜;排卵后,在卵巢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生的子宫内膜有分泌现象即分泌期内膜。卵巢内黄体退化后,由于雌激素及孕激素量的减少,子宫内膜失往了支持出现坏死和剥落,表现为月经来潮,此时称月经期内膜。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在不同时期,都是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的。
产后月经量少时间长是什么原因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表现,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是由卵巢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月经周期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由中枢神经系统、垂体、卵巢及子宫共同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月经。产后月经量少时间长可能是由于一下原因导致的:
1、子宫内膜受损
产后,可致使患者子宫内膜受损,整个或部分宫腔内膜缺损,致子宫内膜无法呈正常的周期性剥脱而引起产后月经量少。
2、子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在产后受损,产后可发生粘连。若患者子宫腔内发生粘连,则可因粘连程度而有不同的表现,粘连范围大可致闭经,范围小可使流产后月经量少。
3、内分泌失调
产后可有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垂体功能低下,卵巢分泌雌激素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子宫内膜较薄,因而月经来潮内膜剥脱时出血量少,导致月经量减少。长期服用避孕药,可抑制垂体功能,致使雌激素分泌不足,出现流产后月经量减少的现象。
子宫内膜的厚度影响怀孕吗
女性的生理构造是复杂的,很多人并不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问题。大多人抱有这样的疑问:子宫内膜的厚度会不会影响怀孕?随着卵巢的周期性变化,生殖器其他部分也产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这其中,以子宫内膜的变化最为显著。
在卵巢周期中,当卵巢内有卵泡发育及成熟时,在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出现增生现象即增生期内膜:排卵后,在卵巢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生的子宫内膜有分泌现象即分泌期内膜;卵巢内黄体退化后,由于雌激素及孕激素量的减少,子宫内膜失去了支持出现坏死和剥落,表现为月经来潮,此时称月经期内膜。
专家说: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基底层不受月经周期中卵巢激素变化的影响,在月经期不发生脱落;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月经期坏死脱落。因此,子宫内膜的厚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它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出现周期性变化。其具体表现为:
增生期:月经后上皮细胞开始从内膜腺体的断端增生,向上覆盖子宫粘膜的表面,约在月经周期第5~9天时,子宫内膜很薄,腺体散在、稀疏、腺管狭窄而直,腺腔面平整。在月经周期第10~14天,内膜变厚呈波纹状,腺体及间质明显增生,腺体数目增多。
分泌期:在月经第15~19天即排卵后1~5天,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增大与弯曲。约在月经周期第20~24天即排卵后6~10天,内膜出现高度分泌活动,腺体的弯曲与扩张达到高峰。分泌晚期时,子宫内膜的厚度约为5~6mm。
月经前期:约在月经周期第25~28天即排卵后11~14天,相当于黄体的退行期。腺体及腺上皮细胞开始缩小、变性、分泌物干涸,表现为一种衰竭现象,内膜的厚度减少1/5~1/3。在月经开始前4~24小时,内膜螺旋小动脉出现局部痉挛性收缩,使痉挛远端的内膜因缺血而坏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继而血管扩张,血液从断裂的血管流出。
月经期:约在月经周期第1~4天,主要变化为内膜的出血与脱落。继之,从基底开始修复内膜,由血管断端长出新血管。
子宫内膜的变化是卵巢周期变化的直接表现,每个月经周期子宫内膜是不同的。子宫内膜的薄厚直接影响胚胎的孕育着床,内膜厚度不均匀也会导致女性不孕症发生的几率。女性朋友应该经常定时去做妇科检查,扫除孕育的障碍
月经量多有血块是怎么回事
月经量多有血块是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而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变化出现的子宫内膜剥落和出血现象,正常月经量一般为50到80毫升,以第二到三天出血量最多,如果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每日失血量多余80毫升,即为月经量多;如果子宫内膜脱落较大,就会产生血块,偶尔一两次有血块正常,如果长期出现月经量大且有血块的现象,就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进行治疗。
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有什么关系
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有什么关系?
不少人不知道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的关系,不孕不育医院医生指出,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是有着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女性子宫内膜厚度是会随着女性的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的。下面,不孕不育医院医生就具体讲讲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的关系。
随着卵巢的周期性变化,生殖器其他部分也产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其中以子宫内膜的变化较为明显。子宫内膜厚度有哪些变化?子宫内膜在增生期、分泌期、月经前期、月经期分别会有相应不同的变化。正常的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子宫内膜较厚时通常在7--8毫米左右。一般在月经前不超过10毫米。偶然超过这个范围一点,也是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不必过于惊慌。
医生表示,在卵巢周期中,当卵巢内有卵泡发育及成熟时,在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出现增生现象即增生期内膜;排卵后,在卵巢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生的子宫内膜有分泌现象即分泌期内膜。卵巢内黄体退化后,由于雌激素及孕激素量的减少,子宫内膜失往了支持出现坏死和剥落,表现为月经来潮,此时称月经期内膜。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在不同时期,都是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的。
子宫内膜息肉是怎么回事
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有关系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和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和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是有影响的。子宫内膜正常厚度根据周期不同,可以有1-10mm。
子宫内膜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具体组织学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以一个正常月经周期28日为例)。月经周期的第15-28日,即月经来潮前半个月左右,是子宫内膜分泌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
此时黄体分泌的孕激素、雌激素使子宫内膜持续增厚,子宫内膜厚且松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发育
凡借细长的蒂附着于子宫腔内壁的肿块,临床上都可称为子宫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炎性子宫内膜局部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息肉状赘生物,突入宫腔内所致。
子宫内膜息肉大小数目不一,多位于宫体部,借助细长蒂附着于子宫腔内壁。因此,在宫腔内的息肉样肿块,可能是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瘤样息肉和恶性息肉(癌或肉瘤)。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宫内膜增生过盛所致,任何年龄均可发生。较小的息肉一般无临床症状。
月经量少喝红糖水有用吗
月经量少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则点滴即净者。正常情况下,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60毫升左右,低于30毫升为过少,超过80毫升为过多。一般来说,每个周期的用量不超过两包(10片/包),如果超过三包,且每片都是湿透的,就属月经过多;如果每次一包都用不到,而且每片的血量很少,就属月经过少,这两种情况都属异常。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表现,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是由卵巢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月经周期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由中枢神经系统,垂体,卵巢及子宫共同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月经,比如情绪紧张,环境改变,饮食药物等都会使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发生变化;卵巢功能的衰退,也会使月经量减少。
此外,子宫内膜的疾病、如内膜结核、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人工流产次数多、都会破坏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变薄、减少、直接导致月经量减少,另外长期服用避孕药也会导致月经量减少。
综上所述,月经量少不是只喝红糖水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及时找出月经量少的罪魁祸首,在对症下药。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有关系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和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和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是有影响的。子宫内膜多厚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厚度根据周期不同,可以有1-10mm。子宫内膜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具体组织学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以一个正常月经周期28日为例):
1、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该期子宫内膜厚度自0.5mm增生至3-5mm。增殖期分为增值早期,增值中期和增值晚期。在增殖早期,即月经周期的5-7日,这时期的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增值中期为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内膜腺体增多增长。等到了月经周期的11-14日,已经进入增殖晚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达到3-5mm。
2、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子宫内膜自5mm增至10mm。该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分泌期分为分泌早期、分泌中期和分泌晚期。分泌早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此期间的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分泌中期为月经周期第20-23日,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的形状。到了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间为月经来潮前期,相当于黄体期退化阶段。该期子宫内膜呈海绵状,厚达10mm。
3、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为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层崩解脱落期,这是孕酮和雌激素撤退的最后结果。